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山东省淄博市2019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
空间站里涉及反应:H2与CO2反应生成H2O和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增减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D.反应前后原子质量没有改变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正确;
B. 由图中信息可知,每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四个氢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和一个甲烷分子,反应后分子数目减少,选项错误;
C.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选项正确;
D.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选项正确。
故选B。
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石蜡中含有氧元素
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减小,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A正确;
B、由于石蜡燃烧与氧气反应,产物中有水生成,不能证明石蜡中含有氧元素.故B不正确;
C、由用氢气吹起的肥皂泡在空气中上,可以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C正确;
D、灯泡发光,说明电路是连通的,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D正确。
故选B。
3.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
(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丙>甲>乙
解析:A
【解析】
①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Y没有现象,可判断X、Z的活动性比Cu强而Y的活动性不如Cu强.②取大小相等的X、Z两种金属片,分
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X、Z表面都产生气泡,但X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的快,可判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X、Z都位于氢之前且X的活动性比Z强.综合以上分析,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故选A.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间隔
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析:D
【解析】
A、此现象能直接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
B、两种气体能混合,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A瓶混合较快,B瓶混合较慢,说明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密度小.
D、本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故选D
【点评】此实验能从多角度证明分子的性质,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实验.
5.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1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吸收的CO1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解析:A
【详解】
A.根据题意,“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所以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选项正确;
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选项错误;
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选项错误;
D.干水吸收的CO1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
6.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B.n=3
C.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D.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 CO+3H2;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3,故正确;
C、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及其质量均不改变,故错误;
D、生成物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B。
7.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共涉及四种物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解析:A
由题中信息知,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A错误;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图中共涉及四种物质,故C正确;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1,故D正确。
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B.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硬水经过过滤后就能变为软水
解析:D
【解析】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正确;B.在水的净化过程中,自然沉降,是重力的作用下,水中的较大的、重的不溶物下沉;吸附沉降即化学沉降,是利用明矾在水中形成絮状物质,使悬浮颗粒聚集而沉降;过滤除掉沉降还不能除掉的小颗粒不溶物;蒸馏是加热到水的沸点使水从混合物中蒸发出来,然后再被冷凝成液态的水,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
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
D、过滤只能除掉水中难溶性固体,硬水软化是除掉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
选D
9.下列实验中,仪器和用品的选择合理的是()
A.用KMnO4制O2﹣﹣①②
B.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⑦⑧⑨
C.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②③④⑤
D.收集CO2气体﹣﹣⑥⑦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故A错误;
B、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氧气,先要用集气瓶收集一瓶气体,然后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住,避免气体逸出,最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若木条熄灭,则不为氧气,故B正确;
C、实验室用固体(大理石)和液体(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时候,是不需要酒精灯加热的,故C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