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柱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石柱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左图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右图为某区城地貌景观图。

读图.回答 5~7题.
5 .欲使直径为 0 .1mm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A . 0.1cm/s B.0.5cm/s C .0.7cm/s D. 30cm/s
6 .表 2 中 P 、 Q 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 .侵蚀搬运
B .搬运堆积
C .侵蚀堆积 D.搬运侵蚀
7 .能够反映右图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参考答案:
C C B
2. 图示海峡被誉为东方十字路口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D
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读图,A为直布罗陀海峡,B为麦哲伦海峡,C为曼德海峡,D为马六甲海峡,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 读下面经纬网和等高线图,判断()
A.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全部在北半球,
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
C.甲图实际范围较乙图小,
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小,
参考答案:
D
4. 5 月 1 日某同学到郊外春游,下图是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同学行走速度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9. 若四条线路的水平距离相同,根据该同学行走速度图,可推断其前进方向及路线是
A. 东南方向 A1B1
B. 东南方向 A2B2
C. 西南方向 A3B3
D. 西北方向 A4B4
20. 当天傍晚,该同学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
A. B1
B. B2
C. B3
D. B4
参考答案:
19. C 20. B
【19题详解】
若四条线路的水平距离相同,根据该同学行走速度图,刚开始时,地形平坦,速度快,前进水平距离大。

然后速度迅速减慢,移动水平距离短,应是爬山过程。

到山顶后慢速行走一段,速度迅速加快,说明有下坡路程。

结合图示等高线数值,可推断其前进方向是西南方向,路线是A3B3,C对。

A1B1、A4B4没有下坡路段,A、D错。

A2B2到山顶后没有下坡路段,B错。

【20题详解】
当天是5月1日傍晚,北半球是夏半年,日落西北方向。

结合指向标和等高线形态,该同学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B2 ,没有地形阻挡视线,B对。

B1西北方向有山峰阻挡视线,B3、B4西北方向有山脊阻挡视线,A、C、D错。

点睛:地形平坦,速度快,前进水平距离大。

速度迅速减慢,移动水平距离短,应是爬山
过程。

到山顶后慢速行走一段,速度迅速加快,说明有下坡路程。

北半球是夏半年,日落西北方向。

5. 2010年8月14日世界第一届“青年奥运会”在新加坡举行。

下图为“青奥会举办地附近区域图”其中图中M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

读图完成21-22题
21.若a=23.5°,则此日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2.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河流短促,水能资源丰富
B.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受赤道低压影响,多狂风暴雨
D.农业以热带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为主
参考答案:
21.B 22.C
6. 2015年1月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抵达南极维多利亚地,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设第五个科学考察站作前期准备。

下列关于南极四个科学考察站及维多利亚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全部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B. 长城站位于东半球
C. 泰山站主体建筑架空有利于防积雪融水进入
D. 每到暖季,维多利亚地沿海一带有成群的企鹅聚集
参考答案:
D
本题考查的是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科学考察。

读图中四个科考站的位置可知,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从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长城站位于南温带和西半球,泰山站主体建筑架空有利于防风。

每到暖季,维多利亚地沿海一带有成群的企鹅聚集。

所以正确的是D。

7.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7. 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是
A. 夏季高温多雨
B. 城市化水平高
C. 水资源丰富
D. 重化T业基地
8. 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是
A.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 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 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参考答案:
7. D 8. B
7. 图中两个区域分别是我国的山西能源基地和德国的鲁尔区,德国鲁尔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城市化水平较低,水资源不丰富;两个区域都是重化工业基地,D正确。

8. 两个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是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D正确;扩大销售市场和完善交通不会解决环境问题;两区域都没有严禁矿产资源的开发。

【点睛】
对于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和综合整治可按照下表记忆:
8. 图1为北半球某区域的等值线图,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

读图分析回答1—2题。

1.图示若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则
A.实线表示山脊,虚线表示山谷
B.冬季,B处积雪多于A处
C.A与B相比,A处更宜修梯田
D.站在A处能看到B处的风景
2.若虚线所在区域为陆地,实线所在区域为太平洋,图中为等温线,则:
A.时值1月B.实线表示千岛寒流
C.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 D.我国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
参考答案:
1.A
2.A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

解析:1题,若此图为等高线图,实线向数值小的地区弯曲,所以为山脊;虚线向数值大的地区弯曲,所以为山谷。

A正确。

2题,若虚线所在区域为陆地,实线所在区域为太平洋,那么可以判断此时陆地A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地区的温度,所以应该为北半球的冬季,A 正确。

【思路点拨】能够灵活应用等值线判读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9. 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状况和四个地区气候资料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与①②④⑤四地对应正确的是
A. ①——丙
B. ②——乙
C. ④——丁
D. ⑤——甲
10. 图中气候类型产生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面积
B. 经度因素
C. 纬度差异
D. 海拔高低
参考答案:
9. B 10. C
9. 读亚洲气候分布图可得,①是寒带气候,对应甲;②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乙;④
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丙;⑤是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丁。

10. 纵观亚洲的气候分布图得知,气候差异主要是由于纬度的不同,获取的太阳热量不同,从而产生了从寒带到热带的气候差异。

10. 藏西北阿里地区盛产食盐。

在冰雪消融的季节牧民组织上百头牦牛和上千头绵羊到藏西北地区运输食盐,在青稞收获的季节赶到藏东南的拉萨等地用食盐交换粮食,形成了与“丝绸之路”齐名的“食盐之路”。

读食盐销售路线示意图(下图),完成24-25题。

24. 藏西北阿里地区盛产食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内流湖众多
B. 井盐丰富
C. 光照充足
D. 地形平坦
25. 与牧民运输食盐选择在冰雪消融的季节关联度最小的是
A. 此季节水源充足
B. 此季节大气温度高
C. 此季节产盐量大
D. 到达时青稞已收获
参考答案:
24.A 25.C
11. 下左图为“某国城镇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该国等高线和油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该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高西低
B.产生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C.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气候、资源关系密切
D.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4.关于甲、乙两地等降水量线分布特点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甲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C.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洋流的影响
D.乙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参考答案:
3.C
4.B
12.
右图中数字表示城市,读图,回答55-56题。

55.图中阴影部分最可能表示世界
A.主要森林带
B.重要城市带
C.主要工业区
D.石油主产区
56.图中城市
A.有两个位于西半球
B.正午太阳高度③>④
C.⑤在①的东南方向
D.多位于中纬度地区
参考答案:
A D
13.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地
参考答案:
D
14. 读下列材料,回答17~19题。

材料一:目前,东北地区黑土流失面积4万多平方千米,占黑土总面积的40%左右。

以前60~70厘米厚的黑土层,现在大概只有20~30厘米厚,有的地方黑土消失殆尽,黄土裸露,丧失了生产能力。

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导致东北旱涝风沙灾害严重。

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防治,按目前水土流失的速度,40~50年后黑土地将成为另一个黄土高原。

材料二:世界三大黑土集中分布区
17.关于世界黑土集中分布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和欧洲西部境内
B.均为所属国家人口最为稠密地区
C.均为所在国家非常重要的粮食产区
D.为北半球广大地区的亚热带森林分布区
18.关于我国黑土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黑、吉、辽、冀等省区
B.只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地区
C.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是我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和大豆产区
19.水土流失是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为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治理坡面 B.秸秆还田 C.植树造林 D.沟壑治理
参考答案:
17.C 18.C 19.B
15.
28.下列关于该处地质事件发生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下沉沉积—岩浆入侵—挤压褶皱—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发生断裂—岩浆入侵—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C.下沉沉积—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D.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29.图中①、②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A.石英岩、大理岩 B.板岩、大理岩 C.板岩、片麻
岩 D.石英岩、片麻岩
参考答案:
D B
16.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下图完成31~33题。

31.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A.红外线 B.X光 C.可见光 D.紫外线
32.根据图中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A.划分植物类型 B.判断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D.检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33.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利用遥感工作的有()
A.判断水体污染 B.判断人口分布
C.预测商业分布 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参考答案:
31.C 32.D 33.A
17.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区分布有世界著名的石林景观,它是石灰岩受到某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这种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堆积
B.流水溶蚀
C.流水下蚀
D.流水侧蚀
参考答案:
B
18.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读“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

完成21 ~ 22题。

2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B. 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C. 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D. 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22. 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
A.西欧地区
B.南亚地区
C.地中海地区
D.东亚地区
参考答案:
21.D 22.C
19. 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

风沙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已达30%。

读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9. 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地区有()
①南疆②北疆③呼伦贝尔草原④辽河上游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20. 地区不同,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不同。

下列风沙地域与成因说法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河套平原一过度放牧②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
③南疆—过度利用水源④河西走廊—过度垦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参考答案:
19. D 20. C
【19题详解】
根据图例显示,对图中地区进行定位,南疆地区和辽河上游地区是严重荒漠化地区;北疆地区是荒漠化较轻微地区;呼伦贝尔草原土地荒漠化较轻,故答案选D。

【20题详解】
河套平原是主要农业区其土地荒漠化一般由过度开垦或土地盐碱化造成,①不对;锡林郭勒草原是重要牧区,土地荒漠化一般由过度放牧造成,②不对;南疆地区在盆地周围发
育有绿洲,水资源短缺,往往存在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现象,③对;河西走廊为主要农业区,一般会有过度开垦、过度砍伐等行为造成土地荒漠化,④对。

故答案为C。

20.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7---28题。

27.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泥石流 B.干旱 C.滑
坡 D.崩塌
28.我国东南沿海台风多发的季节是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
季 D.冬季和春季
参考答案:
B B
21. 读右图,回答4-5题:
4.有关P所处地形区内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气候资源优越,区域组合好
B.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C.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5.下列四项属于X地特色景观的是()
A.都江堰
B.坎儿井
C.自流井
D.间歇喷泉
参考答案:
B B
22. 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7. 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38. 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参考答案:
37. C 38. D
试题分析:
【37题详解】
影响水能资源的主要条件是河流流量较大和落差大,所以比较图示各点,C点所在集河流上游较多的水量,流量较大,且结合地势剖面图,该处落差较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建大坝,故选C。

【38题详解】
据图可知, d地处河流下游,来水量大,且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水危害,故选D。

23. 下图为1951-2010年华北地区某城市年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判断形成该地降水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 太阳黑子的周期性活动
B. 夏季风的强弱
C. 亚洲高压势力的强弱
D.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参考答案:
B
读图可知,图中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周期不具备相关性,导致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量的年际差异主要是夏季风的强弱,B对。

亚洲高压主要影响我国冬季,而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C错。

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不能从图中反映,D错。

故选B。

24. 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曲线图(比例尺为1/2000,数字单位:℃),读图回答
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参考答案:
A
25. 下列支流中,在长江中游汇入的是()
A 大渡河
B 乌江
C 汉江
D 嘉陵江
参考答案:
C

26.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完成18~19题。

18.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19.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18.C 19.D
二、判断题(共10分)
27. 冲积平原、三角洲等都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参考答案:
错误
28.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核心。

参考答案:
正确
29.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
参考答案:
A
三、综合题(共38分)
30. 【环境保护】祁连山是河西走廊地区重要的水源补给地,祁连山近年来由于开矿,过度开发水资源等掠夺性开发,使得祁连山难以负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采矿区修建的道路,建在高山陡坡上,没有严格按照生态脆弱区的道路工程修建,并未尽可能减少毁坏原生植被,也未采用修复原生土层和植被措施。

虽然该区域内矿点目前处于停止开采状态,但是过去的探矿、采矿、运输、抛废等过程,已引起植被剥离及采矿废石堆放。

简述祁连山采矿业对河西走廊水资源造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影响: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原因: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破坏冻土层,加快冰川融化;破土采矿,地表疏松,加快地表水渗透;采矿废石、废土、废渣等堆放,污染水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采矿业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主要从对水量和水质的影响来分析。


连山在采矿业过程中会破坏地表植被,从而导致涵养水源能力降低,由于工程的实施,山体上的冻土层会受到破坏,从而加快冰川融化,淡水资源减少;同时由于破土采矿,从而导致地表疏松,加快地表水渗透,水资源流失加快;采矿过程中的废石、废土、废渣等堆放,会污染水质,影响水资源的质量。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3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图3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3分)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3分)
(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3分)
材料二 2012年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

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是采用水闸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的。

如图4所示,加通湖的湖水注入水闸,船由大西洋进入,依次经过1、2、3号水闸,上升至加通湖面,然后经过4、5、6号水闸,下降至太平洋洋面,完成航行。

图4 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示意图
(4)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分析L湖对甲国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

(3分)
参考答案:
(1)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3分)。

(2)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3分)。

(3)邻近纺织工业中心B城,接近原料地;A城有铁路通往美国(或海港),交通便利;距美国较近,接近消费市场;甲图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

(3分)
(4)湖泊与外流河相连,湖面高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湖水能自流注入水闸;降水丰沛,注入水闸的湖水充足。

(3分)
32.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共16分)
材料一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材料三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3分)
(2)图中ABC是我国三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9分)
(3)我国①②两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简要分析造成两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1)东南多西北少;夏季多冬季少;年季变化大。

(3分)
(2)A地主要为春旱。

原因:春季降水少,并且春季气温升温较快造成蒸发量大,形成春旱。

(3分)
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

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

(3分)
C地主要为冬旱。

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且此地区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形成冬旱。

(3分)
(3)①地石灰岩广泛分布,形成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透比较严重。

②为海南岛地形,中部为山地,中央高四周低,河流径流快,而且河流比较短,使当地地表水缺乏。

(4分)

33. [旅游地理]下图为我国某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依据图示内容,简述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至少三条)。

(2)针对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主要有效措施(最少两点)。

参考答案:
(1)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可供游客游玩的项目多;该旅游区的主要旅游景点为沙漠生态游览,旅游资源独特新颖,游览价值高;旅游资源群集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好,可以缩短旅客的游览距离和节省游玩时间等
(2)①在景区营林育草,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②根据旅游环境容量和景区的接待能力,在旅游高峰期间限制门票出售量,控制游客人数;③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保护现有的珍贵的水资源和水环境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优势评价从资源的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等方面分析。

保护旅游资源的有效措施要结合区域的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1)这是我国一个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由图示资料可以看出,该地旅游资源独特,以干旱沙漠景观为主,旅游资源价值高;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有沙漠景观、
古文化遗迹、水域、娱乐设施、度假等于一体;景观景点相距近,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

(2)该旅游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绿色景观有限,因此植树种草,合理控制游客人数,节约用水十分必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