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东坡》阅读翻译赏析
古诗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翻译赏析
古诗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翻译赏析“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出自文言文《欧阳修论东坡诗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阳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翻译】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就一整天都为此高兴,一直都像这样。
一天(欧阳修)与欧阳棐(欧阳修的儿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orG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宋徽宗时,苏轼被贬南海时所作的诗很盛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朝廷虽然曾经禁止(海外诗),并且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密就传诵得越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
士大夫(意可为读书人)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有韵律。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翻译赏析
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翻译赏析《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前言】《东坡》是由苏轼创作,通过对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翻译】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
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鉴赏】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
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
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
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
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
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
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
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
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
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
“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
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
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
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
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文言文《东坡画扇》原文及翻译
【导语】苏轼是北宋中期⽂坛领袖,在诗、词、散⽂、书、画等⽅⾯取得很⾼成就。
下⾯是⽆忧考分享的⽂⾔⽂《东坡画扇》原⽂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原⽂】 先⽣职临钱塘江⽇,有陈诉负绫绢⼆万不偿者。
公呼⾄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死,⽽⼜⾃今春已来,连⾬天寒,所制不售,⾮故负之也。
”公熟视久之,⽈:“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须臾扇⾄,公取⽩团夹绢⼆⼗扇,就判笔随意作⾏书草圣及枯⽊⽵⽯,顷刻⽽尽。
即以付之⽈:“出外速偿所负也。
”其⼈抱扇泣谢⽽出。
始逾府门,⽽好事者争以千钱取⼀扇,所持⽴尽,后⾄⽽不得者,⾄懊恨不胜⽽去。
遂尽偿所逋,⼀郡称嗟,⾄有泣下者。
——宋何薳《春渚纪闻·卷六东坡事实·写画⽩团扇》 【注释】 1、先⽣职临钱塘江⽇: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
(苏轼曾两次在杭州任职,第⼀次是熙宁四年(1071)任通判;第⼆次是元祐四年(1089)任杭州太守。
此事应发⽣在任通判(掌管诉讼)之时。
) 2、陈诉:状告。
3、负:拖⽋ 4、某:我。
5、适:适值,恰好碰上。
6、不售:卖不出去。
7、姑:姑且,暂且。
8、发市:开张。
谓做⽣意来了顾客。
9、就判笔:顺⼿拿起判笔。
判笔,判案⽤的笔。
10、草圣:草书。
11、逾:⾛出。
12、好事者:喜欢某种事业的⼈。
13、去:离开。
14、逋(bū):拖⽋。
【译⽂】 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有⼈告状说有个⼈拖⽋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肯偿还。
先⽣于是把那⼈召来询问,(⽋钱者)说:“我家是以制扇为职业的,正赶上我⽗亲去世,⽽⼜从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天⽓寒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不是故意⽋他钱。
”先⽣仔细地看了他很久,说:“暂且拿你做的扇⼦来,我来帮你开张。
”⼀会⼉扇⼦送到,先⽣拿了空⽩的夹绢扇⾯⼆⼗把,顺⼿拿起判案⽤的笔书写⾏书、草书,画上枯⽊⽵⽯,⽚刻就完了。
就把写画好的扇⼦交给那⼈说:“去外⾯快卖了还钱。
”那⼈抱着扇边流泪答谢边往外⾛。
【诗歌鉴赏】苏轼《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苏轼《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苏轼《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原文余闻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吉风亭下。
足力疲倦,思欲就亭这般。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指就是如何获得?片刻,忽曰:“此间存有甚么吴萸严禁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证悟。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连,鼓声例如雷霆,进则宿敌,脱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何不熟歇。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释、闻:曾经。
2、寓居:暂居。
3、纵步:放宽脚步跑。
4、就:靠近。
5、木末:树林远处。
6、死敌:死于敌手。
7、死法:死去于军法。
8、意谓:心里说,文中有“心想”之意。
9、由就是:因此。
0、死敌:死于敌手。
、虽:即使。
2、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3、恁么:如此,这样。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翻译我曾经寄居惠州嘉佑寺。
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苦不堪言疲倦,想起亭子里歇息。
却看到吉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要什么时候就可以追到啊?后来心想又一想要,忽然存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无法歇息呢?”一下子明白过来,就如同捉到的鱼儿,忽然获得证悟。
如果能悟派为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例如雷霆,追上去就恨不得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恨不得于军法,这时,何不好好先扎营一下。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赏析《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就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作品,本文记录了作者游览时随心所欲惬意的心情,表明了看待贬谪的旷达态度,念去理趣盎然。
作者领悟到必须随遇而安,把握住当下的道理,整体表现了作者为人诚恳、天真、悲观正直的一面。
苏轼的诗词作品全集。
东坡八首其八的幽默特点
东坡八首其八的幽默特点
东坡八首其八的幽默特点:夸张手法,借用典故。
1、夸张手法:《东坡八首其八》首诗中,苏东坡以夸张手法描述了一个大铜鼓的巨大和沉重,以及需要多人合力才能移动和敲击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夸张的表达方式,带有一定的幽默感。
2、借用典故:《东坡八首其八》首诗中,苏东坡借用了有关大铜鼓的典故,通过“此鼓何处得,殊可敌虡业”的诗句,强调了这个大铜鼓的价值和重要性,借用典故的方式,也增加了诗句的幽默感和趣味性。
文言文《东坡诗文》的翻译及阅读答案
文言文《东坡诗文》的翻译及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东坡诗文》的翻译及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1.欧阳公:指欧阳修。
2.谓:说。
3.尝:曾经4.虽:即使【试题】⒈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类如此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⒊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⑴ ① 像② 这⑵ 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⒊要点:开阔的胸怀。
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译文一: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
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颂我的名声了!”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多相互夸赞。
《东坡》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
《东坡》原文翻译及赏析《东坡》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东坡》原文翻译及赏析1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古诗简介《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是南宋诗人方岳所作,此词从登平山堂所见景物写起,转入抒情、议论,除了怀念欧阳修、苏东坡两位“文章太守”以外,也抒发了对国土未被收复的愁恨。
翻译/译文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
一个人辗转大江南北,有多少忧愁思绪,都付之一醉,暂且忘却吧。
乘坐小船沿芦苇岸边千里漂泊,张翰那种思念菰菜莼羹就辞官归家的作为,于我只能是一场梦了,我惟有默默无语把思念寄托给南飞鸿雁。
醉眼朦胧中回望渺远的黄河洛水,夕阳笼罩下留存多少遗憾和愤恨!在苹草萋萋的洲渚外面,远山在暮色里就要收敛他的眉峰。
俯仰凭吊平山堂的人间遗迹,叹息欧、苏两位仙翁已然远逝。
眼前没了当时的杨柳,只是从前的烟雨,磨灭了几位英雄。
且唱响一声孤啸,我又将匹马启程,在西风凄紧的天地间。
注释⑴水调歌头:词牌名。
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
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
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
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⑵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⑶山色:山的景色。
⑷晴空:清朗的天空。
⑸愁思:忧愁的思绪。
⑹螺红:红色的螺杯。
⑺千重:千层,层层迭迭。
⑻菰(gū)菜:即茭白。
⑼莼(chún)羹:用莼菜烹制的羹。
⑽归鸿:归雁。
⑾醉眼:醉后迷糊的眼睛。
⑿河洛: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
此处泛指沦陷于金兵之手的土地,故词人有遗恨在焉。
⒀蘋(píng)洲:萍洲,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城北,潇湘二水汇流处,为永州著名风景胜地,唐宋以来,即负盛誉。
《苏轼》文言文翻译赏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为宋代文学巨匠,其文、诗、词、书、画皆擅,尤其以诗、词、文三绝著称于世。
本文以苏轼的文言文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译及赏析进行探讨。
一、翻译赏析1. 文言文翻译苏轼的文言文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其语言风格独特,意境深远。
以下以苏轼的《赤壁赋》为例,进行文言文翻译: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宾客在赤壁下游船。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波澜不惊。
举起酒杯向客人敬酒,吟诵关于明月的诗句,唱起婉约的章节。
过了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露横亘江面,水光与天空相连。
任凭一片芦苇随波逐流,越过浩瀚的江面。
宛如乘着轻风飞升,不知停歇之处;飘飘然如同遗世独立,羽化成仙,飞升到仙境。
2. 赏析《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成就极高。
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1)意境深远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了赤壁月夜的美景,通过描绘清风、明月、白露、江水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空灵的意境。
同时,苏轼借助对历史的回顾,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使作品意境更加深远。
(2)语言优美苏轼的文言文作品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
他善于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
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句,运用了对仗,形象地描绘了江面的宁静。
(3)哲理深刻苏轼在《赤壁赋》中探讨了人生、宇宙等哲学问题。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同时,苏轼以历史人物为借鉴,启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二、总结苏轼的文言文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东坡,苏轼》阅读答案
《东坡,苏轼》阅读答案篇一:《喜欢苏东坡(节选)》阅读答案喜欢苏东坡(节选)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
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
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
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
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
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
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
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
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
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仰慕,再无话可说。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由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品性所致。
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
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
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geming家史”。
东坡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东坡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诗东坡【原文】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东坡【翻译文】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
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东坡【评析】这首七言绝句就以寻常生活小景——月夜里拄杖漫步于山石高低不平的东坡为乐,显示了诗人幽独高洁的心性和履险如夷的人生态度。
东坡【注释】东坡:其地在黄州东门外,又效白居易忠州东坡之名,故云东坡,诗人并以之作为自己的别号。
市人:隐指追名逐利奔走于仕途的人。
野人:乡野之人,在野的无官职的居士,苏轼自指。
荦(luò)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
铿(kēng):象声词,此指手杖敲击山石所發之声。
曳(yè):拖。
东坡【赏析】东坡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
下隰种秔稌,东原莳枣栗”,诗人不只经营起禾稼果木,还在这里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
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
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後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个澄明的境界。
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
谢灵运写雨後丛林之象说:“密林含餘清”。
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
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
“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
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餘裕独享这胜境。
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
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从“市人”身上可以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
古诗苏东坡北归翻译赏析
古诗苏东坡北归翻译赏析
文言文《苏东坡北归》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东坡还至庾岭上,少憩村店。
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宜为谁?”曰:“苏尚书。
”翁曰:“是苏子瞻欤?”曰:“是也。
”乃前揖坡曰:“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
”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鹤骨霜髯心已灰[1] ,青松夹道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注释】东坡:苏东坡,即苏轼。
曾贬官至惠州、儋州(今广东、海南一带) 庾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苏尚书:苏轼曾官至礼部尚书,故称苏尚书鹤骨霜髯(án)心已灰:这是苏轼形容自己的形态与心情【翻译】苏东坡被调回,到了庾岭这个地方,在一个野外的小里休息一下。
有个老者问东坡的随行人员:这个人大概是谁啊?回答:是尚书苏东坡啊。
老者说:难道就是苏子瞻吗?回答说是啊。
于是就上前给东坡拜会说:我听说有人想尽办法来害您,今天您得以调回,是上天保佑好人啊。
东坡听了含笑而谢。
并且在小店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夹道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苏轼《东坡志林》文莹《湘山野录》(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是日,仁宗读《三朝宝训》。
至天禧中,有二人犯罪,法当死,真宗皇帝恻然怜之,曰:“此等安知法,杀之则不忍,舍之无以励众。
”乃使人持去,笞而遣之,以斩讫奏。
又祀汾阴①日,见一羊自掷道左,怪问之,曰:“今日尚食②杀其羔。
”真宗惨然不乐,自是不杀羊羔。
资政殿学士韩维读毕,因奏言:“此特真宗皇帝小善耳,然推其心以及天下,则仁不可胜用也。
真宗自澶渊之役却狄之后,十九年不言兵而天下富,其源盖出于此。
外人皆云皇帝陛下仁孝发于天性,每行见昆虫蝼蚁,违而过之,且敕左右勿践履,此亦仁术也。
臣愿陛下推此心以及百姓,则天下幸甚!”(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材料二:皇祐中,杨待制安国迩英阁讲《周易》至“节卦”,有“慎言语,节饮食”之句。
仁宗反问贾魏公曰:“慎何言语?节何饮食?”魏公从容进其说曰:“在君子言之,则出口之言皆慎,入口之食皆节。
在王者言之,则命令为言语,燕乐为饮食;君天下者,当慎命令,节燕乐。
”上大喜。
后讲《论语》,当经者乃东北一明经臣,讲至“自行束修以上”之文,忽进数谈,殆近乎攫,曰:“至于圣师诲人,尚得少物,况余人乎?”侍筵群公惊愧汗浃。
明日,传宣经筵臣僚,各赐十缣。
诸公皆耻之,方议共纳。
时宋莒公庠留身奏:“臣闻某人经筵进鄙猥之说自当深谴反以锡③赐诚谓非宜。
然余臣皆已行之,命拜赐可也。
若臣弟祁,以臣在政府,于议非便,今谨独纳。
”上笑曰:“若卿弟独纳,不特妨诸臣,亦贻某人之羞。
但传朕意受之。
”(节选自文莹《湘山野录》)【注】①汾阴: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万荣县境内,因在汾水之南而名。
②尚食:中国古代官名、官署名,主要掌供奉皇帝膳食。
③锡:“锡”通“緆”(xī),细麻布。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填入相应的答案标号。
(3分)臣闻某人经筵A进鄙猥之说B自当C深谴D反以锡E赐F诚G谓非宜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胜,文中是“尽”的意思,与《项脊轩志》中“亦遂增胜”的“胜”意思不同。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苏轼《东坡》原文翻译与赏析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苏轼《东坡》原文翻译与赏析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
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赏析一】《东坡》是由苏轼创作,通过对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赏析二】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城东。
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
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
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
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
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赏析三】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
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
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
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
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
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
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
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
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
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
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
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
《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1.欧阳公:指欧阳修。
2.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3.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4.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5.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6.气索:气短7.谓:说。
8.不韵:不雅9.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10.尝:曾经11.虽:即使【试题】⒈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类如此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⒊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参考答案】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⒉⑴ ① 像② 这⑵ 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⒊要点:开阔的胸怀。
(淄博市20XX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译文】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当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像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
一天欧阳修与儿子欧阳棐谈论文章,说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道:“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东坡被贬海南所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密,流传的诗文越多,人们经常凭借收集到的海外诗多相互夸赞。
《秦废封建·苏轼·东坡志林》-附译文翻译_2017年高考北京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
《秦废封建·苏轼·东坡志林》|附译文翻译_2017年高考北京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
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
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
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苏轼古诗《东坡》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东坡》原文译文赏析《东坡》宋代: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译文】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
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赏析】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
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
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
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
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
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
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
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
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
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
“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
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
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
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
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
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
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
东坡还宅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东坡还宅文言文及翻译
东坡还宅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东坡还宅文言文及翻译
《苏东坡还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
君子具有宽广的胸襟,与人为善的心态,助人为乐的精神,故他看到任何好事,都会全心全意助人完成;看到任何坏事,总会设法阻止使它无法完成。
“小人反是”,意思是小人正与此相反。
“小人反是”的完整表达是“小人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小人”,即道德修养不高,只注重现实利益的人。
小人心胸狭小,患得患失,凡事多算计自己的利益,故他看到任何坏事,总会尽力促成;看到任何好事,都会不遗余力地阻止。
苏轼晚年,从南方的流放地归来,曾想过定居于阳羡。
而此时的他罪名未除,囊中羞涩,幸亏当地的好友四处奔波,为他物色了一所房子。
苏轼倾尽所有,勉强买下了那所房子。
在快搬进新居的时候,苏轼在一次散步时听到路边村舍有一老妇在哭泣。
原来这个老妇就是苏轼所买房子的旧主人,因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房子被不肖子卖掉,无家可归所以伤心。
苏轼听后立即吩咐家人取来房契,当场焚毁,并叫老妇的儿子迎接母亲回去居住。
而自己付出的房钱却丝毫没有提起。
《东坡全集·叶嘉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东坡全集·叶嘉传》阅读答案(附翻译)篇一: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东坡先生墓志铭苏辙予兄子瞻,谪居海南。
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
明年,舟至淮、浙。
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
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
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铃辖亢礼。
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
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不悛,当奏之。
”押伴者惧,为之小戢。
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
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
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古诗东坡逸事翻译赏析
古诗东坡逸事翻译赏析
文言文《东坡逸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为:担任。
②肆:商店。
③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④行、草:行书、草书。
⑤负:欠。
【翻译】苏轼担任钱塘太守的时候,有一个百姓前来诉苦,说卖扇子的人欠了自己两万银子,便抓来了那个卖扇子的人,卖扇子的悲伤地说:“天气一直下雨并且又冷,有扇子又卖不掉,我又不是不肯偿还你的钱。
”苏轼就叫他拿二十把扇子过来,便拿起桌上的办案时所用的毛笔随意地写了行书,草书的字,并画了枯石和竹石就交付给他。
刚刚出门,人们竟然用一千元钱买一个扇子,原本卖不出去的扇子全都卖光了。
后来卖扇子的人也把所欠的钱全部还清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东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3)第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诗中有何作用?(4分)(4)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4分)5.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分)6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参考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3分)(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分)(3)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1分)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1分)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1分)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1分)。
(4)“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2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了作者行
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5清幽,宁静。
(2分)6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2分)二:①东坡在诗人笔下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答:是一个月色清朗、坡路坎坷、行人稀少的地方。
②从诗中可以感受诗人怎样的情怀:答:置身于世外,超凡脱俗,开朗乐观,意气昂扬,达观洒脱的情怀。
3、文学史上所称“”,除了苏轼外,还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等。
(1分)4、第一句中的“清”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3分)5、后人认为苏轼在《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流露出的心态与本诗相近。
请结合上述诗或词中的句子,分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4分)参考答案3、唐宋八大家。
4、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
实写雨后山冈幽静,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上,一片澄明的境界(2分);暗写诗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悠闲(1分)(意思对,不写出情景交融也可得分)5、胸怀开朗。
例如:凹凸不平的坡头路,够磨难人了,但将拄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步伐,精神抖擞地前进了。
“坡头路”不正是作者坎坷的仕途吗?一个“莫嫌”,一个“自爱”表现了作者面对困难坎坷开朗乐观,不气馁颓丧的心态。
(4分)三:(1)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
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的来源。
文学史上所称“唐宋八大家”除了苏轼外,还有:韩愈、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第一句中的“清”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3)有人认为苏轼在《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流露出的心态与本诗相近。
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答案:(1)“号”;柳宗元、苏洵、苏辙(2分)(2)答出“情景交融”1分。
具体阐述(实写雨后山冈幽静,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上,一片澄明的境界;暗写诗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悠闲)2分。
如在具体阐述中包含或暗含“情景交融”的也可得分。
语言表达流畅1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共4分)(3)面对困难坎坷开朗乐观,不气馁颓丧的心态。
(2分)译文: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
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赏析:《东坡》是由苏轼创作,通过对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
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
宋神宗元丰初年,
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
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
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
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
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
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
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
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
“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
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
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
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
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
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
然而有什么了
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
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
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
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
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耐人咀嚼。
同一时期,作者有《定风波》词写在风雨中的神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与此诗可谓异曲同工,拿来对照一读,颇为有趣。
诗的第一段,通过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
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最近更新:袭万顷《雨后》阅读答案刘仙伦《题张仲隆快目楼壁》阅读答案附赏析于武陵《赠卖松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绝句两首(其二)》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杜甫《登楼》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罗隐《蜂》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孙觌《吴门道中二首(其一)》阅读答案及赏析戴叔伦《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钱起《赠阙下裴舍人》阅读
答案附赏析《画菊》《不第后赋菊》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李商隐《访秋》阅读答案“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孟郊《秋怀(其二)》阅读答案附翻译《华清宫》《过华清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陆嵩《望雨》阅读答案及赏析辛弃疾《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阅读答案附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宋之问《送别杜审言》陈子昂《春夜别友人》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诗经·王风·黍离》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王维《汉江临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观祈雨》阅读答案附意思翻译赏析《近试上张水部》《酬朱庆馀》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李东阳《雨中花》阅读答案温庭筠《送人东归》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张继《题严陵钓台》阅读答案《关雎》阅读答案及全文赏析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赏析张泌《寄人》韦庄《台城》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白居易《杨柳枝词》唐彦谦《垂柳》阅读答案对比赏析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分类练习秦观《春日》朱熹《春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陆游《马上作》叶绍翁《游园不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山坡羊·长安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秋闺思》《望夫词》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陈曾寿《湖斋坐雨》阅读答案李清照《孤雁儿》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马戴《楚江怀古》阅读答案
林则徐《戏为塞外绝句(之六)》阅读答案附赏析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答案附赏析景云《画松》王安石《古松》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李清照《渔家傲》《清平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常建《塞下曲》阅读答案附赏析《秋斋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王维《鸟鸣涧》试题阅读答案附赏析《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王禹偁《村行》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李煜《望江南》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