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骏马》的命运色彩与寻根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黑骏马》的命运色彩与寻根意识
摘要:张承志是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黑骏马》有
着自己的独特性,通过对草原意象的书写,呈现出草原人民坎坷的命运以及对“根”的坚定追寻。
草原、河流、风雪、骏马等意象不仅是构成小说优美图景的
自然因素,还映照出小说人物的命运色彩,更象征着主人公对“根”的追寻。
小
说中的主人公寻根的过程其实就是意象通过移情实现的,作者将命运和寻根二者
有机结合,形成了作品独特的韵味。
关键词:《黑骏马》;意象;命运;寻根
《黑骏马》是张承志前期的作品,属于草原系列的小说,充满了浪漫色彩,
可是仔细分析作品我们就会知道,此小说还蕴含着深沉的“寻根”意味。
《黑骏马》最初发表于1982 年的杂志《十月》上。
八十年代,由于大批知青返城形成
了文学界的繁荣景象——“伤痕”“反思”“寻根”等文学思潮相继出现,这些
流派作家大声控诉那黑暗的人生,借文表达自己的内心诉求。
张承志反其道而行之,借《黑骏马》表达自己对草原生活的留恋以及对草原文化的认同。
作者借意
象预示着人物命运,又将寻根意识穿插在对人物命运的揭示过程中。
《黑骏马》
就是这样借意象实现了小说主人公“命运色彩”与“寻根意识”的完美融合。
一、意象象征着人物形象
草原题材系列的小说构成张承志小说创作的重要部分,这种独具地域性的小
说题材来源于他在内蒙古插队的四年经历。
[1]《黑骏马》就属于草原题材系列的
小说之一。
作者在《黑骏马》中刻画出很多意象,伯勒根河、蒙古包、牛皮酒壶、白垫毡、奶酒甚至草原民歌《钢嘎·哈拉》等,这些意象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
文化符号,从这些意象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草原文化的痕迹。
这些意象在文中
不仅构成了草原文化的北京,更重要的是这些意象承载着特定的意义。
意象之一的黑骏马作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遇马——骑马寻妹——乘马离去,然而它又体现着人物形象——白音宝力格。
黑马钢嘎·哈拉被额吉认为是天赐之
马,它本来还在母马的肚子里,一场暴风雪来临,它居然平安降生,即使失去了
母亲的它没有吃一口奶,仍然在暴风雪中奇迹生还。
这匹马就和白音宝力格一样,小时候没有妈妈的陪伴,因为额吉的爱才能在草原上健康成长。
白音宝力格本不
属于草原,因为父亲的一个决定才到草原生活。
小说在开头已经说明,白音宝力
格和父亲生活,在镇上工作的父亲无暇照顾他,就把他送到草原额吉那里,希望
他像草原上的其他男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白音宝力格经过数年的成长,成为草原
上一个大学生,甚至比草原上的其他孩子还要优秀。
就像钢嘎·哈拉一样,没有
了妈妈的它,最终成长为草原上最厉害的马。
可以说,钢嘎·哈拉就象征着白音
宝力格,他们坚强、进取,并深深扎根于草原。
二、意象预示着人物命运
钢嘎·哈拉作为意象的作用还体现在它预示着白音宝力格的命运。
《黑骏马》中最感人的情节莫过于青梅竹马的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最终走向了爱
情悲剧。
但是作者没有将他们的爱情悲剧直接叙述出来,而是通过对主人公命运
进行描述从而揭示爱情悲剧发生的过程。
白音宝力格见证了钢嘎·哈拉的出生,
钢嘎·哈拉也见证了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之间爱情的发生和消逝,它在白音宝力
格和索米娅产生巨大分歧后再次相见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当初,白音宝力格向
索米娅许下诺言,等他从牧技训练班学习归来时就结婚,和自己相爱的人在草原
上共同劳动、生活。
可是当他回来之后面对的却是索米娅高高隆起的肚子、黄毛
希拉的言语侮辱以及额吉的“宽宏大量”。
一时间,他和索米娅的爱情陷入了绝境,他感到了自身与草原的格格不入,于是在悲痛之下离开了草原。
当白音宝力
格再次回归草原的时候,额吉已经去世,索米娅也不知所踪。
偶遇的钢嘎·哈拉
带领他找到了索米娅的新家,瘦弱胆怯的其其格是那样乖巧可爱,单纯美好的索
米娅也成为努力养育四个孩子的伟大母亲。
此刻,他明白了索米娅当初的选择,
同时也明白昔日的爱情已经成为美好的过去。
钢嘎·哈拉本来就是白音宝力格的马,它承载着白音宝力格在草原美好生活的太多回忆,当它和昔日主人再次相遇
的时候,就注定它要和白音宝力格的命运要发生某些特定的联系。
伯勒根河是一个与索米娅命运息息相关的意象。
“伯勒根”河被草原上的牧
人称为“嫂子”,意为分手的小河。
“额吉说:‘唉,这一辈子,我看见多少姑
娘,唉,就像你一样的年轻姑娘,索米娅。
——跨过这条小河,就再也没有见过
面呀。
’”[2]伯勒根河昭示着索米娅的命运。
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在伯勒根河旁
边没有结成夫妻的时候,她的悲剧命运其实就已经悄然而至。
白音宝力格和索米
娅都已经知道这条河的严峻意义但还不肯结婚,就隐约表示出他们两个在日后结
婚的可能性很小。
索米娅在送别额吉的夜晚偶遇了达瓦仓,然后达瓦仓就开了结
婚证第二次去了伯勒根河湾。
伯勒根河的再次出现直接奠定了索米娅爱情悲剧的
氛围,此次跨过伯勒根河,她就永远地离开了自小长大的地方,要去一个陌生的
地方生活,她再也回不去有额吉和白音宝力格的蒙古包里了。
可以说,张承志在
叙述索米娅的爱情悲剧时并没有直接描述索米娅是如何一步步地远离白音宝力格,他将伯勒根河作为一个重要意象,使它承载着分离的含义,借此娓娓道出白索二
人之间的爱情悲剧。
三、张承志《黑骏马》人物与寻根意识的融合
《黑骏马》将白音宝力格的人生理想和那匹叫钢嘎·哈拉的黑骏马的命运紧
紧联系在一起。
黑骏马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白音宝力格的成长过程。
钢嘎·哈拉
从一匹瘦弱的小马成长为草原上最优秀的马。
白音宝力格也是历经磨难成为最优
秀的青年。
钢嘎·哈拉和白音宝力格对于草原来说都是意外的到来,就连额吉都
说白音宝力格是神给她的男孩,把马驹子养活喂大是神打发她做的最后一件事。
钢嘎·哈拉和白音宝力格有相似的生命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妈妈的陪伴,是在额吉的宽容与呵护下长大的。
在钢嘎·哈拉和白音宝力格长大之后,他们各
自成为自己人生领域中的佼佼者。
后来,在外流浪的白音宝力格终于体会到草原
以外的世界的对自身的束缚,他深受无穷无尽的公案的困扰,终于明白了草原才
是自己的心灵归宿。
所以,他要回到草原,寻找索米娅进行心灵救赎。
草原就是
白音宝力格的根,只有在草原他才能正视自己的内心所爱。
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
的再次相遇也多亏了钢嘎·哈拉的带领,在白音宝力格不熟悉草原的情况下,是
钢嘎·哈拉带着他找到了索米娅,让他为自己当初的不告而别赎了罪。
作者在小
说的开头就展示出白音宝力格骑着黑骏马回草原寻根的画面,小说结尾就是主人
公骑着黑骏马离开草原,他下马亲吻土地,和草原告别。
结合到作者生平实际,
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
作者和其他很多知青作者一样因为
下乡经历而倍感内心痛苦,但是他并没有向其他知青一样对插队生活充满敌意,
反而对草原怀揣敬佩与热爱之情。
“张承志曾在《草原小说集自序》:‘我的作
品是从草原起步的。
……草原是我全部文学生涯的诱因和温床。
’”[3]足以见得,草原在张承志心中是多么重要。
张承志作品中的这些形象不仅象征着一种理想的
渴望,更重要的是在这追寻过程中感受到追寻生命的价值。
四、结语
意象不仅是张承志小说文本简单的组成因素,还是构成小说韵味美的重要基础,它们不仅代表着人物形象,更象征着人物的命运。
《黑骏马》是一部意蕴非
常深厚的小说,它的生命体验感很强,整部作品都表达出对生命之根的坚定追求。
在这部小说里,最重要的不是人物形象和小说情节,而是草原人民鲜明的命运色
彩和执着的寻根意识。
在《黑骏马》中作家用意象作为实现主人公命运描述和寻
根意识阐述相融合的主要手段,让读者似乎看见在那茫茫草原上有着对艰苦生活
不肯服输且身怀大义的草原人民,并充分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真切体验和对草原
文化的坚定选择。
[1]刘津含.张承志小说中的文化追寻与民族文化重构[J].文化学刊,2021.
[2]张承志.黑骏马[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
[3]李琨.生存的苦难与生命的悲悯——浅析张承志的“草原生命印记”与
“文明寻根意识”[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