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课堂心得:一节别样的作文评讲课(整理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老师课堂心得:一节别样的作文评讲课
〔整理2篇〕
篇1:语文老师课堂心得:一节别样的作文评讲课谈到修改作文,语文老师们都头疼一一这实在是一项消耗心力的大工程。

最重要的是,我们辛辛苦苦写的评语,提出的关于立意、选材、详略等方面的建议,学生根本就不看,致使我们为修改作文而消耗的时间、心力毫无意义,学生的写作程度也原地踏步。

后来,我开场让学生分小组互批作文,修改完后,每组推出一份优秀作文在班里评讲,然后我再修改一遍,对本次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展讲评。

我一直觉得这种师生共同评改作文的方法很好,老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写作情况,学生也在评改别人作文的过程中,学习了别人的优点,进步了自己的写作才能。

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说,每次评讲作文,在班里范读后让同学们点评的,都是优秀学生的习作,差生的作文永远没有展示的时机,那么,他们的写作才能永远不会进步,七年级时作文考30分,可能到了中考,他的作文仍然是30分。

这封信引起了我的深思。

每一篇作文,不管他写得有多糟糕,都是这个学生智慧的结晶,都应该得到尊重,得到展示的时机。

可是,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五六十篇作文,怎么会有时间一份份范读、评讲呢?我苦苦地思索着。

终于,我想出理解决之道。

这节作文评讲课,我先让学生组内互评。

怎么评呢?本组成员轮流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专心听,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追问小作者。

然后全体成员用1十1十1的形式,评这份作文。

所谓“1十1十1”,就是每人说一个优点,一条建议,一句鼓励性语言。

再由本组字体最漂亮的那个同学执笔,将大家说的评语写在该生作文本上。

组内修改完之后,再每组推选一篇作文在班里范读,我和学生再次评改这份作文。

推选到班里范读的作文,不一定是最优秀的。

可以让组内成员自愿申报一一谁觉得自己写不好作文,需要得到老师的指导,可以自己申报;也可以由组员推荐,或者老师指定,甚至可以抽签决定。

不过,第一次这样评改作文,因小组进度不一致,有的小组修改太慢,导致班内评改环节没有进展。

下次还要想方法进步效率。

篇2:语文老师作文评讲课的教学心得文学作品的美向来是一分读二分悟三分鉴赏才能得其精妙的,写作也必得经历
这样的几个环节,才能真正出现好的作品来。

学生有兴趣写坚持写,只是写作程度进步的其中一个方面,作为老师,一个清醒而又略通一点写作技巧的旁观者,能看出他们作品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点评,才是真正的大面积提升学生的写作程度的唯一捷径。

第三次月考上周已经完毕了,但由于我先讲了《寓言四那么》,所以作文的讲评到如今我才抽出时间来。

在又通改了学生的考试作文后,我上了一次这样的作文讲评课。

“同学们,我们这次月考的作文题目难不难大家心中一定有数,听其中一个学生跟家长狂喜的表白,‘我们老班未卜先知啊,开家长会的时候就给我们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目。

’我们四个修改作文的老师在统一分数之前也这样密谋过,‘这次作文大局部学生应该都有话可说,应该允许出现总分值作文。

’可是,同学们,现实是什么呢?作文最高分是45分。

问题出如今哪里呢?”我一脸沉静,同学们也满脸失落。

“同学们,那是因为我们的作文审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我说
于是,我读了一下作文写作的要求: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往往因为沟通不够而产生误解。

比方: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接着我在黑板上板书出了这次作文突出的问题:选材问题。

大多数同学只是将自己与老师和家庭之间
的沟通现象罗列出来,并没有详细的事件,削弱了文章的可读性;但是有事件的就一定生动吗?接着我读了薄假设天同学的一篇作文,开头段有这样的表述:假如说我是一块有棱角的石头,那么您就是那万物中最亲和的东西——水,您用水来包容我那锋利的棱角,这是一种爱的包容。

下边对应的事件是我小时候经常靠着妈妈的肚子问自己是从哪儿来的。

结尾用了考试中前边阅读短文中的一句话“毕淑敏说过,‘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出来的。

’您就如那老艺人,我就如那,注入了您无数的心血,成为了。

您又如那水,而我如那块石头,您包容了我的缺点,并加以打磨,使我变得光滑如玉!妈,我爱您……”可以说作文开头段点明了文章题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指向: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往往因为沟通不够而产生误解(作文要求语)。

这是非常简洁形象的开头,一个漂亮的文章开端。

文章中间运用了人物的对话描写,活脱脱呈现出了一个天真稚嫩萌得得意得不得了的小女孩儿的生活画面,事件表达的也挺生动;结尾呢,巧妙地引用了阅读短文的语句,学以致用,马上进入了生活的情境,与自己的表达内容有机的交融起来,与开头的点题句完美的照应,再次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但是问题出如今哪儿呢?
读完这篇作文后,我请大家评判,同学们一下子听出了这篇文章在选材方面出现了问题,事件的选择指向性明显偏离了文章的主题。

接着,我又读了另外一篇也用了生动叙事,并且巧妙地参加了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的文章。

学生听完连连点头,似乎是大有所悟一般!看来,选材紧扣作文要求中的主题要求这一点,他们是明白了!
接着我又读了作文要求中的另一句话:进入初中已经两个多月了,你一定很想与老师或家长沟通,并提示大家关注作文题目中的人称:——,我想对您说。

板书:写作指向的对象。

这个题目中的对象是指向谁的?“您”告诉我们倾诉对象应该是长辈,而倾诉内容提示中除了师生之间、家庭之间,却还提到了“同学之间”,怎么处理,你与您的人称关系呢?
接着我分析^p 了写作指向对象有两方面:一是把长辈当作倾诉对象,倾诉内容那么可以涉及到自己与同学之间,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沟通的事件,表达出你对家长或老师的某种求助、信任或感谢之情;一是这矛盾直接就出如今你与老师、家长之间,你就是因为这些事情才把原来的事情复原并做一个真情告白的,这样你表达出来的就是对师、长的误会解除之后的愧疚、感谢、感动等情感。

至于这样的题目,最好的外展构造形式,大家都倾向于书信体,接着就又点了一下书信体的标准书写格式。

最后,我请同学们听了我刚刚录制的关于向《雅舍小品》学选材的一期节目,加深了学生对作文要求中审题的意识,并再次明确了什么是精准的选材,什么是根据文章的中心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安排选材。

接着安排了一节作文达标写作课,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约44分左右的作文。

讲完这节课,我仔细想想,假如在要求完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个微话题:44分的作文需要到达什么样的要求?学生肯定就会想得更周到,他们还会关注到书面的整洁,写作构造的完好,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恰当而合宜的经典语段的引用等。

这样的话,这节作文课不仅做到了点上的强化训练,还做到了面上的指导,这节作文讲评课就更高效了。

这节作文评讲课用了一课时,但是在重新翻阅修改这次考试的作文寻找问题的时候,我却用去了两课时甚至更多的时间。

看来,一切对症下药的药方非得有望闻问切的工作做铺垫才行,而且,目前看来的药方开是开出来了,学生的考试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得没得到解决呢,我只有收到他们二次的创作之后,才能得到科学的论断。

不过相信有这样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肯定会有一个不错的进步。

作者|滑县产业集聚区英民中学李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