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
考
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11小题。
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地某种构造地貌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该构造地貌是
A. 火山
B. 向斜山
C. 陨石坑
D. 背斜谷
2. 根据图上信息,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A. ①地海拔比②地低
B. ③地海拔比④地高
C. ①地和②地的相对高度不可能小于③地和④地
D. ④地和⑤地的相对高度有可能大于③地和⑥地
【答案】1. A 2. D
【解析】试题分析:
1. 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该构造地貌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岭地貌,C、D错。
图中等高线呈同心圆形状,可能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向四周流动时,冷凝形成,A对。
向斜山两侧岩层应对称分布,图示不能反映岩层形态,B错。
2. 根据图上信息,不能判断①地海拔比②地低,A错。
不能判断③地海拔比④地高,B错。
①地和②地的相对高度在0-100米之间,③地和④地的相对高度也是0-100米,有可能小于③地和④地,C错。
根据等高线的变化规律,④地和⑤地的相对髙度是0-200米,③地和⑥地的相对高度是0-200米,有可能大于③地和⑥地,D对。
【考点定位】等高线图,地貌类型判断,相对高度计算与比较。
【名师点睛】地质构造要根据岩层形态判断,图示地貌只有等高线,反映出是山岭地貌。
根据等高线的形态特征,分析这种均匀的环状分布特点,可能是岩浆喷出后向四周流动时,冷凝形成。
根据等高线递增或递减的规律,判断各点的海拔范围,计算相对高度。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下图为天津市某年四季PM2.5平均日变化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3. 代表冬季的曲线是
A. 甲
B. 乙
C. 丙D.丁
4. 关于四季PM2.5变化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早晨峰值出现在7至9时左右,与人类活动相关②受大气运动影响14时前后出现低值
③PM2.5曲线变化与气温变化规律相同④各个季节的曲线大致呈双峰变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3. B 4. B
【解析】试题分析:
3. 大气中PM2.5的含量与污染的排放和大气状况有关,天津是北方城市,冬季因供暖,大量燃煤而排放可入肺颗粒物多,所以冬季天津市PM2.5曲线值应该最高。
故选B。
............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污染与防治。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
泉水溢出带,有“千采”之称。
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
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
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冲积扇边缘“干泉”的直接补给水源是
A. 高山冰雪融水
B. 玛纳斯河水
C. 大气降水
D. 地下水
6. 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早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的特点,直接反映了
A. 湿地水库群的调节作用
B. 泉水流量年际变化小
C. 天山冰雪融水补给稳定
D. 流域内气温年较差小
7. 湿地水库群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在.
A. 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早涝灾害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 温差变小,湿度增大,降水增多
D. 减轻土地荒漠化
【答案】5. D 6. B 7. C
【解析】试题分析:
5. 根据材料,图示位于新疆,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降水少,C错。
“干泉”位于冲积扇边缘,是泉水,所以直接补给水源是地下水,D对。
不是高山冰雪融水或玛纳斯河水,A、B错。
6. 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早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的特点,直接反映了泉水流量年际变化小,B对。
湿地水库群的调节作用对地表径流明显,对地下水调节不明显,A错。
结合前面分析,天山冰雪融水补给影响少,C错。
流域内气温年较差大,D错。
7. 湿地水库群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在温差变小,湿度增大,降水增多,C对。
该地径流量少,调节径流,不是主要作用,A错。
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土地荒漠化不是对气候的影响,B错。
【考点定位】区域主要补给水源,地下水补给的特点,湿地对气候的作用。
【名师点睛】高山冰雪融水直接补给河流的源头和上游,不能补给冲积扇边缘地区。
干旱区河流水量小,流程短,边缘地区的泉水,说明是从地下冒出的,由地下水补给,不是河流直接补给。
地下水补给水量稳定,年际变化小。
记忆湿地的主要功能。
下图为某大陆多年平均1月、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 导致该大陆a月、b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③地形起伏④洋流分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 a月可能出现
A. 华北平原的冬小麦正值返青
B. 天山冰川储量为全年较小值
C. 加拿大南部万叶飘丹
D. 欧洲北部多降雪天气
【答案】8. A 9. D
【解析】试题分析:
8. 读图,根据图中曲线,该大陆a月陆地气压高于海洋,b月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①对。
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有关,②对。
地形起伏、洋流分布不是海陆气压差异的主要原因,③、④错。
9. 根据a月陆地气压高于海洋,北半球是冬季,可能出现华北平原的冬小麦正值冬眠,A 错。
冬季冰雪融化少,天山冰川储量为全年较大值,B错。
加拿大南部落叶林,早已没有树叶,C错。
冬季,欧洲北部多降雪天气,D对。
【考点定位】影响冬夏气压分布的因素,不同区域地理特征差异。
欧洲航天局彗星着陆器“菲莱”经过64亿千米的飞行,于格林尼治时间2014年11月12日16时03分成功登陆67P彗星,该彗星直径为4千米。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菲莱”
A. 着陆当日地球公转速度较前日慢
B. 着陆当日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较前日低
C. 着陆时莫斯科(37°37′E)时钟显示18时33分
D. 着陆时莫斯科夕阳的余辉尚存
11. 下列能源中不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的是:
A. 煤炭
B. 风能
C. 地热
D. 水能
【答案】10. B 11. C
【解析】试题分析:
10. 根据材料,“菲莱”着陆时间是11 月12日16 时03 分,结合地球公转的特点,1月初在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所以着陆当日地球公转速度较前日快,A错。
着陆当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较前日低,B对。
莫斯科属于东三区,着陆时时钟显示19
时33 分,C错。
此日,莫斯科日落时间在18点之前,着陆时早已落山,D错。
11. 根据材料,67P彗星体积小,引力小,不能吸引住一定大气,没有大气层,A错。
彗星主要是冰物质组成,当前表面温度低,B对。
没有冲积扇。
火山地貌,C、D错。
【考点定位】地球公转的特点,区时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日出日落时间,彗星的特点。
【名师点睛】记住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快,在远日点时最慢,其它时间是渐变过程。
所以根据日期,可以判断地球公转的移动方向,判断公转速度变化。
掌握区时计算方法,根据天体的特点,体积小,引力小,不能吸引住大气。
彗星是冰物质组成,表面温度低,离太阳近时,冰物质融化,形成彗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12.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单位:米)。
材料二《现代汉语词典》:“泾渭分明”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1)简析河流在A、B两地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2)从地形、地质、水文特征等角度简析渭河干流图示河段不宜建设水电站原因。
(3)简要说明泾河清澈的自然原因以及渭河浑浊的人为原因。
【答案】(1)A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沟谷地貌;B处河流水流平缓,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谷冲积平原 (2)地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落差小,水力资源不丰富;地处平原,不利于建大坝;地质条件不稳定;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 (3)泾河虽从黄土高原流下来,但它已经切到了黄土下的基岩上,所以河水是清澈的,渭河上游
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上生产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
【解析】试题分析:
(1)A处等高线密集,是沟谷地貌; B处等高线稀疏,为冲积平原。
(2)水电站应建在落差大、水量大的峡谷地带,而图示地区为平原落差小,没有峡谷不适合建坝,且材料中显示该河段河流含沙量大。
(3)河流浑浊主要是水土流失和污水排放。
【考点定位】地貌类型的判断、水电站建设条件
【名师点睛】水能资源开发:一般来说,河流水量大、落差大的地方,水能资源丰富。
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
1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和维多利亚湖及周边地质构造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为图中甲地(海拔1 800米)1月和7月的气温、降水资料。
(1)比较爱德华湖盆和维多利亚湖盆的主要地质成因的差异。
(2)据表简述图中甲地的主要气候特点并分析原因。
(3)比较维多利亚湖东岸和西岸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答案】(1)爱德华湖盆:岩层断裂下陷;维多利亚湖盆: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 (2)特点:年温差小;7月降水多,1月降水少,降水季节变化大;原因:地处赤道附近;海拔较高(1800米);7月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带来水汽,加上地形抬升,降水多;1月受来自大陆的
东北风影响,降水少 (3)西岸多于东岸;理由:无论是东南风还是东北风到达西岸前有经过湖面的增湿作用;西岸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形。
读图可知,爱德华湖盆两侧岩块上升,而爱德华湖盆地区岩块下沉,是断裂下陷形成的,而维多利亚湖盆属于相对上升的岩块,一般形成山岭,但是由于中间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地质构造积水形成湖泊。
维多利亚湖东岸和西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主要从地形角度考虑。
东岸为东风背风坡,而西岸,受东风从湖面带来水汽影响,形成降水,所以西岸降水量多雨东岸。
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4. 【旅游地理】
四川省为我国西部重要的旅游大省,其位于中国东西、南北交通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利地促进了四川旅游的发展。
从2013年开始,四川省“自驾游”就全面击败“跟团游”,四川省目前正在大力建设30个自驾游基地,该地已经成为青藏高原自驾游的首选出发地。
分析四川省成为青藏高原自驾游首选出发地的原因。
【答案】四川省临近青藏高原;四川和青藏地区交通较为便捷;四川和青藏地区交通沿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四川省地理位置优越,离全国客源市场距离较为合理;四川省基础设施较为优越,可进入性强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四川省旅游为切入点,以当前网上热门的自驾游为出题方向,考查四川省成为青藏高原自驾游首选出发地的原因,其实质是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以及旅游设计等相关问题的掌握程度。
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注意分析题干,是四川省成为青藏高原自驾游首选出发地的原因,而不是四川省成为自驾游首选目的地的原因。
结合四川和青藏高原的位置关系,以及四川省的社会经济状况,可从地理位置靠近、交通便捷、沿线资源丰富、客源市场近、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回答。
15. 【环境保护】纳帕海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位于云南香格里拉且城西北约8千米处。
每年夏末秋初,雨水频降,湖面增大,秋末至次年夏秋,湖水下落,形成大片沼泽草甸。
近
年来,为了发展畜牧业,人们排干湖水,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小,同时水质和生态不断恶化。
分析纳帕海水质和生态恶化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答案】原因:人们为了发展畜牧业而排干湖水,使湖泊面积缩小,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下降;城市污水排放和旅游业过度发展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措施:规范旅游业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退牧还湖;综合利用草场资源;加强关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
【解析】根据材料提示,近年来,为了发展畜牧业,人们排干湖水,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小,导致纳帕海水质和生态不断恶化,可知人类活动是纳帕海水质和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发展畜牧业,城市污水排放和旅游业过度发展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结合具体原因,则可知保护纳帕海的措施则从规范旅游业、合理发展畜牧业、制定法律法规和加强湿地保护等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