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课件:第6课 第2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教材P48“探究问题” • 提示:(1)对待指导实践遭遇失败的已经获得的认识,应该 认真反思、仔细辨别。首先分析实践过程是否存在操作性 问题;然后分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深 入。对于后果,我们应以已获得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积极 研究探索,在实践基础上发展和深化认识。 • (2)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因此,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应该鼓起勇气,再接再厉,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走向胜利,绝不能知难而退, 怨天尤人。
• 4.教材P49“探究问题” • 提示:人们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因为人的认识能力是 不断发展的,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 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必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 展,随着认识工具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从而对火星获 得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重点难点突破
突破点1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 社会实践 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 __________是不断发展的。 波浪式前进 螺旋式上升 •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 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 命。
• 2.认识的无限性 • (1)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 的过程。 • (2)原因: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②作 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③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 ①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 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 上升。②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 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 1.认识的反复性 • (1)含义: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 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 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 (2)原因: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 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 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 • 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 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 3.你能说出真理和谬误的区别与联系吗? • 提示:(1)区别:人们的认识就总体而言,既有真理,又有 谬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 (2)联系:真理与谬误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转化 ,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 2.真理不断发展是否意味着真理中包含错误的内容? • 提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要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真理,这正体现了真 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但不能由此认为被超越的真理中包 含错误的内容。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已经确定的真理, 在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下,永远是真理。
• (3)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 、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 多种不同的认识,因而会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分。真理和谬 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 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因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是正确的。
• [解析] ②表述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表述错误, 它否认了认识的无限性,排除。根据题意,真理只有经历 三个阶段才会被人接受,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 ,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①④符合题意。 故选C。
释疑解惑升华
• 1.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吗? • 提示:不对。(1)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 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 • (2)“有用”的认识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就是真理”以主 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 误的。
•
• • • •
(2018·海南卷,2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 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是 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 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上述论断说 D 明的认识论道理有( ) ①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认识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 ③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 ④真理性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 [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真理基本属性是客观 性,①说法错误,不能说真理依据主体变化而变化;②说 法错误,真理是客观的,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有放之 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排除①②。答案选D。
• 〔对点训练1〕 (2018·天津卷,6)霍金以其“黑洞理论” 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 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 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 C 实。这说明( )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新课标导学
思 想 政 治
必修④ ·人教版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2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 学 线 索
1 2 3 4 5
主干知识梳理
释疑解惑升华
重点难点突破 随堂达标验收 课后素养演练
主干知识梳理
真理是客观的 主观同客观 • 1.含义:真理是标志 ___________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客观性 人人平等 __________。 • 2.最基本的属性: __________。真理面前
• 2.教材P47“探究问题2” • 提示:(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和范围。欧几里得的定理也只有在同一平面内才能成为真 理。因此,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不是表明欧几里得 定理不是真理,而是表明真理是有条件的。 •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航海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 面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终于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 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有条件 • 1.真理都是__________ 的。任何真理超出了自己的条件 和范围就会变成 __________。 谬误 具体 • 2.真理都是__________ 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 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主体 • (1)从认识的__________ 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 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 、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客体 • (2)从认识的__________ 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 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实践到认识 • (3)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认识到实践 _____________ ,再从________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 成。
• 1.倒洗澡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麻省理工学 院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后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 ,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 会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见 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实验。水 D 漩涡方向的研究体现出( ) • ①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基础 • ②真理与怀疑在比较和斗争中共同发展 • 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④任何真理都有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属性
• A.①② B.②④ • C.①③ D.③④ • [解析] ①说法错误,真理发展的基础应该是实践;②说 法错误,真理与怀疑不可能共同发展,排除。材料中分析 了在不同的地点由于地球自转,洗澡水漩涡朝不同方向旋 转,说明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具体的,都是主观与客观 具体历史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 [解析]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对抗战历史研究的 深入,我们要不断纠正对历史的看法,这种修改重点强调 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并没有否定“八年抗战 ”,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对真理的深 化和发展,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④正 确。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不选;“推翻真理”的观点是错误的,③不选。
• [解析] C对,材料强调霍金的理论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 验所证实,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霍金的理论的具体性、条件性。B 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霍金的理论没有被验证,没有体现其 指导作用。D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霍金的理论没有被验证 ,没有体现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突破点2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①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 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 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 ②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 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 ③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 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 3.一切真理只有经历下面三个阶段才会被人接受:第一 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 抗拒;第三阶段,不假思索而欣然接受。这说明 ( ) C • ①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 ②认识是实践的来源 • ③一切真理都是终极真理 •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 • A.①② B.③④ • C.①④ D.②③
• 1.教材P47“探究问题1” • 提示:(1)詹姆士关于真理的两种说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前 者强调以客观评价标准来判断真理,因而是正确的;后者 以主观需要为唯一评价标准,是片面的,它错在把是否有 用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 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 实践,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而是“有用的” ,但“有用的”却不一定是真理。 • (2)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只有同客观事物及其
• 特别提醒: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 的范畴,与物质概念对应。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 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 识论的范畴,与实践概念对应。二者都有正确、错误之分 。
• 2.为了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14年 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 认真研究,作出了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将“八年抗战”一 C 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的部署。这说明( ) • ①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真理 • 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③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推翻真理 • 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③④
• (1)真理是客观的 • ①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③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 、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 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