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下语文捕蛇者说测验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捕蛇者说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3分)
谨食之通,
二、古今异义词(6×2分)
向.吾不为斯役古:今:方向
则久已病.矣古:今:生病
以尽吾齿.古:今:牙齿
可以
..已大风古:今:能够
往往
..而死者相藉也古:今:常常
汪然出涕.曰古:今:鼻涕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词性活用的字并解释。
(4×2分)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君将哀而生之乎,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四、辨析下列虚词的用法(32×2分)
1.写出下列“而”字用法。
①黑质而白章()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君将哀而生之乎()④吾恂恂而起()
⑤而吾蛇尚存()⑥而吾以捕蛇独存()
2.写出下列“于”字的意义或用法。
①苛政猛于虎()②积于今六十岁矣()
③余将告于莅事者()④吾祖死于是()
3.写出“以”字的意义。
①可以已大风()②今以蒋氏观之()
③以捕蛇独存()④以啮人无御之者()
⑤太医以王命聚之()⑥以尽吾齿()
4.写出“其”字意义或用法。
①当其租入()②视其缶()
③今其室()④其真不知马也()
⑤专其利()⑥竭其庐之入()
5.写出“焉”字意义或用法。
①时而献焉()②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争奔走焉()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写出“之”的意思或用法
①太医以王命聚之()②君将哀而生之()
③若毒之乎()④悍吏之来吾乡()
⑤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⑥故为之说()
五、古诗文阅读(13分)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于灵州受突厥一部之降,故灵州也称受降城。
回乐烽: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芦管:即胡笳,一种以芦叶为管的乐器。
A.诗的前两句形象地描绘出边塞的荒凉、凄冷,这是触发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
B.第四句中的“尽”字写出了征人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C.诗前两句写景,第三句写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的间接抒情作烘托、
铺垫的。
D.全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
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
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
”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顾
王策安所决耳②! ”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上曰:“吾为公③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上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上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①上:指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③为公:看在您的面上
2.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为大将”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B.固以.怪之矣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D.扶苏以.数谏故
3.加点字解释(4分)
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王必欲长王.汉中:乃.韩信也:
4.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3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答案6、古今异义:
向吾不为斯役(向古:假使今:方向)
则久已病矣(病古:困苦不堪今:生病)
以尽吾齿(齿古:岁月今:牙齿)
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可以古:可以用来今:能够)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往往古:到处今:常常)
(四)常用虚词、代词用法。
1、写出下列“而”字用法。
①黑质而白章(并连,不译)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顺连,不译)
③君将哀而生之乎(并且,递连)④吾恂恂而起(修饰连词)
⑤而吾蛇尚存(假设连词)⑥而吾以捕蛇独存(然而,转连)
2、写出下列“于”字的意义或用法。
①苛政猛于虎(比,介词)②积于今六十岁矣(到,介词)
③余将告于莅事者(向,介词)④吾祖死于是(在,介词)
3、写出“以”字的意义。
①可以已大风(用)②今以蒋氏观之(凭)
③以捕蛇独存(因)④以啮人无御之者(如果)
⑤太医以王命聚之(用)⑥以尽吾齿(来,用来)
4、写出“其”字意义和用法。
①当其租入(他,指捕蛇者)②视其缶(代词,那)
③今其室(代词,那)④其真不知马也(难道,大概)
⑤专其利(代词,这种)⑥竭其庐之入(代词,他们)
5、写出“焉”字意义和用法。
①时而献焉(代蛇)②虽鸡狗不得宁焉(啊,语助词)③争奔走焉(代捕蛇之事)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写的这篇文章)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