中医医疗技术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通用版)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通用版)
一、概述
中医科医院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使命。然而,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行。为加强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由院长担任主任,分管副院长、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2.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对全院各部门的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3.各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感染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设立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感控医生、感控护士为成员。
三、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穿刺、插管等操作的安全。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4)加强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
(5)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
2.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1)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时发现和上报医院感染病例。
(2)开展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监测,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和耐药情况。
(3)开展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3.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1)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2)对新入职的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确保掌握感染防控基本技能。
中医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加强中医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
1. 成立中医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中医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全面工作。
2. 设立中医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中医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
3. 临床科室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实施。
三、职责分工
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1)制定中医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监督实施。
(2)组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3)定期检查、评估中医科室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2. 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
(1)制定中医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计划,组织实施。
(2)负责中医科室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分析、反馈。
(3)指导、监督中医科室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
3.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1)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防控意识。
(3)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报告、分析、反馈。
四、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1. 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防控意识。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操作安全。
3. 定期对医疗设备、器械、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灭菌。
4. 加强中药房、制剂室、煎药室等特殊区域的管理,确保中药质量。
5. 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报告、分析、反馈,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6.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7.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五、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参考)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参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医科医院的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中医科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医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探视人员、实习生、进修生、合同工、临时工等。
第三条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科学防控的原则,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完善感染管理制度,提高感染管理水平。
第二章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第四条中医科医院应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委员。
第五条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划、政策和措施,组织协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对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第六条中医科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配备专职感染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第七条中医科医院各科室应设立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本科室感染管理工作,定期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本科室感染管理情况。
第三章感染预防控制
第八条中医科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定手卫生制度,配备足量、合格的手卫生设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第九条中医科医院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第十条中医科医院应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输、储存、处置等环节,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制度名称: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目的:
1. 为了提高中医科医院的感染控制能力,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
2. 规范医院管理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
3. 符合中国法律法规要求,维护医院的信誉和形象。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中医科医院内的所有医护人员和患者。
制定程序:
1. 由医院管理层制定并组织编写。
2. 经过专家审核和相关部门审批。
3. 在全院范围内宣传、推行和实施。
内容:
1. 感染预防和控制:规定医护人员和患者必须遵守的卫生操作规范,包括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等。
2. 感染监测和报告:规定医院对感染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3. 感染调查和分析:规定医院对感染事件的调查和分析程序,查明感染原因和责任人,并采取控制措施。
4. 培训和教育:规定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岗位责任意识和操作技能。
责任主体:
1. 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本制度,并监督、检查和评估执行情况。
2. 感控管理部门:负责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3. 医护人员和患者:应遵守本制度规定的卫生操作规范和要求。
执行程序:
1. 医护人员和患者应遵守《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
2. 医院感控管理部门应组织实施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并对感染事件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
3. 医院管理层应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和评估。
责任追究:
对医院感染事件造成严重后果,负有责任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将会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和赔偿责任。
中医医疗技术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医院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技术的操作,预防和控制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保障,根据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制定此制度,请遵照执行.
1、必须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及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
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对医务人员开展预防与控制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并承担相关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
3、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中医医疗技术诊疗操作规程,掌握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预防要点,落实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防控措施.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医务人员,不应参与诊疗工作.
4、应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建议患者保持皮肤清洁,患呼吸道感染时建议其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5、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督查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
6、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在工作中执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执行中医医疗技术时按照医院其他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空气通风与消毒、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织物的使用、手卫生及无菌技术操作.
7、按照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做好中医医疗技术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医疗废物.
2017年7月
中医灸类技术和推拿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1、本制度的灸类技术包括麦粒灸技术、隔物灸技术、悬灸技术、热敏灸技术、雷火灸技术及推拿类技术等.
2、医务人员操作时应穿工作服、必要时戴帽子、口罩,操作前后做好手卫生.
中医科院感管理
中医科院感管理
引言:中医科院是我国重要的医疗机构之一,为了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中医科院实施了感管理制度。感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管理制度,旨在提高医院对患者的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一、感管理的重要性
1.1 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感管理可以提高医院对患者的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1.2 保障医疗安全:感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1.3 提升医院声誉:通过感管理的实施,可以提升医院的品牌形象和声誉,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诊。
二、感管理的实施方式
2.1 建立感管理团队:中医科院应建立专门的感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执行感管理制度。
2.2 定期开展感管理培训:医院应定期开展感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感管理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2.3 强化感管理监督: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管理监督机制,对医院各科室的感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三、感管理的关键措施
3.1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医院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3.2 加强感染控制: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及时隔离感染患者,防止病原体传播。
3.3 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医院应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防止疫情扩散。
四、感管理的效果评估
4.1 制定感管理评估指标:医院应制定感管理评估指标,对感管理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估。
4.2 定期进行感管理评估:医院应定期进行感管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感管理水平。
4.3 借鉴其他医院经验:医院可以借鉴其他医院的感管理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感管理制度。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强
对医院感染情况的监测、评估和控制,确保患者、医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医科医院所有科室和人员,包括患者、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
第三条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是指根据感染病因和
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并提高感染管理水平,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第四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感染管理
组织结构,明确工作职责,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确保感染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章感染监测和评估
第五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感染问题。
第六条感染监测和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微生物分布、感染控制效果、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
第七条感染监测和评估应当定期向医院管理部门、医务部门等相关部门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第八条医院应当根据感染监测和评估结果,建立
相关档案和数据库,为提高感染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章感染防控措施
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感染防控制度,包括
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与评估、医院感染应急处理等。
第十条医院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医院感
染预防控制技术规范,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环境卫生、器械消毒与灭菌、个人防护等。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监测与评估机制,及时监测和评估医院感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中医医疗技术医院感染防治制度
中医医疗技术医院感染防治制度
目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中医医院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中医医院的各个科室和临床部门。
责任
1. 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 科室和临床部门负责贯彻执行本制度,并为医务人员提供培训和宣教;
3. 医务人员负责严格遵守本制度,并监测和报告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预防措施
1. 严格执行手卫生政策,包括正确洗手和使用洗手液;
2. 提供充足的消毒设备和消毒剂,确保医疗器械和病房的消毒;
3. 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包括诊断仪器和治疗工具;
4. 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包括定期清扫和通风;
5. 制定合理的医废处理措施,包括分类、包装和处理废弃物。控制措施
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和报告感染病例;
2. 采取隔离措施,将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
3.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
4. 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
5. 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监测,及时处理感染症状;
6.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和宣教活动。
总结
中医医疗技术医院感染防治制度对医院感染进行了规范和管理,旨在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通过严格遵守预
防和控制措施,我们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篇: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定期(每周)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及时更换。
二、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用浸有碘伏消毒液的棉球或其他替代品擦拭2遍,或使用75%酒精局部擦拭2遍,作用3min。
三、针灸针具(毫针、耳针、头针、长圆针、梅花针、三棱针、小针刀等)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四、一次性针灸针具严禁重复使用,用后按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
五、火罐“一人一用一消毒”,无明显污染时可采取75%酒精擦拭,或用后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30min,有明显污染时先清洗后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 后清水冲净,干燥保存备用。
六、“84”消毒液现用现配,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七、进行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要时进行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相关器具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人一用一灭菌”。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器具用后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
八、皮肤消毒用棉球等,一经开启,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建议使用小包装。九、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标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十、实行小针刀等手术者,严格按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十一、理疗室产生的医疗废物,按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日产日清,做好交接登记。
十二、认真洗手,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十三、掌握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发生针刺伤等职业暴露时,执行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消毒灭菌规范
1.所有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使用前必须达到规定的消毒或灭菌要求。
2.使用的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并定期检测其浓度和使用效果。
3.对不耐热、不耐湿的医疗器械,应当采用低温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
4.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手卫生管理
1.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前、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后,必须执行手卫生。
2.手卫生设施应当方便使用,并配备足够的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剂。
3.定期对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监测和评价,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三、器械使用与管理
1.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
2.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
3.器械的清洗、消毒或灭菌应当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四、环境卫生监控
1.定期对治疗室、手术室等重点区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2.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五、患者隔离措施
1.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2.对需要隔离的患者进行标识,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六、医护人员防护
1.医护人员应当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等。
2.在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当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
3.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
七、废弃物处理流程
1.医疗废弃物应当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
2.锐器应当直接放入锐器盒中,避免刺伤。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医科医院内的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感染管理工作贯穿医院的全过程,包括感染预防、感染检测与控制、消毒与灭菌、环境与设备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等方面。
第四条感染管理工作应遵循中医科医院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要求。
第二章感染预防管理
第五条医务人员应接受感染预防管理培训,并定期进行复习。
第六条医务人员应遵循洗手流程,并定期参加手卫生培训。
第七条医务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和隔离衣等个人防
护用品,与传染病患者接触时应加强防护。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做好自身健康管理,如出现发热、
咳嗽等症状应及时报告,遵守相关隔离措施。
第九条医院应加强环境清洁消毒管理,保持良好的环
境卫生。
第十条制定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定期更新并执行。
第三章感染检测与控制
第十一条感染检测与控制是重要的工作环节,应及时
采取措施。
第十二条重要监测项目包括患者感染指标、医务人员
感染情况、环境卫生检测等。定期组织相关检测工作,并
及时统计分析结果。
第十三条出现感染传播事件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停止传播源。
第十四条患者应定期进行感染检测,并确保检测结果
准确可靠。
第四章消毒与灭菌
第十五条消毒与灭菌是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第十六条消毒与灭菌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培训,并做好记录。
第十七条医院应确保消毒及灭菌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消毒与灭菌工作应定期检测,确保其合格率符合相关要求。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版)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版)
一、概述
中医科医院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使命。然而,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本制度旨在规范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组织架构
1.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院感科科长担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政策、制度和措施,协调解决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医院感染管理科:设在医务部,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科室设科长1名,科员若干。主要职责如下:
(1)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规范;
(2)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和应急预案;
(3)组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与考核;
(4)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分析、反馈和改进工作;
(5)指导临床科室开展感染防控工作;
(6)定期向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
1.手卫生: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掌握正确的洗手、手消毒方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消毒灭菌:医院应建立健全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和灭菌质量。
3.隔离措施: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感染风险,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掌握抗菌药物适应症、禁忌症和用药疗程,减少抗菌药物滥用。
5.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输、暂存和处置的相关规定,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经典版)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经典版)
一、概述
中医科医院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科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感染管理问题尤为突出。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梳理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环节,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为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感染管理组织架构
1.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
中医科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感染管理相关制度、政策,组织协调全院感染管理工作,对感染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2.明确各部门职责
(1)医务科:负责制定感染管理相关制度、流程,组织感染管理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知识考核,监督、检查感染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2)护理部:负责制定感染管理相关护理规范,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监督、检查护理工作中的感染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3)院感科:负责医院感染监测、统计分析、感染病例调查和处理,对感染管理措施进行技术指导,协助各部门开展感染管理工作。
三、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中医科医院应制定手卫生制度,配备足量的手卫生设施,开展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2.严格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中医科医院应加强无菌操作培训,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
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医科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包括感染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和处理等方面。
第三条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
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综合防治的原则,建立全员参与的感染管理机制。
第四条中医科医院应当设立感染管理组织,明确
感染管理职责,配备专业的感染管理人员,负责感染管理工作。
第二章感染预防与控制
第五条中医科医院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中医科医院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七条中医科医院应当加强感染源的管理,对感染源进行分类、评估和控制,防止感染源的传播。
第八条中医科医院应当加强感染途径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感染途径的传播。
第九条中医科医院应当加强感染后的处理,对感染病例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分析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感染的再次发生。
第十条中医科医院应当加强感染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建立感染控制监测体系,对感染控制工作进行定期评价,不断改进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章感染监测与报告
第十一条中医科医院应当建立感染监测制度,对
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及时发现感染问题和风险。
第十二条中医科医院应当建立感染报告制度,对
感染病例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中医科医院应当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
中医科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定
中医科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定
1. 背景
感染控制是中医科医院保障患者安全和提供质量医疗服务的关
键要素。中医科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定旨在规范中医科医院内的感
染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2. 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是确保中医科医院尽最大努力预防和控制感染,
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时,本文档旨在提供指导和规范,促进
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一致性和效率。
3. 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中医科医院的所有员工和部门,包括医生、护士、清洁人员和行政人员等。
4. 感染控制措施
4.1 手卫生
- 所有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并遵守正确的手卫生程序。
- 在接触患者之前、之后和随时必要时,医务人员应进行手卫生,包括使用合适的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
- 手卫生设施应方便易用,并设有充分的手卫生用品供应。
4.2 防护措施
- 医务人员在进行感染风险的工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 使用一次性用品时应及时更换,并正确处置。
-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培训。
4.3 消毒与清洁
- 中医科医院应制定适当的消毒与清洁程序,确保医疗器械、设备和环境的卫生。
- 所有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消毒和清洁方法,并遵循程序执行。
- 设备和工具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并定期进行检查和验证消毒效果。
4.4 感染预防与控制
- 中医科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识别和报告感染病例。
- 医务人员应遵循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标准指导,包括正确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隔离措施等。
- 每位医务人员都有责任识别和报告任何可能导致感染传播的因素。
中医医疗技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中医医疗技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1. 引言
中医医疗技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患者的安全。该制度旨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1)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2)医院感染的分类: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原因可以将医院感染分为不同类型,例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
3.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我们制定了以下策略:
(1)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的成立
成立中医医疗技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指导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培训、组织感染监测和报告等。
(2)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技能。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包括手卫生和个人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等。
(3)环境清洁与消毒
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环境的卫生和干净。定期对医疗设备、床铺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确保没有污染源。
(4)手卫生的重要性
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意识。鼓励医护人员使用洗手液或洗手剂进行正确的手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感染监测和报告
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监测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报告感染事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感染的传播。
(6)患者隔离措施
对存在传染性病原体的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传播。根据感染类型和程度,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技术的操作,预防和控制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保障,根据《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制定此制度,请遵照执行。
1、必须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及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
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对医务人员开展预防与控制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并承担相关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
3、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中医医疗技术诊疗操作规程,掌握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预防要点,落实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防控措施。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医务人员,不应参与诊疗工作。
4、应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建议患者保持皮肤清洁,患呼吸道感染时建议其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5、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督查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
6、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在工作中执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执行中医医疗技术时按照医院其他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空气通风与消毒、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织物的使用、手卫生及无菌技术操作。
7、按照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做好中医医疗技术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医疗废物。
2017年7月
中医灸类技术和推拿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1、本制度的灸类技术包括麦粒灸技术、隔物灸技术、悬灸技术、热敏灸技术、雷火灸技术及推拿类技术等。
2、医务人员操作时应穿工作服、必要时戴帽子、口罩,操作前后做好手卫生。
3、因施灸不慎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可嘱患者衣着宽松避免摩擦,防止破损,任其吸收,一般2~5天即可愈合。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适当外涂烫伤油或覆盖无菌纱布等,保持疮面清洁。
4、推拿使用的治疗巾应一人一用一更换,头面部、下肢及足部应区分使用。每次推拿治疗前后,医生须按手卫生相关要求做好手卫生。
5、施灸物品燃烧易产生烟雾,应注意选取排风条件好的区域或安装排烟系统。
中医敷熨熏浴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穴位敷贴技术、中药热熨敷技术、中药冷敷技术、中药湿热敷技术、中药熏蒸技术、中药泡洗技术及中药淋洗技术等。
2、应选取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的诊疗场所。采用自然通风保证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
3、每日诊疗活动结束后,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应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60分钟。
4、床单、枕巾、椅垫(罩)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用品应每人次更换,亦可选择使用一次性床单。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立即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5、进行穴位敷贴时,贴敷部位皮肤应完整、洁净,如有污渍等皮肤不清洁状况,可用75%乙醇棉球擦拭干净后再敷药。
6、敷熨熏浴类诊疗操作中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应保持清洁,遇到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75%乙醇消毒。
7、穴位敷贴使用的毛巾、胶布、纱布应一人一用一丢弃,一次性使用。盛装药液的容器一人一用一清洁一消毒。
8、患者每次使用过的熏蒸床以500mg/L含氯消毒溶液擦拭,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熏蒸锅定时用0.5%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熏蒸室每日诊疗结束后紫外线照射1小时。
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毫针技术、耳针技术、三棱针技术、芒针技术、皮内针技术、火针技术、皮肤针技术、鍉针技术及浮针技术等。
2、针刺类相关技术针具是进入皮下无菌组织,属于侵入性操作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3、一次性针具应使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必须一人一用一废弃。使用前应检查针具的包装,确保完整无破损,有效限期内使用。包装不应过早打开以防污染,无菌针具包装打开超过4小时不应继续使用。
4、可重复使用的针具,遵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要求,严格一人一用一灭菌,并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密闭运输,遵照“清洗—修针—整理—灭菌—无菌保存”程序处理。
5、针刺操作前应先遵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再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为不同患者操作时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有感染性的物质时,应戴手套;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
6、针刺部位皮肤消毒选用复合碘,以针刺部位为中心,以涂擦为主,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消毒棉棒应一穴一换,不得使用同一根棉棒擦拭两个以上部位。
7、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治疗后,嘱患者24小时内局部皮肤避免沾水。
8、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具按照损伤性废物处置。
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留罐技术、闪罐技术、走罐技术、药罐技术、针罐技术及刺络拔罐技术等。
2、操作前应检查清洁、无菌物品,确保包装完整,无污迹,且在有效限期内使用。包装不应过早打开以防污染,无菌物品包装打开超过4小时不应继续使用。检查罐口是否平整、光滑。走罐所使用的润滑剂应保持清洁。
3、针罐或刺络拔罐时,皮肤消毒选用复合碘,以针刺部位为中心,以涂擦为主,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消毒棉棒应一穴一换,不得使用同一根棉棒擦拭两个以上部位。
4、操作中遵守拔罐类技术诊疗操作规程,尽量减少皮肤损伤及出血。
5、起罐后保持治疗部位清洁、干燥,如有皮肤破损应用无菌敷料覆盖。
6、罐具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应一人一用一清洗一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