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规划改造设计的若干方面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医院规划改造设计的若干方面探讨
医院是提供社会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通过强化医院整体结构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提高社会医疗服务效果的突破口。

目前,我国各个地区开展医院规划改造工程,并收到良好效果,但就其整体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对医院后期整体服务效果产生影响。

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医院改造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分析。

一、医院规划改造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对医院进行规划改造能进一步提高其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但在具体操作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才能保证其规划改造行为的有效性。

1.以規划为指导,尊重原有秩序
考虑到综合医院通常处在城市中心地带,其周围交通情况复杂,因此在医院规划改造过程中,应该遵照本城市医疗卫生宏观规划的相关内容,充分协调本区域内医疗卫生水平、医院数量、医疗设施等,保证地区间医疗水平整体性提高。

2.以服务为指导,尊重可行性原则
与其他单位相比,医院在社会服务供给上存在明显差别,需要24小时的提供服务,因此其工作具有连续性的特点,需要做好全天候接待特殊病人,并为其提供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因此在医院改造规划设计中,需要全面分析“拆、移、建”三要素的关系,在保证正常规划改造工作开展的同时,不会对医院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产生影响,保证医院业务水平。

3.以医院功能为指导,尊重协调性原则
在医院改造设计中,要从医院整体功能划分的基础上强调医院的整体性,充分处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功能关系,通过不断改造医院功能,协调各个区域功能。

在改造设计中,充分结合当地城市经济发展情况优化医院楼外部造型,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二、医院规划改造设计实例分析
1.工程案例简介
该医院位于我国南方某地区,是一所融医、研、防、教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用地面积为10亩,建筑总面积为4.96万平方米,年门诊量为48-50万人次。

2.工程案例综合性分析
(1)区位因素:该工程位于我国南方某城市,地处城市经济繁华地带,位于城市交通主干道上,交通流量大。

(2)交通因素:由于医院附近交通量大,导致门前公路时常出现堵塞情况,不仅增加城市交通压力,也影响医院服务效果;从医院周围交通情况来看,缺少公共停车位,导致乱停乱摆现象屡见不鲜。

(3)院区因素:医院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以“王”字形分布,由于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没有预留发展用地,随着医院门诊量不断增大,导致医院建筑面积不足,部分科研室安插在角落里,导致医院功能区划分混乱。

3.规划改造方案分析
针对该医院在结构、区位上存在的问题,规划改造设计人员分别提出两种设计方案,其具体内容如下:
方案1:在原有地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方案1实施可划分为两个步骤,在第一阶段改造中,新建住院部大楼,并将南北病房大楼内的太平间、供热机房、护理单元等移入新建大楼中;将原有的食堂、营养室、行政单位迁入南病房楼,并拆除原有的食堂、行政单位、供热机房等;最后逐步改善医院道路网络,以院区为基础,建立圆形通道,实现医院各个功能区的有效串联;在圆形通道的剩余土地上设置自行车棚与泊车位。

在第二阶段改造中,将现有门诊功能楼移入北病房楼,拆除门诊楼,并在原有门诊楼的基础上建立门诊医技综合楼。

最后,重视对医院功能区的绿化改造,适当提高医院绿化面积,以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

在经过上述改造处理后,医院改造后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改造设计方案评价:方案1有效解决了该医院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优化了原有医疗流线,也能使医院的各个功能区之间划分的更加清晰,使患者在入院之后能得到优秀的医疗护理服务;并且原有医院环境也得到改善,整体服务水平提高。

但该方案的缺点十分明显:只是在原有医院格局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不能彻底解决医院后续发展的问题;由于改造范围只局限在医院内部,不能解决医院门口交通拥堵的问题。

方案2:在原地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方案2的核心就是将医院原有基地以南的20亩地作为发展用地,通过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处理,以满足医院功能区划分的需要。

在方案2可行性讨论中,业务主在充分考虑施工难度、施工资金、住房环境、施工周期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2栋11楼的建筑模式,之后,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确定两个阶段的改造设计。

第一阶段:建造新病房大楼。

建立住院部大楼,并将南北病房大楼的护理单位、太平间、供热机房等迁入新的大楼中;将原有的营养食堂与职工食堂合并,拆除原有营养食堂、太平间等;改造医院前道路网,设置专门的探视出入口,并将其设置在交通量较小的一侧,环节医院正门口的交通压力。

第二阶段:拆除南病房楼,建立新的急诊楼;待急诊楼建立之后,移入原有门诊楼功能;拆除行政楼、修理楼,将原门诊楼设置位于行政楼。

在施工结束之后,医院具体功能区划分情况如图2所示。

改造设计方案评价:方案2有效达到了医院功能区划分、改善医院门前交通环境等要求,并在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绿色植被,在划分公共停车位的同时也有效优化了医院内部环境;同时,医院楼高度能满足后期改扩建需要,满足后期医院发展要求。

但在该方案中存在投入资金较大的问题,但经业主一致讨论后,最终确定第二套改造方案。

从方案2的后期改造效果来看,该方案有效满足了医院功能改造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
主要讨论了医院规划改造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其具有应用情况进行讨论。

对相关工作人员而言,在医院规划改造过程中,要重视对医院各部功能区情况的改造与划分,并在不影响医院服务效果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医院建筑功能。

同时,要重视对医院内部的绿化设计,适当增加医院绿化面积,为营造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丽妮.某综合医院规划改造设计[J].山西建筑,2014,40(30):32-33.
[2]张九学,鱼献珍,张文俊,等.全国县级医院建筑设计的状况评析与启示(四)[J].医院建筑(医院管理篇),2011,11(06):135-138.
[3]李丽.城市中心区域大型综合医院户外植物景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