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用里艾产业发展优势及发展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汝阳县用里艾产业发展优势及发展策略分析作者:吴向蕊
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22年第09期
摘要:汝阳县角里艾是河南省汝阳县五大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品质优良,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但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要通过完善产业链,打造龙头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与产业组织化程度,以促使汝阳角里艾产业不断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汝阳;角里艾;产业
艾草属于菊科蒿属艾组植物,在我国有艾种质资源55种,9个变种。

艾草在植物区系上属于北温带植物,我国正好是艾草的适生区。

艾草在我国随处可见,“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艾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诗经》时代。

《本草纲目》指出,艾草使用叶作为药物。

其性温,味微苦,没有毒,阳气足,具有恢复阳气、调节气血、祛风除湿、止血、养胎的功能,亦常用于针灸,所以也被称为“医草”。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大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艾草产业发展非常迅速。

汝阳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洛阳市东南部,北汝河上游。

汝阳角里艾是河南省汝阳县五大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角里艾艾径粗壮,艾叶片大而厚,叶背白而绒毛多,艾纤维多而且长,艾叶清香,气味芬芳,回味微甘。

汝阳甪里艾以优良的品质而著名。

围绕汝阳甪里艾种植、加工、科技研发、电商物流、文化展示、人才培训、灸疗特色体验、健康旅游等形成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但是汝阳艾草产业发展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限制了艾草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所以,汝阳艾草产业应多措并举,不断提升艾草产业发展水平。

一、汝阳角里艾优势分析
(一)汝阳角里艾栽培历史悠久
汝阳角里艾栽培使用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汝阳甪里艾的种植历史、分布范围、入药产量等位居全县百余种中草药之冠。

据《重修商山庙碑记》和《伊阳县志》(汝阳县古时称梁县、伊阳县)记载,秦末汉初,“商山四皓”隐居于河南汝阳县城西之商山,当时缺医少药,甪里先生周术发现商山虎岭艾草微苦、回味甘、有异香驱邪之特点,甪里先生就开始在商山采集艾草,用艾灸为周边百姓治病,并积极传播艾灸之术。

西汉初年,商山四皓辅佐刘盈(汉惠帝)登上皇位后,因吕后戕害戚夫人,刘盈大病,甪里先生用汝阳商山虎岭艾草为其灸治,很快即愈。

同时教会百姓艾灸疗法,使艾灸之术广为流传。

惠帝刘盈感念角里先生之功德,赐汝阳商山虎岭艾草为“甪里艾”,甪里先生周术也被誉为“艾祖”。

之后,当地人把他作为“商山神”建庙修
祠,世代祭祀,汝阳民间将商山虎岭艾草祀之谓汝阳角里艾。

自唐以来,汝阳县多次复修商山庙;县城南街的街道命名为甪里街。

(二)汝阳甪里艾生长环境独特
艾草喜温暖、怕水浸。

适生于丘陵坡地,汝阳属温带季风气候,系半湿润区,四季分明,种植季节气温适宜、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637.8 - 921.2mm。

汝阳县地跨黄河、淮河两个流域,横卧的大虎岭将全县划分为山南、山北两大自然区域,南高北低,70%的耕地都分布在丘岭坡地,地貌呈“七山二岭一分川”格局[1]。

河南省地矿局的研究表明,绝大部分(99.75%)的土壤清洁,大部分( 83.17%)土壤养分含量较高,适宜红薯生长。

拥有褐土、棕壤和紫色土,土壤质地以砂壤为主,富含钾素和硒元素。

汝阳角里艾主要分布在商山和大虎岭南北麓;生长区域植被茂密,土壤腐殖质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属火山岩地质,地表土壤和水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锶、锌、硒、硼等含量丰富,这些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构造条件,使角里艾中微量元素高于其他艾草,开发利用的优势明显。

(三)汝阳甪里艾品质优良
汝阳角里艾以优良的品质而著名,角里艾艾径粗壮,艾叶片大而厚,叶背白而绒毛多,艾纤维多而且长,艾叶清香,气味芬芳,回味微甘。

角里艾燃烧时各种矿物质产生的光波穿透力不同,促使艾绒在燃烧时桉油精等药用成分渗透力增强,艾灸效果更好,气味更芬芳,回味更甜润,被誉为国内四大知名艾草之一。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结果显示,汝阳甪里艾内在品质指标:微量元素硒0.18 - 0.20mg/kg,铜10.5 - 11.5mg/kg,锌30 -35mg/kg。

检测结果显示,汝阳角里艾(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艾叶”检查、含量测定项品质指标:水分9.5 - 13.0%,总灰分9.4 - 11.0%,酸不溶性灰分0.8 -1.9%,桉精油含量为0.13 - 0.35%。

2015年,汝阳甪里艾相关制品在北京京交会上被北京电视台做专访题材,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内优质艾产品。

2017年5月,国家农业部检测中心对甪里艾所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其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地区的艾草含量,其中艾精油的含量高于国家药典最低值的3倍。

7月,国家农业部正式公布角里艾为国家地理标识性产品。

(四)汝4阳县政府支持力度大
近年来,汝阳县政府高度重视甪里艾产业发展,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甪里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汝阳角里艾是汝阳县五大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汝阳县委县政府组织专家队伍高标准编制了《汝阳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将角里艾产业发展纳入其中,重点加强基地建设、品质保持、品牌建设、产业发展、产权保护五个方面,为汝阳角里艾产业的发展制定了路线图。

每年拿出专项预算,用于支持角里艾标准化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保护开发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

县财政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确保了甪里艾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在汝阳县“萬亩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高标准建设集
角里艾标准化示范基地、品牌展示、休闲体验、精深加工为一体的“角里艾中医康养基地”,推进角里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汝阳角里艾产业发展现状
(一)汝阳角里艾产业链基本建成
目前汝阳县角里艾种植面积已达3333hm2,从业农户5000余户,年产量30 000t,产值达6亿元。

目前有从事甪里艾产业的规模企业11家,专业协会1个,种植业合作社25家,注册使用了“豫舒”“角里艾”“华夏角里艾”牌等多个商标,开发有艾绒、艾条、艾塔、布艺艾制品及艾灸器具等300余种产品。

在国内艾灸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了种植、生产、加工、研发、艾灸养生及一大批相关健康产业。

龙头企业河南舒尔康艾制品有限公司于2014年5月注册成立,位于汝阳县陶营镇域内,是一家以生产、研究、开发、推广汝阳角里艾系列产品为主的企业。

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艾草种植面积已达633hm2,带动农户2162户,安排劳动力62人。

年加工艾草5000余吨,有“豫舒牌”“角里牌”“豫舒堂”三个商标,开发有艾绒、艾条、主艾塔、布艺艾制品及艾灸器具等230余种产品。

产品主要销往浙江、上海、广东等19个国内省市,年实现产值达2亿元,可提供800余人就业创业。

先后获得洛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洛阳市生态农业绿色百品典范企业、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洛阳市十佳农业产业扶贫龙头企业等称号。

2020年3月注册成立的河南三才艾业有限公司位于汝阳县刘店镇域内,是由深圳市玉玄道创投投资控股成立的一家集艾产品种植、研发、深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艾制品生产企业,拥有生产基地267hm2,标准化加工基地约0.667hm2,拥有行业内领先的最新设备生产车间、古法卷绒车间。

公司采用“公司十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种植艾草约334hm2,以高于市场价0.5元/kg的价格收购,带动当地农户1200余户。

下一步结合艾草小镇建设,还将进行青蒿博物馆、生态康养服务中心、医养公寓等项目建设。

(二)汝阳角里艾品牌效应显著
汝阳县按照“补短板,提水平,挖文化,创品牌”的思路,进行汝阳甪里艾品牌文化打造和提升。

2015年,汝阳甪里艾制品在北京京交会上被北京电视台专题采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内优质艾产品,汝阳甪里艾被授予“中国著名品牌”。

2017年,汝阳角里艾被农业部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8年,“豫舒”牌汝阳甪里艾被评为省级农产品产品品牌。

2021年,汝阳角里艾被评为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21年12月,汝阳角里艾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汝阳角里艾产品辐射到全国19个省区市,得到了国内知名中医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在国内艾灸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被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授予“中国著名品牌”,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汝阳甪里艾产业技术支撑
一是深化校地合作。

与河南科技大学雷雪芹教授、陈明灿教授科研团队合作,开展汝阳甪里艾环境与独特品质关系研究、国内艾品种对比实验、艾制品研发、下脚料综合利用等科研课题。

二是开展党盟合作。

民盟河南省委协调河南中医药大学与汝阳县合作研发角里艾康养系列产品配方,由县农投公司出资,广泛发动汝阳在外理疗界乡贤人士,推广汝阳角里艾系列产品,为汝阳甪里艾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建设“汝阳角里艾”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已申报国家专利8项,具备待申报专利12项,已研发艾绒、艾条、主艾塔、布艺艾制品及艾灸器具等230多种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外,在国内艾灸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汝阳县依据地标产品使用管理办法,加强了“汝阳角里艾”知识产权保护。

目前,汝阳县获得“汝阳甪里艾”地理标志授权的备案使用单位3个,年产量达1万多吨,为适宜用标的产品定制、发放可追溯产品防伪标志80万枚。

(四)汝阳角里艾带农致富效益显著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

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cm,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

艾产业是生态产业,原料是野生有机植物,产品加工全过程都是物理方法,极少污染。

艾草全身都是宝,能吃干榨净,艾叶可提取艾绒做灸条,艾茎可做炭化灸条,下脚料都是养殖业的上品,综合利用率高。

艾灸是健康产业,是中医药的瑰宝,适应大眾便利化保健、低成本治病的需求。

汝阳甪里艾喜阳耐寒耐旱,属于多年生经济作物,可一次播种连续多年收获,艾草一年可收割3-4茬,产量大约为1.5t/667m2,按照1元/500克的价格收购,一年可带来3000元左右的收入,是种粮食作物的10倍。

艾草加工不仅是一种健康、富民、朝阳的产业,更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技术含量低,带农致富能力强,既可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又可增加收入。

三、汝阳角里艾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甪里艾产业组织化程度还较低
艾草产业发展要达到专业化、产业化的要求,就必须实现各个生产环节紧密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但目前汝阳县现有企业、相关协会或者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有限,规模较小,实力不足,缺乏良好的管理制度,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难以给农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影响了与农户的有效联合,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快速发展。

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差异化,市场定位不明确,艾产品生产缺乏明确的标准,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进入门槛不高,加上深度研发艾产品的人才稀缺,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艾草产品升级换代困难,全业态的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角里艾产业管理制度还不完善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种植角里艾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渠道,是当地农民达到小康水平的正确选择,同时也加快了汝阳县中药材产业化进程。

但目前对艾草产业的管理还不到位,一是对野生角里艾资源的保护不到位。

一些群众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对野生甪里艾资源进行掠夺性采挖,尤其是周边县为发展艾草竭泽式采挖艾根,造成局部地区资源枯竭。

需建立角里艾种质资源库,建立甪里艾种质资源保护繁育基地。

二是对人工种植的指导和服务不到位。

大部分角里艾种植户现在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种植方法,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生产不规范,质量达不到既定标准,导致产出水平低,一些种植户一味追求单产,滥施化肥农药,造成艾草品质下降。

三是对艾草加工企业的服务不到位。

表现在产品无标准,艾草加工企业或自定或沿用其他企业标准,依据不一,参差不齐,缺乏标准化管理。

(三)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还较小
虽然汝阳县现有几家艾草加工企业,但它们生产加工的产品主要都是艾条、艾灸柱、艾灸贴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加工品,精深加工品方面明显不足。

企业之间加工品的差异性并不明显,同质化程度严重。

企业创新程度低、科技驱动力不足导致艾草产品的附加值低,加工品的更新换代难度高。

另外,汝阳县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科研投入不够,产品的研发创新及市场扩张等滞后。

从事艾草相关产业的企业大多数规模小,发展资金不足,不仅难以扩大自身的生产加工规模,也很难筹措资金,即使目前有专项的相关资金投入,仍无法满足企业需要,从而导致艾草产业对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相关研究人员较为稀缺,无法实现艾草加工品的技术创新和提高艾草加工品的科技含量,无法更好地研发出汝阳甪里艾产品的精深加工品来带动汝阳县角里艾产业发展以及艾草产品品牌实现进一步的跨越。

需进一步加强与科院院校合作,建立科研基地,为角里艾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龙头企业河南舒尔康艾制品有限公司于2014年5月注册成立,位于汝阳县陶营镇域内,是一家以生产、研究、开发、推广汝阳角里艾系列产品为主的企业。

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艾草种植面积已达633hm2,带动农户2162户,安排劳动力62人。

年加工艾草5000余吨,有“豫舒牌”“角里牌”“豫舒堂”三个商标,开发有艾绒、艾条、主艾塔、布艺艾制品及艾灸器具等230余种产品。

产品主要销往浙江、上海、广东等19个国内省市,年实现产值达2亿元,可提供800余人就业创业。

先后获得洛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洛阳市生态农业绿色百品典范企业、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洛阳市十佳农业产业扶贫龙头企业等称号。

2020年3月注册成立的河南三才艾业有限公司位于汝阳县刘店镇域内,是由深圳市玉玄道创投投资控股成立的一家集艾产品种植、研发、深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艾制品生产企业,拥有生产基地267hm2,标准化加工基地约0.667hm2,拥有行业内领先的最新设备生产车间、古法卷绒车间。

公司采用“公司十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种植艾草约334hm2,以高于市场价0.5元/kg的价格收购,带动当地农户1200余户。

下一步结合艾草小镇建设,还将进行青蒿博物馆、生态康养服务中心、医养公寓等项目建设。

(二)汝阳角里艾品牌效应显著
汝阳县按照“补短板,提水平,挖文化,创品牌”的思路,进行汝阳甪里艾品牌文化打造和提升。

2015年,汝阳甪里艾制品在北京京交会上被北京电视台专题采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内优质艾产品,汝阳甪里艾被授予“中国著名品牌”。

2017年,汝阳角里艾被农业部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8年,“豫舒”牌汝阳甪里艾被评为省级农产品产品品牌。

2021年,汝阳角里艾被评为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21年12月,汝阳角里艾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汝阳角里艾产品辐射到全国19个省区市,得到了国内知名中医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在国内艾灸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被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授予“中国著名品牌”,遠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汝阳甪里艾产业技术支撑
一是深化校地合作。

与河南科技大学雷雪芹教授、陈明灿教授科研团队合作,开展汝阳甪里艾环境与独特品质关系研究、国内艾品种对比实验、艾制品研发、下脚料综合利用等科研课题。

二是开展党盟合作。

民盟河南省委协调河南中医药大学与汝阳县合作研发角里艾康养系列产品配方,由县农投公司出资,广泛发动汝阳在外理疗界乡贤人士,推广汝阳角里艾系列产品,为汝阳甪里艾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建设“汝阳角里艾”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已申报国家专利8项,具备待申报专利12项,已研发艾绒、艾条、主艾塔、布艺艾制品及艾灸器具等230多种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外,在国内艾灸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汝阳县依据地标产品使用管理办法,加强了“汝阳角里艾”知识产权保护。

目前,汝阳县获得“汝阳甪里艾”地理标志授权的备案使用单位3个,年产量达1万多吨,为适宜用标的产品定制、发放可追溯产品防伪标志80万枚。

(四)汝阳角里艾带农致富效益显著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

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cm,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

艾产业是生态产业,原料是野生有机植物,产品加工全过程都是物理方法,极少污染。

艾草全身都是宝,能吃干榨净,艾叶可提取艾绒做灸条,艾茎可做炭化灸条,下脚料都是养殖业的上品,综合利用率高。

艾灸是健康产业,是中医药的瑰宝,适应大众便利化保健、低成本治病的需求。

汝阳甪里艾喜阳耐寒耐旱,属于多年生经济作物,可一次播种连续多年收获,艾草一年可收割3-4茬,产量大约为1.5t/667m2,按照1元/500克的价格收购,一年可带来3000元左右的收入,是种粮食作物的10倍。

艾草加工不仅是一种健康、富民、朝阳的产业,更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技术含量低,带农致富能力强,既可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又可增加收入。

三、汝阳角里艾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甪里艾产业组织化程度还较低
艾草产业发展要达到专业化、产业化的要求,就必须实现各个生产环节紧密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但目前汝阳县现有企业、相关协会或者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有限,规模较小,实力不足,缺乏良好的管理制度,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难以给农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影响了与农户的有效联合,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快速发展。

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差异化,市场定位不明确,艾产品生产缺乏明确的标准,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进入门槛不高,加上深度研发艾产品的人才稀缺,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艾草产品升级换代困难,全业态的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角里艾产业管理制度还不完善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种植角里艾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渠道,是当地农民达到小康水平的正确选择,同时也加快了汝阳县中药材产业化进程。

但目前对艾草产业的管理还不到位,一是对野生角里艾资源的保护不到位。

一些群众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对野生甪里艾资源进行掠夺性采挖,尤其是周边县为发展艾草竭泽式采挖艾根,造成局部地区资源枯竭。

需建立角里艾种质资源库,建立甪里艾种质资源保护繁育基地。

二是对人工种植的指导和服务不到位。

大部分角里艾种植户现在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种植方法,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生产不规范,质量达不到既定标准,导致产出水平低,一些种植户一味追求单产,滥施化肥农药,造成艾草品质下降。

三是对艾草加工企业的服务不到位。

表现在产品无标准,艾草加工企业或自定或沿用其他企业标准,依据不一,参差不齐,缺乏标准化管理。

(三)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还较小
虽然汝阳县现有几家艾草加工企业,但它们生产加工的产品主要都是艾条、艾灸柱、艾灸贴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加工品,精深加工品方面明显不足。

企业之间加工品的差异性并不明显,同质化程度严重。

企业创新程度低、科技驱动力不足导致艾草产品的附加值低,加工品的更新换代难度高。

另外,汝阳县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科研投入不够,产品的研发创新及市场扩张等滞后。

从事艾草相关产业的企业大多数规模小,发展资金不足,不仅难以扩大自身的生产加工规模,也很难筹措资金,即使目前有专项的相关资金投入,仍无法满足企业需要,从而导致艾草产业对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相关研究人员较为稀缺,无法实现艾草加工品的技术创新和提高艾草加工品的科技含量,无法更好地研发出汝阳甪里艾产品的精深加工品来带动汝阳县角里艾产业发展以及艾草产品品牌实现进一步的跨越。

需进一步加强与科院院校合作,建立科研基地,为角里艾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