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药物联合心理疗法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
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
临 床 医 学
功能性胃肠病(FGID)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产生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综合病症,主要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

伴随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FGID 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约为23.5%~74%,成为困扰人们的主要疾病之一[1]。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表明,FGID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其治疗效果在治疗方案不断更新下得到有效提高。

我院采用药物联合心理疗法治疗FGID,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2年186例患者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均符合罗马标
准Ⅲ[2]
,随机分为药物组和综合组,各93例。

药物组中男41例,女52
例,平均41.5岁;综合组中男40例,女53例,平均42.5岁。

2组患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药物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1d1次;黛力新每日2次,每次1片。

综合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疗法,具体如下。

(1)心理评估:在患者入院时,通过病例从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性格等方面,对其进行初步了解和心理评估,预测可能的心理疾病。

(2)对心理问题进一步确定: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从言谈举止和
表情中捕捉患者的心理信息,在取得信任后,以朋友及倾听者的身份,进一步确定患者心理弊病,并对问题进行分类,对每种类型的问题制定相关策略。

(3)治疗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效的治疗需要患者良好的配合才能共奏治疗的“美曲”,由于FGID与精神因素有重大关系,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不配合治疗。

护士向患者讲解配合的重要性,并告之他们康复与配合密不可分,让他们意识到治疗不单是医院的事,也与自己的配合有密切关系。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俗话说:“心情是一贴良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情也是疗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多年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乐观、积极态度进行治疗的患者不仅能够较快的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塑造良好的心态,而且康复速度要明显快于悲观、消极的患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指定并监督患者形成良好的习惯,并通过案例让他们预见良好习惯的好处,同时多鼓励、多关心他们,与其对话是要保持笑容,交流中多用乐观的语气,从一丝一毫中感染他们。

1.3 疗效标准
查阅有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将治疗分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停药0.5年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停药0.5年有复发病例;无效:症状有所改善,但停药后即复发,后症状无改
功能性胃肠病药物联合心理疗法效果分析
刘世文
(岳阳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186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综合组,
各93例,药物组给予奥美拉唑+黛力新,综合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再加以心理疗法。

结果 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1.72%,综合组总有效率
为92.47%,药物组复发率多于综合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
SCL-90、SAS和SDS评分2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但综合组改善优于药物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 药物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理想选择。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药物 心理疗法 疗效【中图分类号】R 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1)03(a)-0067-02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综合组比较,#P <0.05
表1 2组治疗结果比较(例)
注:与药物组比较,*P <0.05
表2 2组SCL-90、SAS和SDS评分比较(x -
±s )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临 床 医 学
综上可知,脑干出血患者的总体治愈好转情况较差,死亡者多数因出血较多导致死亡,年龄是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的一个危险因素。

治疗时,应积极防治并发症,同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参考文献
[1]侯熙德.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124.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
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42(6):60~61.
[3]李冰,刘春影,袁淑霞.脑干出血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
药,2008,3(8):82~83.
[4]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6):379.
[5]杨晓阳,兰亚红.脑干出血的预后分析[J].实用神经疾病杂
志,2005,8(5):21~22.
[6]马超,袁先厚,江普查,等.脑干出血的外科治疗[J].华中医学,
2004,28(4):255~256.
【收稿日期】2010-11-21
善或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t与 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2组治疗结果比较
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1.72%,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2.47%,药物组复发率多于综合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2组SCL-90、SAS和SDS评分比较
2组SCL-90、SAS和SDS评分2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但综合组改善优于药物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FGID是虽然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等,但对于其发病机制却一直处于模糊概念中,且治疗效果不理想,长期有效和治愈性的药物甚少,给患者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于FGID的研究在不断的进行中,对其发病机制也有了一定认识,如有报道指出有30%~80%的FD患者有消化道运动异常现象,推测可能与胃肠道平滑肌活动、胃腔内压力和张力周期性变化有关[3]。

也有研究表明FGID与动力障碍和内脏高敏有密切关系,研究中发现FGID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动力障碍,如FD患者近端胃适应性调节功能和胃排空延缓异常等,而IBS患者会出现结肠动力紊乱和胃结肠反应异常现象。

尤其是在近年来胃肠道感觉功能测定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改进,此种观点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此外FGID患者的内脏高敏表现为对生理刺激的不适应,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主要因为胃肠道有丰富的感觉神经,在受到外界异常刺激后,这些信息很快可以被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做出相应反应。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虽然引起FGID的因素众多,心理异常和社会压力视最为重要的因素,FGID的患者中有50%~90%存在着精神障碍,如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因素一度被广泛的关注[4]。

有学者对FGID患者的精神因素进行测定,发现各项指数都明显高于正常人,本组研究中治疗前所有的患者SCL-90、SAS和SDS评分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与以往研究相一致,进一步证明FGID与心理因素有重要关系。

有研究表明,FGID胃酸分泌要高于正常,而且通过抑酸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疗效,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具有强大的抑酸作用,能够在改善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又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改善症状。

上面已分析FGID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焦虑、抑郁等会引起胃肠道动力障碍。

黛力新是信息的三环类抗焦虑抑郁混合制剂,能够增加各种不同神经递质的含量,起到抗焦虑和抗抑郁的作用,其中的氟哌噻吨能够拮抗美利曲辛胆碱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和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而美利曲辛又能拮抗氟哌噻吨的震颤隐患[5],主要成分的副作用相互拮抗,提高药效。

心理因素不仅与FGID的发病有关,能预测症状的严重程度,而且影响患者对疾病的体验和寻医求治的行为,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在使用相关药物后,再配以心理疗法,能够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扫除心理阴霾,积极配合治疗,在良好的心态下加快康复的脚步。

从本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通过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各项评分具有明显改善(P<0.05),可见药物在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药物结合心理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组,而且复发率低(P<0.05),显示药物加心理疗法是能够明显提高疗效,从本质上改善病情。

参考文献
[1]唐悦.黛力新治疗功能性胃肠病109例疗效观察[J].局解手术
学杂志,2010,19(4):308~309.
[2]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
2006,11(12):761~762.
[3]杨云生.功能性胃肠疾病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东医药,2009,
49(28):109~110.
[4]吕红.心理社会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
志,2004,13(4):342~343.
[5]田怡.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
杂志,2006:333~334.
【收稿日期】2010-10-01
(上接66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