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蓉7优211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蓉7优2115系用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蓉7A 与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雅恢2115配组选育的优质抗病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6017。

该品种由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家享有品种开发推广权。

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3d ,比对照F 优
498早熟1.1d 。

该品种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分蘖力较强,株叶形态好,青秆黄熟,抗病、抗倒,稻米外观和食味优等。

1产量表现
2016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
均单产9.51t/hm 2,比对照F 优498增产3.16%;2017年续试,平均单产9.76t/hm 2,比对照F 优498增产3.4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64t/hm 2,比对
照F 优498增产3.32%;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80t/hm 2,比对照F 优498增产3.47%。

抽穗期耐热
性较强,耐冷性中等。

2019年9月16日,四川省农业农业厅主持并邀
请有关专家,对四川农业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项目大邑示范片进行田间现场考察验收,其中蓉7优
2115验收产量达11.70t/hm 2,产量居5个展示组合第2位。

2特征特性
2.1农艺性状
蓉7优2115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

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3d ,比对照F 优
498早熟1.1d 。

株高118.0cm ,穗长25.7cm ,有效穗数225万/hm 2,每穗总粒数173.4粒,结实率86.7%,
千粒重30.5g 。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川农业函﹝2014﹞91号);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成
都市科技专项(2019-XT00-00001-NC )。

作者简介:蔡良俊(1965-),男,本科,高级农艺师。

长期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电话:136********;E-mail :cljtt@
通讯作者:颜旭(1988-),男,硕士,农艺师,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工作。

电话:137********;E-mail:utemvjlxs@
优质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蓉7优2115
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蔡良俊1徐敬洪1杨百建2李治义1沈超1张
帆1袁亚章1梁义1颜
旭1
(1.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130;
2.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100193)
摘要:杂交水稻品种蓉7优2115系用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蓉7A 与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雅恢2115配组选育的优质抗病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

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适宜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种植。

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对其栽培技术要点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杂交水稻;蓉7优2115;选育;栽培技术
220--
2.2抗性鉴定
2016年由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对该品种进行稻
瘟病抗性鉴定,叶瘟病级4。

颈瘟病率12%,颈瘟病5级,损失率2.55%。

损失率病级1,综合指数2.8。


年分别为4.5、3.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耐冷性中等。

2.3米质分析
2013年送样品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米质分析:糙米率80.1%,整精米率67.1%,垩白粒率12%,垩白度2.0%,透明度1,碱消
值6.9,胶稠度84mm ,直链淀粉含量15.1%,长宽比3.0,综合评价三等食用籼稻品种。

3栽培技术要点
蓉7优2115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m 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3.1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
蓉7优2115属中籼迟熟新品种,确定播种期应参考当地常年最佳适宜水稻抽穗扬花气候条件的时间,适时早播。

在成都市区域种植,最佳播种期为3月25日至4月5日。

播种前10d 晒种,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

用种量按杂交稻种15.0~22.5kg/hm 2计算。

强氯精药液浸种12h ,清洗种子,再用清水浸种36~48h ,采用温室或青草催芽,有利于出芽整齐。

秧田选用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无杂草,病虫少的田块。

多采用旱育秧技术育秧,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

选晴天或阴天播种,加强育秧管理,及时揭膜、追肥、防病虫、除草,培育多蘖壮秧。

移栽前5d 每公顷施尿素90~120kg [1],作送嫁肥,促
进秧苗生新根。

3.2及时移栽,合理密植
当秧龄达到35~40d 时,要及时移栽。

合理密植,有效利用地力、光能,保证个体和群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单位面积的产量构成三要素(穗数、粒数、粒重)协调而高产,建立高产群体结构是夺得超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栽插规格株行距16.7cm ×30cm ;每窝栽2粒谷,每窝栽足6~8个基本苗,每公顷栽足120万~150万基本苗,为创造高产稳
产,打下良好的群体结构基础。

3.3平衡施肥,促早生快发
蓉7优2115茎秆健壮,根系发达,抗倒力强,要求中等肥力水平管理,施用纯N 肥总量120~
135kg/hm 2。

N 、P 、K 合理搭配,合理平衡施肥,促进早生,中稳,后控。

施肥总的原则: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分蘖结束后最好不追肥,减少无效分蘖。

基肥和追肥比例6∶4为宜。

移栽后5~7d 追肥,促进早返青,早分蘖,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

3.4合理管水,适时晒田
水分管理总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苗够晒田,干湿交替”[2]。

移栽后保持2~3cm 水层5~7d 的
深水,利于发生根和返青,当分蘖数达到预期有效穗数80%时,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顺利地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晒田程度和时间要根据田间植株长势情况而定,对生长旺盛的田块重晒。

复水后浅水间歇灌溉,收获前5~7d 排水晾田,不宜断水过早,影响结实饱满度和品质。

3.5减少农药用量,及时防治病虫害
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有效地控制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等病虫危害。

晒田结束复水容易发生纹枯病,用30%噻呋·戊唑醇悬浮剂300g/hm 2;24%井冈·咪鲜胺粉剂600g/hm 2;16%井冈
霉素A 粉900g/hm 2;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对水450~600kg/hm 2喷雾,最好防治2~3次。

抽穗破口期,选用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40%稻瘟灵乳油,或40%克瘟散乳油,每公顷1125~1500g 等药剂防治稻瘟病。

根据虫害发生预测预报,结合田间二、三化螟虫,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危害情况,及时用药防治,同时减少用药量,有针对性的防治。

3.6适时收割
该品种转色好、脱水快,适宜机械化收割,建议采用机收方式。

当稻谷90%以上黄熟时,晴天抢时收割,避免连续阴雨天气造成倒伏,影响稻谷品质和产量。

参考文献
[1]蔡良俊,徐敬洪,沈超,等.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蓉优3324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6(11):197-199.
[2]杨震,蔡良俊,沈超,等.杂交水稻蓉18优44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6):150-151.
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