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是 田园诗的鼻祖。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 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写作背景
诗人所生活的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
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 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 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地方小官期间,每逢上级来地方巡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 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 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 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 形象映入眼帘。用“见”正符合作者“悠 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 味了。
诗歌赏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 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 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 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 有的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 去用语言表达呢?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像黑云一般压向城池,好像要 把城墙摧垮。
日光照在守军的铠甲上,如鱼鳞一 般闪耀着金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秋色中,遍地弥漫着厮杀的号角声 。边塞的泥土在紫色的晚霞的映衬下凝 成了胭脂色。
诗歌朗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sāo
zān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诗今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身在异乡音讯难得,家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拓展延伸
关于酒的名句
•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短歌行》——曹操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李白) •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杜甫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李白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视,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他很厌烦这 种情形。 当他41岁在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 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来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 “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 回乡,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 的决心,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 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 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
俗语:酒后吐真言。
春望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 大诗人,号称“诗圣”其诗 被称为“史诗”。原籍湖北 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 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 ,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 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 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望岳
春望
“望”的对 高大连绵的泰山,它神 国都沦陷后的残破城 象不同 奇秀丽、巍峨高大 池和遍地荒草
远望:一脉青色横亘 近看:城池残破,
“望”的视 于齐鲁之间,无尽无 花鸟仿佛也在感伤
角不同
近了看:山南山北分昏晓,细 远望:满城荒草丛 看峰峦层云,决眦目送归鸟 生,荒凉一片
“望”中所 泰山雄伟壮大,令人 满城破败,凄凉荒 感不同 心神激荡,豪情满怀 芜,使人黯然神伤
侧面描写 角听声觉 满规天模秋大色里,塞上燕脂凝视夜觉紫。惨残烈酷
乘夜奔袭
悲壮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含蓄金台上意报效,朝提廷携玉龙为君死。典故点明主旨
主旨:本了诗将描士绘们的艰是 苦将卓士绝们的在斗边争境精奋神勇和杀誓敌死的报壮国烈杀场敌面的,决赞心。颂
杜 牧
诗歌赏析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名 相杜佑孙。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 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 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 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 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 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 ,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 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 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 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有《樊川文集》。
诗歌赏析
五律 春 望
杜甫
首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
颔联 感承上时花溅泪,恨启别下鸟惊心。见所感 触景生情
互文
以乐写哀
颈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盼
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
尾联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忧 忧思深沉
忧愁万分、憔悴不堪
主旨:抒发了感时恨别、忧国思亲之情。
拓展延伸 试以“望”为切入点比较《望岳》和《春望》
从写作题材来说:
《望岳》以五岳之首泰山为写作对象,它巍峨、高大、秀 丽、神奇给人以振奋与昂扬;
《春望》着眼于沦陷后的国都,荒凉破败的城池、杂乱森 郁的草木,让人内心忧戚愁苦。
从思想感情来说:
《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的是不怕困 难、敢于攀登绝顶的气概;
《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因为烽火遍 地、家信不通,所以离乱伤痛。
“望”中所 寓之情不同
表洋达溢了着建盛功唐立的业浪的漫雄精心神,抒亲家发人的了的忧在思虑战念,火和深中对沉对国抑

拓展延伸 这两首诗风格迥异的原因是什么?
从写作背景来说:
《望岳》写于社会繁荣的开元盛世,诗人生活优越,是一 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笔端自然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春望》写于战乱之中,诗人颠沛流离,字里行间既有对国 家命运的担忧,又有对家人的牵挂,所以是沉重的。
诗歌赏析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 何“而无车马喧”呢?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 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 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 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 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 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
诗歌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 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 “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诗歌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 看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 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 人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 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 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 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诗歌赏析
饮酒(其五)
陶渊明
景 情 理 水 乳 交
记叙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议论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设问
忘 世
描写
采—菊——东—篱—下—千—,古—名悠—句然—见——南—山。 忘我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物悠 我然 两自 忘得

抒情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忘言
主旨: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李白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曲 —— 王翰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王维 •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过故人庄》 ——孟浩然 •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 陆游
写作背景
陶渊明共写《饮酒》诗20首,这 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 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 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 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 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陶渊明在晚年还写出了著名的散
文《桃花源记并诗》,营造了一个乌 托邦社会。
雁门太守行
李贺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 诗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 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 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一 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 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 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他的诗继承前代 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 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 丽的境界,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 “奇才”“鬼才”, 被人称为“诗鬼” ,著有《李长吉歌行》。
写作背景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 ,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雁门太 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 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 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 17岁。
诗歌朗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yān zhi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xié
文学常识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 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
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 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 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 实的愤懑心情。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追 求朴素自然。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深夜里,部队半卷着红旗向易水河 进发。
浓重的寒霜湿透了鼓皮,低沉的鼓 声在四周回荡。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君王招纳贤才的厚爱,我宁 愿手提宝剑战死在沙场。
诗歌赏析
雁门太守行
李贺
构思奇特 想象丰富
比喻夸张 黑云渲压染城紧危城张急欲气形摧氛势 ,甲光向严士阵气日以高金待昂鳞开。
第25课 诗词五首
1.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 力。 2.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3.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 美情趣。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 ,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 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 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 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 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 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诗歌朗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歌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 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 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 俗世的心。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 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拓展延伸
结合我们学过的陶渊明的其他诗 文,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陶渊明的思想精神?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 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 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 “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 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 意义。
但是,要改造社会,消除污秽,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 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 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 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 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 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 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 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 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
陶渊明
陶渊明纪念馆陶渊明纪念馆一角源自陶渊明立像王大



·
·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 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 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 人。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曾 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 归田之路。
在他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 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田园生活 被他用诗高度纯洁化和美化,变成了痛 苦的现实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他 的诗表现了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 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 然的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