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口技 同步练习(一)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技同步练习(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大宴.()_____________ 哗.()_____________ 叱.()_____________ 齁.()声____________ 中间.()力拉________ 几.()欲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
A.于厅事之.东北角______________
B.而呜之.______________
C.久之.,目似瞑______________
D.医之.好治______________
3.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词活用为另一种词性的词,例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请指出并解释。
A.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B.妇抚儿乳__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C.妇手拍儿声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D.不能名其一处也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 5.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小心哟!)
A.少顷
B.既而
C.是时
D.一时
E.未几
F.忽
G.俄而
H.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同时发生:____________
(3)表示相继发生:____________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____________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几个摹拟声音的词语。
7.理解填空。
A.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为序,分别记叙了口技表演者在表演前的______________及表演即将开始时的情况,表演者的______________和听众的______________,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8.课文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个情景,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即是紧扣“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一个“____________”字。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
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用原文中的词语将横线处填上。
10.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会.宾客大宴()(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众宾团坐
..()(4)犬吠.()
11.做个小翻译,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2.选文第1段交待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3.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
14.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___________,作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描写来体现的。
1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
16.第2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
17.选文中最能体现口技人摹拟效果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18.众宾客听了表演后都“以为妙绝”,请问“妙”在何处?
19.“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
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
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
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
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
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20、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匹帛:)
⑵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慵:)(伛:)
⑶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仄:)
⑷性之缓者宜衣长(缓者:)
⑸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蓄:)(觊觎:)
21、翻译句子: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⑵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22、这是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3、文章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清平调引】苏轼
陌上花开蝴蝶飞。
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还歌缓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