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寒假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历史寒假作业:30天的题,每天的题背过,并在16开纸上写一遍,开学上交。
•第1天:
•1、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第2天:
•3、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
领。
•4、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第3天:
•5、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第4天
•6、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第5天
•7、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
意义: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第6天:
•8、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军击溃吴佩孚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9、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第7天:
•10.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第8天:
•1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第9天:
•12、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第10天:
•13、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第11天
•14、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第12天:
•15、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第13天:
•16、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东北军不战而溃,军政大员四散逃避。
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第14天:
•17、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第15天
•18、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第16天:
•19、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0、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21、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第17天:
•遵义会议的意义: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18天:
•22、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3、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意义: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4、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20天:
•25、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21天:
•26、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
绝。
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
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
奋起反抗。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意义: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22天:
•27、1937年8月13日,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
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
•意义: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第23天:
•28、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
位。
•意义: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第24天:
•1937年9月,山西平型关大捷。
•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9、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第25天:
•淞沪会战意义:淞沪会战持续了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第26天:
•30、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12月13日,今天成为国家公祭日和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第27天:
•31、1938年3月,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
•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32、1938年6月到10月,武汉会战。
•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3、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34、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
•意义: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5、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第29天
•36、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
•意义: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37、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第30天:
•38、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1、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 2.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 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