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与环境的关联性,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将人物与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故事情节的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手法和创作水平。

教学内容:
1. 教学内容以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分析人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出发,进行美术创作。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联性,并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 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人物与环境的结合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与环境的关联性,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难点:如何将人物与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故事情节的美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教师准备相关的人物与环境的美术作品,用于欣赏和分析。

2. 学具: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经典的人物与环境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
关注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并引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2. 教学讲解:教师讲解人物与环境的关联性,引导学生了解和掌
握人物与环境的结合技巧。

3. 示范与指导: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将人物与环境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指导,进行人物与环境的美
术创作实践。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板书设计:
1. 板书主题:人物与环境
2. 板书内容:人物与环境的关联性、结合技巧
作业设计:
1.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指导,完成一幅具有
故事情节的人物与环境的美术作品。

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
自我反思和改进。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让学生
了解和掌握人物与环境的关联性,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人物与环境
的结合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教师对
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在今后
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
美术表现手法和创作水平。

我们要明确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物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则为
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舞台。

在美术创作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处理得当,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生动性和故事性。

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就需要掌握
一些技巧。

1. 环境的描绘:环境不仅是指背景,还包括季节、时间、气候等
因素。

环境的描绘要能够突出人物的特点,同时也要能够引发人物的
特定行为。

例如,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场景,就可以让人物穿上厚厚的
棉衣,甚至可以描绘出人物因为寒冷而产生的生理反应。

2. 人物与环境的互动:人物在环境中的活动,可以是静态的,也
可以是动态的。

静态的人物与环境互动,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动态的人物与环境互动,则可以表现出人物的行为特点。

例如,一个
人物在河边静坐,可以表现出他的沉思;一个人物在河边嬉戏,则可
以表现出他的快乐。

3. 故事情节的构建:故事情节是连接人物与环境的重要纽带。


过人物在环境中的活动,构建出一种情节,使作品具有故事性。

例如,一个人物在森林中寻找失散的家人,就可以构建出一个充满悬疑和紧
张的故事情节。

4. 情感的表达:情感是人物与环境互动的驱动力。

通过人物的情
感变化,可以让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更加紧密。

例如,一个人物在雨中
漫步,他的心情可能由最初的愉悦,变为后来的忧伤,这种情感的变化,可以使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更加丰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示范可以是教师亲自绘画,也可以是播放教学视频。

指导则是指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具体指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即使他们的作品不够完美,也要让他们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幅有人物和环境互动的美术作品。

这样的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在这个场景中,人物在做什么?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他的心情如何?”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2.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大师的处理手法。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以自然环境为背景的人物画,让学生观察人物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学习如何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姿态来表现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某个场景的人物与环境关系进行讨论,共同创作一幅作品。

这种合作创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4. 多次实践: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次尝试,不断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掌握人物与环境结合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5. 个性化指导: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

对于创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尝试更具挑战性的主题;对于创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创作的突破口,提高他们的信心。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幅有人物和环境互动的美术作品。

这样的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