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苏轼初二文言文翻译

苏轼初二文言文翻译

一、原文翻译1.《和董传留别》原文: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原文翻译:人生在世,四处奔波,究竟像什么?应该像飞翔的鸿雁踏在雪地之上。

鸿雁在雪地上偶尔留下爪印,当它们飞走后,又有谁去计算它们飞往何方?2.《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原文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五日,苏轼与客人一起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徐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客人敬酒,吟诵《明月》中的诗句,歌唱婉约的篇章。

过了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与天相接。

任凭小船在江面上飘荡,越过茫茫无际的江面。

浩浩荡荡如同乘风飞驰,却不知道停歇的地方;飘飘摇摇如同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二、解读1.《和董传留别》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他认为人生如同飞鸿踏雪,留下的痕迹转瞬即逝,如同鸿雁飞走,无法预料其去向。

此诗体现了苏轼少年时期的豁达与超脱。

2.《赤壁赋》这篇赋描绘了苏轼与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玩的情景。

文中通过对月亮、江水、风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苏轼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认为人生如同冯虚御风,飘忽不定,却又充满无限可能。

这篇赋体现了苏轼少年时期的豪放与旷达。

总结苏轼初二时期的文言文作品,以诗歌和赋的形式,展现了其才华横溢、豁达超脱的个性。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

这些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少年时代。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锐气凌霄弦,舞剑器,摄提蜂, sort 二将去,矫四海之凶!扬名西蜀之晚,霸陵原上赤县侯,虞羽盖、羊车置之宝。

朝驭北来过平原,从蓬莱路,临清涧、上峰度、还归来,翻过青云路。

便觉一寸斜阳,草色新翻醉。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辞君去,卧浪青楚凤。

【翻译】老夫谈狂放年少时的疯狂,左手握黄龙旗,右手举苍龙旗,气势凌霄弦,舞剑狂傲,射飞提蜂,合二位将帅一同离开,扬威遍及西川之晚,纣陵原上称霸的赤县侯,他的盖帐,羊车谓之宝贝。

朝廷御驾北征,经过平原,顺着蓬莱路,过清涧,登上峰顶,再通过青云路归来。

这时候夕阳斜照,使得大地的青草焕发出迷人的醉意。

八百里广袤的疆土,都在这里决策的统帅下炙热饱满,五十条琴弦串联的乐声顿时翻涌到塞外,马蹄激荡起冬天沙场战火,秋季也灌溉着战争的孕育。

千里黄沙百战穿金甲,马蹄轰隆声响如霹雷。

已经了却了君王举世之事,赢得了生前生后的美名。

可怜身体已经白发苍苍了!辞别了君王,我就躺在海浪之间,尽享青楚美景。

《夜行船·秋湖独往瀵渡口立独行人事》苏轼秋湖独往瀵渡口,立独行人事。

酒冷诗病好知己,说出山南山。

北地云惊四海页,界断南风难。

争教朝客闻词拙,归向画堂看。

髭相伴归春戏,不敌青娥笑。

【翻译】秋天,独自来到瀵渡口的湖,站着一个孤独的人,心思纷繁。

酒冷了就写下诗歌来慰藉我的孤单,只有知音能够真正理解幽寂的心情。

告诉他们南山的美,神秘莫测。

北国的云霾扩散四海,可是南国的凉风难以传送。

我努力让朝廷的官员听到我的忠言耿直,可是他们觉得我的词不够畅快淋漓,于是我选择回到自己的画堂里欣赏自己的画作。

绰约娉婷的青娥在春天归来时,伴我戏弄髭须的春姬,我真的无法抵挡她娇笑的魅力。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下面小编带来的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篇1《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丽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好,她总是美丽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篇2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v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1.《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豆蔻梢头二月初,告急东风御史疏。

年丰杖藜人共睡,罗城门外日高无。

空山体,广野躻,万绿丛中一点黄。

云天远,水天长,彩楼新澹锁神庄。

翻译
豆蔻梢头迎来二月初,紧急消息东风传来上书。

年丰之时,老百姓们在杖藜的安眠中度过,城门外阳光映照下高山无影。

空旷的山体,广袤的原野,万物绿色之中唯有一点鲜黄。

天空广阔,水面无际,彩楼新澹,闲置着神庄。

2.《赤壁怀古》
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波浪茫茫愁不尽,高楼当此夜叹嗟。

一片冰心在玉壶,人间四月芳菲尽。

翻译
战罢,断戟埋于沙下,铁器泯无踪。

自愿意磨洗旧物认清前朝的来龙去脉。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茫茫波浪淹没了无尽的忧伤,高楼之上,在这个夜晚叹息不已。

一颗冰心,宛如玉壶中的清泉,人间四月芳菲渐尽。

结语
以上是苏轼创作的两首词的原文及翻译。

这两首词分别传达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展现了苏轼细腻的诗意和对世事的思考。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的呈现,能够让读者更深入的理解苏轼的词作,并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与哲理。

精选苏轼古诗词及译文大全十首

精选苏轼古诗词及译文大全十首

【篇一】精选苏轼古诗词及译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一作:崩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同:樽)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篇二】精选苏轼古诗词及译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一、《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酒后豪情激发,胸怀依然雄壮,发白的鬓发又有何妨?
埃默多拉宣布命令,云中拍打翅膀,什么时候才能让凤凰唐被召唤?拿起绝弦似一轮满月的弓,向西北方眺望,射击星宿的领头天狼。

高二语文《苏轼词两首》原文和鉴赏

高二语文《苏轼词两首》原文和鉴赏

高二语文《苏轼词两首》原文和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鉴赏: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

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

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

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

“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

“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

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

“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史上著名的文豪之一。

以下是两首苏
轼的词原文及翻译。

第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落日熔金,遥岑远渡,银河欲坠鹊来空。

渡头余杭,单极忆爱岂知穷。

白袷扶病換朱弓。

翻译:
夕阳如金,远山蜿蜒,银河欲坠,一只乌鸦在天空中飞过。

渡口岸边,我忆起远方挚爱,却不知所终。

身披白衣,病榻上拿起红色弓。

第二首词:《青玉案·元夕》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莲穗隐丰稻。

鸳鸯会脚短檐斜,肠断春城晓。

月如钩,夜如漆,每儿女,最关情怀。

低头向暗壁,千嗅一香百嗅一怀。

翻译:
黄昏之后,我在东篱上端起酒杯,袖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

莲花藏在丰稻中。

鸳鸯会
在短檐下相互依偎,我因思念而伤情。

月儿弯如钩,夜色墨黑,每个男女,都怀有深情。

低头望着阴暗的墙壁,一香味熏得我心旌摇曳百般思绪。

苏轼西湖文言文翻译

苏轼西湖文言文翻译

苏子瞻谪居杭州,游西湖,每至夏日,泛舟湖上,饮酒赋诗,流连忘返。

一日,舟至湖心,见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心旷神怡,遂命舟子泊船,步履湖岸,吟咏风月。

时值盛夏,荷花盛开,清香扑鼻。

苏子瞻顾而乐之,命笔挥洒,题曰《西湖夏日记》。

文曰:西湖者,天下之奇观也。

烟波浩渺,波光潋滟,鱼跃鸢飞,水天一色。

苏子瞻游于斯,心旷神怡,忘却尘世之烦恼。

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远望群山,如黛如画;近观水草,宛如丝带。

湖中诸岛,星罗棋布,若隐若现。

苏子瞻登岛游览,意趣盎然。

夏日西湖,荷花盛开。

碧叶红花,亭亭玉立。

微风拂过,清香四溢。

苏子瞻见此美景,心生欢喜,遂作《荷花赋》。

西湖之水,清澈见底。

鱼儿戏水,游弋自如。

苏子瞻临水而坐,观鱼儿嬉戏,心旷神怡。

时有渔翁垂钓,苏子瞻与之交谈,谈笑风生。

湖畔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苏子瞻漫步于湖岸,心旷神怡。

时有游客相聚,吟诗作赋,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夜幕降临,西湖夜景更加迷人。

月色皎洁,波光粼粼。

苏子瞻泛舟湖上,饮酒赏月,悠然自得。

时有夜莺啼鸣,增添了几分诗意。

苏子瞻游西湖,历时数月,离别之际,感慨万分。

作《西湖别赋》以记之。

译文:苏轼被贬谪至杭州,居住在此期间,常游西湖。

每当夏日来临,他便乘舟荡漾在湖上,饮酒作诗,流连忘返。

一日,船只行至湖心,只见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心旷神怡,于是命令舟夫停船,步行湖岸,吟咏风月。

那时正值盛夏,荷花盛开,清香扑鼻。

苏轼观赏着这美景,感到十分愉快,便命人取笔,挥洒笔墨,题写《西湖夏日记》。

文中写道:西湖是天下奇观。

烟波浩渺,波光闪烁,鱼儿跳跃,鸟儿飞翔,水天一色。

苏轼游历于此,心情舒畅,忘却了世间的烦恼。

湖光山色,相互映衬,别具一格。

远望群山,宛如一幅水墨画;近观水草,犹如丝带飘动。

湖中的岛屿,星罗棋布,若隐若现。

苏轼登上岛屿游览,兴趣盎然。

夏日西湖,荷花盛开。

碧绿的荷叶,鲜艳的红花,亭亭玉立。

微风吹过,清香四溢。

苏轼见此美景,心生欢喜,于是创作了《荷花赋》。

苏轼的三首诗

苏轼的三首诗

苏轼的三首诗
1.《题西林壁》
1.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解释: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
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
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身
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这首诗通过对庐
山景色的描述,表达了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出
发,要全面、客观地去观察和理解的哲理。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解释:在晴天,西湖的水光潋滟,景色正好;下雨时,西
湖周围的山色空蒙,景色也很奇妙。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人
西施,那么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非常合适。

诗人以生
动的比喻,将西湖的美景与西施的美貌相联系,表现出西
湖景色的美丽和多变,也体现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3.《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1.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解释: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
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
开始抽芽,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
的季节。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通过对桃花、
鸭子、蒌蒿、芦芽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
力,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号铁冠道人,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文学家苏洵之子。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宝,被誉为“苏词绝唱”。

他的词集《东坡乐府》总收366首。

他的词风格清新,真挚,自然,富有情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及人民真实的生活。

下面分别介绍两首苏轼的代表性词作,并附上原文及翻译。

《临江仙·金错刀生铁错人(金错刀生铁错人)》《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追怀故人并见庐山乐府诸公》原文: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识。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追怀故人并见庐山乐府诸公》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词中表现了词人对已逝的故人朋友的追忆之情,所以词中洋溢着对往事的留恋和对友人的深情。

这首词言辞凄凉,意境深远,对友情、人生的留恋达到了一种生动鲜活的意境。

翻译:Drinking until dawn on Mid-Autumn Festival, the guests say the past was remembered."Drinking until dawn on Mid-Autumn Festival" is one of Su S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The poem expresses the poet's remembrance of his deceased friends, and thus it is filled with his longing for the past and deep affection for his friends. The poem's language is desolate, its artistic conception profound, and it vividly depicts the poet's longing for friendship and life.。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词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一片汪洋都不见,卧看满天云。

无情天地至今摧,何处良宵同好梦?
数声归鸟过垂柳,犹有离人情。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草萋萋、柳依依,恨天涯路远难离。

把酒共长天际月,同尝幽梦各一方。

《水调歌头》苏轼翻译

《水调歌头》苏轼翻译

《水调歌头》苏轼翻译《水调歌头》苏轼翻译《水调歌头》一词想象奇拔浪漫,笔势矫健回折,形象洒脱生动,“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学习。

《水调歌头》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丙辰】熙宁九年(1076)【达旦】早晨;白天【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

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水调歌头》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以下是我能网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以供大家参考.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③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④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⑤。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⑥公瑾当年,小乔⑦初嫁了,雄姿英发⑧。

羽扇纶巾⑨,谈笑间,樯橹⑩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编辑本段解释译文解释1、大江:长江。

(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与大乔合称"二乔'。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guān)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苏轼的诗词及意思

苏轼的诗词及意思

苏轼的诗词及意思关于苏轼的诗词及意思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苏轼的诗词及意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轼的诗词及意思1【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苏轼的诗词及意思2【原文】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译文】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

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苏轼的诗词及意思3【原文】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

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总有停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也总有止住的时候。

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其实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

我本想学“乘桴”退出官场,现在不用了,孔子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了。

苏轼《春宵》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春宵》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春宵》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原文】春宵 (1)苏轼 (2)春宵一刻值千金 (3)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 (4) ,秋千院落夜沉沉 (5) 。

【注释】(1)诗题一作《春夜》。

这首诗用警醒的语句单刀直入,点明主旨,富于哲理意味,接着以欢快流畅的语言从嗅觉、视觉、听觉描写春天夜空中的花香、月影以及楼台上的歌管声,抒发了浓郁的惜春之情。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为北宋散文名家,同列唐宋八大家,被称为“三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

生平坎坷,屡遭贬谪。

苏轼的诗歌现存二千七百余首,诗歌境界开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奇趣横生,笔力雄健,纵横驰骋。

擅长词,是宋代豪放词的开山人物,同时风格多样,发展了婉约词,扩大了婉约词的题材,提高了婉约词的格调。

工书画。

有《苏轼文集》《苏轼诗集》和《东坡乐府》,诗文合集有《苏东坡集》。

(3)春宵一刻值千金: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惜春之意。

春宵,春夜。

一刻,古代计时单位,一昼夜为一百刻。

(4)歌管:歌唱的声音和乐器的演奏声。

管,管乐器,如笛、笙、箫之类。

苏轼《寒食雨二首》译文鉴赏

苏轼《寒食雨二首》译文鉴赏

苏轼《寒食雨二首》译文鉴赏这首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寒食节。

东坡依然处境艰难,生活凄凉。

心情孤郁。

经过险恶的政治斗争和牢狱的折磨,东坡的个性收敛了许多。

这两首诗充分表现了这种心境平和之后的无奈和绝望。

寒食雨二首宋代:苏轼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译文及注释译文自从我来到黄州,已度过三个寒食时际。

年年爱惜春光想将它挽留,春天自管自归去不容人惋惜。

今年又苦于连连阴雨,绵延两个月气候萧瑟一如秋季。

独卧在床听得雨打海棠,胭脂样花瓣像雪片凋落污泥。

造物主把艳丽的海棠偷偷背去,夜半的雨真有神力。

雨中海棠仿佛一位患病的少年,病愈时双鬓斑白已然老去。

春江暴涨仿佛要冲进门户,雨势凶猛袭来似乎没有穷已。

我的小屋宛如一叶渔舟,笼罩在濛濛水云里。

空空的厨房煮着些寒菜,潮湿的芦苇燃在破灶底。

哪还知道这一天竟然是寒食,却看见乌鸦衔来烧剩的纸币。

天子的宫门有九重,深远难以归去,祖上的坟茔遥隔万里不能吊祭。

我只想学阮籍作穷途痛哭,心头却似死灰并不想重新燃起。

注释⑴寒食:旧历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⑵“两月”句:言两月来雨多春寒,萧瑟如秋。

⑶胭脂雪:指海棠花瓣。

⑷“暗中”两句:《庄子·大宗师》:“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

然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这里用以喻海棠花谢,象是有力者夜半暗中负去。

⑸何殊:何异。

⑹不已:一作“未已”。

⑺濛濛(méng):雨迷茫的样子。

⑻庖(páo):厨房。

寒菜:原特指冬季之菜,此系泛指。

⑼“那知”二句:是说见乌衔纸才知道今天是寒食节日。

见,一作“感”。

⑽“君门”句:宋玉《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