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共33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下有关我国原始农业起源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B )
A.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B.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而来
C.北方一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2.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古代农业出现的时间是
(C )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
D.秦汉时期
3.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
风调雨顺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美 好愿望,为什么“风雨”对中国人 这么重要呢?
• ★精难耕点细作突:破精:耕细几作个的重农业要生概产念模式的指理的解是中国传统
的大陆集约型农业,与西方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相对, 这是一种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在小块土地上耕作, 高投入的个体小生产农业,自然经济色彩浓厚。主要包 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逐步提高、水利设施的逐步完 善、工作方式的不断发展、耕作技术的不断提高,还包 括农作物品种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增多。 • ★耕作:用各种方法处理土壤的表层,使适于农作物的 生长发育,包括耕、耙、锄等。(词典解释) •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 生产的基本模式。
近代前夜
中中国国力衰落 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兴盛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诸城一中: 王焕英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 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重点: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并以此为线索基础了解中 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难点: 理解精耕细作的含义,理解小农经济特点及评价。
正确的是( C )
A.木石——铁器——青铜
B.犁壁——犁铧——犁评
C.直、长辕——曲辕
D.翻车——耧车——筒车
6、自耕农经济出现的原因是( A )
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②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③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 ④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A )
学情分析
1、鉴于学生已经经过第一模块政治专题史的学习,对高中 的历史学习有了一定的感受,同时,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 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相关传说及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而 本节课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神农氏、十二生肖、大禹治 水、牛郎织女的传说)。
2、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依据新课改的要求 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 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 习惯还待养成。因此,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
发育成长。
——岳麓版《必修二》第28页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小农经济?
积极:自给自足,生产积极; 在封建社会前期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消极: 天灾人祸,容易破产;
思考评价类题目可从
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经济发展 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
给各位领导、老师拜年了~~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
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健健康康、 顺顺利利、轻轻松松、和和美美。 兔年宏图大展!
导读
经济 (古代)中国 (近代)西方
决定作用
农耕罗经斯济福水平高 工业新文政明 冲击 中国
(现代)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现代)中国 (现代)世界
创新、调整 创新、调整 苏挫联折的、经突出成就 济全改球革化趋势
唐 代
1、观察上图,了解灌溉工具的发展历程; 2、思考:哪种灌溉工具的生产效率更高?
筒车(水力冲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自主梳理,尝试默写)
1、农耕工具
耕作技术
原始 商周 春秋 战国 西汉
__木__、_石__、_ _骨___质耒(lěi)耜(sì)等
木、石、骨、蚌 为主, 青铜农具 出现
_铁__农具(重大事件) 出现_牛__耕(_铁__犁) _牛__耕推广
3 、学生注意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是和谐社会、科学发展 观,因此最终的落脚点要回归到了解农业的基本特点,尽快实 现农业现代化,解决好三农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教学设计: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教学设计的线索: ★预习学案按教材体例; ★课堂学案以“农业的滥觞——农业的古典繁 华(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 经济”为主线设计问题。
备忘: 精耕细作:采取先进的技术和工具进行细致的土 地耕作 和维护,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生产方式。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耕作方式的演变 ◆阅读以下史料,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耕作方式?
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 (xié)田。”
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 方式进行生产。(原因:生产力低下) 2 、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
一、农业的滥觞
1、 图文说史——农业起源
材料一:原始生活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 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礼记·礼运》
采集狩猎
材料二:神农氏尝百草
传说上古的时候,神农氏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耕作种植
起源: 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2、对联赏析——农业的产业结构特点
六五 畜谷 兴丰 旺登
(1)“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五谷”和“六畜”分别指 的是么? (2)以上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产业结构)的什么特点?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一: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业为辅;
二、农业的古典繁华(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石镰

农 业
河 姆 渡
下: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导入新课
山东:全省大部干旱情况超50年一遇 “从去年到现在,4个月没有降
一滴雨,水库也见底了,现在想浇地 连水都没有。我活了70多岁,这样的 干旱经历过三次,但这次是最旱的。” 山东曲阜白塔村村民刘兴德在2011年 1月13日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面露愁 云,70多岁的老汉经历过三次大旱, 但这次最旱。这样的情形在齐鲁大地 随处可见。据山东省水利厅介绍,目 前除半岛地区北部以外,全省大部旱 情已超过50年一遇,先后有5973万亩 农田受旱,其中已浇灌3183万亩,目 前仍有2781万亩冬小麦受旱,约占全 省小麦播种面积的51%,其中重旱373 万亩。临沂、菏泽、枣庄、济宁、潍 坊已达严重干旱等级。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唐朝 _曲_辕__犁(标志步犁定型)
2、灌溉工具: 翻__车__、 _筒__车_ 3、水利工程
上古
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两汉 漕渠、白渠、治理黄河、坎儿井
精耕细作 生产模式
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二: 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
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日益完善。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情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 生产、生产的基本单位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④“男耕女织”的经 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谢谢大家!
请多提宝贵意见
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出了贡献。但
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
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
地或破产流亡。
——人教版《必修二》第7页
材料三:明中叶后,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江
南地区的部分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







石锄
石犁
商周时期
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由于铜的产量 小,比较贵重,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木、 石、骨、蚌等。
石器
骨器
春秋、战国时期 (掌握冶铁技术)的铁农具
春秋时期的铁锄 战国时期凹形铁锄
战国时期铁犁 头、铁镰刀
战国时期铁锄
汉代耕作石画像
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
三 国 时 期
曹魏马钧改进了东汉毕岚发明翻车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
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责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缪,此其
分事也”
—《墨子》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和特点?
方式:“男耕女织”式的自耕农经济 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
②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③自给自足
古代中国农业经 济的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中 国
耕作方式 由简单协作到个体农耕, 由刀耕火种到耜 耕或
石器助耕到铁犁牛耕,形成精耕细作农业生产 模式

代 土地制度(略)

形式:土地公有——土地国有——土地私有
农 耕
空间格局(略)
经济重心:由北向南

济 经济补充
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农业
高度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发展 迟滞
农业 农业 起发 源展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工具 生产技术 “男耕女织”
精耕细作 的农业生
产模式
中国 古代 农业 特点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 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经营方式: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 织”式的经营方式。
(C )
A.铁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出现C.源自辕犁的发明D.筒车的发明使用
4、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①耒 耜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②商周时期青铜工具 广泛使用③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 国时期普遍推广④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 D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具演变的顺序
特点之一
(2)结合所学知识,这种生产经营方式是如何形成的?
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 首先,明确目标,看清题干关键词。
术的进步,
其次,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②私有土地的出现; 最后,结合知识,组织答案
材料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
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
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三:
经营方式: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走出农业的古典繁华,步入现代。当今中国农村 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 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
展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思路提示:1.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2.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3.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4.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