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永康市环境质量报告书
二○一一年度
永康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二○一二年一月
主编:蒋琳瑛
审核:胡晓明
审定:金明亮
编写单位:永康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永康市2011年度环境质量报告目录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环境监测概况 (2)
第二章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状况 (6)
第三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41)
第四章城市环境噪声状况 (55)
第五章结论 (59)
前言
《二○一一年度永康市环境质量报告书》是根据《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和《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的规定编制的。
它是我市环境监测常规工作的综合成果,从宏观上客观地反应了2011年我市地表水、城市空气、酸雨、噪声等环境质量状况及年度变化情况,为“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有效地控制我市的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我市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环境质量报告书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的要求,在收集整理全市2011年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市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和分析。
内容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大气(包括酸雨)环境质量状况、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等章节。
为进一步增强环境质量报告书的时效性,考虑到目前环境统计的信息滞后于环境监测信息的实际状况,本报告书中未包括全市污染源的统计资料。
2011年是实施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规定,地表水的监测项目和评价标准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标准采用GB3095-1996《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城市噪声评价标准采用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在评价方法上,采取以单项指数与综合指数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力争搞清主要污染区域、污染类型、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程度。
为了提高报告的直观性,书中附了必要的统计表格和评价示意图,以供环境管理部门参考。
本报告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局领导及各科室、队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特此致谢!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及水平有限,编写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二○一二年度永康市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组
二○一二年一月
第一章环境监测概况
2011年我站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浙江省有关监测技术规定,主要开展了永康江流域的地表水、城考断面、永武交界断面、饮用水源、城市污水、各镇街道交界断面和城市空气、降水、降尘监测、噪声等监测工作。
第一节监测站位的布设
一、地表水监测站位布设
1、地表水监测站位6个:
省控1个(章店断面);
金华市市控4个(世雅断面、南溪断面、塔海断面、桐琴桥断面);
永康市市控1个(前仓断面)。
2、饮用水源
饮用水源地2个:杨溪水库、太平水库。
3、交界断面
永康-武义交界断面1个(桐琴桥断面);
丽水-金华交界断面1个(光瑶断面);
各镇街道交界断面16个。
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城考断面2个(西津桥断面、章店断面)。
二、城市空气监测站位布设
为了兼顾采样方便和质量控制要求,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位2个,分别布设在市环境监测站楼顶和市气象局楼顶。
三、环境噪声监测
1、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
24小时功能区噪声定点监测共设7个功能测点:一类功能区2个(上水碓、党校);
二类功能区1个(供电局);
三类功能区1个(端头);
四类功能区2个(设计院、住宅公司);
高空1个(财税大楼)。
2、交通干线噪声监测
交通干线噪声监测点布设32个点位。
3、区域环境噪声
区域环境噪声测点104个。
第二节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
在结合我站的实际监测能力的情况下,永康市环境质量常规项目与频次参照国家颁发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我省制定的《浙江省环境监测实施细则》的要求执行。
一、地表水
1、监测项目
地表水监测项目22个:水温、pH值、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溶解氧、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挥发酚、总氰化物、硒、总砷、六价格、总磷、氟化物、化学需氧量(COD cr)、石油类、汞、铜、锌、镉、铅、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桐琴桥站位加测总氮。
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项目27个: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挥发酚、总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总砷、汞、六价铬、镉、铅、粪大肠菌群、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铜、锌、硒、铁、锰、氯化物、总氮、硫酸盐。
交界断面监测项目8个:水温、pH值、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氨氮、氟化物、化学需氧量(COD cr)、总磷、溶解氧。
城考断面监测项目5个:pH值、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氨氮、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监测频次
2011年地表水常规监测频次逢单月测,即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共测6次。
采样时间安排在每月上旬。
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频次逢单月采样,全年共测6次,采样时间安排在每月上旬,杨溪水库逢双月也采。
城考断面监测频次与地表水监测同时进行,全年共测6次。
永武交界断面监测频次1次/周(11-12月,1次/月),全年共测43次,于每
周一与武义监测站同时采样。
丽水-金华交界断面光瑶监测频次1次/月,共测12次,于每月上旬按省规定时间与缙云县监测站同时采样。
永康江流域各镇街道16个交界断面监测频次1次/月,全年共测12次。
二、环境空气
1、监测项目
⑴城市空气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
⑵大气降水
pH值、电导率、降雨量及离子成分:硫酸根、硝酸根、氟离子、氯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铵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
2、监测频次
⑴城市空气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自动监测。
⑵大气降水
逢雨(雪)必测pH值、电导率,每月至少选择一次测定硫酸根、硝酸根、氟离子、氯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铵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
三、噪声
1、监测项目
⑴功能区噪声
Leq、L10、L50、L90。
⑵交通干线噪声
车流量、Leq、L10、L50、L90。
⑶区域环境噪声
Leq、L10、L50、L90。
2、监测频次
⑴功能区噪声
监测频次2次/年,监测时间为5月和9月,每次每一测点连续监测24小时。
⑵交通干线噪声
监测频次1次/年,每次测20分钟,测量在昼间进行。
我省统一在5月份进行监测。
⑶区域环境噪声
监测频次1次/年,监测时间为5月。
第二章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状况
永康市地表水由华溪、南溪、永康江三条河段组成,永康江由南溪和华溪两大支流在域区内汇合而成。
评价河段总长为64.2千米,其中华溪河段为30.7千米,南溪河段为13.0千米,永康江河段为20.5千米,具体各河段的长度见表2-1。
在每条河段上各设2个测点,其监测结果宏观分析并反应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表2-1 各河段评价长度
一、地表水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㈠、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城考断面及交界断面均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011年1月-6月地表水评价标准见表2-2,2011年7月-12月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个指标;2011年1月-6月饮用水源地水质执行Ⅲ类标准,见表2-3,2011年7月-12月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1、2中除水温以外的21个指标;城考断面执行工业用水标准Ⅳ类标准,见表2-4;永-武交界断面桐琴桥和各镇街道断面的水质控制标准为Ⅲ类水,见表2-5。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2011年7月-12月饮用水源地水质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中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3、数据统计
⑴、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⑵、季度评价
一般应采用2 次以上(含2 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⑶、年度评价
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价,以每年12 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 次以上(含8 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
全国地表水不按水期进行评价。
㈡、评价方法
1、断面水质评价
河流断面水质类别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最高的一项来确定。
描述断面的水质类别时,使用“符合”或“劣于”等词语。
断面水质类别与水质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2-6。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少于5 个时,计算河流、流域(水系)所有断面各评价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1.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并按表2-6指出每个断面的水质类别和水质状况。
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在5 个(含5 个)以上时,采用断面水质类别比例法,即根据评价河流、流域(水系)中各水质类别的断面数占河流、流域(水系)所有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来评价其水质状况。
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在5 个(含5个)以上时不作平均水质类别的评价。
河流、流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与水质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2-7。
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评价时段内,断面水质为“优”或“良好”时,不评价主要污染指标。
断面水质超过Ⅲ类标准时,先按照不同指标对应水质类别的优劣,选择水质类别最差的前三项指标作为主要污染指标。
当不同指标对应的水质类别相同时计
算超标倍数,将超标指标按其超标倍数大小排列,取超标倍数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指标。
当氰化物或铅、铬等重金属超标时,优先作为主要污染指标。
对于水温、pH 值和溶解氧等项目不计算超标倍数。
标准
该指标的功能类别水质标准
该指标的功能类别水质某指标的浓度值超标倍数-=
4、河流、流域(水系)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
将水质超过Ⅲ类标准的指标按其断面超标率大小排列,一般取断面超标率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指标。
对于断面数少于 5 个的河流、流域(水系),按“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确定每个断面的主要污染指标。
5、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河流型水库按照河流水质评价方法进行。
⑴、营养状态评价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 (Σ))。
∑=•=∑m
j j TLI Wj TLI 1)()(
表2-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
m
j ij
ij j r
r W 1
2
2
表2-3 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标准
单位:mg/L(除pH值)
表2-4 城考断面水质评价标准
单位:mg/L(pH值除外)
表2-5 交界断面水质评价标准
单位:mg/L(pH值除外)
表2-7 河流、流域(水系)水质定性评价分级
表2-8 湖泊营养状态分级
二、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总体现状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1、水质现状
据监测数据统计汇总分析,2011年我市地表水各断面、各河段的监测结果和水质分布情况详见表2-9、表2-10、表2-16、表2-17。
(1)、各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前仓断面:综合评价为Ⅳ类,水质状况轻度污染,表征颜色为黄色,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石油类(2.8)、化学需氧量(1.4)、总磷(1.1)。
2011年共采6次,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2次,占33.3%;Ⅳ类断面3次,占50.0%;Ⅴ类断面1次,占16.7%。
世雅断面:综合评价为劣Ⅴ类,水质状况重度污染,表征颜色为红色,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氨氮(5.0)、氟化物(2.6)。
2011年共采6次,Ⅴ类断面1次,占16.7%;劣Ⅴ类断面5次,占83.3%。
南溪断面:综合评价为Ⅳ类,水质状况轻度污染,表征颜色为黄色,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石油类(2.8) 。
2011年共采6次,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5次,占83.3%,Ⅴ类断面1次,占16.7%。
塔海断面:综合评价为劣Ⅴ类,水质状况重度污染,表征颜色为红色,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氨氮(6.1)、总磷(4.3)、氟化物(2.1)。
2011年共采6次,Ⅴ类断面2次,占33.3%;劣Ⅴ类断面4次,占66.7%。
章店断面:综合评价为Ⅴ类,水质状况中度污染,表征颜色为橙色,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氨氮(1.8)。
2011年共采6次,Ⅳ类断面2次,占33.3%;Ⅴ类断面3次,占50.0%;劣Ⅴ类断面1次,占16.7%。
桐琴断面:综合评价为Ⅴ类,水质状况中度污染,表征颜色为橙色,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总磷(1.7)、氨氮(1.6)。
2011年共采6次;Ⅴ类断面2次,占33.3%;劣Ⅴ类断面4次,占66.7%。
总体来说,2011年永康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要求0个断面,占0%;未满足功能要求6个断面,占100%。
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氟化物。
详见表2-9、表2-18。
(2)、各河段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011年我市地表水永康江流域总评价河段长64.2米,分华溪、南溪、永康江三条河段,设监测断面共6个。
具体结果见表2-10。
华溪段:综合评价为劣Ⅴ类,水质状况重度污染,表征颜色为红色,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氨氮(5.6)、、氟化物(2.4)。
该河段内共设世雅、塔海2个断面,评价河段长30.7Km,占总占总评价河段长的47.8%,指定功能水质均为Ⅱ类。
2011年世雅、塔海断面的水质均为劣Ⅴ类,水质均不能满足功能要求。
南溪段:综合评价为Ⅳ类,水质状况轻度污染,表征颜色为黄色,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石油类(2.2)。
该河段内共设南溪水厂、前仓2个断面,评价河段长13.0Km,占总评价河段长的20.2%,指定功能水质前仓为Ⅲ类、南溪水厂为II类。
2011年南溪水厂Ⅳ类、前仓断面Ⅳ类,均未满足功能要求,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
永康江段:综合评价为Ⅴ类,水质状况中度污染,表征颜色为橙色,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氨氮(1.7)。
该河段内共设章店、桐琴桥2个断面,评价河段长20.5Km,占总占总评价河段长的31.9%,指定功能水质均为Ⅲ类。
2011年章店断面、桐琴桥断面的水质均为Ⅴ类;章店断面未能满足功能要求,主要污染为:氨氮。
永康江流域:综合评价Ⅳ类:Ⅴ类:劣Ⅴ类为33.3%:33.3%:33.3%。
(二)饮用水源地水质
2011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我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杨溪水库等水质监测。
按城市综合整治考核的要求来评价:
杨溪水库水质综合评价为Ⅲ类,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项目达标率为100%。
详见表2-11。
太平水库水质综合评价为Ⅲ类,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项目达标率为100%。
详见表2-12。
(三)、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断面
根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要求,城考断面2个:西津桥和章店;
考核指标7个:水温、pH值、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氨氮、氟化物、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指定功能:工业用水,控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标准。
见表2-13。
据统计,2011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我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断面监测,共得有效监测数据83个,按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标准,西津桥断面,共采6次,断面合格2次,断面合格率33.3%;章店断面,共采6次,断面合格3次,断面合格率50.0%。
(四)、交界断面
1、永-武交界断面
根据《金华江流域交接断面水质监测管理考核办法》中的规定,交接断面桐琴桥的水质控制标准为Ⅲ类水,执行标准GB3838-200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
监测项目7个:pH值、化学需氧量(COD cr)、氨氮、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氟化物、总磷、溶解氧。
按照金华江流域交界断面水质监测的统一部署,2011年我站对永武交界断面桐琴桥水质共进行了43次监测,1次/周监测(11-12月,1次/月)。
具体监测结果见表2-14、表2-15、表2-16(注:Y为能、N为不能)。
从监测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2011年桐琴桥断面各监测指标年均值来综合评价,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总磷(超1.96倍),其次氨氮(超1.27倍),总磷(超1.19倍)。
详见表2-16。
(2)、桐琴桥的水质共进行了43次监测,13次为Ⅳ类水,占总监测次数的30.2%;8次为Ⅴ类水,占总监测次数的18.6%;22次为劣Ⅴ类水,占总监测次数的51.2%。
断面达标率为0%,劣Ⅴ类出现率为51.2%。
详见表2-14。
与2010年相比,桐琴桥断面水质明显下降,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下降43.1%,Ⅳ类水质下降3.1%;Ⅴ类水质上升2.9%;劣Ⅴ类水质上升43.4%。
详见表2-15。
2、丽水-金华交界断面
监测项目6个,监测结果见表2-17。
监测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氨氮(NH3-N)、总磷。
按照浙江省地表水交界断面水质联合监测的统一部署,我站于2011年对丽水-金华交界断面光瑶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参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从表2-17可以看出,监测次数12次,光瑶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Ⅳ类,定类指标为总磷(超1.01倍)。
达到或优于Ⅲ类水5次,占41.7%;Ⅳ类水6次,占50.0%;Ⅴ类水1次,占8.3%。
断面达标率41.7%。
3、永康江流域各镇街道交界断面
2011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永康江流域镇街道16个交界断面进行了监测,共得有效监测数据768个。
永康江流域镇街道交接断面水质控制标准为Ⅲ类水,执行标准GB3838-200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
监测项目4个:pH值、氨氮、总磷、氟化物。
详见表2-15、表2-19。
据统计分析,2011年我站对永康江流域各镇街道16个交界断面水质各进行了12次监测,从监测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华溪流域
下里村(西溪-龙山)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水,断面达标率为8.3%。
断面水质Ⅲ类1次,Ⅳ类2次,Ⅴ类1次,劣Ⅴ类8次,主要污染物为氨氮(超2.1倍),其次为总磷(超1.7倍)。
桥头周(龙山-古山)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水,断面达标率为0%。
断
面水质Ⅳ类1次,Ⅴ类1次,劣Ⅴ类10次,主要污染物为氟化物(超2.3倍),其次为氨氮(超1.4倍)。
柿后丁高桥(古山-芝英)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水,断面达标率为0%。
断面水质Ⅳ类1次,劣Ⅴ类11次,主要污染物为氨氮(超2.7倍)、氟化物(超2.5倍)。
桥里大桥(芝英-经济开发区)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水,断面达标率为0%。
断面水质Ⅳ类1次,Ⅴ类1次,劣Ⅴ类10次,主要污染物为氨氮(超2.8倍)、氟化物(超2.3倍)。
河南大桥(经济开发区-东城街道)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水,断面达标率为0。
断面水质2次为Ⅴ,10次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超3.0倍)、总磷(超2.2倍)、氟化物(超1.9倍)。
望春东路后槽桥(东城街道)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水,断面达标率为0。
断面水质Ⅳ类1次,Ⅴ类2次,劣Ⅴ类9次,主要污染物为氨氮(超2.7倍)、氟化物(超1.7倍)。
南溪流域
新店船大桥(前仓-石柱)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Ⅳ类水,断面达标率为33.3%。
断面水质Ⅲ类4次,Ⅳ类5次,Ⅴ类1次,劣Ⅴ类2次,主要污染物为总磷(超1.1倍)。
白垤里(石柱-江南街道)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Ⅲ类水,断面达标率为58.3%。
断面水质Ⅲ类7次,Ⅳ类2次,Ⅴ类1次,劣Ⅴ类2次。
苏溪流域
山西村北岭桥(唐先-象珠)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水,断面达标率为0%。
断面水质Ⅳ类2次,Ⅴ类3次,劣Ⅴ类7次,主要污染物为总磷(超2.4倍)。
下山村普济桥(象珠-经济开发区)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Ⅳ类水,断面达标率为33.3%。
断面水质Ⅲ类4次,Ⅳ类3次,Ⅴ类3次,劣Ⅴ类2次,主要污染
物为总磷(超1.3倍)、氨氮(超1.1倍)。
东城街道小花园(经济开发区-东城街道)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水,断面达标率为0%。
断面水质Ⅳ类1次,Ⅴ类2次,劣Ⅴ类9次,主要污染物为总磷(超2.31倍)、氟化物(超2.0倍)。
倪宅溪流域
花街镇政府(花街道-城西新区)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水,断面达标率为0。
断面水质劣Ⅴ类12次,主要污染物为氟化物(超6.9倍)、总磷(超2.8倍)、氨氮(超2.1倍)。
城西新区范宅(城西新区)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水,断面达标率为0。
断面水质劣Ⅴ类12次,主要污染物为总磷(超3.5倍)、氟化物(超3.4倍)、氨氮(超2.2倍)。
烈桥溪流域
花城路桥(西城街道-城西新区)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Ⅴ类水,断面达标率为0%。
断面水质Ⅳ类4次,Ⅴ类3次,劣Ⅴ类5次,主要污染物为总磷(超1.7倍)。
杨埠(城西新区)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水,断面达标率为0%。
断面水质Ⅳ类2次,Ⅴ类1次,劣Ⅴ类9次,主要污染物为总磷(超2.2倍)、氟化物(超1.7倍)。
永祥溪流域
小章店(江南街道)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Ⅲ类水,断面达标率为75.0%。
断面水质Ⅲ类9次,Ⅳ类3次。
表2-9 地表水各断面水质情况及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汇总表
表2-10 地表水各河段水质情况及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汇总表
表2-11 杨溪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汇总表
表2-12 太平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mg/L(除pH值、总大肠菌群个/L)
单位:mg/L(除pH值)
表2-14 永武交界断面桐琴桥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pH值除外)
表2-15 桐琴桥断面水质比较表
表2-17 丽水-金华交界断面监测结果
表2-18 丽水-金华交界断面统计表
表2-15 永康江流域各镇街道交界断面监测结果
单位:mg/L(pH值除外)
表2-15(续)永康江流域各镇街道交界断面监测结果
单位:mg/L(pH值除外)
表2-15(续)永康江流域各镇街道交界断面监测结果
单位:mg/L(pH值除外)
表2-15(续)永康江流域各镇街道交界断面监测结果
单位:mg/L(pH值除外)
表2-15(续)永康江流域各镇街道交界断面监测结果
单位:mg/L(pH值除外)
表2-15(续)永康江流域各镇街道交界断面监测结果
单位:mg/L(pH值除外)
表2-15(续)永康江流域各镇街道交界断面监测结果
单位:mg/L(pH值除外)
表2-15(续)永康江流域各镇街道交界断面监测结果
单位:mg/L(pH值除外)
表2-16 2011年1-5月永康市各断面水环境质量汇总
单位:mg/L
续表
永康市2011年度环境质量报告第二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表2-17 2011年7-11月永康市各断面水环境质量汇总
单位:mg/L
36
表2-18 2011年永康市各断面主要污染物汇总
单位:mg/L
永康市2011年度环境质量报告第二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表2-20 2010-2011年永康江流域各断面指标变化情况比较表
第三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第一节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一、监测结果与质量状况
监测点位2个: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市气象站。
共获得有效监测数据2190个,其中二氧化硫(SO2)730个,二氧化氮(NO2)730个,可吸入颗粒物(PM10)730个。
城市空气质量从日均值结果看出,达二级或好于二级的有效天数为321天,占全年天数87.9%。
1、二氧化硫(SO2二级标准:0.06 mg/m3)
日均值范围为0.009~0.197mg/m3,年均值0.045mg/m3,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比2010年上升了0.009mg/m3。
从日均值浓度来分析,年超标率为0。
详见表3-1、3-7。
2、二氧化氮(NO2二级标准:0.08 mg/m3)
日均值范围为0.003~0.118mg/m3,年均值0.022mg/m3,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比2010年下降了0.001mg/m3。
从日均值浓度来分析,年超标率为0.3%。
详见表3-2、3-7。
3、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级标准:0.10 mg/m3)
日均值范围为0.009~0.396mg/m3,年均值0.112mg/m3,未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0.10mg/m3),比2010年上升了0.010mg/m3。
从日均值浓度来分析,年超标率为12.9%。
详见表3-3、3-7。
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将有关的污染物浓度等标比,计算得到简单的无量纲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
(一)、评价方法
1、综合污染指数
综合污染指数是各项空气污染物的单项指数的和。
可用于评价城市空气质量
总体状况、年际变化及城市间空气污染程度的比较。
空气污染指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n
i Pi P 1
其中:Pi=Ci/Si
式中:P —空气综合指数;
Pi —i 项空气污染物分指数;
Ci —i 项空气污染物的季或年均浓度值; Si —i 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n —计入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2、污染物平均负荷系数
为反映各污染物的构成比例,确定各污染因子的重要性顺序,引进污染物负荷系数的概念:
∑==n
i Pi Pi fi 1
/
其中:Pi=Ci/Si
式中:fi —污染物i 负荷系数; Pi —污染物i 的单项质量指数; Ci —污染物i 的年均值; Si —污染物i 的评价标准。
3、评价标准
根据GB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我省的实际情况,评价方法和评价项目参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年均值二级标准,其标准限值如下,详见表3-5。
二氧化硫 0.06 mg/m 3 二氧化氮 0.08 mg/m 3 可吸入颗粒物 0.10 mg/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