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材编辑角色及其活动特征的定位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2
彭 娟:声乐教材编辑角色及其活动特征的定位与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精神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

音乐类书籍、报纸和各种刊物运用文字的力量解析音乐旋律背后的各种知识和故事,丰富着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也推动着音乐编辑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声乐教材编辑活动通过动态的完整行为过程,将主体的思维意识通过文字的力量作用于受众客体。

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声乐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与受众之间的供需矛盾。

一、声乐教材编辑活动中的主体角色塑造
编辑在整个编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在哲学语境中,主客体角色代表着人与世界的关系。

声乐教材编辑是最为微观领域的主体,其主要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在于:运用文字手段传播与音乐有关的信息和知识,向社会大众推广音乐旋律之外的各种文化内容,增进对音乐领域的全面认知。

声乐教材编辑的权利与能力并存。

若要驾驭社会所赋予的职责,必须拥有胜任职位的能力。

根据声乐教材编辑的工作范畴及当代文化背景的实际情况,可将此“能力”划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方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胜任主体角色的专业要求。

编辑的知识结构往往被社会大众误认为是包罗万象、无所不知。

其实并非如此。

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编辑的知识结构应将最强的“能量场”汇集在专业领域之内,并形成跨学科的延伸散射。

作为声乐教材编辑来说,应在音乐领域中具备“—”型的横向知识结构与“|”型的纵向知识结构。

“—”型知识结构注重时代横切面上的音乐种类、形态、代表人物、相互关联、传播情况等信息。

“|”型知识结构侧重于声乐教材编辑的专业知识积累。

音乐书籍的类型划分通常为专项理论研讨、史料汇总梳理、乐理技法讲解、音乐欣赏品鉴等类型。

可见,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传播“守关人”有多么困难。

另一方面,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是胜任主体角色的特殊要求。

提高公民的素质,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同样也是声乐教材刊物的编辑与出版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编辑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在其中举足轻重,对声乐信息的传播效果影响深远。

对声乐教材编辑而言,工作上的偶然疏漏或专业技能欠
缺,可以通过学习和日积月累来弥补。

但在恪守底线和严于律己方面的行为准则,是需要始终坚守的信条。

综上所述,声乐教材编辑的主体地位在编辑活动中至关重要,其“守关人”的角色是权力与责任的综合体。

由声乐教材编辑所发起的文字编辑和出版活动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良性的活动运转过程中,处于客体地位的受众能够从刊物中获得健康丰富的音乐知识,得到精神层面的升华。

二、声乐教材编辑活动的规律特征与核心驱动力
声乐教材编辑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于:以声乐教材为核心目标,将音乐的音响形态、历史沿革、技术技巧、基本理论、教育方式等资源和信息用文字编辑的形式反映出来的一系列工序和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形成实体或虚拟的出版刊物,满足社会受众的不同需要。

其本质是在客观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脑力劳动,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结合体。

从具体的行为来看,声乐教材编辑活动是在音乐类稿件进入流通环节之前,为达到传播目的进行的对稿件再优化活动。

声乐教材编辑活动有别于其他编辑活动的特殊性体现在:这一过程是对虚拟的音乐旋律进行文字化的解构过程,除了基本的编辑流程,还需要对音响、图像和各种曲谱进行编辑转化,跨学科领域的编辑工作使声乐教材编辑活动既丰富多彩又复杂困难。

根据编辑学的研究成果与音乐学的特定情况,可试将声乐教材编辑活动的规律归纳为以下两个层面:
其一,声乐教材编辑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人和”的内因层面是能动性的体现,“天时”与“地利”的客观因素可视为受动性。

在编辑学理论中,编辑主体的活动范畴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

诸如:作者、读者、出版体制、文化生态面貌这些不可控因素,往往对编辑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影响很大。

即便在当代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中,声乐教材编辑如不能“顺势而为”,也会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

但与客观条件相比,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往往更为重要。

声乐教材编辑的职业嗅觉必须灵敏,对音乐文化的发展动态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做到先知先觉。

作为音乐信息和知识传播客体的引导者,只有保持先进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才不会受音乐市场乱象的摆布,保持清醒的头脑。

【摘 要】音乐编辑活动在当代社会文化构成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员。

声乐教材编辑在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作为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源泉,声乐教材编辑不仅担当重担,也需具备综合素质来完成使命。

其主导的文字编辑与出版活动需要遵守一定的运行规律,以行业标准自律,把声乐文化发展方向作为指南,将创造性思维作为核心驱动力。

在当代媒体环境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声乐教材编辑活动面临新的挑战。

只有不断使自身变得强大,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才会保持编辑活动的高效率与高价值,增进社会音乐文化的繁荣。

【关键词】声乐教材编辑;主体角色定位;活动特征;核心驱动力;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152-02
作者简介:彭 娟(1982-),女,汉族,山西长治学院音乐舞蹈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合唱指挥教学。

声乐教材编辑角色及其活动特征的定位与思考
彭 娟
(长治学院音乐舞蹈系 山西 长治 046000)
《戏剧之家》2019年第15期 总第315期
153
教育纵横
其二,声乐教材编辑活动以筛选和加工为主要内容。

这里所提到的“筛选与加工”并非是某个具体环节或方法,而是在整个编辑活动中针对各个层面进行的工作内容。

它是一切编辑活动中的必需品,也可视为基本规律之一。

“筛选”在当代声乐教材编辑活动中至关重要。

各种音乐形态“争奇斗艳”的今天,如何挑选出优质资源形成出版物的编辑活动,考验的是声乐教材编辑的专业知识与审美能力。

筛选环境处于编辑活动的前期阶段,不仅要对音乐的质量、格调、内涵等基本指标进行考核,还需注意如何将音乐领域的各种行为和形态转化为文字内容。

处于后半段的加工过程则需具备微观与宏观领域的双重视野。

一方面,是对文字、标点、音符、术语等内容的校对;另一方面,还需从艺术观与文化观层面对音乐对象进行客观翔实的评述推介。

加工过程的创新性与对作品原貌的忠实表达需保持平衡,违背了客观规律的夸大其词会造成受众的误读,混淆视听的编辑语言会导致传播失实的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在声乐教材编辑活动中潜藏着深刻的规律。

遵循正确的编辑方式会使每一层工序有条不紊地展开。

处于核心驱动力位置的创造性思维,是编辑人弥足珍贵的精神“法宝”,强烈影响着声乐教材编辑活动的成果质量与社会口碑。

三、当代声乐教材编辑活动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形态的冲击有目共睹。

当然,这并不能代表新媒体的发展可以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存在价值。

以书籍、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为代表的传统传播路径一方面在努力地扬长避短并保持独善其身;另一方面也在寻求与新媒体之间融合的优选路径。

声乐教材编辑行业在当代艺术文化领域中,并未被禁锢在某种特定媒体形态的语境中。

从广域意义来讲,声乐教材编辑的指向性包含了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双重领域,涉足报刊和图书等多种实体出版物和网络文章推送的虚拟形态。

在多种媒体纵横交错之中,对于声乐教材编辑活动来说,坐拥前所未有的广阔“战场”,但也面临着异常激烈的角逐博弈,机遇与挑战并存。

声乐教材编辑活动为音乐文化的繁荣振兴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在这一进程内部,以声乐教材编辑为主体的角色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也是智慧与汗水并存的复合体。

在一定的活动规律引导下,当代声乐教材编辑需应对媒体技术与传播领域的新局面,坚持运用文字的魅力讲解与表达音乐文化,使我国音乐艺术健康稳步地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姬建敏.中国编辑学研究60年(1949—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曾遂今.音乐编辑的科学定位[J].音乐传播,2013(03)9—14.
[3]李琪.现代图书编辑学[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吴培华,朱坤泉.现代实用编辑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5]翟咏.现代音乐编辑实践呼唤理论建设[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7(01)60—63.
(上接第151页)
教师在传授这些基础知识的过程当中,要把握好知识传授的量和度,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的传输而不产生厌烦感。

再次,教师要教导学生分清楚音乐所表达的审美内涵。

像音乐基础知识中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词者生活等并不是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而是对了解音乐情感的辅助知识。

(二)创设音乐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音乐欣赏情景,让学生在一个优质的音乐情景中欣赏音乐作品。

想要创作好的音乐教学情景,首先就要对音乐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像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播放音乐视频对当前高校学生来说吸引力比较小,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音乐所创建的意境和情绪中。

所以,要想让学生在音乐欣赏时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教师就要利用现代网络科技,如使用多功能放映设备制作播放与音乐相符合的音乐短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加强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学生也能通过所放映的图片和播放的音乐加以想象,从而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境,达到真听、真看、真感受的目的。

总的来看,创设音乐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审美水平。

(三)优化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高校要从根本上提高音乐欣赏的教学水平,最主要的还是要优化教师的教学水平。

这就要学校加大对于音乐教学的投入,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优化学校的音乐教学管理方法。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因为对音乐欣赏教学不够重视,导致音乐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的培训与教育资金的投入,让学生能在优秀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审美学习的独立性,进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在优化教师队伍后,要创新教学方法,音乐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多参与音乐活动,发现好的音乐资源[5],然后根据音乐发展的需要,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创新音乐学习方法,发挥探索精神,提高音乐鉴赏水平,培养自身艺术修养。

四、结语
总的来说,音乐欣赏教学与审美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音乐欣赏教学对审美能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审美能力的提高能促进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

所以,在高校教学中,要把音乐欣赏教学放到重要地位,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艺术的培养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娈倩.浅谈音乐欣赏及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6,(14):187.
[2]张丽.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研究[J].音乐时空,2016,(2):156-157.
[3]贾承澄.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8,509(08):52-53.
[4]李佩玉.美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优化路径[J].北方音乐,2018,38(04):218.
[5]赖天舒.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研究[J].艺术评鉴,2017,(17):74-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