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梁山二中11-12学年高二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山二中11-12学年高二12月份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辟.谣(pì)安贫乐道矫枉.过正(wǎng)卓而不群
B.舆.论(yǔ)文过饰非箪.食壶浆(dān)达则兼善天下
C.与.会(yù)仗义执言冠.冕堂皇(guān)士可忍,孰不可忍
D.憎.恶(zēng)纵横捭阖暴虎冯.河(píng)其乐无穷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枯稿撰写恻隐之心大有裨益
B. 联袂饿殍趋之若鹜解腕尖刀
C. 尺牍包蔽得鱼忘荃揠苗助长
D. 搠倒炫烂锱珠必较门衰祚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B.曾被认为有教无类、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比赛中竟然脱颖而出。

C.中国女足在这次世界大赛中惨遭失败r她们立志要卷土重来,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D这所中学很出名,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一些叱咤风云的人物,莅临学校指导讲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水生植物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里而不腐烂,是因为它们能在水中呼吸,有抗腐烂的能力才不腐烂的。

B、作家们已经注意到了当前最尖锐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

C、晚年的巴金,依然精力充沛,文思敏捷,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表达出对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D、新课改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使我们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5.下列选项中不含的通假字的一项()
A.道之斯行,绥之斯来
B.居则曰:‘不吾知也!’
C.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D.无欲速,无见小利
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耰.而不辍
A.己欲立而立.人
B.不仁者远.矣
C.闻弦.歌之声
D.赤也为之小.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无隐乎尔
B.而谁以易之
C.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D.于斯三者何先
8.下列加点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丧,指失去官位)
今之从政者殆.而(殆,危险)
抑为之不厌.(厌,满足)
B.摄.乎大国之间(摄,夹)
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让,谦让)
樊迟未达.(达,到达)
C.士不可以不弘毅.(毅,坚强)
使子路问津.焉(津,渡口)
尧舜其由病.诸(病,担忧)
D.更.也,人皆仰之(更,改正)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扩大、光大)
宗庙之事,如.会同(如,或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19分)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

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

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

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

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

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

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

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

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

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

”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注】宰我,孔子的弟子。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维.其行维:维护,保持
B.不自以为约.约:贫困,困窘
C.吾罪几.矣几:(到了)极点
D.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过:探望,拜访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维其行,不识其.过/如之何其.可及也
B.有幸见爱,无幸见.恶/使子路反见.之
C.始吾望儒而.贵之/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D.因.宰我而谢焉/因.之以饥馑
11.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暗含
..孔子或晏子评价对方的一组句子是()
①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②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
③婴则齐之世民也……不能自立也
④今吾望儒而疑之
⑤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
⑥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A.①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己的做人原则。

B.子贡当面对孔子“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予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

C.晏子听闻孔子对他的评价后,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反唇相讥,将矛头直接指向孔子,讽刺他周游列国时“拔树削迹”、“身穷陈蔡”的窘况。

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出他勇于责己、知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

13.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3分)
(2)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

(4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

(8分)
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政和七年晚春经襄邑进京待选途中。

14、起句中的“飞”字用的十分传神,请结合“飞花”两句说说“飞”字好在何处。

(4分)
答:
15、这首诗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加以赏析。

(4分)
答:
16、默写(8分,每空1分)
(1)仰之弥高,。

(2),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约我以礼。

(4)欲速则不达,。

(5),不知其可也。

(6)岁寒,。

(7),能使枉者直。

(8)士不可以不弘毅,。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按时看日出的人
王开岭
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它——
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儿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儿,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甜香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闭合”;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绽开”,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被新的热量所充满。

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净、最清澈、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渴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

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人的一轮撞击。

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

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个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又是怎样过的呢?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或许只有寥寥几次吧,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早晨(可能是怎样的疲惫和不情愿啊),或偶尔登山观景之时。

而更多的人或许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我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第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
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经历了。

上班的路上,挤车的当口,迎来的已是煮熟的光线,中年的光线。

即使你偶尔起大早,忽萌看日出的念头,又能怎样呢?
都市的晨曦,不知从何时起,早已变了质——
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灰蒙蒙的尘埃,空气中老有黏黏糊糊的感觉,老有挥之不散的汽油味儿,即使你捂起了耳朵,也挡不住出租车的喇叭声……没有纯洁的泥土,没有旷野远山,没有庄稼地,只有牛角一样粗硬的黑水泥和钢化砖。

所有的景色,所有的目击物,皆无水洗过的那种鲜艳与亮泽、那种蔬菜般的翠绿与寂静……你意识不到一种“新”,感受不到婴儿苏醒时的那种清新与好奇,即使你大睁着眼,仍觉像在沉沉的昏睡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

“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生活积极的一个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让我们呼唤真正的日出,愿我们在那一刻能真正醒来。

——摘自《中国青年》(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按时看日出的人》,文章重点写了人如何看日出,同时写了人经常看
日出意味着什么。

写作角度独到,主题开拓深远。

B.文章文笔细腻,意境恬淡,写作中运用了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作者说早晨的静是“那蛋壳般薄薄的静”,使听觉上无形的“静”变成了视觉上有形的“静”,从
而产生美感。

C.文章由福楼拜信中的一句话写起,接着与普通人的生活进行对比与反思。

从中昭示人们激活生命,清洁内心世界,做一个有活力,有热量,有激情的人。

D.文章中有许多警策隽永的语句,耐人寻味。

尤其是作者在结尾处深情地呼唤大家作一个真正醒着的人,一个精神上苏醒的人。

E.文章中多次提到了作者微妙的想象和感受。

他把上班时迎接的阳光称为“煮熟的光线,中年的光线”,形象又不失深沉,发人深思。

(2)“从这个意义上说,福楼拜比我们幸运得多。

”结合全文,作者说的“幸运”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6分)
答:
(3)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是笔墨集中的景物描写,这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答:
(4)作者从福楼拜的信中获得了精神启示——“按时看日出”。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按时看日出”的理解。

(8分)
答:
五、语言运用(6分)
18、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专为儿童改编的“绿色童谣”《新三字
经》——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

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少有人唱,而恶搞流行歌曲、古诗词或经典儿歌的“灰色童谣”传唱度却相当高。

如“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最无奈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听扑通跳水声”、“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块钱。

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买了一包烟”等。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绿色童谣”的创作提两点建议。

(1)
(2)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在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

……
请就以上材料,围绕“种子”,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8 D B D C B C A B
9、D 10、C 11、A 12、C
13、(1)(3分)我听说晏子服侍三位国君都很顺利,我怀疑他的为人(不端正)。

(事,侍奉、服侍,1分;顺,顺利,1分;句意通顺1分)
(2)(4分)如今我对晏子说错了话,晏子讥讽我,这是我的老师呀。

(失言,说错话,1分;讥,讥讽,1分;之,代第一人称,我,1分;句意通顺1分)
14、“飞花”的“飞”字描绘出暮春时节两岸落英缤纷,花飞花舞的生动景象;(2分)又是穿行于花林榆堤的行船上的人眼中所见,衬托出行船之速,表现了诗人进京待选途中的畅快得意之情。

(2分)
15、后两句主要运用了“衬托”(或答“正衬”“以动衬动”,但答“反衬”不给分)的表现手法。

如果没有答出具体的表现手法,但解释了这种手法是如何具体运用的,也可)(2分)“卧看”两句描写诗人仰卧舟中注视蓝天白云,所谓“漫天云不动”实际是行船中人的错觉,以白云的流动衬托出船行之速,与首句相照应。

(2分)
16、默写(略)
17.(1)A B(5分)
(2)(6分)(1)福楼拜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

他处在上个世纪的巴黎,那时的清晨没有现代城市的喧嚣和污染,拥有真正纯净、清澈,让人激动的光线。

(2)福楼拜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他懂得欣赏日出,迎接晨曦。

把“按时看日出”当作精神体验与心灵洗礼。

(3)(6分)(1)渲染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纯净、清澈的环境中,去品味日出带给人们的精神盛宴。

(2)对比,与下文现代城市灰蒙蒙的清晨作对比,表现出作者对真正的清晨的渴望。

18、(1)内容上,贴近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灵(少一点枯燥说教)。

(3分)
(2)形式上,多一点诙谐幽默、天真烂漫。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