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区废旧农膜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有效防治“白色污染”,减少其对农村环境的影响,现制定全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减量使用传统地膜、推广应用安全可控替代产品和回收利用废旧农膜为主要治理方式,在各乡镇建立农膜回收点,使全区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提高科学用膜水平。
各乡镇要着力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学选择使用农膜。
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大面积生产上,提倡不使用厚度小于0.01毫米、耐候期小于12个月的农用地膜。
在涉及地膜使用的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区域内,严禁采购使用厚度低于0.01毫米的超薄地膜。
(二)推广减量替代技术,减少农膜使用数量。
各乡镇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改革耕作制度,改进经营模式,推广替代技术,减少农膜使用。
一是推广新技术新模式。
在适宜区域加大旱地新两熟耕作制度改革,减少早春玉米种植面积;二是大力推广粮经作物集中育秧育苗、
水稻直播、果园生草、秸秆覆盖栽培等技术,指导使用地膜覆盖机具科学覆膜,尽量减少地膜使用。
力争2021年我区水稻集中育秧育苗面积年扩大0.5万亩,水稻直播扩大0.1万亩。
三是试验示范新型可降解地膜、液体地膜等替代产品。
鼓励各农业产业项目区组织新型可降解地膜、液体地膜等替代产品的试验示范,对使用新型可降解地膜、液体地膜等替代产品的种植户给予适当补贴,逐步扩大其使用范围。
(三)抓好农艺农机配套,提高残膜回收水平。
要着力加强农艺农机技术示范推广,综合运用农艺措施、农机化技术,提高农膜科学使用和农田残膜回收水平。
针对不同农作物需求,示范推广适时揭膜、机械拾膜、膜侧栽培等技术。
积极引进机械回收农田残膜的新技术新设备,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机械捡拾回收农田残膜,以降低农田残膜的捡拾难度。
(四)明确主体责任,落实污染防治责任。
根据《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和《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农膜产品的销售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农膜使用者是废旧农膜归集回收的责任主体,具有及时归集、集中堆放义务,不得随意弃置、掩埋或者焚烧。
要根据废旧农膜的材质和再利用价值确定回收利用方式,对于有二次利用价值的废旧农膜,由使用者回收后实现二次利用;对于无二次使用价值的废旧超薄地膜等残膜,由使用者从农田中移除、归集后,纳入农村垃圾收集系统进行处理,或者交由有处置能力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要把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工作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创新完善机制,狠抓措施落实,努力实现农膜科学使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今年6月底之前,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个集中废旧农膜回收点。
(二)加强政策扶持。
各乡镇要切实加大对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废旧农膜回收网点、田间收集设施建设、专业化回收处理以及加厚地膜、可降解地膜的试验示范推广。
(三)加强宣传引导。
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废旧农膜污染的危害性和回收再利用的意义,增强农膜使用者回收废旧农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开展农膜回收利用技术措施、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培训,引导农民规范使用加厚地膜,积极参与地膜回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涉农镇办及有关单位要总结宣传开展农膜回收利用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典型模式和示范样板,以点带面、示范推广。
(四)加强农膜回收利用统计。
为将我区废旧农膜回收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要明专人负责信息统计,建立农膜回收台账(见附件),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农膜回收工作情况,确保农膜回收工作有迹可查,并于每年底前报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