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可塑性肽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开复位可塑性肽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
折体会
余峰
【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可塑性肽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5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予以切开复位可塑性肽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给予开放引流换药,2个月后愈合.其余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8 ~ 16周.随访6~24个月,依据Maryland评分标准评价术后足部功能:优19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7%.1例出现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足,未发生跟骨外翻、足背侧感觉障碍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可塑性肽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率高,并发症少.
【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16(022)003
【总页数】1页(P99)
【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可塑性肽钢板;内固定术
【作者】余峰
【作者单位】河南固始县人民医院外三科固始 465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2
跟骨骨折多数属关节内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跗骨骨折,其中累及距下关节的骨折占所有跟骨骨折的75%~80%,增加治疗难度[1]。
2013-01—2015-01间,我们对35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可塑性肽钢板内固定治疗,功
能恢复满意,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跟骨骨折患者,男20例,女15例;年龄27~69岁,平均44.32岁。
临床表现:跟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行走困难。
均为单
侧骨折,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29例。
受伤原因:交通车祸伤17例,
高处坠落伤12例,其他伤5例。
术前行X线侧位片、轴位片、CT重建扫描明确诊断。
按Sanders分型[2]:Ⅱ型18例,Ⅲ型17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10~20 d。
1.2 方法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患肢上止血带,侧卧位,选择改良跟骨外侧L型
切口,沿足背、足底皮肤交界处向前至跟骰关节处全层切开至骨膜层。
行骨膜下剥离,充分暴露距下关节、跟骰关节,避免损伤腓肠神经和腓骨长、短肌腱。
直视下复位后关节面和Bohler角,以克氏针撬拔挤压使骨折复位,克氏临时固定。
C型
臂透视后骨缺损处用自体骨填充,恢复跟骨体宽度,并尽量恢复跟距关节面平整。
可塑性跟骨钛钢板放置跟骨外侧螺钉固定,冲洗切口,松止血带,彻底止血,橡皮条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术后据切口引流情况24~48 h拔除引流条,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足踝中立位放置,患足部抬高3~5 d,常规抗生素3d预防感染,甘露
醇静脉滴注消肿。
术后3周拆线。
术后4周行踝关节功能锻炼, 术后6 周轴位和侧位片检查。
术后3个月后开始逐渐负重,定期接受功能锻炼指导,定期复查。
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及时拆线开放引流换药,4周后愈合。
余患者骨折
愈合良好,愈合时间8~14周。
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X线片显示距下关节、Bohler角、Gissane角接近正常,钢板螺钉无折断。
依据Maryland评分标准评
价术后足部功能:优19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7%。
1例出现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足,未发生跟骨外翻、足背侧感觉障碍等并发症。
跟骨为海绵状松质骨,其与周围结构解剖关系复杂,软组织覆盖少,且移动性差。
跟骨正常高度和长度是保证足部关节正常对位、足弓形态及稳定的重要条件。
跟骨骨折,特别是Sanders Ⅱ、Ⅲ、Ⅳ型骨折至少涉及2个以上关节,不仅使跟骨生
物力学特性遭到损坏,亦可导致距下关节面不平整、关节面塌陷及Bohler角变小、消失乃至反角等改变[3],直接影响到踝关节功能。
所以在治疗上要求尽可能恢复
跟骨的距下关节面、跟骨的高度、宽度、长度、跟骨结节的内翻对线、跟骨的Bohler角及Gissane角[4]等。
既往石膏外固定等保守治疗对骨折块复位效果差,尤其对粉碎性骨折固定易发生骨折块再移位。
恢复足弓正常结构困难,踝关节、距下关节等无法早期实施功能锻炼,导致关节僵硬及距下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术后日常生活。
切开复位可塑性肽钢板内固定治疗,通过跟骨外侧将切口扩大,可完整显露骨折部位,便于直视下对骨折部位进行处理,利于恢复跟骨解剖形态和跟距关节面的平整。
可塑性肽钢板结构合理,与Gissane角相吻合性高,并
可以根据手术需要随意剪裁,三维成形,使钢板与骨面完全贴合,固定牢靠。
且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可降低感染。
螺丝钉把持力强,能够对骨折块之间加压,促进骨折愈合,利于足部早期功能锻炼。
可改善关节液循环,激活软骨修复机制,加快软骨的修复与重塑。
实施中需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一般伤后7~14 d,待肿胀消退后实施手术治疗。
术中应规范无菌及无创操作,保护皮肤切口,避免过度牵拉。
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我们对35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实施切开复位可塑性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与有关文献报道相近[5],值得临床应用。
【相关文献】
[1] 邱贵兴.骨科手术图谱入路与解剖[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34-637.
[2] 唐绪军,刘树民,贾古友,等.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2009,3(1):10-12.
[3] 郭晓鹏,禹志宏,邹海兵,等.可塑性钛钢板治疗Sand ersⅡ、Ⅲ型跟骨骨折23例临床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1,8(1):44-46 .
[4] 赵亮,刘长贵,王宝军,等,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3):239-241.
[5] 郝东升,陈晨,王东,等,跟骨骨折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非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1):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