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地理总复习课件第轮必修第章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对耕地的破坏。①河流 ②气候(qìhòu) ③植被 ④地形。(1)指出将塔中油田 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
Image
第三十五页,共35页。
第二十页,共35页。
规律技巧
(jìqiǎo)总结 公路选址的基本原则 ①道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 ②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③尽量避免跨越河流(héliú),减少桥涵总长 度;
④道路应避开沼泽地; ⑤平原地区选线应尽量不占耕地; ⑥低等级的道路尽量通过小的居民点,通向 大城市的尽量以直达运输为主。
危害
D.减少了火山与地震灾害
第二十七页,共35页。
【解析】 第3题,本题考查(kǎochá)大型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 四川地区地形复杂,修建高速公路时在断崖、深谷处 要修桥梁,在高山、陡坡处要修隧道。 第4题,四川地区地形复杂,暴雨集中,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频发,修建桥梁、隧道可以有效减轻这些 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南方丘陵地区
规模
较大
较小
聚
落
团聚型、棋盘 空间分布相
特 形态 式格 局 ,分 布 较集 对 分 散 , 形 态 往
征
中,形态较完整 往呈带状Fra bibliotek人口较多
较少
第五页,共35页。
【真题1】(2011·北京)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 中部的某聚落(jùlu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1)~(2)题。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tuījìn)库尔 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 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十二页,共35页。
(1)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 理(hélǐ)方式及其特点。 答:方式:管道运输;
特点:运输成本较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 性能高,占地较少。
自 然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 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因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素 地质 特别是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 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 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 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 暴雨强度来设计
(
)
A
A.地形因素
B.水文因素
C.气候因素
D.植被因素
第三十页,共35页。
【解析】 第5题,地方性公路应考虑修路的成本,选择③相 对较近,基本(jīběn)沿等高线修建,工程量小。 第6题,据图分析可知,地形影响最为突出。
第三十一页,共35页。
7.(2011·北京)读下图,回答(huídá)下列问 题。
(2)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 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 B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lǐchéng) D.保护野生动物
第十九页,共35页。
【思维过程】 (1)保证列车高速运行的条件是平直的道路系统, 因此其首要自然因素是平坦的地形。 (2)平原(píngyuán)地形平坦,利于高速铁路的建 设,因此C选项显然不是主要原因;而由于平原 (píngyuán)区野生动物少,D选项也不正确;平 原(píngyuán)架桥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对耕地 的破坏。
第十五页,共35页。
(续表)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经济 社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会 经
社会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 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济
因 素
技术
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 条件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车辆运行安全的威
胁
第十六页,共35页。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 通线路密度(mìdù)表现出西疏东密的特点。
C)
①河流 ②气候 ③植被 ④地形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二十四页,共35页。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为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 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水灾。读图可知该地区 河道弯曲(wānqū)、支流众多,导致排水不畅,易发生 水灾。 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聚落多沿河分布,主要是因 为该地区地形平坦,河流可以为聚落提供淡水及运输功 能。
第二十五页,共35页。
(2012·江苏卷改编)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 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 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róngdòng)、深谷。雅西高 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 座,大桥168座,隧 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 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3~4题。
第二十六页,共35页。
3.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 ) A A.多断崖、深谷,多高山、陡坡
B.多石灰岩溶洞
C.多冻土
D.多角峰、U形谷
4.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
(
)
A.减轻冰C川的危害
B.减轻冻土的危害
C.减轻山崩(shānbēng)滑坡的危害, 减轻暴雨泥石流的
第八页,共35页。
【思维过程】 (2)根据图中信息难以(nányǐ)判断断层形成年代, 因此A选项无法得到确认;据图可以看出该聚落 高出河流冲积平原,其原因显然是为了躲避洪水 威胁,因此B、D选项错误;而根据题干和图中信 息,容易判断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其植 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C选项正确。
第六页,共35页。
(1)图中( D )
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2)该聚落(
)
A.出现(chūxiàCn)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第一页,共35页。
第五章
必修
自然环境对人类(bìxiū)Ⅰ
(rénlèi)活动的影响
第1课
第二页,共35页。
第三页,共35页。
考点1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突出因素, 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fēnbù)、规模和发展都 具有深刻的影响。
(见下表)
第四页,共35页。
地形类型 北方平原地区
规律技巧 (jìqiǎo)总结
续表
第十三页,共35页。
考点2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yǐngxiǎng)交通线(公路、铁路)分 布的主要区位因素
(见下表)
第十四页,共35页。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地
平原
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用耕地,处 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形
山地
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 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第二十一页,共35页。
第二十二页,共35页。
(2012·山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读我国 东部(dōnɡ bù)某地区图,完成1~2题。
第二十三页,共35页。
1.图示区域水灾多发的自然原因最不可能是(
D)
A.支流众多
B.河道(hédào)弯曲
C.降水集中
D.山高谷深
2.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第三十三页,共35页。
(2)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 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答: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 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3)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xíngchéng)与发展的自然条 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答: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 次减小。
第七页,共35页。
【思维过程】 (1)从图中可以得知,河流侵蚀了2300万年前至
2100万年前形成的地层,因此,河流应当形成于该地 层形成之后,即河流历史短于2300万年,故A选项错 误;B选项缺乏足够的信息进行判断,①处地下岩层相 对平整而连续,不能确定在沉积(chénjī)地貌形成前出 现过侵蚀;C选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在②处岩层明显 缺失2100万年前至150万年前形成的地层;而根据河 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特点和河流流向不难判 断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第三十四页,共35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五章。B选项缺乏足够的信息进行判断,①处地下岩层相对平整而连续,不能确定在沉积地貌形 成前出现过侵蚀。C选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在②处岩层明显缺失2100万年前至150万年前形成的地层
No 。而根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特点和河流流向不难判断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平原架桥
第九页,共35页。
规律技巧 (jìqiǎo)总结 1、影响聚落(jùluò)因素的示意图
第十页,共35页。
规律(guīlǜ)技 巧2.总我结国不同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聚落(jùluò) 分布特点不同,如下表所示:
第十一页,共35页。
3.了解(liǎojiě)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十二页,共35页。
第二十八页,共35页。
(2010·中山市模拟)在下图所示区域内,准备(zhǔnbèi) 修建从A城(120.5°E,28°N)到B城的公路。完成5~6题。
第二十九页,共35页。
5.在图示的四条线路(xiànlù)备选方案中,最佳方案为
( C)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显示,影响公路线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第十七页,共35页。
【真题2】(2011·全国)到2010年底(niándǐ), 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下图显示 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1)~(2)题。
第十八页,共35页。
(1)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
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A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Image
第三十五页,共35页。
第二十页,共35页。
规律技巧
(jìqiǎo)总结 公路选址的基本原则 ①道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 ②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③尽量避免跨越河流(héliú),减少桥涵总长 度;
④道路应避开沼泽地; ⑤平原地区选线应尽量不占耕地; ⑥低等级的道路尽量通过小的居民点,通向 大城市的尽量以直达运输为主。
危害
D.减少了火山与地震灾害
第二十七页,共35页。
【解析】 第3题,本题考查(kǎochá)大型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 四川地区地形复杂,修建高速公路时在断崖、深谷处 要修桥梁,在高山、陡坡处要修隧道。 第4题,四川地区地形复杂,暴雨集中,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频发,修建桥梁、隧道可以有效减轻这些 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南方丘陵地区
规模
较大
较小
聚
落
团聚型、棋盘 空间分布相
特 形态 式格 局 ,分 布 较集 对 分 散 , 形 态 往
征
中,形态较完整 往呈带状Fra bibliotek人口较多
较少
第五页,共35页。
【真题1】(2011·北京)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 中部的某聚落(jùlu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1)~(2)题。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tuījìn)库尔 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 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十二页,共35页。
(1)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 理(hélǐ)方式及其特点。 答:方式:管道运输;
特点:运输成本较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 性能高,占地较少。
自 然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 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因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素 地质 特别是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 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 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 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 暴雨强度来设计
(
)
A
A.地形因素
B.水文因素
C.气候因素
D.植被因素
第三十页,共35页。
【解析】 第5题,地方性公路应考虑修路的成本,选择③相 对较近,基本(jīběn)沿等高线修建,工程量小。 第6题,据图分析可知,地形影响最为突出。
第三十一页,共35页。
7.(2011·北京)读下图,回答(huídá)下列问 题。
(2)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 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 B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lǐchéng) D.保护野生动物
第十九页,共35页。
【思维过程】 (1)保证列车高速运行的条件是平直的道路系统, 因此其首要自然因素是平坦的地形。 (2)平原(píngyuán)地形平坦,利于高速铁路的建 设,因此C选项显然不是主要原因;而由于平原 (píngyuán)区野生动物少,D选项也不正确;平 原(píngyuán)架桥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对耕地 的破坏。
第十五页,共35页。
(续表)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经济 社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会 经
社会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 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济
因 素
技术
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 条件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车辆运行安全的威
胁
第十六页,共35页。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 通线路密度(mìdù)表现出西疏东密的特点。
C)
①河流 ②气候 ③植被 ④地形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二十四页,共35页。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为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 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水灾。读图可知该地区 河道弯曲(wānqū)、支流众多,导致排水不畅,易发生 水灾。 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聚落多沿河分布,主要是因 为该地区地形平坦,河流可以为聚落提供淡水及运输功 能。
第二十五页,共35页。
(2012·江苏卷改编)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 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 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róngdòng)、深谷。雅西高 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 座,大桥168座,隧 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 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3~4题。
第二十六页,共35页。
3.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 ) A A.多断崖、深谷,多高山、陡坡
B.多石灰岩溶洞
C.多冻土
D.多角峰、U形谷
4.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
(
)
A.减轻冰C川的危害
B.减轻冻土的危害
C.减轻山崩(shānbēng)滑坡的危害, 减轻暴雨泥石流的
第八页,共35页。
【思维过程】 (2)根据图中信息难以(nányǐ)判断断层形成年代, 因此A选项无法得到确认;据图可以看出该聚落 高出河流冲积平原,其原因显然是为了躲避洪水 威胁,因此B、D选项错误;而根据题干和图中信 息,容易判断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其植 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C选项正确。
第六页,共35页。
(1)图中( D )
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2)该聚落(
)
A.出现(chūxiàCn)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第一页,共35页。
第五章
必修
自然环境对人类(bìxiū)Ⅰ
(rénlèi)活动的影响
第1课
第二页,共35页。
第三页,共35页。
考点1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突出因素, 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fēnbù)、规模和发展都 具有深刻的影响。
(见下表)
第四页,共35页。
地形类型 北方平原地区
规律技巧 (jìqiǎo)总结
续表
第十三页,共35页。
考点2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yǐngxiǎng)交通线(公路、铁路)分 布的主要区位因素
(见下表)
第十四页,共35页。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地
平原
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用耕地,处 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形
山地
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 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第二十一页,共35页。
第二十二页,共35页。
(2012·山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读我国 东部(dōnɡ bù)某地区图,完成1~2题。
第二十三页,共35页。
1.图示区域水灾多发的自然原因最不可能是(
D)
A.支流众多
B.河道(hédào)弯曲
C.降水集中
D.山高谷深
2.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第三十三页,共35页。
(2)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 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答: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 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3)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xíngchéng)与发展的自然条 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答: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 次减小。
第七页,共35页。
【思维过程】 (1)从图中可以得知,河流侵蚀了2300万年前至
2100万年前形成的地层,因此,河流应当形成于该地 层形成之后,即河流历史短于2300万年,故A选项错 误;B选项缺乏足够的信息进行判断,①处地下岩层相 对平整而连续,不能确定在沉积(chénjī)地貌形成前出 现过侵蚀;C选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在②处岩层明显 缺失2100万年前至150万年前形成的地层;而根据河 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特点和河流流向不难判 断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第三十四页,共35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五章。B选项缺乏足够的信息进行判断,①处地下岩层相对平整而连续,不能确定在沉积地貌形 成前出现过侵蚀。C选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在②处岩层明显缺失2100万年前至150万年前形成的地层
No 。而根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特点和河流流向不难判断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平原架桥
第九页,共35页。
规律技巧 (jìqiǎo)总结 1、影响聚落(jùluò)因素的示意图
第十页,共35页。
规律(guīlǜ)技 巧2.总我结国不同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聚落(jùluò) 分布特点不同,如下表所示:
第十一页,共35页。
3.了解(liǎojiě)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十二页,共35页。
第二十八页,共35页。
(2010·中山市模拟)在下图所示区域内,准备(zhǔnbèi) 修建从A城(120.5°E,28°N)到B城的公路。完成5~6题。
第二十九页,共35页。
5.在图示的四条线路(xiànlù)备选方案中,最佳方案为
( C)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显示,影响公路线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第十七页,共35页。
【真题2】(2011·全国)到2010年底(niándǐ), 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下图显示 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1)~(2)题。
第十八页,共35页。
(1)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
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A B.地质
C.气候
D.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