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应用于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综合
XUEKE ZONGHE
教师·TEACHER
088
2021年2月Feb.2021
一、引言
随着人类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深层次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现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内在驱动力。

在当前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改革的有机融合,是现代教育体系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深入推进,以市场及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提供基层技术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是中职教育中电子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也是培养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专业课程。

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职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水平的高低。

在微课理念下,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课程教学,对调动中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

二、翻转课堂概念的理解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在现代教育中深层次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高效自主的学习。

因此,翻转课堂的本质是学生先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线上教学视频来实现课堂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教学形式,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教
学模式更好地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契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

三、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一)课程内容多而授课学时少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电子技术专业一般都是3年制。

基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基本上在第一年以文化基础课程为主,第二年才会接触到专业课程。

根据《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内容安排,它不仅涉及基础电路,还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与电路仿真实验等诸多专业性极强的课程。

由于第三年中职学生需要外出实习,这实际上就使得中职学生学习这些专业理论知识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

加之电子技术专业还有其他专业课程、基础课程的学习安排,从而导致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课程的授课时间十分有限,导致了课程内容多、授课学时少的矛盾问题。

对中职阶段的学生来说,专业课程课时安排不足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二)学生基础层次普遍不高
与高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相比,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初中毕业生,并且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成绩并不理想,基础学科的知识掌握得不太牢固。

因此,在面对专业性极强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课程知识时,中职学生普遍基础不牢,学习难度较大。

在该专业课程学时无法保证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了中职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难度,不利于电工电子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甚至会让学生在第三年的顶岗实习中无法胜任专业技术岗位,对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信心和积极性也会造成不小的打击。

此外,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下,学
翻转课堂应用于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专业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曹 婷
摘 要: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社会发展和企业进步所需人才的必然培训方式。

因此,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了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投入力度。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下,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职业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丰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社会发展和企业经营提供更优质的人才资源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文章立足中职教育中《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翻转课堂的应用实践,客观地分析了当前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就翻转课堂应用于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课程的可行性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作者简介:曹 婷(1990—),女,江苏南京人,助理讲师,本科,研究方向:电气工程。

中图分类号:TM1-4;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8-2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1)05-0088-02
关键词:中职教育;“互联网+”;翻转课堂
(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0)
学科综合089
2021年2月
生学习电工技术专业理论知识时会十分吃力。

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中职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和未来参加工作都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专业课程教学配套设施条件不足
目前,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中,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由于自身经费不足等原因,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室等专科课程教学的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严重滞后;甚至很多学校现有的设备根本无法满足电工技术专业相关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如电路仿真实验等,只能通过“纸上谈兵”的形式进行纯理论式的教学,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也很难得到保障。

此外,当前中职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中配套条件的不足还表现在教师资源上。

虽然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但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难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讲解电子技术专业的知识,如在调研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上专业课时宛如听天书。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程设置方面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来,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实现专业课的自主学习,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电工技术基础理论的积极性。

同时,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专业课教师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专业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转化,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传统教学的科学配置,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

(二)课堂教学方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的融合与应用。

这就要求中职电工技术专业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的合理充分应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多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课程比较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成可视化的实验视频,或者通过图片、声音等更加直观地表现电工电子技术的原理等。

这对于学习基础不好的中职学生而言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效率。

此外,对基础条件有限的中职学校而言,在缺乏专业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室的情况下,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造电工技术专业的微课程,由专业教师选择和制作一些课本上包含的电子仿真实验等的视频来代替相关实验操作,以确保学生对这些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避免在以后的顶岗实习及未来的工作中无法胜任电工电子相关专业岗位,这也有利于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三)任务驱动方面
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
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学生在利用视频教程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电工技术专业的教师还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模式的任务驱动方式,督促学生实现更加有效的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现场指导来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教程,完成自主学习;还可以通过提前设定学习任务的方式,以任务目标来驱动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在学习和知识探究中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又有效地保障了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虽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但是并不是绝对的学习自由。

这是以专业教师指定的任务目标为前提的,而这一任务目标的设置则必须充分结合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和特点,通过引导、鼓励和启发的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思考,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结语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课程教学中,并引入“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优势,构建翻转课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基础不太好的中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电工技术相关专业知识,增强他们学习电工技术专业课程的自信心;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符合当前信息技术时代对教学的需求,是信息技术与中职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应用可行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当前信息智能时代下,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选择。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 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2]蒋园园,徐飞飞.计算机混合式学习对传统课堂的颠倒
研究——以“颠倒课堂”为例[J].软件导刊,2013,12(4):168-170.
[3]马秀麟,赵国庆,邬 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
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1):79-85.
[4]卜彩丽,马颖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应
用的可行性分析[J].软件导刊,2013,12(7):9-11.[5]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
装备,2013(20):50-51.
[6]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
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7]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
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8]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
术教育,2012(3):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