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精品教案+同步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赵州桥教学导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 赵县省市历史创举智慧
2. 爪(zhǎo):张牙舞爪;爪(zhuǎ):爪子
3. 县长而且建设没有巨大工匠计划果汁
4.(1)宝贵(2)名贵(3)珍贵(4)创举(5)创新(6)创造(7)
雄壮(8)雄伟
第二课时
1.校园的花坛真美啊!那一束束鸡冠花如火把一般,开得是那么娇艳,那牵牛花如同小喇叭,似乎在催我们奋进;美人蕉更不示弱,如同美人在伸肢展臂,尽显妩媚……花坛里的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真是美不胜收。
2.(1)锻炼身体不但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而且能使人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2)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盈地旋转。
所有的落叶都非常漂亮。
《赵州桥》教学反思
《赵州桥》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的特点,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
阅读是现在读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
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
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
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用什么方法来读课文呢?”“我喜欢大声朗读!”“声情并茂,不错!”“我喜欢一个字一个字地点着读!”“一字不落,也不错!”“我喜欢默读!”“看得仔细,也很好!”“好,那就请同学们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一段,并找一找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初读)学生很快便找到了本段交代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那为什么要介绍这些呢?除此之外你还读到了什么?”(再读)“作者是想给我们一个大体的介绍,我还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很好,那有谁能告诉我世界闻名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座桥十分的有名!”“哦?有这么多的桥,为什么这座石拱桥举世闻名呢?”(读一读,划一划)“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了。
”“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时间和设计者,那么是否因为这是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而使它出名还是因为其它什么原因呢?请找出一些词语概括。
”(再读此句)学生划出了“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二个词说明了赵州桥建造的
什么特点?”
(教师出示句子填空)-----------------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距今为止已经很久了”;“历史悠久”;“古老”;“年代久远”,我再请学生把这些词填入到空格中,注意句子的通顺性。
然后全班评议决定使用年代久远(历史悠久)。
这样边读边理解,层层深入,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
二、多种学习方式并存,自主选择
此篇文章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落,我决定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指导。
“同学们读课文的方式有很多,相信你们一定还有许多不同的理解课文的方法比如说:划重点词句,画画等!接下来就请你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自已学习第二自然段!”“老师,我是用划重点词语的方法来学习的。
我找到了‘赵州桥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这些句子来说明赵州桥的结构。
”“嗯,你找得真不错!还有同学用了别的方法吗?”“老师,我用了画图的方法。
”“那就请你上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吧!”“嗯,你画的赵州桥真是惟妙惟肖,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不把这四个小桥洞画在一起呢?”“那样看起来就不舒服了!”“哦,原来赵州桥在设计时还体现了一种对称的美!那同学们,你们还能找到生活中哪些对称的物品呢?”“蝴蝶!”“不错!”“天平秤!”“你真聪明!”“人!”“对!我们生边其实还有许许多多对称的物品,希望我们同学以后能够多留心地来观察它们!”(至于这样的设计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内容书上都写得较为清楚,所以我没有花大力气去讲,只作了简单的分析)。
接下来,我请学生对赵州桥的设计作一个评价。
学生的评价是:“很了不起”;“哦!了不起你是仅仅指桥吗?”“我觉得设计者和建造者也很了不起!”“为什么呢?”“因为以前没有卡车、挖土机这些机器帮助,全都是靠当时的劳动人民自己的双手来建造的!”“嗯,听了你的介绍之后老师也十分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老师,我觉得古代的人很伟大也很聪明!”“嗯,老师也跟你有同感!”这时全班都有了共鸣,师生共同来探讨工程的不易和出色,人民的力量和智慧。
让学生从中体会我国悠久的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种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学习方法,从课本当中去感悟更多,这才是最重要,
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的。
遗憾之处:
1、没有收集好关于赵州桥在建造时的一些书面资料。
2、课堂调控能力还不够。
《赵州桥》教学反思
《赵州桥》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我们深入地解读文本,赵州桥的形象、特点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感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更感叹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我设计了由一个词“世界闻名”为切入点引出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特点去引导学生学这三个重点句:(1)“赵州桥非常雄伟。
”
(2)“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接着引导学生从三点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首先从“1400多年”“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中体会这些数字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赵州桥的坚固雄伟,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其次从千年来经受住了洪水、地震、风雨和使用的考验,体会它的坚固。
最后抓住关键词“抵”“回首遥望”,做动作体会桥的图案的传神,并指导把该段读好,把桥上的龙读“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不仅是在介绍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充满着的骄傲和自豪的感情。
“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仔细体会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把“雄伟”的气魄读出来。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在理解课文时,提出这个问题让学
生讨论:什么是“创举”?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说说对“创举”的理解。
然后联系上下文中对赵州桥的描写。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是一个过渡句,巧妙地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课文表现赵州桥的美观,刻画得非常细腻,描写栏板上雕刻的图案,生动活泼,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语言来描述,读出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程度还不够好,课堂结构不够活跃,课堂气氛显沉闷,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赵州桥》教学反思
《赵州桥》主要讲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是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设计上的特点,通过想象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的图案,体会赵州桥的美观。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这节课我围绕着赵州桥的坚固、美观为主线,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过程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我主要做法如下:
一、投石问路纵观全篇
在课前小研究我就布置了:赵州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能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它吗?开课之前就一此为话题,引出“坚固”和“美观”。
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语言文字自身经常是简单的,教师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语言文字背后东西,想方法启发同学的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语言符号为鲜活的可以感知的形象。
学生真正开始用心想象时,他们独特的感悟才干被激活。
《赵州桥》在教材里是一座文字的桥,只有当这座文字的桥化为同学可以凝神注视的桥时,感悟才是真实存在于同学的心灵深处的。
在教学中,我抓住“坚固”和“美观”两大词让学生感悟。
二、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赵州桥是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建筑形式上,赵州桥在石拱桥的基础上,它的两边还各有2个小的桥洞,这样的设计有它的独特之处。
既减轻了流水
对桥身的冲击力,石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为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特别在幻灯片中制作了相关的投影片。
让学生通过观察水流的增大和水流的走向,让学生明白,当水流小时,水流通过大的石洞,当水流大时,水不仅可以从大桥洞通过,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通过,对洪水进行分流。
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这种设计的独特之处,从而感受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和血汗才建造了这样一座闻名中外的赵州桥。
让学生理解“创举”,是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做过的,感受创举,通过讲述,让学生懂得课外知识,“这座桥建于隋开皇大业年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历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仍然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让学生感受赵州桥的坚固,经历8次地震还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可见赵州桥的坚固,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中国建桥史上的创举。
三、抓住重点词,展开想象,体会美观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是一个过渡句,巧妙地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学习美观时。
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1、这个自然段描写了桥的什么特点?2、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用“——”标出表示样子的词语。
通过读书,让学生抓住三种龙的独特之处,“相互缠绕,回首遥望,双龙戏珠”通过重点词语想象他们的样子,从而体会雕刻的图案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多姿多彩。
从而引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再展示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真的图案,感受他的栩栩如生。
引导学生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排比方式带着想象去说说赵州桥的栏杆上还有哪些精美的图案?
不足:
在小组中交流:你认为能体现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在巡视的时候,有针对性地队小组交流弱一些的小组进行指导,小组上台汇报时,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汇报时声音还是太小,小组中较弱的孩子很不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是要多想办法,让孩子自信起来。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11赵州桥》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加粗字的正确读音(在正确的音节下面打“√”)。
隋朝(shuí suí)洨河(jiāo xiáo)参加(cān chān)
而且(ěr ér)而且(qiè qiě)雕刻(kē kè)
二、看拼音写词语。
zhào xiàn chuàng jǔjiǎn qīng jiān gùlán bǎn lì shǐ
三、多音字组词。
爪zhǎo ()似sì()
zhuǎ()shì()
四、查字典,按要求填表。
五、选词填空
创造创举
(1)赵州桥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伟大的()。
(2)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了辉煌的历史。
顽固坚固牢固
(1)只有掌握记忆方法,不断巩固复习,知识才能掌握得()。
(2)这个建筑物特别(),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完好无损。
六、把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不同的新字,再组词。
咸______()兰 ______()夸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七、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财富。
()
2.牢固,结实,结合得紧密,不易被破坏。
()
3.在正式动工前,根据预定的目的、要求,制定的办法、图纸等。
()
八、精读课文,完成练习。
1. 认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本段中画线的句子是句,起到了的作用。
(2)“这种设计”是指: 。
(3)这种设计的优点是。
2. 认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 ) 结实-----( )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起的作用是( )
A. 点明中心。
B. 引出下文。
C. 承上启下。
(3)这段话主要是围绕赵州桥的这一特点来写的。
(4)本段描写了种形态的龙。
在文中用“”画出来。
(5)我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仿写一句话。
答案:
一、suíxiáo cānér qiěkè
二、赵县创举减轻坚固栏板历史
三、猫爪爪子好似似的
四、略
五、创举创造牢固坚固
六、略
七、遗产坚固
八、
1.(1)总起句总领全文
(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2.(1)美观坚固
(2)C
(3)美观
(4)略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