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时分——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解读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
轩:门窗。
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
短松:矮松。
【译文】十年生死呀两地茫茫,不去想也不用想,自难相忘。
千里孤坟呀何处可与你共话凄凉。
唉!纵使相逢恐怕也不会相识,我已是世尘满面双鬓如霜。
昨夜里,幽梦中,我忽然还乡。
小轩窗下你正梳妆。
相顾无言,只有热泪千行。
唉!我想——年年令人断肠。
断肠处呀!在那——一轮月光下,一个小松冈。
【赏析】这首悼亡之词,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徙知密州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
苏轼与王弗是在仁宗至和元年(1054)结婚的,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仅26岁的王弗在汴京突然去世。
至此时,恰整十年。
思念家乡,梦会亡妻,无疑是个典型的婉约词的题材,但一入东坡之手,便绝不似柳永、秦观之作。
他将豪迈、洒脱的胸襟溶入令人九曲回肠的题材之中,而使人在“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些表面凄凉的意象之中,感受到某种超旷之美。
词人写凄清悲凉,却绝不深入细腻地刻划,而是以“千里”、“十年”、“千行”及“明月夜、短松冈”这些大字眼、大景致、大画面来表现,从而化凄清为苍凉,转婉约而为豪放。
可以说,这是一首以“豪放”写“婉约”之作。
是苏轼第一首艺术上获得空前成功的豪放与婉约结合之作。
【经典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翻译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译文] 十年生死两处茫茫,不去想,也难以把它遗忘。
她的孤坟在那遥远的地方,到何处去诉说我心中的凄凉呢?出自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附: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赏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注释】①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②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③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④小轩窗:意指小房的窗下。
⑤顾:看。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泪水流淌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译文2:十年来我们人鬼殊途,纵然不去刻意想念,亦是难以相忘。
你的坟墓孤单地立在千里之外,又有谁能同你聊起那凄凉的日子。
即使我们现在能够相见,你大概也认不出我了吧,我已然尘土满面,鬓如寒霜。
昨夜清冷的梦境中我突然回到了故乡,而你还坐在小窗前梳妆打扮。
你我(纵有千言万语),相对时却只是默默无言,唯有涕泪千行。
想来那年年让我肝肠寸断的地方,也就是你那明月映照,松树相陪的坟墓所在的小山岗吧。
赏析: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
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精选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呵!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东坡正在密州任知州,时年四十。
距其妻王弗逝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开封到现今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
从词前小序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首“记梦”词,全词本身就罩有一种虚无缥缈之感。
王弗十九岁时与东坡结为连理,夫妻二人琴瑟和弦,感情甚笃,堪比北宋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王弗本人也颇有“擅朋友擅知己擅妻子”之风。
王氏逝去十年时间里,东坡结合自己十年来的官海沉浮以及人世沧桑,写出了这首感情挚深的悼亡词,一为悼亡亡妻,二为悼亡自身在凡尘俗世中摸爬滚打的十年沧桑岁月,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与往事不堪言的无奈与沉痛。
全词感情真挚、凡中见情。
上阕写实。
“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对亡妻的思念,对现世的失望,“十年”一词,是时间之久远,点出作者身受种种磨难历来已长,身体与心理都无比疲惫。
“生死”一词,则更加写出作者的无奈与悲痛。
世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生与死的距离。
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活在世上,另一人却早已长眠于黄泉。
是比凌迟更甚的折磨,况且词人还经受这种天人永隔的苦难整整十年。
“两茫茫”,“两”字写出这种折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词人相信长眠于黄泉的妻子也定在深深地思念着自己。
“茫茫”一词,则写出了这种思念有形却无从寻起的深深的无奈之感。
“不思量,自难忘”,“不思量”,读到此处,我们可能会讶异作者为何如此讲,难道是因为这种无处可寻的思念已经完全磨灭了作者的心智了吗?往后读去,“自难忘”一词,则点出了作者的心情。
不用去故意想起便已然忘却不了。
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难忘是早已深深地根植于内心中,抹不去,淡不了,却是历经时间的洗礼后,愈加光彩鲜艳,这该是多深的执念啊!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不思量”,其实是以退为进。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一)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在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
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上。
(二)十年漫漫生死隔两茫茫。
不用去细思量,你的形影我难忘。
千里遥远的孤坟,竟无处向你诉满腹凄凉。
纵然是夫妻再相逢你也许认不出我,灰尘满面,两鬓如霜!夜里做了个渺茫的梦忽然返回故乡。
在那小门窗,她正在梳妆。
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淋淳热泪千行。
料想得到,她为惦念我年年痛断柔肠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注释】① 十年:苏轼妻王氏去世十年。
② 千里孤坟:王氏去逝后葬在四川。
【赏析】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泪水流淌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是苏轼为纪念亡故的结发妻子王弗而作。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王弗年仅二十六岁就不幸去世。
对诗人来说,这真是在生活上、感情上、事业上的三重打击。
苏轼对结发妻子王弗爱之深、情之笃,思之切、念之久。
在这首《江城子》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二】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
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了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挚朴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苍老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了,纵使相逢恐怕也认我不出了。
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
苏东坡曾《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
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啊。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中国现代作家亦舒创作的一篇散文,旨在表达作者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和感慨。
通过文字的抒情和对生死、时光流转的描绘,亦舒深情地展现了人生的脆弱和美好。
文章的标题“江城子”意味着时光如水,生活如流,比喻人生犹如江水一般在时间的洪流中穿行。
文章以“江城子”开篇,以“情如流水”、“音容笑貌”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形象,以此给予读者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全篇以“十年生死两茫茫”为中心,通过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透露出作者对时间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正所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句诗语深情地勾勒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人们往往在追求物质享受中迷失自己,却忽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亦舒通过这句诗语,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多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才子佳人般的女孩,她身穿白衣,年轻貌美,以一种超越尘世的姿态出现,与才子相识于江边。
她本是个普通的女孩,但在时间的长河中,她的美丽和纯真却永远地被留存下来。
这位女孩给人一种灵魂的满足感,她的美丽和善良使得才子无法忘怀,在才子的记忆中,她仿佛已成为一种永恒的存在。
亦舒通过描写才子对女孩的思念与眷恋,揭示了生命与时间的辩证关系。
时间无情地流转,人们也会随之衰老和死去,但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却能超越时间,使记忆永远存留。
才子对女孩的思念和眷恋,代表了人们对自己年轻时光的向往和留恋。
亦舒以此来告诉读者,无论时间如何流转,人们都有着对美好的追求和希望,这正是生命的力量所在。
文章在描写时间的流转和生死的无常时,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绘。
江水、寒梅、落日等形象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转,寒梅代表着与时间抗争的坚韧精神,落日则传达着人生的终结和无限的遗憾。
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的对比,亦舒以此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时间的审视。
整篇文章以散文的形式呈现,语言简练而富有表达力。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shēnɡ sǐ)两茫茫》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zhēngyuè)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ɡū fén),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wéiyǒu)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东坡正在密州任知州,时年四十。
距其妻王弗逝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开封到现今为止,前后(qiánhòu)已整整十年之久。
从词前小序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首“记梦”词,全词本身就罩有一种虚无缥缈之感。
王弗十九岁时与东坡结为连理,夫妻二人琴瑟和弦,感情甚笃,堪比北宋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王弗本人也颇有“擅朋友擅知己擅妻子”之风。
王氏逝去十年时间里,东坡结合自己十年来的官海沉浮以及人世沧桑,写出了这首感情挚深的悼亡词,一为悼亡亡妻,二为悼亡自身在凡尘俗世中摸爬滚打的十年沧桑岁月,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与往事不堪言的无奈与沉痛。
全词感情真挚、凡中见情。
上阕写实。
“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对亡妻的思念,对现世的失望,“十年”一词,是时间之久远,点出作者身受种种磨难历来已长,身体与心理都无比疲惫。
“生死”一词,则更加写出作者的无奈与悲痛。
世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生与死的距离。
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活在世上,另一人却早已长眠于黄泉。
是比凌迟更甚的折磨,况且词人还经受这种天人永隔的苦难整整十年。
“两茫茫”,“两”字写出这种折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词人相信长眠于黄泉的妻子也定在深深地思念着自己。
“茫茫”一词,则写出了这种思念有形却无从寻起的深深的无奈之感。
“不思量,自难忘”,“不思量”,读到此处,我们可能会讶异作者为何如此讲,难道是因为这种无处可寻的思念已经完全磨灭了作者的心智了吗?往后读去,“自难忘”一词,则点出了作者的心情。
古诗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翻译赏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前言】《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翻译】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鉴赏】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苏东坡悼亡词《江城子》赏析解读

苏东坡悼亡词《江城子》赏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本词作于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苏东坡梦见亡妻,醒来颇多感慨,写下这首词。
开了悼亡词之先河,也成了悼亡词之绝唱。
上阕开始作者并未以通常的写景、写情起头之手法,而是直接进入叙事主题。
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苏妻王井病逝汴京(今开封),夫妻一生一亡正值十年。
因分离已久,茫然不知对方这些年如何渡过。
因此,“十年生死两茫茫”。
这不仅抒发了生者的深哀至痛,也为后面的相逢应不识打下了伏笔。
“不思量,自难忘”,出句貌似平淡,却流露出夫妻间那种深挚的情分。
妻子的音容笑貌早已深入作者脑际,不去想也不会在心中抹掉。
下面点出亡妻的墓地。
“千里孤坟”指其坟葬在眉州彭山,相距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今山东诸城)已逾千里。
即使有贴心话想倾诉,亦无法立刻赶到,岂不是“无处话凄凉”?所以,用“十年”和“千里”,将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再加上夫妻间生死界限,以此来强调作者对夫妻不能相见的无限沉痛的心情。
既然如此,那么只有在梦中沟通了。
但作者并未直接继续写梦,而是先宕开一笔:“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因为十年的仕途失意,生活颠簸不定,神情疲惫不堪,再加上了年纪而容颜哀老,面貌自然变得使亡妻认不得了。
这上阕的最后一句,又将词推向感情的高峰,那悲凉的心境催人泪下。
下阕进入昨夜的梦境:“夜来幽梦忽还乡”下笔未将凄凉、伤感的气氛继续下去,而是忽地回乡,又见新婚燕尔之情景:“小轩窗,正梳妆”。
作者清晰看到了真实美妙的画面,娇妻在窗前,桌上放些花粉胭脂,对着铜镜梳妆打扮。
紧接着笔锋一转:“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句与上片“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呼应。
梦境虽不受时间、空间和生死界限的限制,但即使真能相遇,也会因夫妻分离久远,还由于情感波动,思绪如麻,话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淌不尽的泪水。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李清照曾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也是一位长久了,在千里之外宛如有情缘一般,他有一首著名的诗歌作品《江城子》,被誉为宋代诗体最完美的代表作。
《江城子》是以苏轼的生死经历为蓝本的凝练的爱情抒情诗。
它以浙江宁波绍兴江城(也叫绍兴江)为背景,描绘了苏轼年少时满怀憧憬的爱情哀思。
苏轼14岁时,被推荐参加考试,从绍兴出发前往秦皇岛进行,在此期间,他发出了他对初恋的痴迷,在江城子上抒发了自己对于爱情的思念。
诗中苏轼把思念爱人的悲苦细节描绘得淋漓尽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此段诗句表达的是失去爱情的悲沉,甚至把爱情比作只有十年的生死,若是晚了十年彼此相聚已经来不及,将一直到世界尽头。
苏轼因为《江城子》而闻名于世。
它激发了诗人对爱情的哀愁之情,虽然是虚幻不真实的爱情,但它恰恰体现了苏轼的生命意义和人生的痴情,也是苏轼在这篇诗中最伟大的特质永恒的爱。
苏轼因为这首诗而流传至今,它描绘的不仅仅是爱情的哀思,也是一个没有被现实摧毁的爱情,是一种永远的爱情,超越时间,超越距离,活在每个人的心中。
苏轼的江城子有一种超越时间流逝的千古魅力,表达了一个追求永恒爱情的哲学精神。
《江城子》写于苏轼四十三岁,此时他已历经人生重大转折,苏轼用两茫茫来描述迷惘和悲伤,自言自语,令人心酸。
苏轼在诗中追忆自己年少时代的爱情,也突出了他渴望拥有一份永恒的爱情的心情。
他的这首诗,直击人心,也让我们看到一种坚贞的爱情理想,激发出一种鲜活的生活渴望,在这首诗中,所有的寂寞和悲伤也因此变得无比的温暖。
苏轼也曾说:“是时候,当今世上爱情淡薄,人们好像不把它看作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伴随着这首《江城子》,就像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爱不能淡忘,这种坚贞的爱,才是最宝贵的宝物,任何时候都要珍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全文解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全文解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全文解读(适合年轻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一句词,仿佛是从苏东坡的心底深处流淌出来的,带着无尽的思念与痛楚。
“不思量,自难忘。
”有时候,你可能会刻意地不去想那个人,因为想起来心会痛。
但是,那些回忆就像是刻在心底的印记,根本无法抹去。
也许你走在熟悉的街头,看到了一家你们曾经一起去过的咖啡店;也许你听到了一首你们曾经一起听过的歌,那些回忆就会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
苏轼写这首词,不仅仅是在怀念他的妻子,也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爱,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逝,反而会在心底越来越深刻。
就像我们的父母,他们对我们的爱,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过了多少年,都不会改变。
所以啊,当我们拥有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后悔。
因为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全文解读(适合中年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咱们中年人的心坎上。
人到中年,经历的多了,对这词的感触也就更深了。
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这十年里,和爱人阴阳两隔,那种痛苦和思念,不是年轻人能懂的。
想想咱们自己,为了生活奔波忙碌,有时候忙得连回忆的时间都没有。
可那些曾经深爱过的人,真的能不想吗?就像我有个朋友,他的妻子早早地离开了他,开始的时候,他拼命工作,想让自己忘掉痛苦。
但有一天,他看到儿子穿上了妻子生前买的衣服,那一瞬间,所有的回忆都涌了上来,眼泪止不住地流。
“不思量,自难忘。
”这不是说不想,而是根本忘不了。
那些一起度过的风风雨雨,一起笑过、哭过的日子,怎么可能说忘就忘?也许是在孩子考上大学的时候,想起曾经和爱人一起憧憬孩子的未来;也许是在生病住院时,渴望那个熟悉的身影能在身边照顾。
这词也是在提醒咱们,珍惜眼前人,别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贵。
别总以为时间还长,说不定哪天,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译文及赏析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译文及赏析江城子,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体诗,讲述了作者在战乱之中离别亲人,历经十年的苦难和思念。
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对江城子的一份译文及赏析。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刘郎在天涯,依旧只为郎君悲切妆。
江城子这首诗以简短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江城子的译文及赏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
这首诗的开头四个字"十年生死"一瞬间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痛苦和伤感的境地。
"十年"象征了漫长的时间,"生死"则是指作者在这段时间里经历的磨难和离别。
"两茫茫"描述了作者内心的迷茫和无法预知的未来。
“不思量,自难忘”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虽然时间已过去了十年,但作者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却始终无法忘怀。
这种无法忘却的感受,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悲凉。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两句中,孤坟象征着亲人的离去和别离。
作者无法亲自前往亲人的坟墓,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苦楚和悲伤,强调了作者在战乱中遭受的痛苦和无助。
“纵使刘郎在天涯,依旧只为郎君悲切妆”这两句展示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无论亲人身在何方,作者仍为他们流泪。
这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深深的爱和浓浓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词句,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每个字都凝结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痛苦、悲伤和希望。
在这篇短短的诗歌中,作者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战乱中的苦难和心灵的彷徨。
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家乡的眷恋。
总之,江城子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古体诗,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词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它使我们体味到生活中的分别和痛苦,同时也唤起了对亲人的深深敬爱和珍惜。
这首诗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和人性关怀,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意思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意思及赏析苏轼《一江一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意思及赏析一江一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十年1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2,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3。
1十年:这里是指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去世十年。
2还乡:回到了当年他们夫妻共同生活的故乡。
3短松冈:王弗的坟地。
你去世已经十年,彼此音讯渺茫。
不用刻意去思念,本来想忘记都不可能。
你的孤坟远在千里,无人与你共话凄凉了。
你我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吧,如今的我已是灰尘满面,鬓发如霜之人了。
晚上忽然梦见回到了家乡,只见你正在小窗前梳妆。
我们互相望着,相顾无言,泪水簌簌地往下落。
料想年年让我断肠的地方,正是那明月照耀的短松岗了。
【无言之美】这首诗中的苏东坡正经历了人生中最低潮的时期,而他的妻子王弗也去世十年了。
突然梦见正在梳妆打扮的娇一妻,他们竟然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分别了十年,为何没有言语?因为苏东坡看王弗,还是当年那副可一爱一的模样,内心百感一交一集;而王弗看苏东坡,俨然已经是鬓发苍苍的老者,青春不再,更加心痛。
此时无声胜有声,两人虽然无言,但内心已经领会了彼此的意。
【赏析】苏东坡的每首作品都算得上是真情真意的好文章,但是这一首格外让人欷歔:那个站在赤壁高歌“大一江一东去”的苏东坡,也会有这样凄恻、哀婉的时候,这时的他更加接近一个寻常的丧妻之人,让人格外同情。
常常刚毅的人突然写起柔情小词,格外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写单一题材的文章的人,不妨也去尝试自己很少创作的另一种题材。
【启示】不管是伟大的诗人,还是寻常的老百姓,都需要有至亲的人陪伴,需要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
感情永远是世界上说不完、讲不尽的主题。
如何与身边的人相处、如何带给他们快乐、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是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面对、思考、解决的问题。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诗翻译赏析【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十年生死相隔音讯渺茫,即便是强忍着不思念,你的形影也永远难忘。
如今你静卧在千里外的孤坟里,我到哪里去诉说心中的凄凉。
纵此相见了你也不会认出我,我现在是满脸尘土,两鬓如霜。
夜里我在梦中忽然返回家乡,在小屋的窗前,你正打扮梳妆。
我们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
料想年年最让我伤心的地方,就在这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
【赏析一】从标题看,苏轼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境也是现实生活状况及其精神境界的间接的表现。
词作开始,词人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妻子去世已经十年了,生死相隔,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茫然无知了。
是的,生死两茫茫。
词人接着写道:不思量,自难忘。
思量即想念人。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也就是想忘却而反而忘却不了。
这里,暗示了词人与妻子王弗的情感很深。
词人写道: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即王弗葬在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一个孤字,不但表明各自一方的孤独,而且也暗示了词人孤独与痛苦的心理。
孤坟一词引用了孟启的《本事诗徵异第五》。
其中记载了姓张的,妻孔氏赠夫诗: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
死生今有隔,相见永无困。
匣里残妆粉,留将与后人。
黄泉无用处,恨作冢中尘。
有意怀男女,无情亦任君。
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苏轼取其后两句中的孤坟来指其妻王氏之墓。
我们知道,在这十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外放密州,甚至入狱,无论在生活上,抑或在精神上都是困苦的,压抑的。
可以说,痛苦之悲,凄凉之感不言而喻。
苏轼《江城子》赏析

苏轼《江城子》赏析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作者简介: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
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
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
卒谥文忠。
他是宋代最为着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
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于传统的花间词风外别立一宗。
又以诗入词,开拓词境,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侍翁姑恭谨,对词人温柔贤惠,恩爱情深。
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王弗活到二十七岁就年轻殂谢了。
东坡丧失了这样一位爱侣,心中的沉痛,精神上所受到的打击,是难以言说的。
父亲对他说:“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
”(《亡妻王氏墓志铭》)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2、赏析:文学史上,悼亡诗写得最好的有潘安仁与元微之,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前者状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后者呢,已富且贵,追忆往昔,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呵,读之令人心痛。
同是一个题目,东坡这首词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我们确认作者的“梦”是真实的,不是假托的。
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
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开头三句,单刀直入,概括性强,感人至深。
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间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的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然而并不,相反是觉得加得好,因为它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词 的上 阕就表 达 了 “ 无 处话 凄凉 ” 的~种 惆怅 。 下 阕开始记 梦 ,点题 。 “ 夜来 幽梦 忽还 乡 。小轩 窗 , 正梳 妆 。相 顾无 言 ,唯有 泪千 行 。”昨 夜我 梦里 还乡 ,来 到 了我们 曾经居 住 的地方 。我 看到你 了:你 正坐在 窗前 , 望 ,泪水簌 簌往 下落 ,却 不 知从何 诉说 衷肠 。这 是虚 写 。
哭 、梦 中笑 ,醒 来时还 会沉 浸在 梦境 中 ,不 能走 出。
茫 。不思量 , 自难 忘 。…… ” 。但是 苏轼 毕竟 是苏 轼 ,情 感 充沛 的一 个人 ,他 一 下子 从十年 的不忘 写起 ,就像 一 阵
正 因 为这 样 , 我们 读 到 苏轼 的 《 江城子・ 十 年 生死 两 巨浪 ,把读 者 的感情 席卷 进 去 ,写 出了所有 人 的共 同的感 茫 茫 》才会 非常 感动 。这 首 《 江 城子 》 的副标 题 是 “ 乙卯
丈 化艺 4 - 】 梦醒 时分
苏轼 江城子 ・ 十年 生死 两茫茫 解读
◇ 江 苏省郑梁梅高级 中学/ 皇甫正青
日有 所 思 ,夜 有所 梦 。大 多 数 的 梦 零零 碎 碎 ,醒 来 妻子 ,写 到 这 么 多年 对 妻 子 依 然 难 忘 : “ 十 年 生 死 两 茫 便 不 能记起 ;而 有一 些梦 ,却如 同真 正 体验 了一般 ,梦 中
《 江 城 子 》 这 个词 牌 ,原 本 是 描 写 男 女 之情 以及 咏
己 ,却 已经 “ 尘 满 面 ,鬓如霜 ”。然后 ,他 又 将那 令人 心 妆 。相顾无 言 ,唯 有泪 千行 ” 。这样 深挚 的感 情 ,这样 不
年肠 断处 , 明月夜 ,短 松 冈” 。真是 动人 ! 写诗 的 这一 年 ,也 就是 宋神 宗 熙 宁八 年( 1 0 7 5 ) ,苏 轼
史豪放 之作 ,到 苏轼 开始 用它 来写悼 亡 词 ,一写 就成 了经 在杭 州 的任 期 已满 , 因 为 弟弟 子 由当 时 正在 山东 济 州 任 典,千 古流 传 。 给 了大她三 岁 的苏轼 ,照 顾苏轼 的家 人 ,还 是苏 轼的 贤 内 职 ,因此 苏轼就 申请调 到 山东去 ,于 是被升 任 密州太 守 。 说 ,到 了这一 时期 ,他 的诗 才达 到完 全成 熟 的地步 。这 时 苏 东 坡传 》 中写 道 : “ 按照 中 国的 标准 想 当初 ,王 弗 1 6 岁 , 知 书达 理 、 善 解 人 意 的她 就 嫁 林语 堂 在 他 的 《
助轼 的待 人处 愤怒 与苛 酷 的火气 已无 ,只 剩下 安详 平和 与顺 时知 命的 心
事 方面 帮助 很大 。林 语堂 说 : “ 才华 过 人的 诗人和 一个 平 境 。甚至他 对 大 自然之 美 的喜悦 与生 活 中的乐 事的享 受 , 实精 明的 女人一 起生 活时 ,往往 是显 得 富有 智慧 的不 是那 也 比 以前 更 洒脱 而 不 执着 。 ” 这 个 时候 ,苏 轼在 政 治 上 个 诗 人丈 夫,而 是那 个平 实精 明 的妻 子 。在 婚姻 上所表 现 暂 时并没 受到 打击 , 官职也 升 了 ,和 弟弟靠 得 近 了,这段 的 ,仍 然 是 男女 相 辅相 成 。 ” 苏轼 是 一个 大 事 聪 明而 小 时 间的心 情 当是不 错 的 ,因此应 当 没有什 么感 慨非 得借悼
发 ,融入 了所 谓 的感慨 。
因此 ,笔 者觉 得 ,这就 是一 首 单纯 的悼亡 词 ,是抒 发 了真 感情 的一 件 非常动 人 的艺术 品。 苏轼的 《 江 城 子 》是 历 史 上 第 一首 悼 亡 词 。 之前 有 是诗 也罢 、词 也罢 或者 其他 的艺 术形 式也 罢 ,都是 一种 生 隋动 于 中 ,故 行 于言 ”。 “ 境非 独谓 景
十 年生 死两 茫茫 。不 思量 , 自 难 忘 。千 里孤坟 ,无 处 醉又 心碎 的梦境 重 现 : “ 夜 来幽 梦忽 还乡 。小 轩窗 ,正梳
夜 来 幽梦忽 还乡 。小轩 窗 ,正梳 妆 。相顾 无 言 ,唯有 能忘怀 的 爱 ,这 样 的一份 至死 不渝 的情 , 自然 是 “ 料得年
觉 :虽不 思量 , 自是难 忘 ! “ 千 里孤坟 ,无 处 话凄 凉 ”,
正月 二十 日夜 记 梦 ”, 乙卯( 1 0 7 5 年) 正月 二十 日,苏轼 的 谁人读 到这 旬 ,不 能体 会苏 轼 的痛 楚、思念 和 依恋 ?这 些 妻 子王 弗去 世 已经十年 了,那 一夜 , 苏轼 梦 见 了妻 子 ,醒 年 来 ,王 弗在苏 轼 心 中,依然 是 当年美 貌 的模 样 ,可是 自 来 便记 下 了这个 梦 ,写 了这首 词 : 话 凄凉 。纵 使相 逢应 不识 ,尘满 面 ,鬓 如霜 。 泪 千行 。料 得年 年肠 断处 , 明月夜 ,短 松 冈。
对镜 梳 妆 ,映 入 眼帘 的是 你 那 熟 悉 的面 庞 。我们 互相 凝 许多 悼念 亡妻 的作 品 ,都是 悼亡 诗 。在王 国维 看来 ,无论 王 弗 已经 去 世 十 年 了 ,对 镜 梳 妆 、相 顾 流 泪 都 是 不可 能 命 的兴 发感动 ,
的 。接 着 由梦 境 回 到现 实 , 但 是还 没 有 从 梦 的感 觉里 走 物也 。喜 怒哀 乐 ,亦人 心 中之一 境界 。故 能写 真景物 ,真 出 ,于是想 到 , “ 料 得年 年肠 断 处, 明月夜 ,短 松 冈。 ” 感情 者 ,谓 之有 境 界 。否则 谓 之无 境 界 。” 这里 的有 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