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方案+《学校安全管理与学生安全教育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案+《学校安全管理与学⽣安全教育研究》
学校安全管理与学⽣安全教育研究》
⼀、课题提出的原因
校园安全关系到师⽣的⽣命和财产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因此,学校安全管理与教育⼀直备受各级领导、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泛关注。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安全事故时有发⽣,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学⽣健康成长的第⼀杀⼿。
据调查,⽬前全国每年约有 1.6 万名中⼩学⽣⾮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 名学⽣死于⾷物中毒、溺⽔、交通等安全事故;还有40 万⾄50 万左右的学⽣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的威胁,这些数据已引起了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和⼴⼤教育⼯作者的焦虑和关切。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偏重于智⼒教育,只注重学⽣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作为⼀个活⽣⽣的个体,⾸先应该有健全的体魄,才能在其他⽅⾯得到长⾜的发展。
因此安全教育和管理始终还停留在表⾯的应付状态。
这样就势必造成学⽣安全意识薄弱,⽣存、⾃护、⾃理能⼒差,适应能⼒、抗挫能⼒低下,缺乏应对能⼒,影响了学⽣的⽣活、学习及发展。
我校是⼀所地处交通要道的⼩学,从校门出去不到 3 ⽶就是⼀条繁华的城区街道,车辆川流不息,许多学⽣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过马路时最爱横冲直撞,追逐打跳,极易发⽣安全事故;再加之,我校学⽣⼈数多,校园⾯积⼩,学⽣活动空间有限,在⼀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理,其狂躁的⼼理也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对学⽣进⾏安全教
育,并⼤⼒加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每到放学,校门⼝的零⾷摊数不胜数,给本就拥挤的街道增加了不⼩的交通压⼒,同时,⾷品安全隐患也⽐较严重。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提⾼学⽣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学⽣的安全管理和教育,让学⽣学会必备的安全防护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推卸的任务和职责。
⼆、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加强学⽣安全管理,并有针对性地进⾏
安全教育,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中只重视对学⽣智育的培养,⽽忽视对
学⽣安全知识的传授;同时,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的⼒量来对学⽣进⾏安全管理和教育,让每个学⽣从⼩就树⽴安全防范意识,⾃觉提⾼⾃我保护能⼒,为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的界定
学校安全管理与学⽣安全教育:指学校采取各种办法,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并对学⽣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学⽣的安全防范意识,使之掌握基本的防护技能,提⾼在各种危急情况下⾃救、互救和⾃我保护的能⼒,让个体⽣命得到最⼤限度的保护。
四、课题的理论假设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学校形成⼀套⾏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模式,并让学⽣充分认识⽣命的可贵,从⽽树⽴安全防范意识,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采取及时正确的⾃救、互救措施,以此减⼩对⽣命安全的威胁,为学⽣在校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育⼈环境。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指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为本,树⽴全⾯、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的全⾯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与⾃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和发展的⼀种⽅法论。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以⼈为本的发展观。
第⼆,全⾯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要义是发展,核⼼是以⼈为本,基本要求是全⾯协调可持续,根本⽅法是统筹兼顾。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1944 年所著的《⼈的动机理论》中⾸先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的需要归纳为五⼤类,由低到⾼分成五个阶层,象⾦字塔⼀样:⽣理需要:是⼈类本能的最基本的需要,位于多层次需要构成的“⾦字塔”图式的底部。
安全需要:实质上是⽣理需要的保障。
3.⽣命教育观理论
⽣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命与⽣命交流之过程。
⽣命教育应遵循⽣命发展的原则,依据⽣命发展的动⼒,引导⽣命⾛向完
整、和谐和⽆限的境界,保证⽣命发展的⽆限可能性,促进⽣命不断超越。
⽽教育,则是⽣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
六、研究⽬标1、课题研究的中⼼:探索学校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办法,提⾼安全教
育的实效性。
2、课题研究的⽬标:
1)、学校宏观发展⽬标
我校是⼀所地处城市中⼼的⼀所⽼校,具有深厚的⽂化底蕴,在办学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持和认可。
在社会经济、⽂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切实提⾼办学质量。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与教育,进⼀步提⾼师⽣的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努⼒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2)、教师队伍建设⽬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让他们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在教学中除对学⽣进⾏智育培养外,还必须对学⽣进⾏⽣命安全教育;平常除加强学⽣⾏为习惯管理外,还必须⼤⼒加强学⽣安全管理,努⼒提⾼教师安全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3)、学⽣安全教育管理⽬标
在全校学⽣中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使⼴⼤学⽣树⽴强烈的安全意识,认识到⽣命的可贵与脆弱,帮助学⽣掌握基本的防护技能,提⾼在各种危急情况下⾃救、互救和⾃我保护的能⼒,提⾼学⽣的⽣命质量,保证学⽣在⾝体、⼼理、知识、能⼒等⽅⾯能得到全⾯和谐发展。
4)、能形成⼀套⾏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与教育的措施,并能加以推⼴,建⽴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七、研究内容
形成⼀些教育观念,写出⼀些相关的论⽂、感想等⽂字材料。
⼋、课题的研究对象本校 3— 6 年级学⽣九、课题的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为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献法等⽅法进⾏。
1、调查法。
采⽤问卷、观察等⽅法进⾏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动研究法。
以⾏动研究法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学⽣访谈等⼿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记录。
3、经验总结法。
⼴泛总结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献法。
搜集利⽤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课题的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 2013年 2⽉⾄ 2023年4⽉)选题讨论、申报⽴项、设计⽅案、制定实施计划、理论学习、
⼆)、实施阶段( 2013年 5⽉⾄ 2013年11⽉)按 3— 6 年级分别针对学
⽣特点进⾏研究。
1、适时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观察效果。
2、实验班教师进⾏若⼲⼦课题研究。
3、定期召开与本课题有关的经验总结会,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及时调整、完善实验中的各项操作。
三)、总结阶段( 2013年 12⽉⾄ 2014年2⽉) 1、收集、整理记录,对数
据进⾏统计、分析。
2、撰写研究报告。
1、
探索切实有效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
2、编写适合学校安全教育的规章制度。
3、
对学⽣实施各类安全教育。
4、
3、推⼴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形式 1 、课题研究报告2、学校安全管理制度集3、研究论⽂
4、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教案及感想。
5、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各类资料:录像、照⽚、活动记录等⼗⼆、研究措施 1 、抓学习。
通过学习各类⽂件法规,使学校全体师⽣充分认识安全⼯作对维护学⽣的⾝⼼健康和⽣命安全,维护⼈民群众的切⾝利益和社会稳定,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始终把学⽣的安全⼯作放在⾸位。
2、抓实践。
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中,创造条件,开设安全教育活动课,使安全教育德育化、常规化,尤其是结合团队活动,开展各项安全教育活动,让学⽣在轻松、⾃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深化对⽣命的认识。
根据学校的安全教育⼯作和学⽣的实际情况,在研究过程中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
3、抓⽹络。
构建安全教育的“社会、家庭、学校”⽹络。
通过家长
学校授课、与社区携⼿、建⽴警校联动岗、聘请校外安全教育辅导员等措施,使学⽣安全教育活动深⼊到学⽣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建设“社会、家庭、学校”携⼿共管的安全教育⽹络。
⼗三、课题组成员及分⼯: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我校是榆林市教研教改⽰范学校,学校领导科研意识强,科研兴校的理念新,对教育科研⼯作所需要的⼈员、经费⽀出、物质条件等⽅⾯能够给予⼤⼒⽀持。
2、我校是区级安全⽣产⽰范校,近⼏年安全⼯作考核,多次名列全区各类学校前列,并连续四年被区教⽂体局授予“优秀学校”光荣称号,学校教育管理有关经验被区教育局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学习借鉴。
3、课题本⾝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性。
4、学校有⼀⽀上进⼼强、专业基础扎实的实验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同时能充分保证教育科研的时间。
5、学校校园⽹络功能完善,图书室、微机室能为教师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