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心起搏点观察和心肌收缩特性的观察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实验07 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心脏”相关文档)共6张

实验07 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心脏”相关文档)共6张
【实验原理】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 静脉窦。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正常情 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 静脉窦、心房、心室。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用机械方法或 通过传感器(记录仪、示波器或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下来, 称为心搏曲线。
正两常栖情 类况动下物,的心脏的为活两动心节房律、服一从心静室脉,窦心的脏节的律起,搏其点活是动静顺脉序窦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正静常脉情 窦况的下节,律心最脏高的,活心动房节次律之服,从心静室脉最窦低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静两脉栖窦 类的动节物律的最心高脏,为心两房心次房之、,一心室最,低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两正栖常类 情动况物下的,心脏为的两活心动房节、律一服心从室静,脉心窦脏的的节起律搏,点其是活静动脉顺窦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静正脉常窦 情的况节下律,最心高脏,的心活房动次节之律,服心从室静最脉低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静正脉常窦 情的况节下律,最心高脏,的心活房动次节之律,服心从室静最脉低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两正栖常类 情动况物下的,心脏为的两活心动房节、律一服心从室静,脉心窦脏的的节起律搏,点其是活静动脉顺窦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两正栖常类 情动况物下的,心脏为的两活心动房节、律一服心从室静,脉心窦脏的的节起律搏,点其是活静动脉顺窦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两静栖脉类 窦动的物节的律心最脏高为,两心心房房次、之一,心室,最心低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之、,一心室最,低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

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

中国海洋大学实验报告2011年11月5日姓名:刘玉姣专业年级:2009级生物技术学号:************同组者:魏惠惠马丽斐题目: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一、目的要求观察蟾蜍心脏起搏点、心脏各部分活动顺序及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

二、基本原理心脏活动具有自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

其每次兴奋依次激动心房、心室。

引起心脏各部分的顺序活动。

正常生理情况下窦房结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的自律细胞称为潜在起搏点,当窦房结的兴奋传导受阻时,潜在起搏点可取代窦房结引发心房或心室活动。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称静脉窦。

三、动物与器材蟾蜍或蛙、手术器械一套、蛙板、玻璃板、蛙心夹、滴管、细线、秒表、任氏液。

四、方法与步骤1.破坏蟾蜍脑和脊髓后,仰卧于蛙板上。

用眼科剪刀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

2.识别蛙心静脉窦、心房、心室,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半月形白线,即窦房沟。

3.观察项目(1) 静脉窦、心房、心室跳动顺序及频率。

(2)沿窦房沟进行结扎(斯氏第一结扎),观察心房、静脉窦活动情况。

(3)待心房、心室恢复跳动后,在心房、心室的交界处(房室沟)做斯氏第二结扎,观察心房、心室活动变化情况。

五、注意事项1.复习心脏兴奋的发生与传播等理论知识。

2.手术过程要小心,避免出血。

结扎应迅速扎紧。

3.实验中经常滴加任氏液,使心脏保持湿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第一次结扎后,由于静脉窦为正常起搏点,故仍能进行正常搏动;由于窦房沟处被结扎,兴奋传导受抑制,心房心室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不能立即恢复,而频率降低。

须经一定时间才能从被压抑的状态中恢复其本身的自动兴奋频率。

第二次结扎处为房室沟,此时从静脉窦到心房的兴奋传导正常,故心房跳动频率恢复。

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受阻,心室跳动停止。

一段时间后,心室自身的潜在兴奋性使心室开始跳动。

七、思考题第一斯氏结扎后和第二斯氏结扎后的心室搏动频率是否相同?为什么?答:不相同。

实验六 蟾蜍心起搏点观察实验

实验六 蟾蜍心起搏点观察实验

实验六蟾蜍心起搏点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一.目的和要求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的心脏结构;2.观察心脏各部分自动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4.了解心脏的电活动与机械收缩活动的关系;5.观察心室在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6.了解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及代偿间歇的发生机理。

二.基本原理1.两栖类动物有两心房,一心室,心脏起搏点为静脉窦。

心肌细胞有自动节律性,静脉窦>心房>心室。

正常情况下,心脏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节律,按传导性传导,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2.心肌的机能特征之一是具有较长的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几乎占整个收缩期。

在心室收缩期给以任何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

在心室舒张期给以单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称为期外收缩。

当静脉窦传来的节律性兴奋恰好落在期外收缩的收缩期时,心室就不再发生反应,须待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才能发生收缩反应。

因此,在期外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三.动物与器材1.实验动物:蟾蜍2.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蛙心夹,小试管,电极,张力换能器。

3.实验试剂:任氏液,制冰。

四.方法与步骤1.双毁髓,将蟾蜍腹面向上固定于蜡盘上;2.用大剪刀在剑突下缘剪一横切口,然后将剪刀口向上挑起,沿胸骨一直向上剪开至下颌骨,暴露心脏,剪开心包膜;3.将心室向上翻起,分离静脉窦及相应的前、后腔静脉;4.自己观察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顺序颌频率,分别记录正常情况下、40℃情况下、0℃情况下及斯氏第一结扎(沿窦房沟作一结扎)和斯氏第二结扎(沿房室沟作一结扎)情况下三者的变化,填附表。

5.重新制作一个标本,但只需暴露心脏,剪开心包膜,用蛙心夹夹住心尖部,用棉线将蛙心夹连接张力换能器,调节长度,调整仪器,观察波形;6.用刺激器刺激心室,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同时记录刺激的位置。

五.注意事项1.常用任氏液润湿心脏,防干燥;2.用温水和冰水刺激心脏时每用一次应再使小试管内液体温度回到原水平,且使用液体量每次均应相等;3.斯氏第二结扎时,第一结扎可以部解开;4.记录以秒/30次记。

蛙心起搏点分析、肌电、骨骼肌收缩形式等

蛙心起搏点分析、肌电、骨骼肌收缩形式等

实验原理一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律性,不同部 位的自律细胞自律性不同。哺乳类动物窦房结 自律性最高,房室交界次之,浦肯野纤维最低。 窦房结主导整个心脏的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称 为正常起搏点。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是静脉窦。
实验原理二
腓肠肌是由许多兴奋性高低不同的肌纤维组成的。 阈刺激:如果用单个电脉冲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的坐骨神经干或直接刺激肌肉,刚能引起肌肉发生收 缩反应的刺激,其强度称阈值。 阈上刺激: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参加反应的神经和 肌肉增加,肌肉的收缩程度也相应逐步增大,这时的 刺激为阈上刺激。 最大刺激:当刺激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出现最大 的收缩反应。如再增加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反应不 再增大,这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 激,称为肌肉收缩的最大刺激。
实验原理三
单收缩:当骨骼肌受到一个阈上刺激时,产生一次收 缩。 肌电:骨骼肌细胞每次收缩前先产生一个动作电 位,用细胞外记录所得到的复合性肌肉动作电位,简 称为肌电。 不完全强直收缩:两个相继刺激的间隔时间大于单收 缩的收缩期,但小于单收缩的总时程,则肌肉在舒张 不全时发生第二次收缩,肌肉出现锯齿状的收缩波形。 完全强直收缩:两个相继刺激的间隔时间小于单收缩 的收缩期,肌肉处于完全持续的收缩状态,看不出舒 张的痕迹,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观察项目一
观察项目 (跳动次数/分钟) 静脉窦 心房 心室
1.正常情况
2.35~40℃热水的小试管接触:
(1)心室 (2)心房、 (3)静脉窦
3.在窦房沟处结扎:
(心房和心室跳动是否暂停,待心室恢复跳动后记录)
4.在房室沟处结扎:
(心室是否暂时停止跳动,待心室恢复跳动记录)
操作步骤二
1.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观看实验操作录像) 2.安放标本:置于肌动器上。 3.连接漆包线、生物电引导线、刺激 输出线和张力换能器。 4.ASB240U系统: 信号输入:通道1→ 肌电 通道2→ 张力 扫描方式:触发显示方式 刺激参数:强度0.5V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讨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和分析。

蛙心起搏点是指蛙心脏
中控制心跳的区域,它可以产生电信号并传导到心肌细胞,从而引发心脏收缩。

通过观察和分析蛙心起搏点的活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心脏的生理机制。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我们需要一些新鲜的蛙心脏样本,显微镜和心电图仪等设备。

接下来,我们将蛙心脏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起
搏点的位置和形态。

同时,我们可以使用心电图仪记录下蛙心起搏点产生的电
信号,并分析其频率和振幅等参数。

在观察实验中,我们发现蛙心起搏点位于心脏的右心房,它呈现出规律的跳动
节律。

通过心电图仪记录下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起搏点产生的电信号呈现出
一定的频率和振幅,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我们对心脏起搏点的活动进行更深入的
分析。

通过这个观察实验,我们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蛙心起搏点的位置和形态,还对
其产生的电信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这些数据和观察结果将为我们进一步研究
心脏生理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同时,通过对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心脏的生理活动,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
多的科学依据。

总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和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
将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心脏生理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
努力,能够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做出更多的贡献。

实验07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

实验07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
(1)先仔细观察并记录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 缩的顺序和频率; (2)作斯氏第一结扎,观察心脏各部分搏动节 律的变化,待心房和心室恢复搏动后,观察和 记录心脏各部分的搏动频率; (3)作斯氏第二结扎,观察心脏各部分搏动节 律的变化,待心室恢复搏动后,观察并记录心 脏各部分的搏动频率;
【实验结果】 记录斯氏结扎前后心脏各部分的搏动顺序和 搏动频率。 【分析讨论】 分析斯氏结扎前后心脏各部分搏动有何不同? 【结论】
实验七 蛙类心脏起搏点的分析
【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 2、观察心脏各部位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
【实验原理】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 搏点是静脉窦。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 室最低。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 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这 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用机械方法或通过传感器(记 录仪、示波器或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下来,称为 心搏曲线。
【实验动物与器材】
蟾蜍、常用的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 刀、金冠剪、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和玻璃分 针)、PcLab-UE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系统、张力传 感器、支架、双凹夹、蛙板、培养皿、污物缸、滴 管、纱布蜍一只,双毁髓后背位固定在蛙板上。 2、暴露蟾蜍心脏,观察心脏的结构。 3、观察并记录心脏各部分的的搏动顺序及频率。

【思考题】
斯氏第一结扎和第二结扎后,房室搏动频率各有何 不同?实验结果表明什么?
【注意事项】
1、张力换能器的连接线松紧度要适中。 2、实验时要注意向蛙心滴加任氏液,以保证蛙心 功能的正常。

蛙心起搏点的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实验报告蛙心起搏点的实验报告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通过不断地跳动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心脏跳动的起源是心脏内部的一个特殊区域,即起搏点。

起搏点是心脏自主跳动的源头,它通过产生电信号来控制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蛙心的起搏点活动,了解起搏点的特性和功能。

实验材料和方法:我们使用了新鲜的蛙心作为实验材料。

首先,将蛙心取出并放置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以便观察心脏的活动。

然后,将容器放置在显微镜下,并将显微镜调整到适当的放大倍数。

接下来,使用一个微细电极将电信号从心脏表面记录下来,并将信号传输到示波器上进行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在观察蛙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我们注意到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呈现出一定的节律性。

这是由于起搏点产生的电信号引发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其次,我们发现起搏点的位置位于心脏的上部,靠近心房。

这个位置使得起搏点的信号可以迅速传播到整个心脏,从而实现心脏的协调收缩。

最后,我们观察到起搏点的活动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和化学物质。

当温度升高或者添加某些药物时,起搏点的活动会发生改变,心脏跳动的速度和强度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讨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蛙心的起搏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起搏点是心脏自主跳动的源头,它产生的电信号控制着心脏的活动。

起搏点的位置和活动特性决定了心脏的跳动节律和协调性。

在正常情况下,起搏点的活动是有规律的,可以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

然而,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导致起搏点的异常活动,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跳动。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蛙心的起搏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起搏点是心脏自主跳动的源头,它通过产生电信号来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起搏点的位置和活动特性决定了心脏的跳动节律和协调性。

外界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导致起搏点的异常活动,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跳动。

蛙心脏搏动实验报告

蛙心脏搏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蛙心脏搏动的现象。

2. 探究蛙心脏搏动的生理机制。

3. 了解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二、实验原理蛙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其搏动主要依靠心脏自身的节律性活动。

心脏的节律性活动源于心脏起搏点——静脉窦,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通过观察蛙心脏搏动的现象,可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搏动的生理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蛙心夹、任氏液、培养皿、手术刀、剪刀、镊子、滴管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显微镜载物台、蛙板、生理盐水、记录仪等。

四、实验步骤1. 暴露心脏:取蟾蜍一只,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蛙板上。

一手持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皮肤,另一手持金冠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开口处伸入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顿角方向剪开皮肤。

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金冠剪紧贴体壁向前伸入(勿伤及心脏和血管),并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体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

一手持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另一手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2. 观察心脏搏动:将蛙心夹固定在心脏上,连接显微镜载物台。

观察心脏搏动现象,记录心搏曲线。

3. 实验操作:a. 观察心脏搏动频率和幅度。

b. 用任氏液滴加心脏,观察心脏搏动变化。

c. 改变心脏灌流液的温度,观察心脏搏动变化。

d. 用显微镜观察心脏内部结构。

4. 实验结束:将蟾蜍处死,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搏动频率和幅度:观察发现,蛙心脏搏动频率较快,幅度较大。

心搏曲线呈规律性波动。

2. 心脏搏动变化:a. 任氏液滴加心脏后,心脏搏动频率和幅度基本保持不变。

b. 改变心脏灌流液的温度后,心脏搏动频率和幅度发生变化。

温度升高,心脏搏动频率和幅度增大;温度降低,心脏搏动频率和幅度减小。

3. 心脏内部结构:显微镜下观察,心脏由心房、心室和瓣膜组成。

蛙心起搏点观察和心肌收缩特性的观察

蛙心起搏点观察和心肌收缩特性的观察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蛙类暴露心脏的方法,熟悉其心脏的解剖结构;2.利用结扎法观察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和心脏不同部位传导系统的自动节律性高低;3.学习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4.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脏兴奋性周期变化的规律以及心肌收缩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心肌的生理特性表现为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

其自律性取决于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但心脏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心脏起搏点窦房结(两栖类动物是静脉窦)的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自动节律性兴奋向外扩布,并以此传到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则静脉窦(窦房结)被称为正常起搏点,而心脏其他部位受窦房结(静脉窦)的控制不表现其自身的自律性,仅起着兴奋传导的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窦房结的兴奋因传导阻滞不能控制其他自律组织的活动,或者其他自律组织自律性增高,则心房或心室就会受当时自律性最高的组织发出的兴奋性节律的控制进行活动,这些异常的起搏点部位称为异位起搏点。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兴奋性会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一系列周期性变化。

其显著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早期,在此期间施加任何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肌的再次兴奋和收缩。

但在心肌舒张的早期之后(中晚期之内,相当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给予刺激可使心肌产生一次比正常节律提前出现的动作电位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收缩。

而期前兴奋和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所以当下一次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冲动到达时,常常会落在这个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会引起心肌的兴奋和收缩,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如果窦性心律过慢,当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时,窦性兴奋才传到心室,则可引起心室的一次新的收缩,而不会出现代偿性间歇。

因此心脏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从而实现心脏的泵血机能。

三、使用仪器、材料1.材料:青蛙、任氏液。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蛙是一种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动物,经常可以在夜晚静谧的环境中听到它们的叫声。

作为一名科学爱好者,我对蛙的生理机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蛙的心脏搏动。

以下是我对蛙心搏进行的观察与描记。

我选择了一只普通的蛙进行观察,它的身体呈椭圆形,皮肤光滑而湿润。

在观察开始之前,我将蛙放置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中,并将其置于一个安静的环境中,以确保观察的准确性。

当我注意到蛙的心脏搏动时,我立即开始计数。

我发现蛙的心脏搏动非常规律,每分钟大约有60到70次。

蛙的心脏位于胸腔内,由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

它们通过一系列的收缩和扩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通过放大镜的观察,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心房和心室的搏动。

当心房收缩时,它会将氧合血液推入心室,而心室则通过强大的收缩将血液推入主动脉和其他血管中。

每一次心脏搏动都伴随着一系列的收缩和松弛,并伴有明显的跳动感。

在观察过程中,我还注意到蛙心脏搏动的速度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当蛙处于紧张或恐惧的状态时,心脏的搏动速度会明显加快。

另外,温度的变化也会对蛙心脏的搏动产生影响。

在较低的温度下,蛙的心脏搏动会减慢,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心脏搏动会加快。

在观察蛙心脏搏动时,我还注意到蛙的皮肤上有一条细小的血管网络。

这些血管通过皮肤表面,将氧合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蛙的皮肤是呼吸的重要器官之一,可以通过皮肤与周围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通过这次观察,我对蛙心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蛙的心脏搏动是一种复杂而又精密的生理现象,它推动着血液循环,为蛙的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这种观察和描记的过程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和多样性,同时也增强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通过这次观察,我意识到还有许多关于蛙心搏的未知之处。

更深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更多关于蛙心脏搏动的神秘之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生理机能。

因此,我希望能够继续探索和研究这个有趣而又复杂的领域,为生命科学增添一份微薄的贡献。

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

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

中国海洋大学实验报告2011年11月5日姓名:刘玉姣专业年级:2009级生物技术学号:************同组者:魏惠惠马丽斐题目: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一、目的要求观察蟾蜍心脏起搏点、心脏各部分活动顺序及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

二、基本原理心脏活动具有自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

其每次兴奋依次激动心房、心室。

引起心脏各部分的顺序活动。

正常生理情况下窦房结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的自律细胞称为潜在起搏点,当窦房结的兴奋传导受阻时,潜在起搏点可取代窦房结引发心房或心室活动。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称静脉窦。

三、动物与器材蟾蜍或蛙、手术器械一套、蛙板、玻璃板、蛙心夹、滴管、细线、秒表、任氏液。

四、方法与步骤1.破坏蟾蜍脑和脊髓后,仰卧于蛙板上。

用眼科剪刀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

2.识别蛙心静脉窦、心房、心室,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半月形白线,即窦房沟。

3.观察项目(1) 静脉窦、心房、心室跳动顺序及频率。

(2)沿窦房沟进行结扎(斯氏第一结扎),观察心房、静脉窦活动情况。

(3)待心房、心室恢复跳动后,在心房、心室的交界处(房室沟)做斯氏第二结扎,观察心房、心室活动变化情况。

五、注意事项1.复习心脏兴奋的发生与传播等理论知识。

2.手术过程要小心,避免出血。

结扎应迅速扎紧。

3.实验中经常滴加任氏液,使心脏保持湿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第一次结扎后,由于静脉窦为正常起搏点,故仍能进行正常搏动;由于窦房沟处被结扎,兴奋传导受抑制,心房心室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不能立即恢复,而频率降低。

须经一定时间才能从被压抑的状态中恢复其本身的自动兴奋频率。

第二次结扎处为房室沟,此时从静脉窦到心房的兴奋传导正常,故心房跳动频率恢复。

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受阻,心室跳动停止。

一段时间后,心室自身的潜在兴奋性使心室开始跳动。

七、思考题第一斯氏结扎后和第二斯氏结扎后的心室搏动频率是否相同?为什么?答:不相同。

实验 蛙心脏灌流、蛙心起搏点的观察、收缩与代偿间歇

实验 蛙心脏灌流、蛙心起搏点的观察、收缩与代偿间歇

[思考题 思考题] 思考题
1.正常情况下,为什么静脉窦是蟾蜍心脏的起搏点? 正常情况下,为什么静脉窦是蟾蜍心脏的起搏点? 正常情况下 它对潜在起搏点如何控制? 它对潜在起搏点如何控制? 2.每次结扎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每次结扎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每次结扎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 3.如何证实心肌有较长的不应期?心肌的较长不应 如何证实心肌有较长的不应期? 如何证实心肌有较长的不应期 期有何生理意义? 期有何生理意义? 4.期前收缩后一定出现代偿间歇吗?为什么? 期前收缩后一定出现代偿间歇吗? 期前收缩后一定出现代偿间歇吗 为什么? 5.代偿间歇是怎样产生的? 代偿间歇是怎样产生的? 代偿间歇是怎样产生的 6.为何期前收缩幅度有时比正常心缩幅度高,有时 为何期前收缩幅度有时比正常心缩幅度高, 为何期前收缩幅度有时比正常心缩幅度高 比正常心缩幅度低? 比正常心缩幅度低? 7.为何心肌有期前收缩而骨骼肌不会出现? 为何心肌有期前收缩而骨骼肌不会出现? 为何心肌有期前收缩而骨骼肌不会出现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1.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解剖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解剖 2. stannius结扎 结扎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 实验Fra bibliotek材动物: 动物:蟾蜍 仪器及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丝线,任式液。 仪器及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丝线,任式液。
[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
1.破坏脑脊髓 。 破坏脑脊髓 2. 仰卧位固定于蛙板上。 仰卧位固定于蛙板上。 3.打开胸腔暴露心脏 ,观察心脏的结构 。 打开胸腔暴露心脏 4. 斯氏结扎,记录结果。 斯氏结扎,记录结果。
2、仪器设备的安装连接:
(1)将蛙心插管用木夹子固定在铁三脚架上。 (2)在木夹子的下方,将张力传感器固定在铁 三脚架上。 (3)将夹在蛙心尖上的蛙心夹上的丝线系在张 力传感器的簧片小孔上。线的松紧适度。 (4)张力传感器与放大器 CH1相连;打开循 环实验—蛙心灌流,开始实验。

蛙心起搏点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PPT学习教案

蛙心起搏点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PPT学习教案
心搏曲线的变化。
第3页/共7页
第4页/共7页
装置图和收缩波型
第5页/共7页
1. 讨论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 2.心肌有效不应期长有何生理意义? 3.当心率过速或过缓时,期前收缩后是否一定会出现代 偿间歇?为什么? 4.本实验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甚至失败,原因何在?
第6页/共7页
蛙心起搏点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会计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 两栖类动基物本的原心理脏为两心房、一心室。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
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 用机械方法或通过换能器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 心肌的机能特征之一是绝对不应期几乎占整个收缩期。在心室舒张期给以单 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称为期外收缩。在期外 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心尖肌肉,将系线固定在通用杠杆上。连接张力换能器和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2.开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正常心搏曲线作为对照。 3.选择刚能引起心室发生期外收缩的刺激强度(于心室舒张期调试),分别在
心室收缩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给予单个刺激,观察心搏曲线有无变化。 4.以同等刺激强度,分别在心室舒张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给予单个刺激,观察
第1页/共7页
方法与步骤
蛙心起搏点观察
1.暴露心脏,观察心脏的结构
2.观察心搏过程:仔细观察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 缩的顺序和频率。分别进行斯氏第一结扎和斯氏 第二结扎。待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每分钟心脏 各部分的搏动次数。
3.记录心搏曲线仔细观察曲线各波与心脏各部位活
。 动的关系
第2页/共7页
1.将蟾蜍捣期毁前脊髓收后缩暴与露代心偿脏间,背歇位固定于蛙板上。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蛙心起搏点观察和心肌收缩特性的观察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XXX 2011年4月1日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蛙类暴露心脏的方法,熟悉其心脏的解剖结构;
2.利用结扎法观察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和心脏不同部位传导系统的自动节律性高低;
3.学习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
4.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脏兴奋性周期变化的规律以及心肌收缩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
心肌的生理特性表现为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

其自律性取决于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但心脏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心脏起搏点窦房结(两栖类动物是静脉窦)的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自动节律性兴奋向外扩布,并以此传到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则静脉窦(窦房结)被称为正常起搏点,而心脏其他部位受窦房结(静脉窦)的控制不表现其自身的自律性,仅起着兴奋传导的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窦房结的兴奋因传导阻滞不能控制其他自律组织的活动,
或者其他自律组织自律性增高,则心房或心室就会受当时自律性最高的组织发出的兴奋性节律的控制进行活动,这些异常的起搏点部位称为异位起搏点。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兴奋性会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一系列周期性变化。

其显著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早期,在此期间施加任何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肌的再次兴奋和收缩。

但在心肌舒张的早期之后(中晚期之内,相当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给予刺激可使心肌产生一次比正常节律提前出现的动作电位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收缩。

而期前兴奋和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所以当下一次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冲动到达时,常常会落在这个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会引起心肌的兴奋和收缩,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如果窦性心律过慢,当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时,窦性兴奋才传到心室,则可引起心室的一次新的收缩,而不会出现代偿性间歇。

因此心脏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从而实现心脏的泵血机能。

三、使用仪器、材料
1.材料:青蛙、任氏液。

2.仪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10g张力换能器、小动物手术器械、支架、蛙心夹、滴管、烧杯、双极刺激电极、蛙板、蛙钉、玻璃分针、秒表等。

四、实验步骤
1.心肌收缩特性的观察
(1)在体蛙心的暴露:取青蛙,毁髓后固定于蛙板上,上体解剖至充分暴露心脏;
(2)连接实验装置:玻璃分针翻转蛙心,蛙心夹夹住心室尖部,连接好张力换能器及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3)实验项目:描记正常心搏曲线及在一次兴奋的相对不应期结束时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2.蛙心起搏点的观察
(1)在体蛙心暴露:取青蛙,毁髓后固定于蛙板上,上体解剖至充分暴露心脏;
(2)从心脏背面观察静脉窦、心房、心室的搏动顺序,记录正常心搏频率;(3)斯氏第一结扎:在窦房沟处穿线结扎,阻断静脉窦和心房之间的传导;记录心房、心室的复跳时间和蛙心各部分的搏动频率;
(4)斯氏第二结扎:在房室沟处穿线结扎记录心室复跳时间和蛙心各部分的搏动频率。

五、实验结果
1.心肌收缩特性的观察
图1 青蛙心脏的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___分别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前中后期给予刺激
注:a、b、c、d表示给予一次阈上刺激(其中a表示在舒张中期给予刺激,b 表示在收缩期给予刺激,c表示在舒张早期给予刺激,d表示在舒张末期给予刺激),E为期前收缩,P为代偿间歇。

如图所示,在点a、d即心肌舒张的中晚期给予一次有效的单刺激,心肌在E时期产生一次比正常节律提前出现的动作电位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当下一次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冲动到达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时,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即P时期,称为代偿间歇。

而在b、c处给予阈上刺激则不会产生期前收缩。

2.蛙心起搏点观察
表1:斯式结扎前后蛙心率变化
静脉窦心率(次/min)心房心率(次
/min)
心室心率(次
/min)
复跳时间
(s)
结扎前对照44 42 42 ——
斯式第一结扎42 19 19 心房:3.5s
心室:3.5s
斯式第二结扎40 17 7 心房——
心室:15s
正常情况下,静脉窦的搏动频率为44,心房和心室的搏动频率均为42次/min;进行斯氏第一次结扎后,静脉窦搏动频率为42次/min,心房和心室在3.5s后恢复跳动,且搏动频率均为19次/min;进行斯氏第二次结扎后,静脉窦的搏动频
率为40次/min,心房的搏动频率为17次/min;心室在15s后回复跳动,且搏动频率为7次/min。

说明心脏起搏点静脉窦节律性最高,产生的自动节律性一次传到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因此静脉窦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起搏的正常部位,称为正常起搏点。

而心脏其他部位自律性不强,仅起兴奋传导作用,称为潜在起搏点。

六、实验分析
1.心肌收缩特性的观察
处理完实验材料,暴露心脏后,直接将心脏连接到张力换能器,忘记连接双极刺激电极。

结果发现无法继续试验,重新梳理实验步骤发现问题,更正后开始实验,获得图1的数据。

其原因在于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兴奋性会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一系列周期性变化。

其显著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早期,在此期间施加任何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肌的再次兴奋和收缩。

但在心肌舒张的早期之后(中晚期之内,相当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给予刺激可使心肌产生一次比正常节律提前出现的动作电位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收缩。

而期前兴奋和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所以当下一次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冲动到达时,常常会落在这个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会引起心肌的兴奋和收缩,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2 .蛙心起搏点观察
第一个实验结束后,实验材料活性还很好,就直接进行第二个实验。

在做第一次斯式结扎时,发现心室和心房的心率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估计原因在于结扎
力度不够,加大点力度后心室和心房的心率明显的降低。

但之后又发现另一个问题,心室和心房的心率会随时间不断变快,我分析是因为细线系的不够紧,由于心脏跳动使细线松动,才发生这种情况。

综合来说,该实验较简单,故实验比较成功。

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及时发现、解决这些问题,也使得我们的实验能力能进一步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