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英雄形象差异及其与作者、所处时代之关系——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之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类英雄形象差异及其与作者、所处时代之关系——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之比较
作者:陈昊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2期
摘要: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巨大差异,这与作者、时代的关系问题构成文学"外部研究"的经典案例。

本文比较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批驳学界对拜伦
式英雄形象的错误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两类英雄形象的性格差异并探究原因,总结了英雄形
象与时代的关系。

关键词:拜伦式英雄;海明威式英雄;性格差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2-0090-03
一、两类英雄的性格差异
(一)孤傲与平凡,悲观与反悲观
所谓拜伦式英雄,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东方叙事诗”以及后来的作品中塑造的一类叛逆者形象。

典型的拜伦式英雄有《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曼弗雷德》的主
人公曼弗雷德,《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主人公哈洛尔德。

海明威式英雄是指海明威作品
中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包括《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巴
尼斯,《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乔丹。

论及拜伦式英雄的性格特征,孤傲不可不提,拜
伦式英雄是个人主义的英雄,是孤独的反抗者,表现为不与世俗同流,不合群。

他们渴望改变
现实,却又远离人民,个人奋斗。

例如描写康拉德:“他的话不多,但他的眼和手是敏锐的,
他绝不参加他们快乐的欢宴,但因为成功他们也就宽恕了他的无言。

”[1]他是孤傲的,是不愿与其他海盗交流的。

在被俘虏之后,他也拒绝与王妃的合作。

再如哈洛尔德,阅尽了世间的丑恶,不愿与人交流,不愿意再与女人纠缠。

而是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休憩自己的灵魂:“徘徊
在悬崖和瀑布旁,独自一人,这并不孤独,而是跟妩媚的自然相会,她把丰富宝藏摊开在你眼前,让你细细玩味。

”“但是在嘈杂和冲撞着的人群中,我们耳听,眼看。

感触,占有,漂泊,没有人来爱我们,也无人值得爱恋,作为一个倦怠不堪的人世的过客。

”[2]与拜伦式英雄相比,海明威式英雄并没有表现出孤傲的性格特征:巴恩斯的坚强是不露声色的,表现为一个平凡人的形象,能与各种平庸、堕落的非英雄人物相处;和塞纳河畔的艺术家们一起鬼混,在很短的时
间内和“野鸡”乔杰特打得火热。

与拜伦式英雄人物截然不同,他虽然是一名大学教师,但却
能与西班牙地方的游击队员亲密无间,他解决了游击队内部的争端,将整个游击队团结起来,
最后完成了炸桥的任务。

有学者认为,拜伦式英雄的孤傲是周国平所说的“成为你自己”的表现[3]。

这种孤傲是尼采笔下“超人”的性格特征,这样一来,拜伦式英雄的孤傲就可以被解释的合情合理了:“因此,‘超人’总是‘极少数人’他们难免总要与‘众人’相对,成为高高在上的‘主人’。


以,尼采式的‘超人’观念和个人主义,虽有发展人的个性的一面,但又常常被误解为排斥社会、蔑视群众。

”[4]
那么,拜伦式英雄是尼采笔下超人的原型吗?拜伦式英雄与尼采的超人相去甚远。

尼采认为:“已有的最伟大的人也是——太人性了。

”[5]已有的伟人都不能算作是超人,如果超人真的产生,确实应该具有孤傲的特点。

但超人最主要的特征,与拜伦式英雄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反复赞美超人,但对于超人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超人是尼采理想化的形象,这种理想化的形象包含着尼采推崇的酒神精神和强力意志。

尼采从艺术角度所谈的酒神精神,实质是对生命悲剧性的一种态度,是用旺盛的生命力挑战命运悲剧,主体的情感体验不是悲苦而是快乐。

强力意志与酒神精神关系密切,也表现为“在悲剧的残酷中自我肯定,坚强的足以把苦难当作快乐来感受”[6],一个能够以苦为乐的形象自然有着非凡的毅力。

而在拜伦式英雄身上,我们能找到超人形象中的酒神精神和强力意志吗?哈洛尔德是贵族知识分子,在游历欧洲大陆的过程中,他抨击讽刺英国侵略者和各国的统治阶级,对欧洲大陆人民的反侵略和反奴役的斗争表示同情,但是他不敢起来反抗,没有任何作为,对欧洲大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的斗争基本上是作壁上观,正如诗中所说:“但是一正视现实,他那酸疼的眼睛也就失神。

”[7]哈洛尔德在行动上表现出的逃避和情绪上表现出的悲观与超人形象截然相反;虽然内心是坚强的,但是其坚强却是源自一种绝望,也没有反抗命运的蓬勃生命力。

综上所述,拜伦式英雄并非以尼采笔下的超人为原型,其逃避、无能的表现,是悲观情绪的反映,这与超人所表现出的孤傲有本质的不同。

相比拜伦式英雄,海明威式英雄是打不垮的硬汉,是实干家。

海明威式英雄已经先验地知道了自己必将失败的结局,但仍然用乐观的态度对抗悲剧命运。

由于自己的生理缺陷,巴恩斯知道自己与勃莱特的爱情已经无望,但依然伴其左右,坚定地追求不可能的爱情;圣地亚哥明知自己的大马林鱼保不住,但依然拼命地驱赶鲨鱼。

我们不难看出,相比于拜伦式英雄,海明威式英雄更符合尼采笔下超人的性格特征。

(二)叛逆上的不同
两类英雄都具有叛逆性,拜伦式英雄的叛逆性表现得非常明显,他们激烈地反对权威,反对虚伪的道德和腐朽的秩序:“以康拉特为代表的拜伦式英雄都具有一种明显的非道德的思想倾向,表现为怀疑与反叛,无视现有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评判标准。

”“康拉特带着对道德与文化的强烈反叛,以一种恶魔般的形式来面对眼前的一切。

”[8]同样,曼弗雷德独自背负罪责,拒绝一切救赎和解脱,宁愿在痛苦中死去:“反叛着宇宙间任何东西的‘自我’——执拗的意志力量,是这个性格的魅力所在。

”[9]曼弗雷德反叛的是人的命运。

海明威式英雄身上同样具有叛逆性,但海明威式英雄反叛的是“无意义”的价值破碎的世界。

如果说拜伦式英雄存在的时代尚且有权威和道德秩序的存在,那么海明威式英雄存在的时代则更加混乱,庸俗,失落。

曾经的宗教权威,森严的道德礼法都被解构了。

他似乎已失去了叛逆的依据和对象。

无论做什么都显得无意义、无价值。

但海明威式英雄并没堕落,而是坚持着自己的一套准则——用拼搏奋斗的方式对抗这个平庸无意义的世界。

在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意义的情况下坚持奋斗,这就是对混乱的无价值的世界的反叛。

从本质上看,拜伦式英雄的叛逆是破坏陈腐的秩序,而海明威式英雄则是在混乱、平庸的世界上建立自己的新秩序。

二、构成性格差异的因素——作者与时代
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与作者本人的性格、经历及作者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两类英雄人物性格的差异源于作者性格的差异和时代的差异。

从作者的角度看,拜伦本人的性格从不同的侧面投射到拜伦式英雄的身上。

狂热、暴躁、难以抑制的激情是拜伦家族的性格,我们
可以从拜伦的祖父、叔祖等先人了解到这一点。

拜伦自幼也是一个狂傲的孩子,自尊心极强。

由于拜伦身体上的残疾以及母亲朋友(尤其是自己所爱恋的女人玛丽·安妮·查沃斯)对残疾
的嘲讽,使拜伦高傲起来,自尊也表现得更加强烈。

这在拜伦的性格中埋下了自悲的种子。


亲凯瑟琳·戈登对拜伦的教育是失败的,她时而溺爱、时而暴虐,再加上家族固有的狂暴的基因,拜伦性格中的叛逆是不可避免的。

拜伦与母亲的关系是紧张的,甚至是变态的。

我们不妨
看看凯瑟琳·戈登将玛丽·安妮·查沃斯结婚一事告诉拜伦以及拜伦的反应[10],这件事将母
子关系的不正常完全展现出来。

紧张的母子关系促成了拜伦孤傲性格的形成。

再者,拜伦出身
贵族,拥有勋爵爵位,这个国家贵族的本体就是由不超过400有名这类有爵位的人组成的,身
处上流社会的拜伦不与普通民众为伍的心理是正常的。

拜伦正是将自己孤傲、悲观、叛逆的性
格写入了自己的作品,拜伦式英雄的性格是作者拜伦性格的反映。

同样,海明威式英雄的性格也与作者海明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比拜伦家庭环境的恶劣,
海明威的青少年时代是充实、幸福、完满的。

他出身富足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医生,母亲
是上流社会有教养的女性。

“他像一头良种小公牛,在审美方面有母亲的传授和指导,在朋友
交往方面,父亲教给他耐心、尽善尽美、热爱自然以及征服自然”[11]。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海明威的性格不可能像拜伦一样孤傲。

海明威受父亲的影响很深,性格坚韧,征服欲很强。


厌倦安逸的中产阶级生活,投身战场。

在意大利战场上,他身中237块弹片,身体被打得像筛
子一样,膝盖被打碎,一共做了13次手术。

然而这些并不能使他怯懦,伤好之后重返战场。

他热爱打猎,曾经去非洲冒险猎狮、猎豹。

总而言之,他热爱征服、斗争,是一个实干家,行动
在前,言语在后。

我们把海明威式英雄如圣地亚哥、杰克巴恩斯等同海明威个人相比较,不难
看出,海明威将自己的性格、经历带入了其作品之中。

“他一生的经历,就是一部英雄传奇,
讲述的是一个骄傲不屈和从不妥协的伟人。

他的作品写的是他经历的事情”[12]。

无论是拜伦式英雄还是海明威式英雄,都带有作者自传的色彩,因此两位作者的性格差异
是造成两类英雄性格差异的重要因素。

除作者因素外,时代差异也是造成两类英雄人物性格差
异的重要原因。

拜伦式英雄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不是几个
诗人灵感的产物,不是突然从天而降,而是有一个欧洲的背景和一个历史的上下文”[13]。


里所说的“欧洲的背景和历史的上下文”同样也是拜伦式英雄产生的时代背景。

18世纪末19
世纪初的欧洲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催生出整个浪漫主义思潮的启蒙运动,推动了法国
大革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民主、民族解放运动。

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思想文化上,传统的
封建秩序都受到反叛、破坏。

相比欧洲大陆的巨大变革和盛行的革命精神,英国社会相对稳定,没有受到革命的洗礼,诸多传统秩序被保留,保守主义情绪占据主导地位。

同时英国工业革命
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再上不得人心的对外政策,知识分子开始向往变革。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学领域产生叛逆的具有革命精神的拜伦式英雄是不难解释的。

海明威式英雄诞生于20世纪上半叶,这时拜伦式英雄反抗的腐朽的封建秩序已经被瓦解。

秩序被颠覆,道德被“改良”,人似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但新的问题也出现了,科技的
发展和更大规模的生产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科技和新的生产方式并没有解放人,反而
限制了人的自由。

另外,宗教信仰以及传统的道德习俗在一次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被瓦解,人在
获得自由的同时精神世界失去了支撑。

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的人的精神支柱,人们
开始质疑存在的意义。

海明威本人亲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本人置身于时代潮流之中,敏
锐地洞察到时代的潮流并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他塑造的海明威式英雄就是对时代的回应。

海明
威式英雄诞生于信仰和理性的碎片中,诞生于虚无和混乱的迷雾中,他们在无边无际的精神荒
原中无畏的前行,在无意义无价值的生活中寻找意义,寻找价值。

“海明威的虚无虽然走到了
虚无主义的边缘,但归根结底,还是反对世上一切虚无的声嘶力竭的呐喊”[14]。

海明威式英
雄是对时代病的强烈回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者与时代是构成两类英雄性格差异的重要因素。

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考察,
作者的特性往往也受到时代的影响,因此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与其所处的时代关系十分密切。

——————————
参考文献:
〔1〕拜伦.海盗[M].上海:上海文化工作社,1949.20.
〔2〕〔7〕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78,79,19.
〔3〕〔5〕〔6〕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37,250,84.
〔4〕蒋承勇.“拜伦式英雄”与“超人”原型[J].外国文学研究,2010,(6):60.
〔8〕马勇.论《海盗》兼及拜伦自由反叛之英雄气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9〕王化学.曼弗雷德与世界悲哀[J].外国文学评论,1989,(03):106.
〔10〕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322.
〔11〕〔12〕〔14〕辛格.海明威传[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22,4,96.
〔13〕王佐良,等.英国十九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3.
(责任编辑王文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