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管子经济思想及其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探管子经济思想及其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作者:赵婷婷
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3期
摘要:管子是先秦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相齐四十年,辅助齐桓公实现了一霸天下的伟业,这些功绩离不开他独特的经济治国思想。

管子的经济思想不仅有理论性,同时也重视实践,具有务实性、兼容性和变革性等特点,能给当代社会以借鉴作用。

因此对管子治国措施中体现出的经济思想进行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把长期以来人们对管子其人和《管子》其书体现的经济思想及其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阐述管子经济治国思想的具体体现及其对当时、当代社会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管子;经济思想;背景;作用
一、绪论:管子其人和《管子》其书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这对于文化的发展交流十分有利。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农家等学派纷纷出现,对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管子》一书也是当时的经典之一。

管子则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等。

他得到这些赞誉,和他担任齐相时期大兴改革,富国强兵的功绩密切相关。

管仲在制度革新和实际措施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使齐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方面取得了进步。

例如政治方面,管仲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叁其国而伍其鄙”。

“叁其国”,就是将国划分为21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设3官管理;“伍其鄙”,就是将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属,设立5正官分管。

由此,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所以正如孔子所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①可见管仲负责下的齐国各项制度的革新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那么《管子》一书的作者就是管仲吗?《管子》其实不是管仲所撰写,而是其后两三百年间生活在战国时期的作者们,托名于管仲,总结管子辅佐齐桓公称霸的历史经验而书写的,其内容体现出学术交融的特色。

《管子》是法家经典之一,但它也融合了其他学派的经典思想。

例如《牧民》篇中称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家乃亡”,这就体现了儒家思想;又如《牧民》篇中的“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也”,和《老子》中“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相近;再如“法者,将用民之死命者也”体现了法家本身的“法治”思想。

当然,尽管《管子》融合了许多学派的思想,但它并不是一本杂糅的书,它融汇百家,是为了帮助齐国打造一个帝王、强国的学术,这是统领全书的核心②。

管子在齐桓公称霸中功劳巨大。

《史记》记载齐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齐桓公笼络诸侯,采取了“轻致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劝而叛者慕”。

也就是说诸侯来齐国拿的礼物少,走时收到馈赠拿得多,使归顺的诸侯对齐国满意而更加尽心,没有归顺的诸侯也内心羡慕而动摇。

要做到这样,可见齐国经济实力强大,这自然离不开管子的经济思想的实践。

所以在下文,笔者也会探究管子经济思想的产生背景及具体体现。

二、管子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
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各种先进的人文思潮不断涌现。

原本在周王室控制下的诸侯国逐渐产生异心,政治、经济发展的步伐极不均衡。

管子凭借着齐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商业传统,吸收了东夷文化的思想精髓,继承了齐太公工商治国的丰富经验,逐步建立和发展了他特有的经济思想,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管子经济思想能够顺利发展并流传后世,和齐桓公对他的赏识密切相关。

《韩非子》中曾记载,“齐桓公之时,晋客至,有司请礼,桓公曰‘告仲父’者三,而优笑曰:‘易哉为君,一曰仲父,二曰仲父。

’桓公曰:‘吾闻君人者,劳于索人,佚于使人。

吾得仲父已难矣,得仲父之后,何不为易乎哉?’”③这句话大致说明,当时管仲得到了齐桓公的高度信任,双方形成了这样一种工作状态:国家大事经过商定后,由管仲负责具体实施,齐桓公不过问一般事务。

实际上,桓公和管仲,一个为君一个为相,双方是很容易出现不可协调的矛盾的,历史上明太祖废除丞相也是出于皇权和相权不可调和的矛盾。

由于两人处事风格不同,齐桓公和管仲在一段时间内也曾经不太协调。

不过经历磨合,桓公在实践过程中越来越信任管仲,这也给管仲的思想得到实践提供了机会。

三、初探管子经济思想的具体表现及其作用
(一)劳动产生价值理论和社会分工的思想
马克思曾提出“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而在管子的经济思想中,也体现了类似的朴素劳动价值理论。

关于财富产生于劳动,管仲有一些精辟的论述。

《八观》中说,“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

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

”④这句话直接说明了财富的产生在于花费了劳动,所以如果君主财用方面没有节制,就是不爱惜人民。

可以清楚看到,管仲认识到了土地和劳动的结合才能产生粮食,成为财富。

正是由于他有了这样先进的认识,“才一再地强调要爱惜民力,关心劳动者权益,因为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要素。

”⑤
管子十分重视农业发展,而且敏锐地注意到社会分工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他强调四民分居分业,“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

”⑥管仲把广大人民分为士、农、工、商四大类,全国分别设立士农乡和工商乡,分别尽心发展农业和工商业,并且国家教育和帮扶其子女安心从事农业或工商业而不乱套,一直这样世世代代延
续下去,保持社会安定。

这样的社会分工,有利于人民各司其职,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从而建成和谐稳定的社会。

(二)重视农业,五业并举
春秋早期,我国正处于低水平的农业社会。

为了成就王霸大业,管子首先就要把农业发展好,解决民生问题。

因此管子重视农业生产,这些内容在《治国》篇中有较多的论述。

“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

”⑦从这句话可见,他认为粮食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源,也是社会和国家赖以生存的根本。

其次,管子总结历史经验,论证了要称霸天下,就必须重视务农产粟,因此他说“昔者七十九代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

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

”⑧这句话即说明,国家富强米粟充足,才能使社会安定,国家强大。

再者,管子曾说“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

所谓除害者,禁害弄事也。

”⑨这句话就表达了他高度重视农业生产,认为这样有利于得民心。

管仲一贯重视农业生产,除了强调粮食生产,他也要求农业、林业、渔业等行业全面发展,认为这样才能够满足社会需要。

《管子》记载了“山林梁泽,以时禁发而不正(征税)也”。

也就是说,山林水泽,按时封禁和开放,并且不征收税。

这种促进林业和渔业长期发展的措施体现了管子的长远目光和广阔胸怀。

此外,“故授有德则安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这样的做法也体现了重视五业和谐发展。

(三)制定适当措施发展工商业
春秋初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需要集中力量发展农业,所以当时称农业为“本业”,称工商业为“末业”,一般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不过,随着社会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的情况下,管仲与时俱进,提出应当全面发展农业和工商业,使二者互相促进。

“农夫不失其时,百工不失其工功,商无废利,民无游日,财无砥滞”,这样才能使国家富强,人民欢乐。

至于如何发展工商业,管仲提出了许多措施。

例如他认识到适度的生活消费能够促进工商业发展,反过来又会带动农业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这和当今社会以消费的反作用促进生产有着不谋而合之处。

甚至如《管子》中记载,“市也者,劝也。

劝者,所以起。

本善而末事起。

不侈,本不得立”⑩,一定程度上提倡奢侈的消费,有利于活跃市场贸易,对于发展工业和农业都是有必要的。

这在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管仲还制定了“轨里连乡”法,从行政上实现了改革以促进工商业发展。

在全国建立二十一个乡,把乡分为十五个士农乡和六个工商乡,对工商乡有所优待,可以不服兵役,集中精力发展工商业。

这样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分工,使得当时齐国工商业得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此外,管仲十分重视商贸,认识到了市场的重要性,努力发挥市场的作用。

《乘马》篇中曾提到“市者货之准也”和“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

⑪由于管仲高度重视市场作用,所以要求无论是“百乘之国”还是“万乘之国”都要“中而立市”。

为了发展贸
易,促进经济发展,他强调对于边境交换的商品应仔细检查,但是不收关税,实行优惠政策从而促进商贸发展。

总而言之,管仲从齐国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和资源优势等实际条件出发,重视贸易,制定合适的工商业政策,使齐国逐渐富民强兵。

(四)统筹调控的宏观经济思想
管子在追求富国与富民的过程中,高度重视贫富失度问题,注意发挥宏观调控的统筹作用。

他关注“贫富失度”问题,防止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五辅》篇目中提到“礼”有“八经”,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贫富有度”。

贫富差距过大,势必造成社会矛盾激化,使国家秩序陷入混乱。

而管子的目标是富国富民,防止“贫富失度”。

因此,他注意调节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关系,注意调节士、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权贵富人和广大民众的关系。

“悦众在爱施,有众在废私,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备长在乎任贤,安高在于同利”,⑫管子提出的“同利”和今天的“共同富裕”有异曲同工之妙,令人敬佩其智慧。

为了防止“贫富失度”的等问题,管子重视国家对经济的统筹调控,他的思想中也多有体现,作为《管子》经济思想基石的轻重论玖体现出了这一点。

分析形成商品贵贱的原因,掌控商品货币流通的方法,思考如何运用商品货币关系来调节商品供求、调整市场价格和充实国家财政,是《管子》轻重论的基本思想⑬。

《管子·轻重篇》的内容更是深刻体现了其宏观调控思想。

封建统治阶层通过政治权力控制货币、商品,调节“轻重”关系,从而平衡物价,缩小贫富差距,稳定政局。

政府又是如何具体实现宏观调控的呢?首先,利益是最好的动力。

“凡人之情,见利则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

……利在水也。

”⑭人们对于关系到自己利益的事情总是充满热情,这是人之常情。

统治阶层要利用,但又要适当控制这种人之常情。

其次,与天下同利。

一个国家内,人民同利与否与国家的盛衰安定团结密切相关;在国家之外,则要尽力取得其他国家的信任。

最后,还要注意承认贫富的同时防止差距悬殊。

为防止贫富悬殊的形成,政府可以采取“能散积聚,钧羡不足,分并财利,而调民事也”这样的措施,既能使经济正常运行,又圆满解决社会安定问题。

四、管子经济思想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管子在春秋时代进行的经济措施实践和提出的经济思想,在当代看来依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辩证看待《管子》经济思想的基础上,我们应持批判性的思维,更深层地认识其思想内核,反思历史,审视当下。

《管子》经济思想的价值确实应予以肯定。

无论是朴素的劳动价值论还是社会分工的思想,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思想,农业和工商业共同发展的思想等,都令人赞赏,对于当时的齐国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对当今社会而言亦有借鉴意义。

试举一例说明。

管子所主张的“均地分力”、“藏富于民”思想对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有一定借鉴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拉开了社会改革的序幕。

由于“文革”十年内乱的影响,社会问题重重,改革很难开始。

从何处着手来进行社会改革,是当时面临的难题。

幸而以邓小平同志等领导人根据文革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条件,果断地选准了以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进行社会改革。

1984 年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实行了类似于管子“均田分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吃大锅饭”的消极怠工局面。

把土地按人口和质量承包给家庭,使经营方式从原先的生产队集体经营变为一家一户个体经营,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多年缺乏生机的中国发生了巨变。

当然,笔者认为同时也应看到管子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不应一味沉浸在中国古代有如此发达超前的经济思想的得意之情中,更应该做的是反思——横贯了如此之久的这种高度集权的宏观控制经济政策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是否也对中华民族的思想造成了桎梏?或许这也值得反思。

注释:
①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70页。

②李山(译注):《管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页。

③陈秉才(译注):《韩非子》,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25页。

④刘柯、李克和(译注):《管子译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6页。

⑤陆德生:《‹管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3年版,第117页。

⑥李山(译注):《管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29页。

⑦同上,第259页。

⑧同上,第256页。

⑨李山(译注):《管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260页。

⑩陆德生:《‹管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3年版,第122页。

⑪李山(译注):《管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2页,第46页。

⑫李山(译注):《管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2页,第65页。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⑬方宜:《轻重论:封建社会早期经济的引擎——‹管子›宏观调控经济思想管窥》,《南方论刊》,2008年第3期,第47页。

⑭李山(译注):《管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2页,第296页。

参考文献:
[1]刘柯、李克.管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86-88.
[2]李山.管子译注 [M].北京:中华书局,2009.4-296.
[3]杨伯峻.论语译注 [M].北京:中华书局.2006:170.
[4]林鹏旭.《管子》与《商君书》经济思想之差异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2):102-106.
[5]陆德生.《管子》思想的当代价值[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116-131.
[6]任继亮.《管子》经济思想研究:轻重论史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24-132.
[7]方宜.轻重论:封建社会早期经济的引擎——《管子》宏观调控经济思想管窥[J].南方论刊,2008(3):47-48.
[8]刘景丰.东周时期管子的经济思想[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9(5):433-441.
[9]彭书雄.管子经济思想与中国当代经济改革[J].求索,2004(9):19-21.
[10]李晓明.试探《管子》经济思想[J].南方论刊,2016,25(5):112-114.
[11]李英华.《管子》经济思想探析[J].管子学刊,1994(1):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