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课时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二首》课时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花瓣.(biàn) 匿.笑(nì) 沐浴.(yù) 抚摩.(mÓ)
B.祷.告(dǎo) 并蒂.(dì) 摇.摆(yáo) 嗅.觉(chÒu)
C.倘.若(tǎng) 姊.妹(zǐ) 菡萏.(dàn) 攲.斜(yī)
D.惊讶.(yà) 牛棚.(péng) 膝.盖(xī) 遮.拦(zhē)
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却一声儿不响。

(偷偷地笑)
B.走到你做祷告
..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向神祈求保佑)
C.徘徊
..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

(停滞不前)
D.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

(倾斜,歪斜)
3.按要求变换句式,不得改变原意。

(1)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改为“被”字句)
(2)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改为否定句)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荷叶·母亲》作者冰心,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

B.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中
的“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C.《金色花》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作品。

文章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而又稍带
顽皮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

D.“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一个“坏”字,表达出了母亲对孩子淘
气的不满之情。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B.文中所写的孩子已经变成了金色花。

C.赞美孩子的可爱。

D.花儿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花儿也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6.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二、阅读
(一)课内阅读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
应了花瑞。


④半夜,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都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大作,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7.文中第②、③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其作用是什么?
8.说说第④段开头关于天气的描写的语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9..第④段中的“菡萏”是荷花的别称,此处的含义是。

10. .第⑤段为什么“我不敢下阶去”?
(二)课外阅读
洁白的栀子花
[美国]玛莎·阿伦邓笛(编译)
从我12岁那年起,每次我过生日的这一天,花店都会将一束洁白的栀子花送到我家。

花是给我的,可给我送花的是谁,连花店跑腿的小伙计也说不知道。

花束上没插贺卡,也没留便条,事后也没人打电话说自己是送花人。

几次以后,我也不再去打听是谁送的花了,我只是快乐地看着它,嗅着它,这神秘、漂亮的花儿迷人地躺在粉红的包装纸里散发出醉人的香味。

但我心中一直在想象谁是送花给我的人。

这个人,或许有点害羞,或许很有个性,不想让人知道身份,但不论是谁,肯定是喜欢我或对我心存感激的人。

由于处于人生花季,最让我激动的想象是,送花人可能是个男孩,与我相识相知,或对我一见钟情。

我的妈妈也帮我猜想谁是送花人。

她问我,有没有做过什么好事。

她的话使我想到了邻居的太太,我放学回家,常碰到她从车上卸一大堆东西,而她的几个孩子则调皮地跑来跑去,我不是帮她搬东西,就是帮她照看孩子,防止他们跑到大路上去。

我又想到路对面的一个老人,每年冬天都是我帮他取邮件,以免他经过台阶时滑倒。

或许是他们中的一个送花给我表示感谢?
妈妈利用洁白的栀子花启发我的想象力,她希望她的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希望我们不但感受到她的爱,也能感受到别人甚至是全世界的爱。

我17岁那年,一个男孩伤了我的心。

他最后一次给我打电话的那天晚上,我伤心地哭成了一个泪人。

哭泣中,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

早晨醒来时,我看到梳妆台的镜子上妈妈用唇膏给我留下的一行字:“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

”我看着这句话反复琢磨,并让它留在镜子上,一直到我从失恋中恢复过来,才将它擦掉。

但也有些伤痛是妈妈无法医治的。

在我高中毕业前夕,爸爸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我悲痛、害怕、绝望,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及我期盼已久的舞会、话剧表演等各种庆祝毕业的活动失去了兴趣。

我甚至不想报考我一直神往的远方的一所大学,而只想留在家里在本地一所大学读书,因为我觉得这样才有安全感。

妈妈尽管也悲痛欲绝,但还是没忘掉我的事。

在爸爸去世前一天,她和我一起在商场买了一套连衣裙,是那种有着红白蓝三色的瑞士产的连衣裙,妈妈说我穿上它一定会成为舞会上的公主,但回到家我们发现营业员把尺寸搞错了。

我们还没来得及去调换,第二天爸爸就去世了,后来我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而妈妈没忘记。

在毕业舞会前一天,我在床头发现了已经调换过的连衣裙。

妈妈总是关心子女的感受。

她让我们相信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在逆境中也能看到生活中的美,让我们觉得生活就像那束洁白的栀子花,漂亮、迷人、有生命力,还带着淡淡的香味和一丝丝的神秘。

我22岁那年,妈妈去世了,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花店不再给我送栀子花了。

11.你认为是谁给“我”送了十年的鲜花?请简述理由。

12.妈妈利用神秘人送来的栀子花,给了“我”怎样的人生启迪?
13.如何理解妈妈写的“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这句话?
14.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 D 解析: A项,“瓣”应读“bàn”;B项,“嗅”应读“xiù”; C项,“攲”应读“qī”。

2.C解析:“徘徊”在句中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的意思。

3.(1)我小小的影子便要被我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2)你不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

4.D解析:“坏”在这里贬义褒用,表现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5.B解析: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
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
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6.不同意。

在“我”变成了金色花后,仍不离妈妈左右,注视着妈妈工作,
在妈妈祷告时为她送去香气,陪伴妈妈读书,这些都说明了“我”非常爱自
己的妈妈。

之所以在妈妈寻找自己时不说话并且匿笑,是因为他个性天真调皮,在和妈妈开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妈妈。

所以不能说“我”是个坏孩子,其实“我”是一个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

7. 插叙其作用是说明“我家”与荷花有很深感情,大家喜爱荷花,为后文写惦记雨中荷花埋下伏笔(铺垫)。

8.为写大雨埋下伏笔,烘托心情,渲染气氛。

9.含苞欲放。

10.我十分挂念雨中的红莲,怕它被那密密的雨点打坏。

11.妈妈。

结尾写道,妈妈去世后花店就不再给“我”送栀子花了,由此可知,这十年来,其实是妈妈一直在“我”生日那天给“我”送花。

12.启发“我”的想象力。

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希望“我们”不但感受到她的爱,也能感受到别人甚至是全世界的爱。

13.示例:人生中的幸福之门有很多扇,不能因为某一扇关上了就失去生活的勇气,而要对人生充满信心,这样人生的另一扇幸福之门才会为你打开。

14.是一个有爱心、坚强乐观、热爱生活、富有教育智慧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