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蛙心起搏点分析及心搏动曲线描记084120003陈明辉

合集下载

(整理)实验六蛙心起搏点分析及心搏动曲线描记084120003陈明辉.

(整理)实验六蛙心起搏点分析及心搏动曲线描记084120003陈明辉.

实验六蛙心起搏点分析及心搏动曲线描记一、实验目的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2、观察心脏各部位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记录方法。

二、实验原理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张力传感器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中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牛蛙2、实验器材:蛙心夹,常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秒表,棉线。

四、实验流程实验动物双毁髓暴露动物心脏记录心搏曲线观察心搏曲线斯氏第一结扎斯氏第二结扎五、试验方法和步骤1、暴露动物心脏取牛蛙一只,用刺蛙针通过枕骨大孔损毁脑和脊髓后,背位固定于蛙板上。

左手持有齿镊提起胸骨剑突下端的皮肤,用手术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切口处伸入皮下,沿左、右两侧锁骨方向剪开皮肤。

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有齿镊提起胸骨剑突下端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剪刀伸入胸腔(勿伤及心脏和血管),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胸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

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用眼科剪刀小心地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2、观察心脏的外部结构从心脏的腹面可看到心房、心室及房室沟。

心室右上方动脉根部有一膨大,称动脉圆锥。

动脉干由此发出,向上分成左右两支。

用玻璃分针将心脏翻向头侧,可见心房下端有节律搏动的静脉窦。

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半月形界线,称为窦房沟。

3、观察心搏过程仔细观察和记录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频率、顺序和相互关系。

4、仪器的准备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输入通道。

5、心搏曲线记录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

蛙心夹的系线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孔连接,调节系线的拉力,使心脏的收缩活动在显示屏上出现。

调整扫描速度,使心搏曲线的幅度与宽度适中。

蛙心起搏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实验报告蛙心起搏实验报告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正常跳动维持着血液的循环,保证了身体各部分的正常运作。

然而,有些人因为心脏病等疾病导致心脏节律失常,这时候就需要使用起搏器来帮助心脏恢复正常的跳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蛙心进行起搏实验,观察起搏器对心脏节律的影响,以及探究起搏器的工作原理。

材料与方法:1. 实验蛙:选取健康的蛙作为实验对象。

2. 起搏器:使用专业的心脏起搏器设备。

3. 实验器材:包括导线、电极等。

4. 实验环境:在实验室内进行,保证环境的安静和稳定。

实验过程:首先,将蛙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蛙处于安静状态。

然后,将导线和电极连接到蛙的心脏上。

接下来,将起搏器设备调至适当的频率和电压,并将其连接到电极上。

开始实验后,观察蛙心的跳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起搏器的参数,以观察其对心脏节律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发现起搏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蛙心的跳动节律。

当起搏器设备被连接到蛙心时,我们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规律性的改变。

通过调整起搏器的电压和频率,我们可以控制蛙心的跳动速率和节律,使其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进一步讨论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我们知道起搏器是一种可以发放电脉冲的设备。

这些电脉冲模拟了心脏自身产生的电信号,通过电极传递到心脏肌肉细胞,从而引起心脏的收缩。

起搏器的电脉冲可以通过调整电压和频率来模拟心脏的自然节律,从而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

此外,起搏器还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起搏器可以根据他们的心脏状况和病情,进行个性化的设置。

例如,对于心脏跳动过缓的患者,起搏器可以发放更多的电脉冲来增加心脏的跳动频率;而对于心脏跳动过快的患者,起搏器可以通过调整电脉冲的频率来降低心脏的跳动速率。

结论:通过蛙心起搏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起搏器对心脏节律的影响,以及了解起搏器的工作原理。

起搏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可以帮助心脏病患者恢复正常的心脏跳动。

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

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

中国海洋大学实验报告2011年11月5日姓名:刘玉姣专业年级:2009级生物技术学号:************同组者:魏惠惠马丽斐题目: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一、目的要求观察蟾蜍心脏起搏点、心脏各部分活动顺序及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

二、基本原理心脏活动具有自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

其每次兴奋依次激动心房、心室。

引起心脏各部分的顺序活动。

正常生理情况下窦房结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的自律细胞称为潜在起搏点,当窦房结的兴奋传导受阻时,潜在起搏点可取代窦房结引发心房或心室活动。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称静脉窦。

三、动物与器材蟾蜍或蛙、手术器械一套、蛙板、玻璃板、蛙心夹、滴管、细线、秒表、任氏液。

四、方法与步骤1.破坏蟾蜍脑和脊髓后,仰卧于蛙板上。

用眼科剪刀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

2.识别蛙心静脉窦、心房、心室,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半月形白线,即窦房沟。

3.观察项目(1) 静脉窦、心房、心室跳动顺序及频率。

(2)沿窦房沟进行结扎(斯氏第一结扎),观察心房、静脉窦活动情况。

(3)待心房、心室恢复跳动后,在心房、心室的交界处(房室沟)做斯氏第二结扎,观察心房、心室活动变化情况。

五、注意事项1.复习心脏兴奋的发生与传播等理论知识。

2.手术过程要小心,避免出血。

结扎应迅速扎紧。

3.实验中经常滴加任氏液,使心脏保持湿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第一次结扎后,由于静脉窦为正常起搏点,故仍能进行正常搏动;由于窦房沟处被结扎,兴奋传导受抑制,心房心室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不能立即恢复,而频率降低。

须经一定时间才能从被压抑的状态中恢复其本身的自动兴奋频率。

第二次结扎处为房室沟,此时从静脉窦到心房的兴奋传导正常,故心房跳动频率恢复。

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受阻,心室跳动停止。

一段时间后,心室自身的潜在兴奋性使心室开始跳动。

七、思考题第一斯氏结扎后和第二斯氏结扎后的心室搏动频率是否相同?为什么?答:不相同。

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

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

中国海洋大学实验报告2011年11月5日姓名:刘玉姣专业年级:2009级生物技术学号:************同组者:魏惠惠马丽斐题目: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一、目的要求观察蟾蜍心脏起搏点、心脏各部分活动顺序及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

二、基本原理心脏活动具有自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

其每次兴奋依次激动心房、心室。

引起心脏各部分的顺序活动。

正常生理情况下窦房结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的自律细胞称为潜在起搏点,当窦房结的兴奋传导受阻时,潜在起搏点可取代窦房结引发心房或心室活动。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称静脉窦。

三、动物与器材蟾蜍或蛙、手术器械一套、蛙板、玻璃板、蛙心夹、滴管、细线、秒表、任氏液。

四、方法与步骤1.破坏蟾蜍脑和脊髓后,仰卧于蛙板上。

用眼科剪刀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

2.识别蛙心静脉窦、心房、心室,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半月形白线,即窦房沟。

3.观察项目(1) 静脉窦、心房、心室跳动顺序及频率。

(2)沿窦房沟进行结扎(斯氏第一结扎),观察心房、静脉窦活动情况。

(3)待心房、心室恢复跳动后,在心房、心室的交界处(房室沟)做斯氏第二结扎,观察心房、心室活动变化情况。

五、注意事项1.复习心脏兴奋的发生与传播等理论知识。

2.手术过程要小心,避免出血。

结扎应迅速扎紧。

3.实验中经常滴加任氏液,使心脏保持湿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第一次结扎后,由于静脉窦为正常起搏点,故仍能进行正常搏动;由于窦房沟处被结扎,兴奋传导受抑制,心房心室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不能立即恢复,而频率降低。

须经一定时间才能从被压抑的状态中恢复其本身的自动兴奋频率。

第二次结扎处为房室沟,此时从静脉窦到心房的兴奋传导正常,故心房跳动频率恢复。

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受阻,心室跳动停止。

一段时间后,心室自身的潜在兴奋性使心室开始跳动。

七、思考题第一斯氏结扎后和第二斯氏结扎后的心室搏动频率是否相同?为什么?答:不相同。

蛙心起搏点分析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深度分析

蛙心起搏点分析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深度分析
(二)内容 1.观察蛙(或蟾蜍)心的解剖结构。 2.蛙类心脏起搏点的分析。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精编内容
二、材料与用品 (一)材料 活蛙(或蟾蜍) 。 (二)器具 手术器械一套、蛙板、蛙心夹、滴管、细线、秒表、任氏液等。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精编内容
三、实验原理两栖类动物传导系统组成:静脉窦、窦房沟、房室沟。生理特性: 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并不相同,其中静脉窦自律性最高,是主要起搏点,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搏动频率取决于静脉窦。 窦房沟、房室沟是潜在的(次位)起搏点,正常状态下它们只起传导兴奋的作用,其自身的自动节律性被主要起搏点的节律所掩盖。
精编内容
四、操作与观察
1. 破坏脑和脊髓 取蛙或蟾蜍一只,沿头部正中至颈部的凹陷即枕骨大孔处,将探针垂直刺入1~2mm,先将针转向头部,进入颅腔内并向各方向搅动,破坏脑组织;再将针头退出颅腔,转向下刺入椎管内,反复提插转动破坏脊髓,直到四肢完全松弛,再取出探针。 2.暴露心脏 (1)左手持镊提起胸骨后方腹部皮肤,右手持剪剪开一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切口处伸入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颌角方向剪开皮肤,并向头端掀开皮肤。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3.观察心脏
精编内容
心脏的腹面观: 蛙的心脏有一个心室,上方有两个心房,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沟,心室右上方有一动脉圆锥,它是动脉根部的膨大,后端与心室相通,前端分为2支,即左右动脉干。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的分析
精编内容
心脏的背面观:用蛙心夹夹住心室尖端少许肌肉,将心室翻向头侧,观察背面,可见位于两个心房下端与之相连的静脉窦,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半月形界线(条纹),称为窦房沟。
六、治疗:
精编内容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蛙心起搏点实验实验目的:研究蛙心的起搏点,并观察起搏点在蛙心跳动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蛙2. 实验器材:显微镜、刀具、药物(如阿托品、草酸等)、心脏刺激电极、生理平台、心率计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准备实验动物:选取健康的蛙作为实验对象。

b.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显微镜完好,刀具锋利,并准备好其他所需材料。

c. 准备实验环境:确保实验室环境安静、整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蛙心解剖:a. 用无菌刀具将蛙的胸壁切开,露出心脏。

b. 将心脏与外界血液供应断开,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清洁心脏表面,以提高观察质量。

c. 复查并确保心脏暂时停止跳动。

3. 观察起搏点:a. 将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平台下方,调整合适的放大倍数。

b. 仔细观察心脏表面,寻找起搏点。

c. 利用药物(如阿托品)抑制或刺激起搏点,观察心脏跳动的变化。

4. 记录实验数据:a. 使用心率计测量心脏的跳动频率,记录下每次实验前后的心率变化。

b. 记录药物对心脏跳动的影响,包括频率和节律等。

实验结果:1. 观察到了蛙心的起搏点,通常位于心脏的右心房或房室交界处。

2. 阿托品等药物能够抑制起搏点的作用,使心率降低或心脏跳动节律异常。

实验结论:1. 蛙心的起搏点通常位于右心房或房室交界处。

2. 起搏点在蛙心跳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控制着心脏的跳动频率和节律。

3. 起搏点的功能可受到药物的影响,药物抑制起搏点可导致心率下降或心脏节律异常。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严格遵守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并尽量减少实验对动物的伤害。

2. 做好实验器材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环境卫生和安全,避免实验材料的交叉污染或误伤。

4. 实验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并正确处理实验动物。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篇一:蛙心起搏点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20081217 01:15:25 阅读17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实验目的】1 了解在体内观察器官生理特点的方法,并确定蛙心起搏点及传导途径2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实验原理】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节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由于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分,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抢先占领或超速驱动压抑”控制,并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动节律性,只是起着兴奋传导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一旦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则潜在起搏点可以自动发生兴奋,是心房或心室依从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节律而跳动。

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在正常情况下,其心房和心室在静脉窦冲动作用下依序搏动,只有当正常起搏点的冲动受阻时,“超速压抑”解除,心脏的自律性次之的部位才可能显示其自律性。

本实验利用结扎阻断传导通路的方法来确定蛙心起搏点和传导途径。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实验器材和药物】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线、小烧杯、滴管、任氏液【实验方法和步骤】1 暴露心脏蟾蜍或蛙一只,用刺蛙针破坏脑和脊髓后,将其仰卧固定在蛙板上。

用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可见心脏包在心包中,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在窦房沟、房室沟处各预置一段手术用的丝线2 观察正常心跳频率观察它们的跳动次序并计数它们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次数3 结扎窦房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找到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行白线(窦房沟)。

然后将预先穿入的丝线沿着4 结扎房室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实验观察项目】观察蛙的心不同部位的跳动频率【实验结果】单位:次/分同样的道理,当结扎房室沟后,自律性比心房差的心室潜在起搏点从被压抑状态中恢复,显示出其自身的自动兴奋能力。

实验六 蟾蜍心起搏点观察实验

实验六 蟾蜍心起搏点观察实验

实验六蟾蜍心起搏点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一.目的和要求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的心脏结构;2.观察心脏各部分自动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4.了解心脏的电活动与机械收缩活动的关系;5.观察心室在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6.了解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及代偿间歇的发生机理。

二.基本原理1.两栖类动物有两心房,一心室,心脏起搏点为静脉窦。

心肌细胞有自动节律性,静脉窦>心房>心室。

正常情况下,心脏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节律,按传导性传导,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2.心肌的机能特征之一是具有较长的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几乎占整个收缩期。

在心室收缩期给以任何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

在心室舒张期给以单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称为期外收缩。

当静脉窦传来的节律性兴奋恰好落在期外收缩的收缩期时,心室就不再发生反应,须待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才能发生收缩反应。

因此,在期外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三.动物与器材1.实验动物:蟾蜍2.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蛙心夹,小试管,电极,张力换能器。

3.实验试剂:任氏液,制冰。

四.方法与步骤1.双毁髓,将蟾蜍腹面向上固定于蜡盘上;2.用大剪刀在剑突下缘剪一横切口,然后将剪刀口向上挑起,沿胸骨一直向上剪开至下颌骨,暴露心脏,剪开心包膜;3.将心室向上翻起,分离静脉窦及相应的前、后腔静脉;4.自己观察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顺序颌频率,分别记录正常情况下、40℃情况下、0℃情况下及斯氏第一结扎(沿窦房沟作一结扎)和斯氏第二结扎(沿房室沟作一结扎)情况下三者的变化,填附表。

5.重新制作一个标本,但只需暴露心脏,剪开心包膜,用蛙心夹夹住心尖部,用棉线将蛙心夹连接张力换能器,调节长度,调整仪器,观察波形;6.用刺激器刺激心室,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同时记录刺激的位置。

五.注意事项1.常用任氏液润湿心脏,防干燥;2.用温水和冰水刺激心脏时每用一次应再使小试管内液体温度回到原水平,且使用液体量每次均应相等;3.斯氏第二结扎时,第一结扎可以部解开;4.记录以秒/30次记。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讨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和分析。

蛙心起搏点是指蛙心脏
中控制心跳的区域,它可以产生电信号并传导到心肌细胞,从而引发心脏收缩。

通过观察和分析蛙心起搏点的活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心脏的生理机制。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我们需要一些新鲜的蛙心脏样本,显微镜和心电图仪等设备。

接下来,我们将蛙心脏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起
搏点的位置和形态。

同时,我们可以使用心电图仪记录下蛙心起搏点产生的电
信号,并分析其频率和振幅等参数。

在观察实验中,我们发现蛙心起搏点位于心脏的右心房,它呈现出规律的跳动
节律。

通过心电图仪记录下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起搏点产生的电信号呈现出
一定的频率和振幅,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我们对心脏起搏点的活动进行更深入的
分析。

通过这个观察实验,我们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蛙心起搏点的位置和形态,还对
其产生的电信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这些数据和观察结果将为我们进一步研究
心脏生理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同时,通过对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心脏的生理活动,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
多的科学依据。

总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和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
将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心脏生理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
努力,能够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做出更多的贡献。

蛙心搏动 实验报告

蛙心搏动 实验报告

蛙心搏动实验报告蛙心搏动实验报告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通过搏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了解心脏搏动的机制对于研究心血管疾病和开发相关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蛙心搏动的过程,探究心脏搏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蛙、显微镜、显微刀、生理盐水、荧光染料等。

首先,将蛙放置在实验台上,用生理盐水清洗蛙的胸腔,以保持蛙心的湿润。

然后,使用显微刀小心地切开蛙的胸腔,暴露出心脏。

接下来,将荧光染料滴在心脏表面,以便更好地观察心脏的搏动。

最后,将显微镜对准心脏,调整放大倍数,观察和记录心脏搏动的过程。

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蛙心脏的搏动过程。

心脏收缩时,心室和心房紧密地收缩在一起,将血液推向动脉。

而在心脏舒张时,心室和心房则松弛,允许血液从静脉进入心脏。

这个周期性的搏动过程使得血液得以循环,保持了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讨论与分析:心脏搏动的机制主要涉及心肌细胞的兴奋传导和收缩机制。

当心脏收到外界的刺激时,心肌细胞会迅速发生电活动,导致心脏收缩。

这种电活动主要由心脏起搏细胞和传导细胞产生。

起搏细胞具有自律性,能够自发地产生动作电位,而传导细胞则负责将电信号传递给心脏的各个部位。

心脏搏动的频率和节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神经系统、荷尔蒙和体温等。

例如,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会增加心脏搏动的频率和力度,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则会减慢心脏搏动。

此外,一些荷尔蒙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也会对心脏搏动产生影响。

体温的变化也会引起心脏搏动的变化,体温升高时心脏搏动加快,而体温降低时心脏搏动减慢。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心脏搏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心脏搏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保持机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进一步研究心脏搏动的机制和调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蛙心起搏点观察和心肌收缩特性的观察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蛙类暴露心脏的方法,熟悉其心脏的解剖结构;2.利用结扎法观察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和心脏不同部位传导系统的自动节律性高低;3.学习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4.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脏兴奋性周期变化的规律以及心肌收缩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心肌的生理特性表现为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

其自律性取决于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但心脏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心脏起搏点窦房结(两栖类动物是静脉窦)的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自动节律性兴奋向外扩布,并以此传到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则静脉窦(窦房结)被称为正常起搏点,而心脏其他部位受窦房结(静脉窦)的控制不表现其自身的自律性,仅起着兴奋传导的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窦房结的兴奋因传导阻滞不能控制其他自律组织的活动,或者其他自律组织自律性增高,则心房或心室就会受当时自律性最高的组织发出的兴奋性节律的控制进行活动,这些异常的起搏点部位称为异位起搏点。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兴奋性会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一系列周期性变化。

其显著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早期,在此期间施加任何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肌的再次兴奋和收缩。

但在心肌舒张的早期之后(中晚期之内,相当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给予刺激可使心肌产生一次比正常节律提前出现的动作电位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收缩。

而期前兴奋和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所以当下一次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冲动到达时,常常会落在这个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会引起心肌的兴奋和收缩,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如果窦性心律过慢,当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时,窦性兴奋才传到心室,则可引起心室的一次新的收缩,而不会出现代偿性间歇。

因此心脏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从而实现心脏的泵血机能。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起着泵血和供氧的作用。

心脏的正常跳动依赖于起搏点的自主性激活。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蛙心的起搏点,探究其激活和节律调节机制。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活体蛙- 麻醉剂- 显微镜- 显微针- 心电图记录仪2. 实验步骤:a. 将蛙置于麻醉剂中,待其进入麻醉状态。

b. 切开蛙的胸腔,暴露心脏。

c. 使用显微针轻轻触碰蛙心,刺激其起搏点。

d. 通过显微镜观察心脏起搏点的激活情况。

e. 使用心电图记录仪记录蛙心的电活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蛙心的起搏点位于心房的上部,称为窦房结。

2. 刺激窦房结后,心脏开始跳动,产生心电图。

3. 心电图记录显示,蛙心的起搏点激活后,心房和心室依次收缩,形成一次完整的心跳。

4. 蛙心的起搏点具有自主性,即即使刺激消失,心脏仍能保持一定的节律。

实验讨论:1. 蛙心的起搏点位于窦房结,与人类心脏的窦房结相似。

这表明蛙与人类在心脏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2. 蛙心的起搏点的自主性是心脏保持正常跳动的重要机制之一。

它能够独立产生电激活,促使心脏肌肉收缩。

3. 蛙心的起搏点的节律调节机制可能与离子通道的开闭有关。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讨这些离子通道的特性和调控机制。

实验意义:通过对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我们对心脏的起搏和节律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对于研究心律失常和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也为人类心脏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结论:蛙心的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具有自主性和节律调节机制。

通过对蛙心的观察实验,我们对心脏的起搏和节律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一实验为心脏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蛙心起搏点的离子通道特性和调控机制,以及与人类心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通过起搏点产生的电信号来调控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从而保证血液的循环。

蛙心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心脏的起搏点和心脏节律的调节。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蛙心的起搏点活动,了解心脏起搏机制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蛙心、显微镜、心电图记录仪等。

首先,将蛙心取出并放置在显微镜下,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以便观察到心脏细胞的细微变化。

然后,将心电图记录仪连接到蛙心上,记录心脏的电信号。

最后,通过给蛙心施加一定的刺激,观察蛙心的起搏点活动。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蛙心起搏点活动表现为周期性的电信号波动。

起搏点的活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舒张期和收缩期。

在舒张期,起搏点的电信号较弱,心脏肌肉松弛,允许心腔充盈。

而在收缩期,起搏点的电信号增强,心脏肌肉收缩,将血液推向全身。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当蛙心受到外界刺激时,起搏点的活动会发生变化。

刺激的方式可以是机械性的,如轻轻触摸蛙心,或者是化学性的,如给蛙心注射一定浓度的药物。

这些刺激可以引起起搏点的频率增加或减少,从而改变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节律。

这说明起搏点的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等。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蛙心起搏点的自律性。

即使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蛙心的起搏点仍然能够产生电信号并调控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这表明起搏点具有自主生成电信号的能力,而不依赖于外界刺激。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心脏起搏机制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对蛙心的起搏点活动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了解了心脏起搏机制的基本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起搏点的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等。

此外,蛙心起搏点具有自主生成电信号的能力,不依赖于外界刺激。

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心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起搏点活动的调节机制,以及起搏点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正常运作对于维持生命的稳定至关重要。

而心脏的起搏点则是心脏跳动的源泉,控制着心脏的节律。

本实验旨在观察蛙心的起搏点,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其特点和机制。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蛙心、显微镜、玻璃片、生理盐水和实验记录表。

首先,将蛙心取出并放置在玻璃片上,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以保持蛙心的湿润。

然后,使用显微镜放大蛙心,观察心脏的起搏点。

在观察的同时,记录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规律,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蛙心的起搏点位于心脏的一侧,通常是右心房或窦房交界处。

这个起搏点被称为窦房结,它是心脏自律性最高的部位。

窦房结产生的电信号会传导到心脏的其他部位,引发心脏肌肉的收缩,从而使心脏跳动。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蛙心的跳动频率与外界环境有一定的关联。

例如,当我们在实验室中增加温度时,蛙心的跳动频率明显增加;而在较低温度下,蛙心的跳动频率则减慢。

这表明温度对窦房结的自律性有一定影响,高温刺激可以加快心脏跳动,而低温则会减缓心脏跳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蛙心的起搏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

通过刺激蛙心附近的神经,我们发现可以改变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律。

例如,当刺激迷走神经时,心脏跳动的频率会明显减慢;而刺激交感神经则会加快心脏跳动。

这说明神经系统对于窦房结的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了蛙心起搏点的特点和机制。

窦房结作为心脏的最主要起搏点,控制着心脏的跳动频率和节律。

同时,窦房结的自律性受到温度和神经系统的调控。

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心脏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本实验仅仅是对蛙心起搏点的初步观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例如,窦房结的电信号是如何产生和传导的?温度和神经系统是如何影响窦房结的自律性的?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来解答。

总之,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心脏起搏机制的重要线索。

(整理)实验六蛙心起搏点分析及心搏动曲线描记084120003陈明辉.

(整理)实验六蛙心起搏点分析及心搏动曲线描记084120003陈明辉.

实验六蛙心起搏点分析及心搏动曲线描记一、实验目的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2、观察心脏各部位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记录方法。

二、实验原理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张力传感器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中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牛蛙2、实验器材:蛙心夹,常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秒表,棉线。

四、实验流程实验动物双毁髓暴露动物心脏记录心搏曲线观察心搏曲线斯氏第一结扎斯氏第二结扎五、试验方法和步骤1、暴露动物心脏取牛蛙一只,用刺蛙针通过枕骨大孔损毁脑和脊髓后,背位固定于蛙板上。

左手持有齿镊提起胸骨剑突下端的皮肤,用手术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切口处伸入皮下,沿左、右两侧锁骨方向剪开皮肤。

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有齿镊提起胸骨剑突下端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剪刀伸入胸腔(勿伤及心脏和血管),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胸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

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用眼科剪刀小心地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2、观察心脏的外部结构从心脏的腹面可看到心房、心室及房室沟。

心室右上方动脉根部有一膨大,称动脉圆锥。

动脉干由此发出,向上分成左右两支。

用玻璃分针将心脏翻向头侧,可见心房下端有节律搏动的静脉窦。

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半月形界线,称为窦房沟。

3、观察心搏过程仔细观察和记录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频率、顺序和相互关系。

4、仪器的准备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输入通道。

5、心搏曲线记录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

蛙心夹的系线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孔连接,调节系线的拉力,使心脏的收缩活动在显示屏上出现。

调整扫描速度,使心搏曲线的幅度与宽度适中。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蛙心的解剖和观察,探究蛙心的起搏点位置及其自律性活动规律,加深对心脏节律性活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心脏的节律性活动是由特殊的心肌细胞——起搏细胞产生的。

在蛙心中,不同部位的心肌细胞自律性不同,自律性最高的部位通常被称为起搏点。

正常情况下,蛙心的起搏点是静脉窦,其节律性兴奋依次传导至心房和心室,引起心脏的整体收缩和舒张。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健康活蛙若干只。

2、常用手术器械,如剪刀、镊子、蛙板等。

3、任氏液。

4、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二)实验方法1、破坏蛙脑和脊髓用探针破坏蛙的脑和脊髓,使其处于麻醉状态,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疼痛和挣扎。

2、暴露心脏将蛙仰卧固定在蛙板上,沿腹中线剪开皮肤和肌肉,打开胸腔,暴露心脏。

3、观察心脏结构仔细辨认蛙心的各个部位,包括静脉窦、心房和心室。

4、记录正常心跳用蛙心夹夹住心室,通过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正常的心跳曲线。

5、结扎实验(1)首先结扎静脉窦与心房之间的传导通路,观察心房和心室的跳动频率和节律。

(2)然后结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通路,观察心室的跳动频率和节律。

四、实验结果1、正常情况下,蛙心的跳动频率较为稳定,静脉窦的节律性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2、结扎静脉窦与心房之间的传导通路后,心房和心室的跳动频率明显减慢,且节律变得不规则。

3、结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通路后,心室的跳动频率进一步减慢,但仍能有节律地跳动一段时间,随后逐渐停止。

五、结果分析1、正常情况下,静脉窦作为起搏点,其自律性最高,能够主导整个心脏的节律性活动。

2、结扎静脉窦与心房之间的传导通路后,心房和心室失去了来自静脉窦的节律性兴奋冲动,导致跳动频率减慢且节律不规则。

这表明静脉窦对心房和心室的节律性控制起着关键作用。

3、结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通路后,心室失去了来自心房的兴奋冲动,但由于心室自身具有一定的自律性,所以仍能跳动一段时间。

然而,心室的自律性相对较低,无法长期维持稳定的节律性跳动,最终停止。

蛙心搏动实验报告

蛙心搏动实验报告

蛙心搏动实验报告蛙心搏动实验报告引言:蛙心搏动实验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之一,通过观察和记录蛙心的搏动情况,可以深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心脏的认识,并探索心脏搏动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蛙、显微镜、显微刀、手术剪、生理盐水、药物麻醉剂以及记录心跳的计时器等。

首先,将蛙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并用手术剪剪去蛙的背部皮肤,以便观察心脏。

然后,用显微刀小心地切开蛙的胸腔,暴露心脏。

最后,用显微镜观察心脏的搏动情况,并用计时器记录心脏的搏动频率和强度。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蛙心脏有规律地搏动着。

心脏的搏动频率和强度与蛙的状态和环境有关。

例如,当蛙处于安静状态时,心脏的搏动频率较低,搏动强度较小;而当蛙受到刺激或运动时,心脏的搏动频率和强度都会增加。

这表明心脏的搏动是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的。

进一步观察心脏的结构,我们发现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

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阀膜相隔,起到了控制血液流动方向的作用。

当心脏收缩时,心室收缩将氧合血推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而心房收缩则将二氧化碳富集的血液送回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这种协调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保证了血液的循环。

心脏搏动的机制主要是由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传导性所驱动的。

心肌细胞具有自发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这使得心脏能够自主地搏动。

在心脏搏动的过程中,动作电位从心房传导到心室,通过传导系统的调控,保证了心脏收缩的协调性。

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当给予蛙一定剂量的药物麻醉剂后,心脏的搏动频率和强度明显减弱甚至停止。

这说明药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以影响心脏的搏动。

此外,当我们用显微刀切断心脏与神经系统的连接时,心脏的搏动也会受到影响。

这些观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心脏与神经系统的密切关系。

结论:通过蛙心搏动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蛙心起搏点的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实验报告蛙心起搏点的实验报告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通过不断地跳动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心脏跳动的起源是心脏内部的一个特殊区域,即起搏点。

起搏点是心脏自主跳动的源头,它通过产生电信号来控制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蛙心的起搏点活动,了解起搏点的特性和功能。

实验材料和方法:我们使用了新鲜的蛙心作为实验材料。

首先,将蛙心取出并放置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以便观察心脏的活动。

然后,将容器放置在显微镜下,并将显微镜调整到适当的放大倍数。

接下来,使用一个微细电极将电信号从心脏表面记录下来,并将信号传输到示波器上进行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在观察蛙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我们注意到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呈现出一定的节律性。

这是由于起搏点产生的电信号引发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其次,我们发现起搏点的位置位于心脏的上部,靠近心房。

这个位置使得起搏点的信号可以迅速传播到整个心脏,从而实现心脏的协调收缩。

最后,我们观察到起搏点的活动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和化学物质。

当温度升高或者添加某些药物时,起搏点的活动会发生改变,心脏跳动的速度和强度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讨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蛙心的起搏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起搏点是心脏自主跳动的源头,它产生的电信号控制着心脏的活动。

起搏点的位置和活动特性决定了心脏的跳动节律和协调性。

在正常情况下,起搏点的活动是有规律的,可以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

然而,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导致起搏点的异常活动,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跳动。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蛙心的起搏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起搏点是心脏自主跳动的源头,它通过产生电信号来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起搏点的位置和活动特性决定了心脏的跳动节律和协调性。

外界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导致起搏点的异常活动,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跳动。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蛙心起搏点的特性及其在心脏起搏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心脏起搏机制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选取了一组健康的蛙心进行实验。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先将蛙心置于理想的环境条件下,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随后,我们通过适当的操作,成功地刺激了蛙心的起搏点,观察到了心脏开始跳动的情况。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记录下了心跳的频率、节律以及起搏点的位置等关键数据。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蛙心的起搏点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即使在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起搏点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节律性。

这表明起搏点在心脏起搏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独立地产生电信号,并将其传导至心脏肌肉组织,引发心脏的收缩。

另外,我们还观察到了在一定条件下,蛙心的起搏点会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变化,这进一步验证了起搏点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这为我们深入研究心脏起搏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蛙心起搏点的频率和节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神经调节、荷尔蒙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对起搏点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心脏的起搏和收缩过程。

因此,我们在进一步研究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更全面地理解心脏起搏机制。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通过对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起搏点在心脏起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特性。

这为我们深入探究心脏起搏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也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本次实验的结果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整理)实验六蛙心起搏点分析及心搏动曲线描记084120003陈明辉

(整理)实验六蛙心起搏点分析及心搏动曲线描记084120003陈明辉

实验六蛙心起搏点分析及心搏动曲线描记一、实验目的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2、观察心脏各部位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记录方法。

二、实验原理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张力传感器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中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牛蛙2、实验器材:蛙心夹,常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秒表,棉线。

四、实验流程实验动物双毁髓暴露动物心脏记录心搏曲线观察心搏曲线斯氏第一结扎斯氏第二结扎五、试验方法和步骤1、暴露动物心脏取牛蛙一只,用刺蛙针通过枕骨大孔损毁脑和脊髓后,背位固定于蛙板上。

左手持有齿镊提起胸骨剑突下端的皮肤,用手术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切口处伸入皮下,沿左、右两侧锁骨方向剪开皮肤。

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有齿镊提起胸骨剑突下端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剪刀伸入胸腔(勿伤及心脏和血管),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胸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

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用眼科剪刀小心地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2、观察心脏的外部结构从心脏的腹面可看到心房、心室及房室沟。

心室右上方动脉根部有一膨大,称动脉圆锥。

动脉干由此发出,向上分成左右两支。

用玻璃分针将心脏翻向头侧,可见心房下端有节律搏动的静脉窦。

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半月形界线,称为窦房沟。

3、观察心搏过程仔细观察和记录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频率、顺序和相互关系。

4、仪器的准备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输入通道。

5、心搏曲线记录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

蛙心夹的系线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孔连接,调节系线的拉力,使心脏的收缩活动在显示屏上出现。

调整扫描速度,使心搏曲线的幅度与宽度适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蛙心起搏点分析及心搏动曲线描记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
2、观察心脏各部位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
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记录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张力传感器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中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牛蛙
2、实验器材:蛙心夹,常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秒表,棉线。

四、实验流程
实验动物双毁髓暴露动物心脏记录心搏曲线观察心搏曲线
斯氏第一结扎斯氏第二结扎
五、试验方法和步骤
1、暴露动物心脏
取牛蛙一只,用刺蛙针通过枕骨大孔损毁脑和脊髓后,背位固定于蛙板上。

左手持有齿镊提起胸骨剑突下端的皮肤,用手术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切口处伸入皮下,沿左、右两侧锁骨方向剪开皮肤。

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有齿镊提起胸骨剑突下端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剪刀伸入胸腔(勿伤及心脏和血管),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胸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

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用眼科剪刀小心地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2、观察心脏的外部结构
从心脏的腹面可看到心房、心室及房室沟。

心室右上方动脉根部有一膨大,称动脉圆锥。

动脉干由此发出,向上分成左右两支。

用玻璃分针将心脏翻向头侧,可见心房下端有节律搏动的静脉窦。

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半月形界线,称为窦房沟。

3、观察心搏过程
仔细观察和记录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频率、顺序和相互关系。

4、仪器的准备
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输入通道。

5、心搏曲线记录
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

蛙心夹的系线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孔连接,调节系线的拉力,使心脏的收缩活动在显示屏上出现。

调整扫描速度,使心搏曲线的幅度与宽度适中。

记录心搏曲线。

仔细观察曲线各波与心脏各部位活动的关系。

6、蛙心起搏点观察
在主动脉干下方穿一条线,将心脏翻向头端,沿窦房沟作一结扎,称为斯氏第一结扎。

观察心肌各部分搏动节律的变化,用秒表计数每分钟的搏动次数。

待心房和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其搏动频率。

然后在房室交界处穿线,准确地结扎房室沟,此称为斯氏第二结扎。

待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每分钟心脏各部分搏动次数。

将记录结果填入下表。

表1 斯氏结扎记录表
实验项目频率/次·min-1
静脉窦心房心室对照
第一次结扎
第二次结扎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创口不要太大,避免损伤血管。

剪开心包膜时要细心,避免损伤心脏。

2、结扎部位要准确,不可扎住静脉窦。

3、实验中注意滴加任氏液保持暴露的组织湿润。

4、每项实验应在上一次实验后,心脏活动恢复稳定后进行。

七、实验思考题
1、斯氏第一结扎和第二结扎后,房室搏动频率各有何不同?实验结果表明了什么?
答:第一次结扎后,静脉窦与心脏之间的通路被截断,此时异位起搏点为房室交界处,此处与静脉窦频率差距小,心跳较正常慢,心室搏动频率减慢;
第二次结扎是阻断房室交界处,此时则有浦肯野纤维作为异位起搏点,其频率比房室界慢,所以心跳更慢,心室频率更慢。

第一结扎后,心房和心室的搏动频率相同,与结扎前相比明显变慢,而静脉窦的搏动频率基本不变。

斯氏第二结扎后,静脉窦的搏动频率最快,心房次之,而心室最慢。

2、观察并分析心搏曲线各波形成的原因。

该波形为正常的心搏曲线,高而宽的波为心室波,矮而小的波为心房波。

(1)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即心动周期。

在本实验中,通过蛙心夹夹住蛙心尖来将蛙心与传感器连接起来进行在体实验,记录到的正常心搏曲线通常是心室波,可能也会记录得到心房波,一般记录不到静脉窦的搏动曲线。

如上图所示,较大而高的峰为心室波,较小而矮的峰为心房波。

(2)心室收缩,心室内压迅速上升,当超过心房内压时,推动房室瓣关闭,但因低于主动脉压,主动脉瓣尚未推开,心室仍处于密闭状态,同时心室肌继续进行强有力的收缩,发生等容收缩,使压力迅速上升,(即心室波的上升支的前段),当心室内压大于主动脉压时,心室内血液快速、大量射入主动脉,此时心室波的上升支达到顶点,即心室肌收缩强度应达
到最大。

在快速射血后,心室内血液减少,心室肌收缩强度减弱,射血缓慢,心室内压减少至低于主动脉压。

这段时期对应心室波下支的初始阶段。

随后,心室开始舒张,心室内压急速下降,当室内压进一步低于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关闭,心室呈密闭状态(因此时的心室压仍大于心房压),发生等容舒张(此期为心室波下降支的后一部分),直至心室内压低于心房内压时房室瓣打开。

此时心房、心室同处于舒张状态,室内压接近于0,静脉压高于房室压,使血液顺房室压力梯度由静脉流经心房进入心室,再加上心室舒张产生的抽吸作用使室内压很快降低,血液可快速充盈心脏。

随后房室压力梯度减少,充盈速度渐慢。

(3) 在心室舒张的末期,心房收缩,将心房内的血液挤入尚处于舒张状态的心室,使心室更加充盈。

由上图可知,心房收缩时间短、强度小,因此,充盈主要在房室间压力差较大的共同舒张阶段完成,心房收缩对充盈起的是辅助作用。

试验相关数据:
(1)未进行斯氏结扎前:心脏搏动47次/min;
(2)斯氏第一结扎后:静脉窦搏动43次/min;
在第一次结扎之后,心房与心室都停止搏动,只有静脉窦在搏动。

所所以没有进行第二次结扎。

实验总结:由于缺乏经验,将蛙心长时间的悬吊,使得血液外流,心脏到实验后期已经不在跳动。

在进行在连接传感器时候,用太大力拉扯心脏。

改进措施:在悬吊一段时间之后,应将心脏放平使其得到适宜的休息及回血,在进行下一步的实验操作。

在连线时要多人合作,进行以免拉伤心肌。

通过本次实验,重新对心脏起搏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复习,以及对传感器使用的一个熟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