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军品市场准入制度 锻造打赢“金刚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
完善军品市场准入制度锻造打赢“金刚指”
■ 刘勤义
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这一战略部署,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于推进我军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作为新一代的装备人,要充分认清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深深植根于国家整个经济科技体系
之中,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
调发展,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时下,与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式
发展内在要求相比,军品市场准入
制度仍不够完善,利益固化的篱笆
墙必须拆除,科研生产体系、装备
保障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迫切需要
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机制建设
规划,为打赢锻造“金刚指”。
1.战争,需要两个技术系统支
撑
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只要存
在国家和国防,就需要处理好经济
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冷战结束
后,国际竞争从军备竞争转向经济
实力特别是高技术实力的竞争。
民
用研究发展投资的持续增加和民用
科技的飞速进步,为武器装备科研
生产提供了更广泛的技术储备和工
业基础,使得依托民用高技术发展
武器装备已现实可行。
随着科技革
命、产业革命发展,国防经济与社
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
限越来越模糊,结合面越来越大、
融合度越来越深,武器装备发展对
民用科技的依赖性空前增强。
据统
计,85%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同样
可以直接运用于军事目的。
伊拉克
战争中,美军动用了国内80多个经
济技术部门和全国近1/3的企业。
由此可见,要想形成现代战争的军
事优势,无论是单独依靠军队高技
时下,与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
合式发展内在要求相比,军品市场
准入制度仍不够完善,利益固化的
篱笆墙必须拆除,科研生产体系、
装备保障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迫切
需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机制
建设规划,为打赢锻造“金刚指”。
中国军转民 47
军
术系统,还是单独依靠民用高技术系统都是不可能的,必须由军用高技术系统和民用高技术系统共同支撑。
目前,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实现军民两大体系有机融合,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思路,也是增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实力,也离不开强大的国防。
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只有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才能破解“大炮”和“黄油”两难选择的历史难题,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2.准入,为规范市场竞争主体
近年来,我国着眼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制定颁发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装备采购方式与程序管理规定》、《关于加强竞争性装备采购工作的意见》等多部政策法规,积极引导和规范竞争性装备采购活动,使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的大门逐步向民营企业及其他非公有制企业打开。
尤其是在2010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体系化推进军民融合的根本依据。
此外,2011年中央军委颁布了《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3年3 月1日四总部又联合颁发了《军队特招地方专业技术人员入伍规定》,初步形成了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军队人才的格局。
上述政策法规的
出台,指明了各领域推进军民融合
的基本方向和主要途径,对于实现
军民深度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初
步建立了面向全社会的装备市场准
入制度。
截止目前,我国获得武器
装备科研生产认可的单位总数超过
1000多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总数的
四分之一以上。
竞争性装备采购稳
步推进,提高了装备采购效益,为
确保能打胜仗奠定了坚实基础。
纵观世界各国准入制度设计,
都是结合国情军情建立适合自身需
要的军品市场准入制度。
例如,军
品市场以私营企业为主的美国,为
防止大型军工企业垄断以及促进国
防工业基础的融合,实行军方主导
的资格审查制度,有效促进了国防
工业基础的一体化。
而同样以私营
企业为主的日本,则强调政府与军
方有效协作,通过政府主导实现以
民掩军的战略企图。
但无论是实行
资格审查制度,还是实行行政许可
制度,其根本目的都是通过有效管
理,维持适度竞争,消除军地壁垒,
面向战场,融入市场,遵循规律,
培育和充实市场竞争主体,有效提
高武器装备建设质量效益,而不应
是分离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制度
栅栏。
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军民融
合式发展的特点要求,坚定军民融
合式发展的方向不动摇。
3.融合,为市场准入制度减负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
意到,在当前推进军民融合深入发
展的过程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
益凸显,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
调发展的战略目标还不相适应,在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军民融合效益的
发挥。
比如说,按照现行军品市场
准入制度,企业进入军品市场必须
获得国防科工局的军品科研生产许
可证、总装部的合格装备承制单位
资格证、军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
证、国家保密局的保密体系认证。
一个企业要想完成军品市场准入制
度,也不是一个简单任务,更不是
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
因此,
完善军品市场准入制度,亟待减负。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
是首先思想认识到位。
真正树立国
家利益至上的正确观念,拆除各自
的本位主义藩篱,打破“小我”,
融入“大我”,统一到强军目标来;
二要尽快建立总装备部“装备承制
资格审查”与国防科工局“军品科
研生产许可证审查”等制度的相互
认可机制。
这样重复审查,条块分割,
各自为政现象比较突出。
力争以装
备承制资格审查为核心,以军队为
主导的需求牵引机制,以政府为主
导的协调机制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动
力机制,统一资格审查与许可证管
理,统一军品市场准入标准;三要
动态修订准入许可证目录。
把许可
证重点放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武
器,武器装备的总装、总承、总测
以及军用动力等关键核心行业,逐
步取消对一般军品配套企业的许可,
减少或压缩许可证范围;四要实行
分类分组准入审查制度。
按照装备
及分系统、配套产品类型和保密等
级,科学确定承研承制资格审查内
容和准入标准,加快开展包括民营
企业有内的多种所有制企业的资格
审查工作,完善装备承制承研承修
单位名录,不断充实合格竞争主体;
五要完善军品市场退出制度。
不是
获得许可证就一劳永逸,对获得准
48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 49
军
入资格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杜绝“想不干就不干,想干就干” 的不负责任行为,逐步解决好“好坏都得我来干”的问题;六要提高审查员素质,确保准入质量。
军品准入制度,涉及内容比较多,系统专业性强,集光、电、机、磁、信息、标准技术于一体,对审查员素质要求都很高。
因此,军品市场准入质量关键在人才,要推进审查员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实现要素融合,健全法规,发挥体系效益,确保装备质量为根本目标。
4.强装,军民融合式发展必然选择
强军必须强装。
兵强方可摧敌,国富才能养兵。
近年来,我们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积极探索和着力推进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的军民融合,取得了良好的军事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我军信息化建
设的加速推进,武器装备高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系统越来越复杂,
投入成本也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加强国防科技领域和民用科技领域科研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的交流融合,促进军民高新技术的相互转化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民用高技术资源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障的支撑作用。
因此,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新时期我军装备建设的战略选择。
更加坚定地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军民融合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
要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使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协调统一,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国防创新体系。
要加速高新技术军民双向转化,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重大工程为平台,推动高新技术在国防领域、
民用领域的双向流动和高效利用,促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
要结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以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作为形成高附加值产业链的重要领域。
更加坚定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历史机遇,紧紧围绕装备建设中心任务,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优化政策环境,增强对民用技术、民间人才,民企保障的信任感,切实打破军工垄断利益,从根本上消除多元化主体利益之间的摩擦和冲突,激发民企参与军品研制生产的积极性,努力开创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作者简介:刘勤义,总装工程兵驻郑州地区军代表室高级工程师)
............................................................
............................................................
江南体育中心提质改造工程启动
11月4日,江南体育中心提质改造工程开工仪式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举行。
该工程的启动对建设美丽江南,提升企业对外形象、促进全民健身工作都有着重要作用,也将会进一步推动公司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发展。
江南体育中心提质改造积极响应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新要求,也和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相契合。
江南体育中心提质改造工程是4月23日江南集团美化环境工作会议部署的美化环境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美化环境工程是落实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员工的安居乐业,大大提高江南人的幸福指数有着重要的意义。
(赵娟 肖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