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大国经济博弈模型探析_以中国和美国为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表 4 中的数据可知,在大国的对外开放策略既定的条件
下 (即 Kc 为定值时),周边经济体存在对外开放最优策略点: Ka= Kc- 0.2。也就是说,周边经济体为防止经济资源过多地流入 相邻的大国,其最佳的对外开放策略是比大国要略趋保守一
点,在比大国对外开放度低一个层次处获得最大利益。这一点
解释了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制定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政
10
《当代经济》2010 年5 月(下)
当代论坛
CO N TEMP O RARYECO N O MICS
定时,即 Ka 为定值时,大国的最优对外开放策略点存在:Kc= Ka。 也就是说,大国要想在对外开放中使经济达到最大增速,要保
持着与周边经济体同样的对外开放策略。
2、kc、ka 的 变 动 对 周 边 经 济 体 的 影 响 与 周 边 经 济 体 的 对 外 开放策略选择
1991 2.84
58.92
121
26
0.99 9.01
1992 3.51
61.85
122
27
1.27 9.65
1993 4.60
65.21
123
27
1.99 10.82
1994 6.28
69.25
125
27
2.50 11.84
1995 7.92
72.42
126
28
3.21 12.82
1996 9.27
133
30
5.50 19.68
2002 15.67 108.64
134
30
6.36 19.55
2003 17.69 114.05
135
30
7.29 20.64
2004 20.82 121.66
135
30
9.01 23.36
2005 23.94 129.34
136
31
10.37 25.35
2006 27.46 137.52
8.80% 10.80%
1
2.11%
4.47%
6.19%
8.77% 14.16%
(注:表中百分比数据均为对应一定的 kc、ka 值时,大国经济 密度的年均增速。 表中加粗方框中的数表示在周边经济体的对 外开放度既定时,所对应的大国最优对外开放策略点。 )
yc
Kc 图 1 kc 变动对大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由表 3 和图 1 可知,大国对外开放的最优策略点受周边经 济体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即大国的对外开放度 Kc 受周边经 济体的对外开放度 Ka 的影响。当周边经济体的对外开放策略既
0.8
2.67% 3.56% 4.33% 4.23% 4.13%
1
2.86% 4.23% 4.67% 4.90% 4.82%
(注:表中百分比数据均为对应一定的 kc、ka 值时,周边经济 体经济密度的年均增速。 表中加粗方框中的数表示在大国的对
外开放度既定时,所对应的周边经济体最优对外开放策略点。 )
通过大国经济博弈模型的计算,Kc、Ka 的变动对周边经济 体的影响如表 4 所示。
表 4 Kc、Ka 的变动对周边经济体的影响
Ka
0.2
0.4
0.6
0.8
Kc
0.2
1.98% 1.97% 1.92% 1.87%
1 1.87%
0.4
2.32% 2.30% 2.28% 2.25% 2.20%
0.6
2.45% 3.19% 3.18% 3.17% 3.16%
2006 年美国的数据,大国的对外开放度 Kc 和周边经济体的对 外开放度 Ka 分别取 0.2、0.4、0.6、0.8、1.0 几个等级,对大国经济 博弈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kc、ka 的 变 动 对 大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影 响 与 大 国 的 对 外 开 放 策略选择
通过大国经济博弈模型的计算,Kc、Ka 的变动对大国经济 发展的影响如表 3 所示。
137
31
11.18 28.05
(注:表中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局网站。 )
ρ 为区域人口密度,各数据见表 1 所示,Cp 为容纳系数,与 区域环境等有关,本文的 Cp 取 1。
4、系数 E、C 的确定方法
系数 E 表示区域与外界的经济联系系数,一个与区域内开
放政策、人们的思想意识等有关的量,C 表示为经济资源在区
人口众多的大国发展与居民稀少的小国发展的重要区别 就在于:正如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一样,大国在经济发展中, 面临的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当大国从其外部国际环境考虑其 发展政策时,这些政策本身又影响了国际环境,从而使国际环 境采取了对应的政策。例如,大国的开放对世界市场会造成巨 大的冲击,激起贸易保护主义;大国出口产品是国际市场价格 的影响者;特别是,如果大国将其发展寄希望于外部援助的话, 那注定只是戊戌变法似的一厢情愿。任何一国在制定对外经济 政策时,首先总是要考虑相邻大国的经济政策。
表 2 对外开放度的等级定义
KO 0.8-1.0 0.4-0.7 0-0.3
含义 高开放度,相邻国有较好的、或鼓励性的开放政策,贸易壁 垒较小 中等开放度,相邻国设置了一定的贸易壁垒 邻国实行保护性的贸易政策,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
四、大国经济博弈模型的实证结果与经济博弈关系分析
大国的数据取 2006 年中国的数据,周边经济体的数据取
【关键词】 大国 博弈模型 贸易保护主义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02 年,中国加入 了 WTO,对外开放的步伐更为迅速。2007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 到 21738 亿美元,外资流入 600 多亿美元,贸易顺差达 2622 亿 美元,国家外汇储备超过 1.52 万亿美元。2007 年中国外贸依存 度达 64%,由此成为世界上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国家。2008 年,从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使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冰岛等国家曾一度濒 临破产。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但相比西方一些 国家,特别是一些小国如冰岛等,中国经济所受的冲击相对要 小一点,表现出了大国独有的运行规律。作为一个人口过亿的 大国,其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条件可能完全不同于奥克鲁斯特的 “开放型小国”,有着其独特的模型—— —大国经济博弈模型。 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大国经济特征 1、大国的发展规律遵循大数定律,具有很强的自稳定性 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提到:社会分工的原因是交换, 所以分工的范围必然受到交换范围的制约,也就是市场范围的 制约。小国由于国内市场太小,从而使精细化的社会分工受到 限制。而大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国内本身是个大市场,具备 内部社会分工的客观条件,所以大国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性要小 于小国。大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大数定律,主观性和偶 然性事件对大国的影响远小于小国,因而更趋于自然发展过 程,因而具有强烈的必然性。这一点可以从 2008 年 5 月的四川
域内的流动成本,与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的量。由于 E 和
C 常成对出现,令:
KO=
E C
(7)
则 KO表示区域的对周边区域的开放度。由于本文的主要目 标是研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故把国内向国内的开放度定义为
1。对于国界过渡区域的开放度,则取决于相邻国的对外开放政
策。如果相邻国有一方或都实行保护政策,设置贸易壁垒,则 KO 值较小。本文把对外开放度分成几个等级,如表 2 所示。
110
25
8.41
1986 1.34
44.96
112
25
0.49 8.77
1987 1.57
46.84
114
25
0.57 8.85
1988 1.96
50.56
116
25
0.72 9.30
1989 2.21
54.21
117
26
0.80 9.87
1990 2.43
57.18
119
26
0.84 9.66
汶川大地震的事例可以看出,这样的灾难对于小国可能是毁灭 性,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全国的经济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2008 年 5 月中国的工业增加值比上一年同期增长 16%。1997— 1998 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年之内得到很快抑 制,同样也与中国的人民币的坚挺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2、大 国 经 济 直 接 影 响 环 境 ,是 国 际 经 济 复 杂 博 弈 关 系 的 主 要对象
3、处在发展中的大国,外部经济对其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当大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还处在发展中阶段时,再加上 大国人口众多,其国内的资本相对于劳动力严重不足,劳动力 不可能为高效率的生产部门全部吸收,这就导致了二元的劳动 市场,从而导致了非均衡的经济发展。作为大国,想通过完全依 赖外部的支援取得自身的发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任何一 个国家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大国可以通过鼓励性的对 外开放政策,从周边相对较发达的经济体中引进资本和先进的 技术,推动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从而使本国经济 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通过对我国 1986—2003 年的数据进行实 证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比率(FDI/ GDP)每增加 1%,能推动 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 1.4%,出口每增加 1%,也能推动劳动生率 提高 0.7%。 三、大国经济发展模型的实证分析 为方便分析,本文选择中国和美国作为实证对象。中国为 模型中的大国,周边的经济体则采用美国的经济数据。 1、经济密度 y 的确定
(5)
ln(φ)c =-7.22+ 3.23ln(l)+0.33ln(k) 3、ρ、Cp 的确定方法
表 1 中国、美国的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
(6)
年份
经济密度 y ( 万 美 元 /km2)
中国
美国
人口密度 ρ (人/km2)
中国 美国
资本密度 k ( 万 元 /km2)
中国 美国
1985 1.17
41.84
当代论坛
CO N TEMP O RARYECO N O MICS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
大国经济博弈模型探析
— ——以中国和美国为例
○何庆光 1 莫玲娜 2
(1、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3 2、广西工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6)
【摘要】 大 国 由 于 地 域 辽 阔 ,人 口 众 多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规 律遵循大数定律,在目前的开放经济条件下,具有与小国完全 不同的独特模型:大国经济博弈模型。 本文从理论分析出发,推 导出大国经济博弈的数学模型,然后对数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发现:当大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外部经济体时,大国与外部经 济的关系是一个动态博弈模型,其博弈过程就是大国与外部经 济体之间相互展开贸易保护战的过程,最终结果会导致大国与 周边经济体之间设置很高的贸易壁垒, 阻碍贸易的顺利进行。 契约是解决贸易保护主义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当代经济》2010 年5 月(下)
9
当代论坛
CO N TEMP O RARYECO N O MICS
某区域内的经济密度是指单元面积上的经济资源量。为方
便起见,本文经济密度采用如下定义式:
y=
GDP A
(1)
式中:GDP 为区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万美元;A 为区域面
积,平方公里。中国、美国 1985 年以来的经济密度如表 1 所示。
通过表1的数据进行回归高开放度相邻国有较好的或鼓励性的开放政策贸易壁垒较小中等开放度相邻国设置了一定的贸易壁垒邻国实行保护性的贸易政策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四大国经济博弈模型的实证结果与经济博弈关系分析大国的数据取2006年中国的数据周边经济体的数据取2006年美国的数据大国的对外开放度kc和周边经济体的对04060810几个等级对大国经济外开放度ka分别取02博弈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73.23
127
28
3.64 13.91
1997 10.28 85.82
128
28
3.91 17.42
1998 10.99 90.62
129
29
4.11 19.66
1999 11.68 95.33
131
29
4.33 21.16
2000 12.92 101.72
132
29
4.68 20.85
2001 14.28 104.68
表 3 Kc、Ka 的变动对大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Ka Kc
0.2
0.2 3.40%
0.4 4.16%
0.6 4.21%
0.8 4.40%
1 4.90%
0.4
3.15%
5.39%
5.77%
6.00%
6.20%
0.6
2.80%
5.27%
7.01%
7.60%
8.50%
0.8
2.42%
4.96%
6.68%
2、区域内部净产值密度 φ 的确定
区域内部净产值密度 φ 是指去掉外部流入的经济资源,
因区域内部经济资本和劳动创造经济资源,根据生产函数,其
可以表示为:
φ=f(l,k)
(2)
式中:l 为劳动密度,人 / km2;k 为资本密度,万元 / km2。
为简便起见,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
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即:
φ=Alαkβ
(3)
式(3)可写成如下形式:
ln(φ)=ln(A)+ αln(l)+βln(k)
(4)
劳动密度 l 与人口密度 ρ 近似。通过表 1 的数据进行回归
分析得:
对于中国,内部净产值为:
ln(φ)c =-13.42+ 3.02ln(l)+0.07ln(k) 对于美国,内部净产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