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营养评估法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4.04.022
·论著·
不同营养评估法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刘爱平 黄鹏 张慧敏 薛伟
作者单位:100123 北京市,民航总医院老年科通信作者:黄鹏 E⁃mail:liuaiping78011@
【摘要】 目的 探讨2种不同营养评估法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对比。
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治的8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取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 )对患者预后营养状况评估,以膳食回顾、人体测量(BMI<18.5kg /m 2)和体成分分析(或白蛋白<35g /L )等营养评定指标作为评定营养不良的标准作为金标准,并对NRS2002、MNA⁃SF 量表与金标准评估情况进行对比,明确适合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预后营养状况的筛查方法。
结果 80例患者经金标准评估,其中49例判定为营养不良;NRS2002判定45例为营养不良,MNA⁃SF 量表评定49例营养不良,与金标准对比,2组评估结果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
2种营养评估方案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NRS2002、微型营养评估简表对患者预后营养状况评估结果显示,2种评估方案与传统血液检验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疾病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后NRS2002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疾病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后MNA⁃SF 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MNA⁃SF 与NRS2002评估方案均具有全面、准确等优势,操作便捷,无创安全,评估耗时较短,可适用于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预后营养预估。
【关键词】 营养风险筛查2002;微型营养评估简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预后评价
【中图分类号】 R 4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24)04-0578-04Comparison of two different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ng⁃term bed rest LIU Aiping ,HUANG Peng ,ZHANG Huimin ,et al.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Civil Aviation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123,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wo different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ng⁃term bed rest.Methods Eighty elderly long⁃term bedridden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to December 2022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The nutritional status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and the 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 Brief Form (MNA⁃SF ).Using the nutritional evaluation indexes like dietary review ,body measurement (body mass index [BMI ]<18.5kg /m 2)and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or albumin<35g /L )as the gold standard to evaluate malnutrition ,the nutritional status evaluated by the NRS2002and MNA⁃SF scales was compared with the gold standard to clarify screening methods suitable for prognostic nutritional statu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ng⁃term bed rest.Results A total of 80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the gold standard ,involving 49with malnutrition.Forty⁃five cases were judged as malnutrition by NRS2002,and 49cases were assessed as malnutrition by the MNA⁃SF pared with those of the gold standar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malnutrition between the two nutrition assessment schemes (P <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nventional blood tests assessed by the NRS2002and MNA⁃SF (P <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rognostic scores of the NRS2002and MNA⁃SF of long⁃term bedridde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seases (P <0.05).Conclusion Both the MNA⁃SF and NRS2002have the advantages of comprehensive ,accurate ,simple and non⁃invasive assessment with a short evaluation time ,which can be used for predicting the prognostic nutri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ng⁃term bed rest.
【Key words 】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 Brief Form (MNA⁃SF );elderly ;long⁃term bed rest ;patient ;prognostic evaluation
伴随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饮食习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均寿命也获得较为明显的提升[1]。
而国内人口也逐步凸显出老龄化趋势,老龄化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2]。
老龄化
趋势日益加重,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等问题亟待解决[3]。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患者的代谢功能逐步减退,另外老年患者常年受急慢性疾病的综合影响,很可能伴随营养不良[4]。
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Form,MNA⁃SF)是国外研究人员专门针对老年营养状况制定的评估方法,该评
估方式具有安全,操作便捷,耗时短等特点,对早期存在营养不良的老年危险群体具有较高的预测效果[5]。
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2002)目前临床常规的营养评估量表,也是国际范围内首个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营养评估方案[6]。
本次研究特对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12月我院接治的8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膳食回顾调查、人体测量以及体成分分析等项目对其预后营养情况进行评估,80例老年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0.36±3.46)岁。
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均为>65岁长期卧床老年患者;
②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次研究,自愿加入且签署相应文件;③患者本身或在家属辅助下(无引导或干涉答题)回答问卷相应问题。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器质性病变,②患者同期参与其他研究;③研究过程中病情加重或死亡,无法顺利完成本次研究病例;④合并消化系统疾病;⑤精神系统或语言系统障碍,无法完成相关评估。
1.3 方法
1.3.1 NRS2002:该量表包含3个部分内容:①营养受损方面评估:记录患者BMI、近1个月内体重变化,患者摄取食物方面的变化。
②疾病营养所需程度评估:明确患者正常营养需求量,明确轻度、中度及重度营养需求量的增加评估。
③年龄:患者是否>70岁。
本量表的总评分共计7分,评分情况>3分提示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或者存在营养方面的风险。
营养受损评估方面对于患者BMI的获取方面如有困难可使用血清白蛋白指标进行替代,明确患者血清白蛋白指标,如< 30g/L则需记3分,≥30g/L则为0分。
1.3.2 MNA⁃SF量表:该量表包含6分方面的内容:
①3个月内受咀嚼、吞咽、食欲不振等问题引起的食物摄取量降低;②3个月内出现体重降低;③患者自身活动能力受限(是否卧床);④是否存在心理压力或者出现急性疾病;⑤是否出现痴呆、抑郁等神经性疾病或心理问题;⑥BMI。
该量表的总分为14分,其中≥12分提示并无营养不良风险。
≤11分表示调查者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症状或存在营养不良风险。
对于患者BMI 的获取方面如有困难可使用小腿围代替。
1.4 观察指标
1.4.1 将膳食回顾、人体测量(BMI<18.5kg/m2)和体成分分析(或白蛋白<35g/L)等营养评定指标作为评定营养不良的标准作为金标准,明确两种评估方法的评估准确率。
1.4.2 针对NRS2002、MNA⁃SF量表评估结果,就营养不良及营养正常患者的上臂围、Hb(血红蛋白)、TP (总蛋白)、PA(前白蛋白)、TLC(总淋巴细胞数)水平进行对比评估。
1.4.3 明确不同疾病患者NRS2002评估结果以及营养不良风险对比。
1.4.4 明确不同疾病患者MNA⁃SF量表评估结果以及营养不良风险对比。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
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种营养评估方案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 80例患者经金标准评估,其中49例判定为营养不良; NRS2002判定45例为营养不良,MNA⁃SF量表评定49例营养不良,与金标准对比,2组评估结果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种营养评估方案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种营养评估方案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例
类别NRS2002
营养不良营养正常
MNA⁃SF量表
营养不良营养正常
营养不良450490
营养正常035031 合计45(56.25)35(43.57)49(61.25)31(38.75)
2.2 2种营养评估方案评估结果患者传统指标比较 2种评估方案与传统血液检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不同疾病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后NRS2002评分 不同疾病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后NRS200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4 不同疾病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后MNA⁃SF量表评分 不同疾病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后MNA⁃SF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2 两种营养评估方案评估结果患者传统指标比较
n =80,分,⎺
x ±s 项目NRS2002
营养不良营养正常MNA⁃SF 量表
营养不良营养正常
Hb(g /L)107.14±5.14126.54±4.21107.52±12.03125.47±7.45TP(g /L)55.14±3.2163.25±4.1754.16±3.6065.21±2.31PA(mg /L)168.41±21.03223.65±21.45169.74±21.36224.10±20.36TLC(×109/L)
1.54±0.51
2.26±0.36
1.56±0.49
2.14±0.31
表3 不同疾病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后NRS2002评分
类别例数NRS2002评分(分,⎺
x ±s )高血压215.62±0.36冠心病195.04±1.21心律失常
255.67±0.45风湿性心脏病154.69±1.03表4 不同疾病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后MNA⁃SF 量表评分
类别例数MNA⁃SF 量表评分(分,⎺
x ±s )高血压2120.30±3.14冠心病1920.14±2.36心律失常
2520.45±2.69风湿性心脏病
15
20.14±0.45
3 讨论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器官机能随之下降,尤其是长期卧床患者,多伴随消耗性疾病,卧床导致活动强度减少,另外老年群体获取营养膳食能力逐步减退,疾病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或者干预方案还会增加胃肠负担,胃肠功能以及营养吸收能力很容易受损,营养障碍发生风险更高[7]。
据调查,住院老年患者中约35%左右的老年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
个别科室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甚至>50%[8-10]。
较好的营养情况是维持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后质量以及自身健康的重要条件
[11]。
长期卧床患者获取体重指数以及相关检测数据存在一定难度,而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就营养不良的早期评估以及相关诊断相关研究成果较为少见,缺少科学、可靠的评估方法,以至于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都关注疾病恢复情况而忽视营养状况[12
-13]。
因此本次研究就老年
长期卧床患者的预后营养评估这一课题展开探讨[14]。
本研究数据显示,80例患者经金标准评估,其中49
例判定为营养不良;NRS2002判定45例为营养不良,MNA⁃SF 量表评定49例营养不良,与金标准对比,2组评估结果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种营养评估方案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
营养风险筛查2002、微型营养评估简表对患者预后营养状况评估结果显示,2种评估方案与传统血液检验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疾病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后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疾病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后MNA⁃SF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已有数据显示,NRS2002、MNA⁃SF 量表评估均为
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的常用评估方法[15]。
其中
NRS2002是国外营养学会就128项研究论证基础逐步演变的适用于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筛查的有效评估方案,该方案在循证医学理论基础上逐步完善,较适合国内住院患者的营养评估[16]。
该量表评估步骤简单,操作较为便捷,评估过程安全无创,患者接受度较高,目前在临床使用范围较广[17-18]。
MNA⁃SF 量表是有MNA 简化而来,2分钟即可完成评估,安全无创,尤其适宜老年卧床患者,另外该量表不仅具有评估价值还可做筛查工作,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19]。
另外该量表对于患者的心理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也能提醒相关人员,给予对应的干预活动,更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20]。
综上所述,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与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估方案均具有全面、准确等优势,操作便捷,无创安全,评估耗时较短,可适用于老年长期无创患者的营养预估中,前瞻性评估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营养指标。
参考文献
[1]
崔玉环,张婧文,徐雅丽,等.预后营养指数与微型营养评估表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19):30-35.
[2] 陆雪梅,陈兰.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
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2(1):16-20.
[3] 杨海霞,范本芳,丁文彬,等.营养控制状态评分联合预后营养
指数评估老年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5):1037-1041.
[4] 林德文,陈泽伦,柳雯,等.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联合血清
TIMP -2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疑难病杂志,2022,21(3):226-231.
[5] 郭孟刚,周海宁,杨绪全.预后营养指数评估食管癌病人术后
并发症及预后的临床价值[J ].安徽医药,2021,25(5):898-902.
[6] 汪毓诚,何毓箐,吴琦.营养风险筛查在评估肥胖伴糖尿病患
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21,43(11):1700-1702,1706.
[7] 周红侠,吴伟利,薛玲.微型营养评估表对老年心血管内科住
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评价[J].河北医药,2021,43(8):1183-1187.
[8] 侯会娜,刘文先,夏燕敏.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和血清白蛋
白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安徽医学,2021,42(11):1276-1280.
[9] 李文文,任昆仑,于佳,等.三种营养评估方法对老年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比较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1):54-57.
[10] 王璐,杨文斌,朱丽君.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营
养风险筛查结果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2,24(5):376-379.
(下转584页)
盖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咀嚼黏膜,是牙周组织的一部分,有较强抗刺激作用。
口腔种植后,普遍存在不同程度角化龈缺失与不足。
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和游离龈移植术通过增加角化龈宽度,能提升对细菌抵御能力,提升种植牙稳定性,提升其整体的口腔种植修复效果。
其次,本研究发现,重建组术后
3、6个月的角化龈宽度低于游离组(孕<0.05),提示游离龈移植术能达到更显著的角化龈宽度改善效果。
这可能是因为游离龈移植术受体、供体多不在同一个手术区域,能同时多个牙进行大范围移植。
且能消除异常系带附着,对增厚角化龈宽度有重要作用。
与赵燕坤等[16]研究结论一致。
就两种术式优缺点而言,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对增加角化龈宽度有限,且种植牙至少需有0.5mm残留角化龈,不适用于角化龈完全缺失者,但此术式手术创伤小,预后佳,无需第二术区,能达到一定修复效果。
游离龈移植术一般需要第二术区,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技术要求较高,但可适用于角化龈完全缺失者,适用范围更广,角化龈移植增厚宽度更优。
综上所述,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和游离龈移植术在口腔移植修复中均能达到显著效果,利于种植牙移植固定,且术后菌斑指数、VAS评分、出血指数均显著下降,但后者角化龈宽度移植效果更显著,两种术式各有优劣势,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适宜术式。
参考文献
[1] DONOS N,ASCHE N V,AKBAR A N,et al.Impact of timing of
dental implant placement and loading:Summary and consensus
statements of group1-The6th EAO Consensus Conference2021
[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21,32Suppl21:85-92.[2] 刘艳丽.口腔种植修复中附着龈重建的回顾性分析[J].口腔
医学研究,2018,34(10):1102-1103.
[3] 韩子瑶,王翠,胡文杰,等.应用游离龈移植术增宽磨牙缺失区域
角化组织利于种植治疗的临床观察(附1例3年随访报告)[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9,12(3):130-135.
[4] 来卫东,郝淑青,杨娜娜,等.微创环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在
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修复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
(22):3517-3521.
[5] WANG Y,BAUMER D,OZGA A K,et al.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10years after implant placement
[J].BMC Oral Health,2021,21(1):30.
[6] 张莹莹,张志宏,刘红红,等.CAD/CAM导板在后牙区种植精
度的体外研究[J].口腔医学,2019,39(1):15-19. [7] FAN D,SONG L,LI M,et al.Study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ultrasound-guided planar techniques in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J].Surgical Innovation,2021,155
(33):779-781.
[8] 张野,易明坤.不翻瓣微创法对口腔种植手术效果和牙槽嵴顶
骨吸收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0,36(1):29-32. [9] SUN Q W,GAO P F,WANG C X,et al.Anatomical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for oral
cavity reconstruction[J].Ann Anat,2020,227:151418. [10] 华一峰,张瑞智,余波,等.微创技术在复杂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
用效果[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1):110-112. [11] 孙烨,李宇,张雷.关于口腔种植修复中附着龈重建的应用价
值分析[J].重庆医学,2018,47(A1):208-210. [12] 王欣,高明军.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81-82.
[13] 王琪,孟焕新,宋文莉,等.新型胶原基质与游离龈移植术增宽
种植区域角化组织效果的短期临床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
志,2019,54(2):79-86.
[14] 张瀚方.附着龈重建在牙列缺损患者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
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8):37-38.
[15] 卢丽杰,苗磊,邓禹,等.游离端缺失牙周炎患者通过种植修复
联合游离龈移植术恢复口腔功能1例[J].口腔医学,2022,42
(8):727-731.
[16] 赵燕坤,贺克洪.游离龈移植术与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
对口腔种植修复的疗效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8):
164-166.
(收稿日期:2023-07-04)
(上接580页)
[11] 王黎娜,卞晓洁,陈大宇,等.不同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对胰十二
指肠切除患者适用性的对比[J].中南药学,2021,19(4):
756-761.
[12] HSUEH S W,LAI C C,HUNG C Y,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MNA-SF,MUST,and NRS-2002nutritional tools in predicting
treatment incompletion of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J].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2021,6
(8):109-111.
[13] 崔玉环,张婧文,徐雅丽,等.预后营养指数与微型营养评估表
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效果比较[J].实用临
床医药杂志,2021,25(19):30-35.
[14] 王容杰,杨成义,何雨,等.术前预后营养指数在脑胶质瘤患者
术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21,29(24):
4312-4315.
[15] KALUNIAK-SZYMANOWSKA A,KRZYMIńSKA-SIEMASZKO R,
WIECZOROWSKA-TOBIS K,et al.Optimal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 in Older Subjects with th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Comparison of Three Screening Tools Used in
the GLIM Diagnostic Algorithm[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2,19(3):476-481.
[16] 廖静贤,谢春辉,苗磊.SII和NLR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
营养不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22,35
(5):685-689.
[17] 黄毕林,方中良,方向,等.老年慢性便秘患者营养和焦虑抑郁
状态及认知功能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2,25(2):
190-194.
[18] 卢晓操,王晓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微型营养评估与血红蛋白、
NT-pro BNP关系及其预后评估价值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
报,2021,43(2):124-128.
[19] 任姗姗,杨子艳,李冠臻,等.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全球营养领
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标准评价营养状态的研究[J].中华老年
医学杂志,2022,41(3):271-275.
[20] LI F,LI D,YU J,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the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2002Scal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sights From the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for Early
Evaluation of Acute Chest Pain[J].J Cardiovasc Nurs,2021,36
(6):546-555.
(收稿日期:20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