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素材之信义·尊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中考语文作文素材之信义·尊严“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一种道德修养,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老实著称。
他14岁被皇帝召见,让他与1000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看到考题是前几天刚做的,就如实向皇帝禀告,请求换题目。
皇帝赞赏晏殊的老实,赐予他“同进士出身”。
所以,诚信是无瑕的美玉,诚信是一股清澈的泉水,诚信是连接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只有以诚相见、以信待人,才能在展示自身人格魅力的同时,收获对等的诚信和友情。
创起诚信校园,树起诚信学风,成为诚信学子。
诚信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为尊严为自由为民富国强勿忘掉……”这是《尊严》中的歌词。
国家有国家的尊严,个人有个人的尊严。
“士可杀不可辱”讲的就是个人的尊严。
古代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孟子,还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现代有朱自清为维护民族尊严,回绝承受美国的施舍。
“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
”可见尊严在人们思想意志中的重要地位。
在国家面临危难时,我们为尊严而战;在人格气节面临挑战时,我们为尊严而活。
尊严是精神,尊严是气质,尊严是宁折不弯的钢铁意志。
xx年6月24日,河南省招办新闻发言人陈大琪说,媒体报道替考事件后,省招办重点对杞县、通许县考生逐一进展信息比对,两县已经调查控制了考生家长、监考等相关人员23人。
已经核实杞县、通许县被替考生6名,其中杞县3名,通许县3名。
对于认定替考考生,杞县第二高级中学考点张某浩,杞县大同中学考点时某雨、李某域,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考点尹某航、景某霖,通许县下洼中学考点肖某宇等6人替考违规事实成立,按《国
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方法》对6名被替考考生作出“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次成绩无效,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3年”的处理。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普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屡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1.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2.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3.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4.民无信不立。
——孔子
5.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6.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7.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8.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老实与懦弱。
——高尔基
9.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孟子》
10.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卢梭
11.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性。
但凡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罗素
12.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
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一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
――苏霍姆林斯基
13.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屠格涅夫
以“我生命里的金子”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生命里的金子,说的是人生需要具备的品质,信义、自尊、善良、宽厚等优秀因子,都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抓住一个关键词切入,从几个方面选择材料支撑,可以确保文章有充分的说服力,并给读者带来启迪和感悟。
首先要选择好文体。
根据这个立意,选择议论文来写,不仅容易些,也能够把道理讲清楚,最好能够从不同角度切入,给人带来一些新意。
切忌叙议杂乱,高谈阔论,写成“四不像”。
其次要选择好材料。
关于品质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像事实素材中的“司马迁”等,要注意选择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古今中外都要照顾到。
关于信义、尊严方面的理论论据也非常丰富,选择时要注意典型性。
再就是要巧妙点题。
议论文要用事实说话,点题要巧妙。
最好是开门见山,结尾照应。
这样不仅显得观点鲜明,还使得文章构造完整。
人有许多美德,有许多珍贵的品质:善良、勤劳、谦虚……但诚信是其中最纯洁的。
诚信是人心灵纯洁的折光,不仅可以照亮自己,也能温暖他人。
它是生命的黄金。
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发给国中每个孩子一粒花种,种出最美丽的花的人就是未来的国王。
到了评选当天,只有一个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的孩子被选中了。
原来,孩子们的花种都已被蒸过,根本不会发芽。
国王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方法来选继承人呢?其实,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为了选出最诚信的孩子。
《老实的果实》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意外收获的故事。
文中的侍从得到亚历山大大帝的金币后,并没有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占为己有,而是老实地坦白真相,从而获得了意外的赏赐。
那么,他意外的收获哪里呢?那是于人内心里的一种高贵品质——诚信。
小学语文课本上也有一篇文章,叫做《老实的孩子》,讲的是俄国伟大的革命家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但老实坦白成认错误的故事。
一位伟人从小就有老实的品质。
我们要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又何尝不需要这种品质呢?
我九岁的时候,还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小女孩儿。
我明白成绩不好就要挨骂的道理,却并不明白怎样才能让自己进步,超过别人。
有一次考试我只考了八十多分,这对成绩一直很优秀的我可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更别说我妈妈会怎样表现了。
那时我心里还能想到什么呢?除了“隐瞒”,我脑子里一片空白。
因为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好方法来逃避责骂。
当妈妈问我的分数时,我装出很快乐的样子说了一句:“92分。
”这样做虽然免去了一顿责骂,却免不了接下来同学们的冷嘲热讽。
因为我之后的几次考试都考得一塌糊涂。
在后来的逐渐认识中,我慢慢明白了:我之后的失败跟那次撒谎有关系。
诚信坦白的言行是可以帮助一个人进步的,而不诚信,作用刚好相反。
我没有诚信,就没有经历在责骂过程中得到的教训。
没有了教训,自然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诚信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可贵的。
其实,一个人拥有了诚信,也就拥有了生命的黄金!
1.观点鲜明,前后照应。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结尾照应开头题目,巧用比喻点题,显得构造完整。
2.论据充实,支撑有力。
从国王选继承人到《老实的果实》,从《老实的孩子》到自己虚报成绩,作者从不同角度阐述诚信的内质与可贵,古今中外都涉及到,可见论据极为充实,有力支撑“诚信是生命里的金子”这个观点。
特别是能够联系自身经历,现身说法,从反面论证诚信的不可或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