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全诗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曲《登高》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诗人那满脸的皱纹,紧锁的眉头,还有那天地之间孤独的。
《登高》郁结了杜甫太多的悲愁,字字读来都是诗人眼中的泪,心里的血。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所作。
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用“清”来形容,可见洲渚之上草木凋零,凸显萧瑟,传达凄凉之意。
沙白,可见岸边白沙漫漫,这冷的色彩,又增一份寒意。
鸟,正是没有依靠所以徘徊而不肯离去,就像这时候飘泊无依的杜甫,这只鸟是不快乐的。
这也充分说明了“一切
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