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院前急救是指各种遭遇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病人的医院前急救,
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紧急处理及途中监护和转运等环节[1]。

准确、合理、快捷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伤残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但目前
由于基层医院急救服务体系的不完善,急救设备、交通工具相对落后,护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综合急救素质偏低等,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以促进我院院前急救护理体系的完善。

1 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统一规范的行为准则,缺乏科学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由于目前我国院前急救模
式各异,没有完全统一的院前急救质控体系和评价标准,也没有专门的院前急救护理训练计划,对院前急救质量的控制有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通常是边干边学,急救护理工作显得乱
而无序。

1.2急诊医务人员不是专职从事院前急救,缺乏全面、系统、正规的院前急救教育和培训,综合急救护理水平低下受基层医院习惯于单项急救训练的影响,护士在现场急救中缺乏
配合技巧,在充分利用现场人力资源上缺乏主动性、灵活性、有序性。

1.3对危重病人的评估及风险评估做得不够好,缺乏预先护理思维,应急能力低下突出
表现在灾难性事故的院前急救时,如爆炸事件、重大车祸、集体中毒、火灾现场等,护士仍
习惯于依据生命体征作为判断病情,采取措施的依据,甚至按常规遵医嘱采取措施,把院前
急救当成特殊转运任务来完成,错过抢救危重病人的“黄金时间”。

1.4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基层医院的抢救设备部分比较落后,在既无备用电源,又远离居
所的边远现场,形同装饰,无法发挥作用。

1.5院前急救环境差感染率增高院前急救现场复杂多变,致病菌易污染伤口致感染。


层医院急救车空间狭小,窗户密闭,里面只有一个换气扇,每天出诊任务繁重,接送不同病
种病人,易被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难以对急救车进行完全、彻底消毒处理,增加
感染机率。

1.6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对急诊科的调查显示:在呼吸道防护、洗手及黏膜防护方面能做
到优秀防护的只占18.1%[3]。

在院前急救中防护意识地弱点主要表现在在没有诊断清楚的情
况下就投入抢救,锐器伤,血液,体液污染,不合理搬运方式造成的肌肉、骨骼损伤等问题上。

有人调查显示,锐器伤发生在工作较忙或抢救病人等情况占74%[4]。

2 对策
2.1培养护士急诊预先护理思维,为病人赢得抢救的黄金时间。

在到达现场中以最短的
时间,通过外观预测判断病情,如病人面色苍白、表情淡漠或烦躁、手足发冷、出冷汗、表
浅静脉变细等预见性地评估出病人早期休克征象,然后迅速开放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
在监测生命体征同时已保证了循环灌注。

2.2进行应急演练、综合护理急救技术训练我院每年进行2次应急演练,模拟现场如地震、大型车祸、严重创伤、烧伤、电击伤等。

通过演练培训,我院急诊护士队伍综合急救素
质明显提高。

2.3加大急救医疗设备投入及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我院领导重视加强对院前急救必备
设备的投入,并通过派急诊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

通过培训,护士能配合医生进
行气管插管,正确使用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现场急救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年轻护士。

2.4加强救护车消毒管理,增强感染防范意识平时注意通风,运送病人后,尤其是传染
病人,及时对救护车进行消毒并记录,车内被污染的物品,如废敷料、病人呕吐物、排泄物等,按隔离要求集中处理。

2.5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改变观念,树立职业防护意识,防护技能培训包括洗手、戴手套
及其他隔离措施,锐器处理、医疗垃圾废物处理、血渍的清理、血液标本的处理,通过培训,使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众所周知,院前急救是院内抢救的前奏,院内抢救是院前急救的继续,院前急救药为院
内抢救奠定基础,院内抢救要充分利用院前急救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尽管我们在院前急救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将在急诊急救中克服困难,不断改进,加强学习,把质量、时间、
效率放在首位,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以不断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2]杨丽.急救护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鄂文华.急诊护士自我防护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1):46.
[4]谢红珍,聂军,潘绍山,等.锐器伤与护士行为生理、心理及环境关系的探讨[J].护士
进修杂志,2003,18(7):5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