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精品学案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1)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感知宇宙,形成初步的、浅显的、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月球距地球最近,是目前人们最熟悉的天体,而我们对月球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平时观察到的各种形状的月相,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在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使学生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合作意识三、重难点重点:知道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难点:总结月相变化规律,即上半月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亮面面四、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给月相排序、模拟月相变化、饼干拼月相。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诗人苏东坡的千古佳作《水调歌头》中的名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说说图中月亮是什么时间的?这时候的月亮又要什么?2、引出月相: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相的变化。
(板书:月相变化)3、月相成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
4、刚刚我们已经知道月相是因为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接下来就来做个游戏,老师准备了四个月相,同学们猜猜看分别对应哪一句诗词。
(将月相贴到黑板上,板书对应的月相名字)二、给月相排序1、想一想:通过刚刚猜月相的游戏,我想同学们对月相有些了解了,那么你知道农历一个月的月相是如何变化的吗?2、用老师准备好的月相,摆一摆你曾经看到过的或者猜想农历一个月的月相。
要求:正上方对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即农历初一,初一到到三十以顺时针方向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2《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2.月相变化【教材简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月球距地球最近,是目前人们最熟悉的天体,而我们对月球最多的印象就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各种形状的月相,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通过分析把教材的活动重新规划,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观察上半月月相、探索月相变化规律、探秘月相变化原理、观察下半月月相。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上半月月相”。
教材让学生剪月相,其实蕴含着让学生去观察月相,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日期,让学生从农历初一到十五,进行上半月的月相观察,并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录。
第二个活动是“探索月相变化规律”。
通过组织学生对观察的月相作比较和分析,得出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圆缺变化、位置变化、高低变化、方向变化等。
第三个活动是“探秘月相变化原理”。
对上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作交流和研讨,通过模拟活动,探秘月相变化的原理,知道月相的成因第四个活动是“观察下半月月相”。
这是一个拓展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怎样在白天观察下半月的月相,丰富对月相变化的认识。
学生观察好上半月月相之后,教师在农历十六马上给学生上课,这样的效果最好,学生的感受最深。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课学生所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月相有颇多体会和感触,并且兴趣浓厚。
但对月相变化原理和规律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无法表述出来,本课抓住学生对月相的浓厚兴趣,从月亮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师适时的点拨下,倡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发现并探究月相变化规律。
通过学生模拟实验,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亲手操作探究,并分析实验结果,思考归纳,从而得出月相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月相在不同时期圆缺变化、位置变化、高低变化、方向变化等方面都是有规律的,认识到月相变化周期和月球公转周期是一样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教育理论指导:《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二、内容与方法梳理:《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月相的前概念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
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学生在五年级时学的知识储备:昼夜交替的形成;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会自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会绕着地球转,转动一圈是一个月时间。
有着这些知识储备对于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帮助。
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他们对现实中的天体如何与模拟实验的天体不能很好地用空间概念图建构起来。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形成的原因,能概括月相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
2、通过画月相、剪月相、贴月相经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延伸吗?今天是农历的()老师建议大家()时间去观察,每天观察时间最好固定,如果当晚找不到月亮,第二天早上再去观察,作好记录,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安全,预祝同学们在观察中有更多的发现。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一、教材《月相变化》是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第二。
我对这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它与其他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理解的(ppt展示)。
对《月相变化》这一,教材的编排是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二、学生学生对于月球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能获得很多关于月球的信息。
在本单元的第一节中,更是系统的了解了月球的运动、月球的一些重要数据,可以说,学生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
甚至对于月相,学生也不陌生,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
但是很少有学生有指向性地、系统地观察过月球和月相的变化,因此学生其实对于月相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此外,在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过《运动中的地球》这个单元,对于利用模型帮助他们了解天体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概念目标:1、月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因此正确的月相明暗交接的线始终处于圆的直径两端。
2、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形状,它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过程目标:1、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有效的提问。
4、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情感目标:1、问题意识得到提高。
2、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3、意识到持续观察的重要性。
四、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我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我认为本的重点是模拟月相变化,并对月相有规律变化的成因作出合理解释。
难点是学生能解释月相有规律的变化的原因。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月相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3.2《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亮面朝着太阳③举着皮球的同学逆时针走动一圈_____月球自西向东绕着地球公转④小圆里的几个同学_____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⑤太阳图______太阳2、模拟操作①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注意:月球自西向东逆时针运转②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
当“月球”分别运行到1~8的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
注意:要让亮面始终朝向太阳3、温馨提示:操作分工甲同学:①定位----从1号位到8号位②对黑板----每次定位后要核对亮的一面是否对着黑板这一面乙同学:①看----亮面大小、方向在“左”还是在“右”②画----在表格中记录月相,暗的一面用阴影表示注意:完成一遍观察记录后,两人互换角色,再检验一遍,确保记录准确无误。
4、月相模拟实验记录表5、讨论交流①在1~8的位置,我们观察到的“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②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③通过模拟实验,你能说出月相的成因吗?明确: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活动记录讨论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虽然月亮无论何时都被照亮一半,但从地球上看去,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亮面面积、朝向不同,所以我们看到月亮的样子就好像在不断地变化着。
总之,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在白天,上午上学或者下午放学时,有时会发现天空中有月亮。
让我们对白天的月相进行一个月的持续观察,记录有关月相的情况。
1、观察白天月相,我们需要注意:①准备两张记录纸,画上15个大小相同的圆,并标上方向。
六年级下册六年级科学月相变化教案-教科版

2.月相变化【教材简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月球距地球最近,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通过分析把教材的活动重新规划,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观察上半月月相、探索月相变化规律、探秘月相变化原理、观察下半月月相。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上半月月相”。
教材让学生剪月相,其实蕴含着让学生去观察月相,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日期,让学生从农历初一到十五,进行上半月的月相观察,并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录。
第二个活动是“探索月相变化规律”。
通过组织学生对观察的月相作比较和分析,得出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圆缺变化、位置变化、高低变化、方向变化等。
第三个活动是“探秘月相变化原理”。
对上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作交流和研讨,通过模拟活动,探秘月相变化的原理,知道月相的成因第四个活动是“观察下半月月相”。
这是一个拓展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怎样在白天观察下半月的月相,丰富对月相变化的认识。
学生观察好上半月月相之后,教师在农历十六马上给学生上课,这样的效果最好,学生的感受最深。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课学生所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月相有颇多体会和感触,并且兴趣浓厚。
但对月相变化原理和规律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无法表述出来,本课抓住学生对月相的浓厚兴趣,从月亮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师适时的点拨下,倡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发现并探究月相变化规律。
通过学生模拟实验,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亲手操作探究,并分析实验结果,思考归纳,从而得出月相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月相在不同时期圆缺变化、位置变化、高低变化、方向变化等方面都是有规律的,认识到月相变化周期和月球公转周期是一样的。
2.能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月相的变化是由月亮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引起的,它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2《月相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外观变化,即月相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分析月相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并掌握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对月亮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月相变化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月相的变化,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
2.难点:月相变化顺序和周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从而了解月相的变化。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3.推理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推理出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亮形状图片、月球仪、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月相观察记录表、月球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注意到月亮的形状在变化吗?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月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球仪,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实践,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填写月相观察记录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历、潮汐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月相观察记录表,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月相变化的顺序和周期。
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月相的变化及其原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一、单元教学内容概述:《月相变化》这个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模块《宇宙》单元中的第二节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有“地球的卫星——月球、月相变化、我们来造“环形山”、日食和月食、太阳系、在星空中(一)、在星空中(二)、探索宇宙”8节教学内容。
太阳、月亮、星星、银河……壮丽而遥远、神秘但可知的宇宙,总会让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引起我们深深的思索。
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月相是怎样形成的?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星座又是怎么回事?……对于宇宙,我们有太多的问题,也就有了持续探索的动力。
让我们一起进入宇宙单元的学习吧!二、学情分析:红寺堡镇中心小学学生来源全部以本村庄从老家搬迁来的农村家庭为主。
其中不乏有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儿童。
科学这门学科在学校已全部普及开来,但是鉴于学校师资紧缺、没有专职教师等各方面原因,科学课正常上课的频率远远不及语文、数学等学科,所以,在学生们的认知上,对于科学这门学科还是比较陌生和新鲜的。
三、教学目标:1、知道天空中的月球在一月内有圆缺变化,在一天内有位置变化。
2、理解月相,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3、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形成的原因。
4、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空间想象水平,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在一个月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形状的变化;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准备:月亮在一月内不同时间的月相形状课件图片、卡纸、剪刀。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八、设计特色简述:1、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空间想象水平,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以及月相变化的规律。
2、设计理念与思路:突出本单元课程的整体性,由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复习引入新课,联系到本节课所学内容,再到课后布置作业,紧紧围绕这个单元宇宙中的太阳系、地球的卫星——月球来实行教学,知识前后贯通,注意系统设计,整体推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教育理论指导:《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二、内容与方法梳理:《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月相的前概念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
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学生在五年级时学的知识储备:昼夜交替的形成;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会自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会绕着地球转,转动一圈是一个月时间。
有着这些知识储备对于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帮助。
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他们对现实中的天体如何与模拟实验的天体不能很好地用空间概念图建构起来。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形成的原因,能概括月相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
2、通过画月相、剪月相、贴月相经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板书设计:月相变化上半月:又亏到圆亮面朝右下半月:又圆到亏亮面朝左学生实验记录单:《月相变化》说课材料【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亮》第一课时。
《科学课程标准》把本节内容纳入了“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
学生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已经对地球、太阳和月球以及三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月相变化|教科版(6)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相变化|教科版(6)教科版六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相变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天⽂现象之⼀。
本课主要是通过模拟实验让学⽣观察⽉相,了解⽉相变化的规律即农历上半⽉由缺到圆,下半⽉由圆到缺。
通过集体模拟⽉相变化的实验中,学⽣明⽩太阳、⽉球、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变化,还初步认识到⽉相变化跟⽉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通过⼩组模拟,学⽣能⽴体地观察到⽉相变化,找出⽉相变化的规律,这是本课的重点。
对于⽉相变化的规律,学⽣在课堂上的认识还仅仅是个开头,课后长期观察⽉相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事实上通过实际观察,往往能验证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形成较稳固的认识。
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相的形状、在天空的位置等。
这对发展学⽣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法是有利的。
【学⽣分析】⽉相变化与我们的⽣活关系密切。
⽐如刚过的中秋佳节,在学⽣的脑海中还留有深刻的印象,同时对当天的天⽂现象有种向往和神秘感,对了解⽉相变化奠定了兴趣基础。
不过对学⽣来说天体运动⽐较抽象,⽽且空间想象能⼒不⾜,同时对前⼀课⽉球知识的了解没有,降低教学难度。
六年级学⽣对于科学观察已经有⼀定的⽅法技巧,能够较好分配、执⾏观察任务,本课⽉相变化的观察要求⾼,学⽣的观察⾓度不能有很⼤的偏差,因此需要⽼师的提醒。
通过观察和逻辑推理,学⽣知道⽉相变化是有⼀定规律的,从⽽产⽣持续观察⽉相变化的兴趣。
【教学⽬标】◆科学概念:1.⽉相指⽉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2.⽉相变化是⽉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定规律的。
◆过程与⽅法:1.根据已有的现象进⾏简单集体模拟,同时学⽣能了解⽉球、地球、太阳的运⾏位置以及初⼀的⽉相。
2.学⽣利⽤模拟实验,清楚观察到⽉相,明⽩⽉相变化的规律。
3.学⽣能持续地观察⽉相的变化过程,明⽩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初步形成观察⽉相的兴趣。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1)

《月相变化》教案【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二课《月相变化》【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主题是宇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宇宙,为初高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包括月球、月相、环形山、日食、太阳系和星座几部分内容。
《月相变化》位于本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基础上对月球的进一步学习和认识。
本课主要包括了月相、给月相排序和观察白天的月相三个标题的内容。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对月亮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课时要学习的内容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
但是,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只是月亮的圆缺变化,对月球的科学认识并不充分,因此本课时只是带领学生初步学习月相的成因和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是月球在一个月的圆缺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月相判断其出现的时间,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
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变化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教学难点】根据月相的不同分析其出现的时刻【教具准备】黄色圆纸片蓝色圆纸片剪刀月相演示仪【教学过程】一、导入(闯关)师:出示三道闯关题,让学生回到,这三道闯关题是为下面内容埋下伏笔生:回答三个闯关题,这三个题目较容易回答师:正式进入新课学习二、新课学习1,桌子前面有一个涂了一半的乒乓球,请几位同学上来给它拍照生:上前用手机拍照。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拍的照片,发现亮面形状不一样教师追问:为什么同样的球,拍的亮面颜色不一样呢?学生回答不同角度去拍摄的。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月相变化》一课时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二课。
教材编排中,本课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规律,模拟月相变化,观察白天的月相。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月相”一词所代表的含义,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太阳照射、月球在围绕地球逆时针公转有关,同时对原先认识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再一次检验。
对月球、月球的运动及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
学生看到过月亮不尽相同的样子,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大部分学生知道月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但至于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基本知识大部分学生则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前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学习很重要(因为本次活动的实际情况,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课前谈话进行铺垫)。
本课要让学生真正形成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仅凭经验月相和模拟实验都只能算是“纸上谈兵”。
推测月相变化规律需要以学生实际观察记录为基础,而真正认识月相变化规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实际观察记录。
因此与教材原设计相比,将观察记录月相这一活动前置于本课上课之前,目的就是希望学生有这样的体验过程,帮助学生真正形成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从而意识到持续观察的重要性,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可惜今年前两个月一直在下雨,所以该设想在本次教学中无法实施。
二、设计思考思考1:教材的第四部分是“观察白天的月相”,这既是一个课外观察活动,又是一个课堂延伸的实证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概念的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但是这是基于晴好的天气才能够做到的。
而接下去的几个星期又将是雨天或多云天气,根本没机会去亲历观察月相。
所以在本课中的教学中,此环节的活动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大大降低了,所以在本课中,“观察白天的月相”我没有进行过多的教学。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目标:1.了解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月中盈亏一次。
重点:月相形成的原因。
难点:月相形成的规律。
教学准备:卡纸、剪刀、胶水、圆纸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起猜个谜语吧!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月亮,你们可真是聪明。
给你们一个小礼物,每个人送你们一个月亮。
这个谜语带来我们关于月亮的什么信息啊?导入我们今天学习的新课《月相的变化》。
二、学习目标1.了解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月中盈亏一次。
三、合作探究(一)月相规律什么是月相呢?出示概念,月相就是月球在圆球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你们知道月相的名称吗?学生说几种,老师也总结了几种月相的名称。
你们根据月相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贴月相吧。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合作:1.小组内交流一下,每人剪一种月相,并把月相的名称写下来。
2.把剪下来的月相按照顺序在黑色卡纸上摆一摆,注意方向和位置。
3.把摆好的月相粘在黑纸上,观察月相的变化。
出示月相的变化规律。
由缺到圆,由圆到缺。
月相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模拟实验。
1、在教室的一面墙上或黑板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二)月相模拟实验出示实验要求:1、在教室的一面墙上或黑板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2、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观察月相的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1)

月相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道月亮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形状叫月相2、了解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月相,变化时有一定规律的(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3、根据已有的现象对月相形成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4、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二、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状:月相的变化时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变圆,亮面在右边。
下半月由圆变缺,亮面在左边。
三、教学难点:根据已有的现象对月相形成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四、教学准备:卡纸、圆片、模拟月球的黑白球,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一)认识月相1、导入 5(1)了解学生对月球的知识师: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
你对这个天体有哪些了解可以分享一下。
(运动轨迹(2)板书课题《月相变化》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你看到过月球的哪些样子。
(圆圆的;半圆形的;镰刀状的)请这些学生到黑板画处看到月球的样子。
师:画的都不错。
我么看到同学们画出了不同形状的月球,我们可以把看到的月球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板书课题:月相),是指月亮的相貌或形状。
师:那天空中有几个月球(一个),这几个月相会不会同时出现在天空?(不会)那就说明,不同的时间看月球,看到的月相是——(不一样的,变化的)板书变化。
(3)了解月相变化周期师:那你知道月相变化的周期吗?(一个月,30天)一个月的前15天,我们叫它?(板书,初一—十五,上半月)后15天,可以叫(板书,十六——三十,下半月)(二)、剪月相和排序101、小组合作剪月相(1)指导剪月相师: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也想把看到过的月相画出来,接下去我们来真正的画几个月相。
师:教师出示圆片和铅笔,先把看到过的月相用铅笔在在原片上画好,然后用剪刀检出看不到的部分。
2、小组合作排序师:各小组桌上都有一张上半月的月相时间表,需要同学们小组来共同完成,把你认为上半月会出现的月相,按照我教你们的方法画出来,然后剪出来,在你合适的时间放在圆圈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认识到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了解月相变化时有规律的。
2.持续观察月相的变化;根据已知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作出假设,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整理。
3.积极参与试验探究,培养科学学习的兴趣,形成热爱科学、尊重事实、敢于探索的情感及精神。
二、导学问题
1.请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7.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三、参考资料
1.月相的变化和形成
2.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