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极地地区复习题(含答案)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益阳)读南极地区图,有关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C处位置为太平洋
B. 图中D为南美洲
C. ①在②的东南方
D. 南极洲煤铁资源丰富
【答案】 C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读图分析可知:依据位置,图中C位于太平洋中,故A正确。
图中D为南美洲,是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故B正确。
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及经纬网判定方向,①在②的西南方,故C错误。
南极洲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南极地区概况,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中国第5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已经在罗斯海西岸地区的M处完成规划选址。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M点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
B.一年出有极昼极夜现象
C.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问
D.一年中有1次太阳直射
(2)在南极科学考察时,需挑战的恶劣自然条件是()
A.严寒大风
B.淡水缺乏
C.闷热潮湿
D.沙漠广布
【答案】(1)B
(2)A
【解析】【分析】(1)结合图示得知:M点位于高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范围是60°--90°);气候是终年寒冷;在北极圈内会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无阳光直射。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所以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需挑战的恶劣自然条件是酷寒烈风。
故答案为:(1)B;(2)A;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
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
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
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3.(晋江市)读图,回答下题。
(1)南极的典型动物是()
A. 企鹅
B. 猩猩
C. 长颈鹿
D. 袋鼠(2)有关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三个科考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B. 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
C. 我们放暑假时正是考察该地区的最佳时期
D. 此地气候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答案】(1)A
(2)D
【解析】【分析】(1)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
故选:A(2)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A错误;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故B错误;我们放寒假时正是考察该地区的最佳时期,故C错误;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1)随着人类日益广泛地进入两极地区,那里原有的安宁环境被无情地破坏了,大批极地野生动物遭到残酷的猎杀。
如今,人类已经懂得极地野生动物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制定出一系列保护法规。
北极熊、海象、海豹、企鹅、鲸等,都被列为保护动物。
本题考查极地的主要动物,要理解记忆。
(2)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
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
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及气候特点,牢记即可。
4.(青岛)读图“南极地区图”,回答下题。
(1)A点的坐标是()
A. 70°N,30°W
B. 70°S,30°W
C. 70°N,30°E
D. 70°S,30°E (2)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面向中山站,他面向的是()
A. 南方
B. 西方
C. 东方
D. 北方
【答案】(1)D
(2)D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提示可知为南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结合图示得知:A点的经纬度是(70°S,30°E)。
故选:D(2)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极点上,只有一个方向,就是正北,所以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那么他的前后左右均是北。
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该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关键是利用读图要领确定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
(2)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本题考查了地图上的方向以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牢记知识点,并能熟练应用。
5.(威海)白色(冰雪)是北极地区原有的主色调,白色的外表,蕴藏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科考价值。
读图完成下题。
(1)近年来,北极地区“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在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地震海啸
B. 全球变暖
C. 板块的运动
D. 注入的河水大增
(2)当黄河站的科考队员进入一年中考察最忙的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非中小学正放暑假
B. 威海迎来旅游旺季
C.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
D. 北极熊正在休眠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蓝色海洋面积扩大。
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
故选:B(2)黄河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北极考察站,在北极考察的
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出现短暂的暖季,并且处于极昼,便于科学考察。
又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A、南非位于非洲南端,属于南半球,当北半球为夏季时,南非是冬季,因此中小学应放寒假,故A不正确;
B、威海市为山东省港口城市,位于北半球,是夏季,受海洋影响气温较低,因此是避暑胜地,故B正确;
C、北半球为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附近,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C不正确;
D、北极熊休眠的季节是冬季,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1)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属基础题。
6.(淮安)关于南北两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 都以陆地为主
B. 都以海洋为主
C. 代表性的动物都是企鹅
D. 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答案】D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是北冰洋的象征。
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
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中国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
近些年来,去北极地区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也络绎不绝。
故选:D
【点评】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
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
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
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考查极地的特点和意义。
7.(兰州)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较高
B. 海拔较高
C. 距海较近
D. 人类活动少
【答案】A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南极地区纬度最高,太阳直射角很小,地面受热面积也就小,气候寒冷。
故选:A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和洋流因素等。
8.(红河州)关于两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极地区只有南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B. 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价值超过南极地区
C. 两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都是每年的7、8月份
D.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为寒冷【答案】D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价值高;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7、8月份,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2月份,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为寒冷,选项AB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的原因是南极地区是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
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蓝月亮”景观。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月食现象证明了()
A.地球的大小
B.地球自转方向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表面地貌
(2)该季节()
A.正值南极地区的极昼期
B.地中海沿岸的游客正享受阳光沙滩
C.正值印度半岛的多雨期
D.撒哈拉沙漠的森林正一片葱绿茂盛
【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故选C。
(2)该季节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正值南极地区的极昼期,地中海沿岸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正值冬季,冬季温和湿润,所以地中海沿岸的游客正享受阳光沙滩是错误的;印度也位于北半球,印度此时也是冬季,冬季干旱,故此时正值印度半岛的多雨期是错误的;撒哈拉沙漠没有森林,故选A。
【点评】(1)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
10.(福建)南极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坏境,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
A. A
B. B
C. C
D. D
(2)南极地区科学考察一般选择在()
A. 2月
B. 5月
C. 8月
D. 11月【答案】(1)B
(2)A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是北极熊,B是企鹅,C是海象,D是海豹;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2)极地地区气候恶劣,考察时间应选择当地暖季。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到南极地区考察,应选择11~次年3月,即我国的冬季,此时段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进行科学考察。
故选:A 【点评】(1)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
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本题考查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牢记即可。
(2)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
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本题主要考查去南极考察的时间,要理解记忆。
11.酷寒、烈风,神秘的南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高
B. 气候干燥,淡水资源缺乏
C. 为保护南极环境,科学考察人员应把垃圾带回处理
D. 为了经济发展,应大力开采南极的矿产资源
【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因此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故A错;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但南极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故B错误;为保护南极环境,科学考察人员应把垃圾带回处理,故C正确;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为了经济发展,应大力保护,合理开采南极的矿产资源,故D错。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两极地区都是大部分位于极圈内,但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所以北极地区有面积广阔的海洋,而南极地区则是气温最低的大陆,覆盖着两千多米厚的冰雪,有“冰雪大陆”的称号;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两极地处的季节相反,所以科学考察的时间也不同,北极地区最佳时间是6-8月,而南极地区最佳时间则是气温最高的12月-次年的2月.
12.(赤峰)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地球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 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C. 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D. 去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是每年的7月~9月
【答案】 D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故A叙述正确;
南极地区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故B叙述正确;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C叙述正确;
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点评】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
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
13.2017年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考察队启动建设中国第5座南极考察站一一罗斯海新站。
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罗斯海新站位于印度洋沿岸
B. 载止到目前,中国5个南极考察站中泰山站纬度最高
C. 我国多次对南极进行考察,主要是因为南极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及丰富的资源
D. 为更好的保护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科考队员应该将考察期间产生的垃圾集中抛入大海
【答案】 C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A错误;
载止到目前,中国5个南极考察站中昆仑站纬度最高,B错误;
我国多次对南极进行考察,主要是因为南极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及丰富的资源,C正确;
为更好的保护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科考队员应该将考察期间产生的垃圾集中带离南极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极地地区的位置、考察站、环境等,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14.极地地区作为科考宝地,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2018年1月,我国宣布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2018年2月,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在南极洲罗斯海难言岛上正式选址莫基。
读“我国北极通道路线图”(左图)和“南极洲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我国北极通道路线(大连—鹿特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路线的行进方向总体上是先向北,再向西,最后向南
B. 该路线沿途经过了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
C. 该路线穿过了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D. 该路线因为路程短,可以全年通航
(2)有关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多、风速大
B. 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只有相对原始的自然环境
C. 两极的科学考察都选择在2月份,因为此时冰面坚固,利于通行
D. 图示科考站中只有长城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1)D
(2)D
【解析】【分析】南北两极地区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地区,其中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1)关于我国北极通道路线(大连—鹿特丹)的说法,该路线的行进方向总体上是先向北,再向西,最后向南,故该项说法不符合题意;该路线沿途先后经过了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故该项说法不符合题意;该路线穿过了亚洲和北美洲、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故该项说法不符合题意;该路线因为经过北极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有大面积的结冰,不能通航,故该项说法符合题意。
(2)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速大,故A错误;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故B错误;南极的科学考察选择在2月份,因为此时是南极的暖季,适合考察,故C错误;图示科考站中只有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故D正确。
故答案为:(1)D;(2)D。
【点评】(1)该小题考查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包括方向判读、大洋位置及大洲分界线等内容,有较大难度,需要学生综合掌握所学内容。
(2)该小题考查两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对比分析,有难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解答问题。
15.当科考队员到达南极洲考察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
A. 藏羚羊
B. 牦牛
C. 企鹅
D. 北极熊【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纬度高,且以高原为主,因此气温低;这里有耐寒的企鹅,被称为“南极小主人”;故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基本是陆地为主,北极基本是海洋为主,南极气候比北极更寒冷,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是北极熊。
16.每年的 11 月到次年 3 月,是南极的旅游旺季。
下图示意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人们选择该时间到南极旅游,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 冰雪消融,草长莺飞
B. 白昼较长,时值暖季
C. 气温最低,没有雪崩
D. 能看到极夜现象
(2)我国南极地区的科考站,说法正确的是()
A. 科考站都位于南寒带
B. 中山站位于南极点的西北方向
C. 长城站位于西半球
D. 科考站所在地淡水匮乏
(3)为了“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考虑到南极气候特点,昆仑站应尽可能选用的能源是()
A. 风能
B. 天然气
C. 石油
D. 煤炭【答案】(1)B
(2)C
(3)A
【解析】【分析】(1)每年的11 月到次年3 月,是南极的旅游旺季,因为此季节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极地区白昼更长,气温较高,是南极地区的暖季,适合旅游,故选B。
(2)我国南极地区科考站中的长城站位于南温带,其余位于南寒带;中山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从经度位置可以看出,长城站位于西半球;科考站所在地淡水资源丰富,是以固体水资源存在的,故选C。
(3)为了“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考虑到南极气候特点,昆仑站应尽可能选用的能源是风能,因为南极地区气温低、气压高,风力大,被称为
“风库”,风能是清洁能源,故选A。
【点评】(1)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或旅游,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大致从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人们活动。
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
(2)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
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
(3)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
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17.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科学家们在南极冰层钻取冰芯用于科学一项研究是获取冰层内不同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此项研究主要有助于()
A. 了解全球火山活动的原因
B. 探究太阳活动的原因
C. 探究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D. 研究生物进化的规律
【答案】 C
【解析】【分析】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科学家们在南极冰层钻取冰芯用于科学一项研究是获取冰层内不同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此项研究有利于探究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大风。
随全球变暖,南极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南极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南极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
18.下列关于两极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A. 北极中心是陆地,南极中心是海洋
B. 北极特有动物是北极熊、南极特有动物是企鹅
C. 两极地区酷热、多狂风、气候湿润
D. 我国在南北极点均建有科学考察站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南极地区中心为南极洲,周围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北极地区中心为北冰洋,周围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A 错;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北极狐、海象。
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和磷虾,B正确;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C错;我国在南北极点没有科学考察站,D错。
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厚的冰雪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大风。
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鸟类以企鹅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