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4》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四
一、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支配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毛字。

教学的重点是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

二、学情分析:
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恳切地说明。

相识、了解俗语,懂得详细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觉和搜集俗语。

说明时要看法恳切,心平气和,说明原委。

三、教学要求:
了解俗语,懂得详细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觉和搜集俗语。

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留意整体布局。

学习写毛笔字。

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恳切地说明。

四、教学重难点:
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恳切地说明。

五、课时支配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俗语,懂得详细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觉和搜集俗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
(2)学生依据自己在日常生活获得的学问来回答?
(3)老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多不多?
2、教学其次部分
(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

(2)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
(3)试着说出他们的意思。

3、教学第三部分
(1)老师由上一部分的教学到导入俗语的地域性。

(2)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的俗语。

(3)指名说一说。

(4)老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留意发觉和搜集俗语。

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
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到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其次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全班沟通,老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位每条词语的也许意思。

(4)学生练习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
(1)指名读,集体练习读
(2)集体一齐背诵,指名背。

其次课时
教学要求:
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留意整体布局。

学习写毛笔字。

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恳切地说明。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指名读题目,老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引导学生视察书写格式。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连的字相差大
(5)老师重点指导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老师依据描红状况刚好小结。

(2)学生仿写。

要求一挥而就,留意行款布局。

3. 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订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

学习写毛笔字
1.学写毛笔字
2.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3.指导
(1)学生细心视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洁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学生初练,老师刚好指导。

4.练习
5.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订正
教学后记
俗语的积累主要是在平常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一些同学积累俗语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第三课时
说话:学会做说明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订正
1、师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别人误会。

这时你可以适当做说明。

说明时要看法恳切,心平气和,说明原委。

遇到下面几种状况,应当怎样做说明呢?
2、每个学生任选一条仔细读题,做好演练打算。

3、提示学生想清这样几个问题:
(1)向谁说明,留意称呼和礼貌用语。

(2)说明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

(3)怎样说明,也就是说明要留意方式方法,找寻适当时机。

(4)说明时还要留意看法,要使对方情愿听你说明,以求得好的效果。

4、想好后先低声练说。

5、同桌互说。

6、当众演练,师生评议。

教学后记
明确自己说明时应当留意的一些地方,才有可能学生正确合理地向别人作出说明,也是合理的维护自己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