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衡水金卷高三一轮复习地理检测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检测卷六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衡水金卷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检测卷六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22小题。
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年12月14日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定——《巴黎协定》,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
下图为自然界碳、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目前要控制的关键环节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
A.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 喀斯特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 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3.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修建水库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
B. 湖泊的存在减少了该地区水循环总量
C.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
D. 水循环促使了火山和活生物体的形成
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
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完成4-5题。
4. 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 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 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 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5.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A. 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 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
D. 植被主要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石”景观。
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000-4000 之间的谷地里。
研究发现,此类红石上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为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
据此完成6-7题。
6. 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
A.粤东 B.苏南 C.陕北 D.川西
7. 该藻类作为一种先锋植物,对所在区域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是
A.延缓岩石风化进程 B.挤占生物生存空间
C.破坏生物多样性 D.改善生物生存环境
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地面年辐射差额(即地面热量年净收入),n/Lr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读图完成8-9题。
8. 与①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
A. 亚马孙平原
B. 东非高原
C. 江南丘陵
D. 西西伯利亚平原
9. 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B. 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 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D. 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地面年辐射差额(即地面热量年净收入),n/Lr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读图完成10-11题。
10. 与①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
A. 亚马孙平原
B. 东非高原
C. 江南丘陵
D. 西西伯利亚平原
11. 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B. 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 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D. 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读我国甲、乙两山地东南坡植被对比图,回答12-13题.
12.甲山东南坡植被类型比乙山东南植被类型少的主要原因是
A. 甲山海拔较乙山高
B. 甲山降水较乙山少
C. 甲山坡度较乙山小
D. 甲山纬度较乙山高
13.乙山可能位于
A. 河南
B. 湖北
C. 安徽
D. 广东
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气温的垂直变化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关。
图6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14-15题。
14. 读图可知
A. 甲为阴坡
B. 乙坡纬度低
C. 甲为迎风坡
D. 乙坡降水多
15. 关于全球雪线海拔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越往北,海拔越低
B. 同一区域,7月高于1月
C. 同一区域,南坡高于北坡
D. 同一区域,降水多的区域海拔低
林树下线是指干旱河谷地区由低至高出现的灌丛到森林的混合交错带的平均海拔。
下图示意四川省北部某干旱河谷山区自然带垂直分布及林树下线1999年和2009年分布变化。
据此回答16-17题。
16. 林树下线平均海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气压 C.水分 D.光照
17. 关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99年-2009年退耕还林成效显著
B.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比东北坡好
C.林树下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D.东南坡高于西北坡——西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比东南坡好
下图为某山地自然带及积雪分布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
A.非洲 B.欧洲 C.南美洲 D.澳大利亚
19.图中自然森林是
A.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20.①一④四地中积雪厚度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中甲图和乙图分别为我国东部中纬度某山区南北坡1月和7月平均气温随海拔的变化图,其中各点为不同海拔实测得到的气温值,线段代表不同坡向的气温变化趋势。
回答21-22题。
21. 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冬季同海拔南北坡温差比夏季大
B. 虚线可能代表北坡的气温变化
C. 同海拔南北坡温差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D. 1月随高度增加温度变化幅度大于7月
22. 甲图中同海拔南北坡温差显著,下列有关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①北坡获得太阳辐射相对较少②北坡受冬季风的影响更明显
③南坡降水量丰富,大气保温作用明显④南坡为背风坡,下沉气流影响气温变化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23.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4分)
(1)左图中序号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8分)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2)左图中自然带从⑤~①表示的是自然带的_______规律和_______规律。
(4分)
(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的同纬度缺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在40°N 高山上的分布高度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右图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左图中的_______ (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带⑤在______________洲分布最广。
(8分)
24.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8分)
甲乙
(1)图甲中的山脉东西两侧的自然带分别为_____、_____,两自然带的变化体现出了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6分)
(2)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图中。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
C.植被蒸腾作用减弱,空气湿度减小
(3)试分析图乙中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6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号称是“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减弱,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2015年9、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
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示意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气候在阿塔卡马沙漠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8分)
(2)结合材料,解释2015年9、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
(6分)
【全国百强校word】衡水金卷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检测卷六
参考答案
1——5 DBABC 6——10 DDADC 11——15 DDDCD 16——20 CBBAB 21——21 AB 23. (1)苔原带(2分)亚寒带针叶林带(2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分)
(2)纬度地带分异(2分)垂直分异(2分)
(3)该纬度内全部是海洋(2分)2000- 4000米(2分)
(4)③(2分)温带荒漠带(2分)位于西风带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3分)南美(2分)
24. (1)温带草原带(2分)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草原带) (2分)从沿海到内陆(2分)
(2)从上至下依次为A、B、C(6分)
(3)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的调节作用下降,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
(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25. (1)该地区年均温较高,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致使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疏;沙漠广布,土壤贫瘠;自然地理环境总体表现为“干旱”的突出特征。
(任答4点,得8分)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2分)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2分)雨水下渗和当地的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