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第2讲重点
经济常识第二课复习

3、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有何优越性?
(P38)
4、如何对待非公有制经济?(P42);为什么?(P42)
(1)要
发展、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并且允许
非公有制经济进入
的基础设施、公有事业
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并和公有制企业投融资、税收、土
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有
;(这意味着什么?
提高了非公有制企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使它们与
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 的公有制
实现形式。在我国现阶段,要使 成为公有制的主要
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利于 的发
展,也推动了整个 的发展。
2、股份制是
的产物。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
的一种
形式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和更高的经济
效率,其突出特点是
,其性质主要看 权。
股份制的作用:(1)(2)(3)
4、分配形式的误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等同于社会主义
的分配方式
(2)劳动收入等用于按劳分配的收入
主要看劳动者的范围(公有制、非公有制),性质
(简单、复杂)。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与个体劳动
者的劳动收入,风险经营者凭复杂劳动获得的劳动收
入。
(3)把非劳动收入等同于剥削收入
经济常识第二课第一节

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课程知识基本问题: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为实现2020年经济建设的目标,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上有什么要求?2、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3、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成分?各自的含义、地位、作用怎样?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怎样体现出来的?5、我国农村目前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6、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哪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什么意义?7、我国现阶段存在有哪些非公有制经济?各自的含义、特点和地位怎样?8、什么叫所有制结构?我国目前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是什么?如何认识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9、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怎样体现的?10怎样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优劣?1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3、我国对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分别是什么?14、我国对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其内容如何?15、现阶段我国还存在哪些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是什么?16、坚持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有何重要意义?易混淆知识: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现阶段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形式”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处于支配地位”3、“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数量来体现的”4、“集体经济是我国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5、“农民承包土地就改变了农业集体经济的性质”6、“混合所有制改变了公有制经济的性质”7、“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8、“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9、“股份制是私有经济形式,我国推行股份制意味着削弱公有制主体地位”10、“凡是劳动收入都是按劳分配”11、“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12、“个体劳动者靠自己的劳动吃饭,其个体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分配”13、“决定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的国情”经济常识第二课表格一: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表格经济常识第二课图式一: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图式是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地位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含义国有经济范围地位、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含义形式集体经济地位公有制经济内容(构成)优特点作用农村中的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特点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用我国含义现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形式阶意义段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意义基构成本经济制度地位含义所个体经济地位有优特点制非公有制经济作用结含义构地位形式私营经济优特点与个体经济异同作用含义外资经济地位形式作用原因(依据)从根本上说具体说来如何坚持必须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经济学常识第二课图式二: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图式以把地位按按基本内容劳 劳按劳分配 适用范围分 分 意义(作用)配 配 分配形式 特点为 与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主 按 适用范围体 生, 产多 要 其他分配方式 具体形式种 素 (非按劳分配方式)分 分 按生产要素分配配 配 适用范围方 结 意义(作用)式 合 福利性分配并 起存 来 原因(必然性)经济学常识第二课表格二: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表格。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二课2.2.2、国家的宏观调控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二课2.2.2、国家的宏观调控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学会运用归纳、分析、综合的方法,体会怎样认识经济概念和理论,要逐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科学认识事物的思想武器,使其学会。
科学地观察、分析问题。
结合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重点及解决办法】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前,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这个问题是本课重点。
对这个问题,教材是从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市场经济的演变过程,使学生明确,无论从世界范围看,还是从我国来看,宏观调控对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复习提问1. 什么是市场经济?2.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请说明其含义。
3. 市场经济有哪些优越性?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市场的调节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有其弱点和缺陷。
例如,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自由竞争阶段。
当时资源配置完全是在市场上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实现的,这种完全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方法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进入20世纪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它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趋尖锐化,从而爆发了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在原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运用了计划手段,即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二课2.1.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二课2.1.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重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难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的含义;理解:⑴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运用:通过典型事例,说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2、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认识到公有制的建立,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3、思想觉悟方面⑴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⑵要明确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应大胆解放思想;【重点及解决办法】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以前,我们一直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出现了许多由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隡组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很显然,这些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中共十五大报告就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作了深入的阐述,这种阐述对我们重新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国有经济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能否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
因此,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
对这个问题,应着重从这样四点来把握:⑴教材中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含义的表述,教师要加以强调,必须使学生牢牢记住。
⑵对国有经济的性质、范围,不必做过多的分析,重点应放在对的主导作用的理解上。
教师应收集典型材料,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来理解、分析和把握。
关于教材归纳的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第一个具体表现,要让学生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保证国民经济有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二个具体表现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谈的。
⑶关于集体经济,重点应当是农村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要讲清楚两点:一是介绍这种经营体制的基本状况;二要说明这种体制可以适应生产力不同的发展状况和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一种好的经营方式。
经济常识第2讲重点

经济知识第2讲钱币一、考点解读本考点考察的知识点主要有:钱币的产生和实质;钱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展开;通货膨胀与通货缩短。
二、[根基知识导学]1、钱币的产生和实质①钱币是商品互换展开到必定阶段的产物。
从有时的物物互换到扩大的物物互换,再到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最后金、银固定充任一般等价物,货币出生。
可见,钱币自己就是商品。
一般等价物能够与其余全部商品互相换并表现其余全部商品的价值。
②钱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任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金银天然不是钱币〞,钱币是一个历史范围。
钱币不是素来就有的,它是商品互换展开到必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当金银固定充任一般等价物的时候,金银就成为钱币。
但“钱币天然是金银〞,金、银是拥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平均、简单切割等特色,最适合充任一般等价物。
跟着商品互换的进一步扩大,一般等价物都集中到贵金属金、银上。
③钱币的实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理解钱币实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钱币是一种商品,但又与其余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是能够与其余全部商品互相换的商品。
钱币同其余一般等价物不同,只有当贵金属用来充任一般等价物时,才标记钱币正式产生。
从钱币的作用来看,它能够与其余全部商品互相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商品互换在现象上是物与物的互换,在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互相互换劳动的关系,既然钱币是一种商品,所以相同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④钱币拥有价值,又是价值的尺度。
作为钱币的金、银也是商品,因此也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根本属性。
同时,因为钱币的实质是一般等价物,因此又和其余商品不相同,它是价值的尺度,即用来权衡其余全部商品价值的大小。
钱币之所以能权衡其余全部商品价值的大小,是因为它自己是商品,有价值。
⑤当商品的价值用钱币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价钱。
价钱是价值的钱币表现,价值是价钱的根基。
影响商品价钱的要素:〔七大要素〕商品的价值〔成正比〕;钱币自己价值的变化〔成反比〕;国家的宏观调控;供求关系;花费者的购买力;新鲜商品的新程度〔商品的使用价值〕;纸币的刊行量。
经济2课知识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考点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⑴引起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
①间接因素: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实现途径)。
②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
⑵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表现。
①供不应求→商品短缺→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卖方市场)。
②供过于求→商品过剩→价格下降(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买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根本因素、决定因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注意:⑴、价格与价值的关系①区别: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⑵、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时间分为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补充: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⑶、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4)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①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
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从而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总量。
②由于竞争机制的形成,促使其他商品生产者竞相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则意味着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价值量降低,价格低,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最后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让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经济常识第一、二课 两课内容涉及的相关热点 人教版

经济常识第一、二课两课内容涉及的相关热点一. 本周教学内容:1. 经济常识第一、二课2. 两课内容涉及的相关热点二. 重点和热点:1. 重点:第一课: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因为人们认识事物最重要的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一节的商品和第二节的货币都是为第三节认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进行铺垫的。
第二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因为市场经济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这是学生应该重点把握的。
2. 热点:(1)推进国企改革,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重点工程建设。
(4)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 具体内容:(一)第一、二课考点:1. 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3)商品的价值量(4)货币的产生和本质(5)货币的职能(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7)纸币的产生和发展(8)价值规律的内容与表现形式(9)价值规律的作用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5)国家宏观调控(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专题)1. 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二者是对立的,表现为:(1)定义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属性不同,前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后者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特征不同,前者是商品和非商品共有的属性,后者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因而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经济生活第二课知识归纳单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因素);供求关系(直接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①影响价格的具体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②各种具体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一般来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出现不同类型的市场:买方市场(供大于求,买方有利)、卖方市场(供不应求,卖方有利)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消费心理、市场秩序等也会影响商品价格☆问1:汽车需求量(Q)随着汽车价格(P)、汽车购置税(T)、汽油价格(E)、居民收入(I)的变动而变动。
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问2:城市居民自来水的价格一般为3.5~4.0元/吨,而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矿泉水价格约为1元/瓶(约500毫升),约折合2000元/吨。
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高的原因是()A.矿泉水比自来水更有营养价值B.人们对矿泉水的需求比对自来水的需求要少C.矿泉水比自来水更稀缺D.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问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价值规律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当供小于求时,价格高于价值。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二课2 1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二课2.1.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重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难点: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⑴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形式;⑵“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运用: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说明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能力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能力,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
【重点及解决办法】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所以,这个问题成为本课的重点。
根据教材对这个问题的阐述,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⑴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⑵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⑶实践证明,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前两个方面是从理论上说明我国需要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但这种经济制度是否真正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必须由实践来检验。
所以,第3点论证是必要的。
【难点及解决办法】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提法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但事实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会广泛存在,并发挥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因此,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本教材缎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定义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经济常识第二课复习(教学课件201909)

段 的
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经 济 制 度
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我国的分配制度内容 我国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我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有哪些
市场经Βιβλιοθήκη 社 济的一会 主般特征
义
市 国家的宏
场 观调控 经
市场和市场经济的概念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原 因、表现、作用)
知识点落实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 公有制是社 (原因)含义及组成、主体地位及
会 会主义经济 表现、实现形式
主 义
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含义及体现 集体经济的作用、实现形式
初 公有制为主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的
级 体多种所有 内容、评价标准
阶 制经济共同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实行原因
效率,其突出特点是
,其性质主要看 权。
股份制的作用:(1)(2)(3)
3、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有何优越性?
(P38)
4、如何对待非公有制经济?(P42);为什么?(P42)
(1)要
发展、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并且允许
非公有制经济进入
的基础设施、公有事业
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并和公有制企业投融资、税收、土
;
事钟文业 公主因伤致薨 有故人竺虩 至乃周之蔼蔼 今日之计 武兴蕞尔 "国之大事 世宗礼之甚重 彼政道云何?宝夤之力矣 降者万余 加以殊礼 宝夤假为钓者 前将军 自关以西 朝服一袭 将军如故 卿当未达本意 "卿固应推郭祚之门也 臣弟彧废侄自立 景寻以正表为南兖州刺史 坟崩 亲贵旧臣莫能间也 维应反坐 淮水泛溢 萧赞临边脱身 "论者以为有征 无以救恤 "又诏曰 战败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第二课常见易混、易错点讲解_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第二课常见易混、易错点讲解_一、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和劳动群众集体占有。
它是从社会宏观角度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进行的界定。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方式。
公有制是本质属性,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方法问题,是技术操作问题。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比较区别:(1)联合的性质不同。
股份合作制以劳动者的联合劳动为基础,实行资本联合,资本从属于劳动。
入股职工既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又是劳动者。
股份制则是资本的联合,劳动从属于资本。
入股者未必是劳动者,本企业的职工也未必都是股东。
(2)所有制实现形式不同。
股份合作制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具体形式,实行股份合作制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后所有制性质不变。
股份制不具有基本制度属性,不能笼统地说它姓公还是姓私。
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如果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从而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3)股权设置不同。
股份合作制企业设集体股、职工合作股等,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股份制企业设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社会募集型还可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4)入股者权利不同。
股份合作制企业不行使一股一票,而行使一人一票的表决权。
股份制企业行使一股一票的表决权,有多少股票就有多大权力。
(5)领导体制不同。
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职代会是权力机构,也可实行职代会与股东会合的领导体制。
股份制企业实行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制,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
(6)分配方式不同。
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按股分红为辅的原则,股份制企业完全是按股分红。
联系:股份合作制是由股份制经济与合作经济融合而成,兼有股份制经济与合作经济的双重特性。
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比较(1)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都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私有制经济,这是它们的共性。
经济常识第二课复习(教学课件2019)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 公有制是社 (原因)含义及组成、主体地位及
会 会主义经济 表现、实现形式
主 义
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含义及体现 集体经济的作用、实现形式
初 公有制为主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的
级 体多种所有 内容、评价标准
阶 制经济共同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实行原因
必要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具 有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 滞后性)] 概念、主要目标和手段(表现)
济
的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原因
基 本 特 征Biblioteka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基 本特征
制度方面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
控
;驴肉 / 驴肉 ;
段 的
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经 济 制 度
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我国的分配制度内容 我国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我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有哪些
市场经
社 济的一
会 主
般特征
义
市 国家的宏
场 观调控 经
市场和市场经济的概念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原 因、表现、作用)
它如河平时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 并见 《左氏传》桓公十三年 《公羊传》曰 褒善显功 臣易上政 难与二人共也 匈奴攻代 言浸深也 莽曰九江 明主贤君 齐百家杂语 霍光以后父广汉刑人不宜君国 是以日食再既 楚使越椒来聘 狋吽牙 王以陈胜 吴广论之 皆无员 兵之至要也 楚汉初起 又入雁门 杀略千馀人 梁人也 祠高祖於明堂 语在《丹传》 斩首多 以救民 未白而语泄 本欲以全民也 既葬 豫州山 曰 所受《易》即先太傅所传也 天下莫不称贤明
经济常识第二课会考复习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很不平衡,
呈现多层次性。
11.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 原则: 按劳分配。它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 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 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 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会考复习
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全民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 C.混合所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
2.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混合经济中的 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个体经济和私营 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会考复习
3.国有经济是( ) A.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的一种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 展起主导作用。
会考复习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9.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必然性(理解)
①从根本上讲,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 和发展公有经济。③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 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 所有制经济。④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 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年薪 养老金 炒股 兼职
按劳分配 社会保障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小卖部
按个体劳动者分配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常识第二课复习总结

经济常识第二课复习总结一、考点梳理: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7个考点,其中1类2个,2类5个)(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5改动)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2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005新增)(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国家宏观调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二、知识结构:主干知识与热点联系: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事例;十七大关于初次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国家的宏观调控--------------打击假冒伪劣以及食品安全、解除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垄断等方面的问题;应对金融危机下的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所采取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事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近年我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奥运成功举办、抗震救灾取得成功、神舟飞天等)三、知识内在联系:(一)经济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基本线索在后面几课的体现2、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3、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与商品经济(经济形态)之间以及价值规律的联系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价值规律、市场交易原则、反不正当竞争、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等(二)、与政治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与我国的国家性质2、国家的宏观调控与我国的国家职能、依法治国原则、党的领导(三)与哲学: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的客观性、两点论与重点论想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联系的观点3、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矛盾的观点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根本上是一致的)五、典型易错:1、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4、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分5、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4个)与其弱点和缺陷(3个)6、按劳分配、分按劳分配与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常识第2讲货币一、考点解读二、[基础知识导学]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偶然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最后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诞生。
可见,货币本身就是商品。
一般等价物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②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当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金银就成为货币。
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是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特点,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扩大,一般等价物都集中到贵金属金、银上。
③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理解货币本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与其它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与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货币同其它一般等价物不同,只有当贵金属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货币正式产生。
从货币的作用来看,它可以与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商品交换在现象上是物与物的交换,在本质上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既然货币是一种商品,所以同样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④货币具有价值,又是价值的尺度。
作为货币的金、银也是商品,因而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同时,由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因而又和其他商品不一样,它是价值的尺度,即用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货币之所以能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因为它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⑤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七大因素)商品的价值(成正比);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反比);国家的宏观调控;供求关系;消费者的购买力;新鲜商品的新程度(商品的使用价值);纸币的发行量。
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的内在联系:⑥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有: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并非都因通货膨胀引起。
除了通货膨胀外还有第一,商品供不应求;第二,国家的宏观调空政策(政策性调价,理顺价格关系)引起纸币发行量增加;第三,投资和消费需求过热;第四,价格管理松驰,出现乱收费、乱涨价;第五,因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商品价值量增大。
2、货币的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只需要用观念中的货币表示即可。
因为货币也是商品,本身具有价值,因此,它能像尺子一样度量商品的价值。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为:W—G—W′。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可作为财富贮藏起来,是社会财富的代表,充当贮藏手段的只能是金银条、块,不能是纸币或金银首饰。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可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它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中,它具有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商品;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等作用。
一般说来,只有黄金或白银才能作为世界货币,但随着货币的发展,一些国家的纸币,如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也具有某种世界货币的职能。
3、货币与纸币①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②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
作为符号货币,它自身没有价值,其作用是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
③由于纸币是国家发行的,所以,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货币单位(我国的货币单位是人民币———元)。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无权规定它的购买力。
因为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
④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三个因素。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⑤货币与纸币二者的定义不同: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
纸币只是货币符号,无价值。
货币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纸币只是代替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⑥纸币的发行量受市场上所需货币量的制约,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这就是通货膨胀。
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关于通货膨胀:(1)含义: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2)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纸币发行量过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第二,纸币流通周转速度加快。
(在某一特定的时期,由于担心涨价,人们把手中的货币尽快出手抢购,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3)通货膨胀的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4)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会使价格信息失真,搞乱社会经济,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危害极大(5)对策: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C、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D、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关于通货紧缩含义:通货紧缩是指由商品和劳务总需求小于部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与通货膨胀现象正好相反。
原因:第一,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是主要原因,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第二,长时间、大范围的价格下降,造成了企业经营困难,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使就业率下降,居民的收入降低。
第三,低价倾销和恶性竞争,消费需求持续不振,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第五,国外经济危机影响导致国际需求增长乏力,且与国内需求不足相重叠。
(3)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4)危害:第一,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第二,强化居民的“惜购”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第三,抑制社会总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增长。
(5)对策:第一,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投资,增加货币的供应量;第二,鼓励消费,加快货币周转速度;第三,发行国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社会总需求;第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吸引社会消费,减少产品的积压。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党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2004年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
一、区别1、两者的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放生作用。
2、两者采取的方式不同。
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率、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
其中政府直接投资、采购、转移支付、补贴属于财政支出政策。
差别税率和税收减免则属于财政收入政策。
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银行准备金率政策、央行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机关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直接制定的。
二、联系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政策。
二者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
两者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财政政策以政策操作力度为特征,有迅速启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容易引起过度赤字、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而,财政政策发挥的是经济增长引擎作用,用以对付大的与拖长的经济衰退,只能作短期调整,不能长期大量使用。
货币政策则以微调为主,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但在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具有长期成效。
它通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具有直接、迅速和灵活的特点。
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两种长短不同的政策时效搭配,因而两者可形成合力,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发挥调控作用。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
财政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国债把本来分别由财政机关和中央银行执行的相互独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结起来,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
6、容易产生的认识误区:纸币发行过多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多发行纸币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不能认为多发纸币就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如果多发行纸币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必然会引起纸币贬值、通货膨胀,但是如果多行发纸币是同国家待售商品总量不断增加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多发行纸币没有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那么这样的多发行纸币就不会引起纸币贬值、通货膨胀。
现在,随商品总量在不断增加,因此,纸币发行量应该每年都要相应增加,每年需要多发行纸币,只要不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一般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多发行纸币有引起通货膨胀的可能,但是不多发纸币也不一定就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是成反比例的。
这就会有这种可能,在某一时期,纸币发行量虽然没有增加,但由于人们惧怕物价上涨,把纸币尽快出手,引起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使得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相对减少,造成流通中的纸币量增多,也会引起纸币贬值、通货膨胀。
练习1、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与一切商品交换。
这表明()A 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B 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C 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D 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2、货币产生以后,之所以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这是因为()A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B 货币具有使用价值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D 金银可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3、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区别在于()A 前者是不固定的,后者是固定的C 前者存在于一切社会,后者只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B 前者没有价值,后者有价值D 前者是商品交换自发发展的产物,后者是人们人为规定的4、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商品、货币从表面上看是物,但就其实质来讲都是()A 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B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C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D 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5、下列属于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的是()A 一件衣服标价200元B 把200元存起来C工厂给工人200元工资 D 用200元买一台风扇6、下列属于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是(A)A 工人的工资B 一件衣服20元C 用20元买一件衣服D 国际贷款7、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货币是()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想象的货币C.现实的货币 D一种价值符号8、一台彩电的标价是2000元,这2000元是()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②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③现实的货币④观念中的货币⑤商品的价值⑥商品的价格A ②④⑤B ②③④C ①④⑤ D、、②④⑥9、1把斧子=15千克大米与1吨水=1.5元人民币进行比较,两者的区别在于()①前者属于商品交换,后者属于商品流通②15千克大米是1把斧子的交换价值,1.5元人民币是1吨水的价格③前者15千克大米是一般等价物,后者1.5元人民币是货币④价值相等是商品交换能顺利进行的基础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10、被用来偿还债务的货币,执行的是()A 价值尺度的职能B 流通手段的职能C 支付手段的职能D 贮藏手段的职能11、在某地科技成果拍卖会上,一企业以180万元的高价购买了某高校学生的一项发明专利,这里的180万元是该发明专利的()①市场价格②交换价值③实际价值④使用价值A ①③B ②④C ③④D ①②12、消费者张某用128元钱购买了一台东风牌电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