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绘画的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绘画的艺术形式作者:李曼妮
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12期
TEXT / 李曼妮
提到19 世纪的欧洲,人们就可以想到纷繁的哲学、文学、艺术、社会思潮对它的包容,
仿佛它是可以承载任何新鲜、激烈、陌生事物的最为开放的舞台。
20 世纪初艺术革命的萌芽已在那些新潮艺术家的创作中迅速生长。
在经历野兽主义这个20 世纪激越的开端后,随之而来
的立体主义可以说是对古典主义的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伟大的毕加索终于登场了。
立体主义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年—1909 年的早期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受塞
尚绘画和非洲原始雕刻的影响。
1909 年—1911 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打破传统绘画
的透视原理,把物体实际存在的各个面按照不同的视点进行组合,最后在画面上组建物象和空
间的新秩序。
但这样的分析使画面陷入了抽象的形式,不符合立体主义者表现的宗旨。
因此随
着探索发展,从1912 年—1914 年毕加索进入了综合立体主义时期,他不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
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本身引入绘画。
同时,毕加索还创造了“拼贴”的肌理油画,也就是
我们所说的“波普艺术”,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在一起。
一、早期立体主义时期
1906 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随后,他的作品一直受非洲原始土著部落木雕面具的影响。
黑人艺术,充满了叛逆,不论对手的力量有多强大,他们的意志力都没有退
缩过,并与一切未知的存在相抗争,而且充满了勇气和斗志。
这种精神正是毕加索追求的。
他
曾激烈地宣称:我反对一切。
他认为正是这些雕塑帮助人们获得了心灵上的独立。
他们又是强
有力的工具,把人们的精神塑造成某种特定的自由状态,从而最终获得自由。
同时,毕加索在
这些雕刻中看到了一种精神化的接近抽象的形态处理方法,以及运用概念的、几何形的分割手
法处理人头和身体的那种极为清晰的结构。
毕加索此后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尝试表现这种手法。
在造型上,他追求具有原始力量感的几何造型和丰富的空间结构,他把形体拆散然后进行重新
构造。
1906到1907 年间,毕加索开始运用原始绘画、原始宗教壁画的朴素象征主义手法创作
了大量的裸女画。
画中的人物逐渐变的粗壮、笨重——她们如同大木头般沉重的伫立在地上,
几乎要深陷泥土里。
而且,她们的躯体接近几何图形,脸型明显地接受了古伊比利亚雕塑的影响,又有古罗马壁画的痕迹。
[1]可以看出,这时毕加索对颜色的运用已经退居次要的地位,而是通过对线条和形体的大胆结合来突出表现形象。
在毕加索的绘画创作道路上,对他影响最深的一位画家就是塞尚。
他曾说:“塞尚是我唯
一的老师,是我们所有人的父亲。
”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他的画不同于印象派绘画,过于偏爱自然中流动不息的光色之波,以至于舍弃了真实存在的造型。
他注重表现物体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同时,他要表现的不是已知事物,而是想描绘出在观看事物之际后所
抒发的真实感受,这也正是吸引毕加索的地方。
毕加索从塞尚身上汲取灵感,获得思考以及思
考的源泉。
据说就是在看到塞尚的《浴女图》后产生灵感,毕加索才画出了《亚威农少女》的
草图。
图中五个女子的姿势和位置都跟塞尚的那幅作品有几分相似。
然而,与其说毕加索受到
了形式上的影响,倒不如说他的灵感来自于塞尚理念精髓:透过光的伪装,描绘真正的自然。
或者说,建构有别于现象的自然。
1907 年,毕加索创作了《亚威农少女》,整个画面均已被几何化,画中女人的身体已被“拆散”,脸也被扭曲了,五个少女面貌各异,可以看出毕加索在她们的脸型上下了很大功夫。
在绘画中,画家常理上只能看到基于自己眼睛的正面,可毕加索却打破现状一反常态的画出了
人物的多个面,使少女的脸型成为他想象的结合,造成一种视觉暂留的动态效果。
在当时这种
视觉冲击力是前所未有的。
这也是西方绘画史上第一次完全摆脱模仿造型而进行的绘画。
它彻
底否定了三度空间视角的传统绘画方法,舍弃了近大远小的空间表现,扩展了人的视野,产生
了真正的立体视线和三维,四维甚至更多维的视角。
由此可见,立体主义是物的形体和结构的
分解与重构,形态和结构是他绘画中的主要元素。
二、分析立体主义时期
在1909 年—1911 年为分析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这一时期在绘画形式上,首先打破传统
绘画中只能按一个固定视点作画的规则,把物体实际存在的各个面——正面、侧面、顶面、背面、底面、按不同的视点去表现,然后安排在同一个绘画平面上,[2]这就是进一步的对客观再现的忽视。
画中的形象比较模糊,几乎都是由重叠,简略的平面几何结构构成,整个画面呈现
出破碎状。
色彩比较单调,有时只用黑白与棕色,看起来有时甚至像单色素描。
整个作品进一
步体现了毕加索探索形体分解与重构的准则。
油画《餐桌上的面包和水果盘》预示分析立体主义的到来。
这件作品打破了画面中的所有
物体,把它们简化成几何图形,并突破传统的单一透视法,分析物体的块面形状,不拘泥于单
一视觉所创造出来的景象,从整体观念着手,将所有可能的着眼点和呈现面结合在一个画面上,并合理安排。
同时,他画的《女人与梨子》,便是打破传统单一透视法,把形状分解成一个个
立体几何构图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分析立体主义风格。
三、综合立体主义时期
从1912 年起,立体主义者们认为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本身
引入绘画。
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在一起,因此被称为“综合
立体主义”。
[3]这时的毕加索画风更加大胆,画面上不再有“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暗淡单色,明亮、艳丽的色彩渐渐成为他画面的主色调。
同时,毕加索也开始以拼贴为手法进行创作。
这种创造最早被称为“波普艺术”。
他的意
图是将有真实质感的物体贴在画布上,以此打破二度平面的绘画,制造空间虚实的视觉效果。
也就是说在作品的创造中以现实物象为起点,将物象朝着基本元素去分解,同时以基本元素为
起点,将基本的形状及块面转化为客观物体的形象。
《藤椅上的静物》是毕加索首张拼贴作品,他在画布上黏贴了一块儿印有藤椅纹路的画布,并用一节绳子作装饰,将画布围起来,这就取
代了在画布中画出藤编图案。
这件作品被认为是20 世纪第一件拼贴作品。
而《安乐椅中的女人》,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更加大胆、完整地组合成手拿报纸坐在安乐椅中的
女子形象。
画中色彩艳丽,荡漾着梦幻般的气息。
毕加索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变革、实验、探索和追求着。
他的作品展现了分解重构的手法:
夸张、变形、几何化、结构化、直线化。
毕加索的分解重构影响了现代艺术,他创造了有意味
的形式,他使丑的诞生成为了新的审美趣味。
古典画家用古典的模式影响了后辈人,而毕加索
用不断变化的艺术创造手法阐释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毕加索正是用这种不断变化的艺术创作
手法阐述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并且,也影响着现代艺术的革新。
立体主义是一门理性的抽象
艺术,它打破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模式,使传统的艺术创作原则及审美观念都发生了根本
性的变化,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媛. 毕加索的创造与毁灭[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7
[2] 徐芸芸. 毕加索关键词[M].长沙: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9
[3] 贾布. 见证传奇:毕加索的艺术人生[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0
【李曼妮,扬州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