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腑气机升降论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治探讨-
从脏腑气机升降论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苏坤涵刘万里>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14)
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75X(2022)07-1222-04
doi:10.3969/j.issn.l004-745X.2020.07.026
【摘要】脏腑气机升降失调是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病机,以脾胃升降失序为基础,亦不可忽视肝肺气
血不和、心肾水火不济的影响。
治疗该病可从调节脏腑气机升降立法,如健脾和胃、斡旋仓廩、分化清浊;调肝
理肺,制衡乘侮,枢利气血;交通心肾,融济水火,燮理阴阳,随证配合解郁、化痰、燥湿、清热、活血、养阴等治
法,有补泻共施,邪正同参,标本兼顾之妙,体现孟河医派“和法缓治”的学术特色。
【关键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气机升降五行阴阳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from Rising and Falling of Viscera Qi Su Kun
han,Liu Wan—.Nanjing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Affiliated1Nanjing Uni
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Jiangse,,aging210010,China.
[Abstract]The disorder of viscera Qi rising and falling i s an important pathogenesis of refractory gastroesoohage-
al reflux disease.Based on ths disorOeo of spleen and stomach dsing and falling,ths effects of livre and lung dis
cord ant breandowe of the normal physiolooicai coordmanoe between the head and the kinecy shoulU eos be ig-
eored.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j iscera Qi shoulU be regulated,toch as strengthen the spleen ant the stom
ach,regulate the liver and the lung,a n d adjust the heae and kinney.The treatment methor of resolving stagnation ,
eliminating phlegm and dampness-a t earing heat,promoting blod"0X801,eoerishing Yis,and it has the anvvn-
taaes of tonifying and purging,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s-and mning into accoegt the charac t ed s ties of the
treatment,reeecting the charactedstics of MengUe acanemie diaae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Refractory gastroesophaaeai reflex disease;The dse ant fall of Qi;Five elements;Yin and Yang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岀现烧心、反酸等症状的疾病,与抗反流屏障损伤、食管廓清能力降低及胃肠功能失常等因素有关[32]o质子泵抑制剂(PPI)是临床治疗GERD的首选药物,双倍剂量PPI治疗8~12周后,烧心和(或)反流等症状无明显改善则被定义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9。
RGER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常认为持续性弱酸和非酸反流、食管功能性障碍、食管高敏感性、夜间酸突破、心理因素及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可能与RGERD发病有关⑷。
西医治疗RGERD主要有抑酸、促胃肠动力等药物治疗以及射频消融、抗反流手术等治疗措施囚,短期内有一定的疗效,但远期效果尚不理想。
中医药治疗RGERD 有简、便、效、廉的特色,尤其在改善难治症状,降低复发风险等方面存在优势。
笔者认为,RGERD难治在于脏腑气机升降失调,尤以中州升降失序为基础,亦不可
*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重点项目(ZD201805);"十三五”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资金重大项目(ZDX10910)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189****************)忽视肝肺气血升降、心肾阴阳升降的紊乱,治疗从恢复脏腑气机升降立法,分化清浊、枢利气血、燮理阴阳,临床收效颇好。
1病因病机
中医学无RGERD病名,临床多根据症状将其纳入“吐酸”“嘈杂”“暧气”“胸痛”“噎证”等范畴叫中医学认识RGERD较早,《黄帝内经》就有“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之论;下迄诸家经典对六淫外感,袭扰中土;情志不遂,郁滞中焦;饮食不节,内伤中州;禀赋不足,损及后天等RGERD病因的认识较为充分。
“百病皆生于气”,人的生理活动以气的升降岀入为基础,气机升降失常是RGERD的重要病机叫RGERD病位在食管、胃,胃属六腑,以通为用,因降方和,而食管为胃之系,通过蠕动推送食物,传化物不藏,为胃气所主而“通降”,故烧心、反酸等症状岀现系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
脾胃居中焦,总枢全身气机升降,受肝、肺、心、肾气机协调方纳运有常〔9],笔者认为,RGERD难治之源当责于脏腑间的气机升降平衡被破坏,如脾虚胃逆,肝肺不和心肾失交致气血失调水火不济脾胃升清降
浊失职,腑气失于和降,故烧心、反酸等症状层见叠岀,久而难愈。
1.1脾虚胃逆、升降失司非酸或弱酸反流是RG-ERD的主要因素,RGERD患者中食管动力异常的比例较高,故使用PPI治疗的效果不理想时,应考虑调节食管及胃肠道动力使反流物向下行等治疗对策[$10]o促动力治疗能增强胃肠道平滑肌蠕动,但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食管对反流物敏感性增高、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等问题。
中医理论认为,RGERD的基本病机在于腑气不通,难以顺降;郁遏中土,不通则痛,胃气挟酸逆泛D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下的辨病辨证原则,尤以恢复脏腑的气血阴阳平和为本。
脾胃互为表里,有着升降相因的生理特性,诚如《四圣心源》云“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
胃气通降以脾气升发为基础,故对于RGERD不可忽视脾的作用。
脾虚无力运化,清阳不升,则胃气壅塞,浊阴难降冲州升降失司,胃酸上逆;气机阻滞中焦,久则生变,如郁而化热,脾虚生痰成湿热、痰湿;痹阻血脉,脾阳困顿成血瘀等病理因素,病程中因虚致实,虚实夹杂,可岀现热盛阴伤、痰瘀壅滞、寒热错杂等复杂病机,导致RGERD久治难愈。
此外,脾主身之肌肉,肌肉得脾之精气滋养而维持生理功能。
“脾主肌肉”,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影响肌肉张力与抗疲劳能力,整个消化系统包括从口腔到直肠的黏膜发生病变需要从脾论治[1170]o
1.7他脏不和、中州失职人体气机升降的秩序赖于中州的斡旋,脾胃一升一降,燥润相济,相辅相成,共司后天纳运之本。
从五行、经络、阴阳学说等理论角度来看,脾胃升降与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密不可分。
《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肝气有升发畅达之力,肺气有顺降清肃之用,肝升肺降,一气同流,呈“龙虎回环”之势期,故肝肺存在左升右降动态的气机运行规律。
肝气携脾气同升,肺气引胃气共降,若肝肺不和,如木亢侮金,金虚木侮,或子盗母气,母子同病,则肝肺乘侮失衡,可横克脾土,躁扰中焦,导致脾胃升降失序,腑气不通,酸浊逆泛网。
此外,脾胃升降亦受心肾阴阳水火升降互济的影响。
《慎斋遗书》曰“心肾相交,全凭升降。
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
生理上,,心为火脏,主神志,居上焦,温肾水而不寒;肾为水脏,主纳气,蛰藏下焦,滋心火而不亢,二者相养相制,阴阳交感,彼此升降相因而相互协调平衡[15]o脾属阴土,得肾水充资而升清;胃为阳土,得心火温煦则降浊,且“胃为肾之关”,肾气摄纳有助胃气和降;心为脾之母,心气推动有助脾气运化。
若心肾失交冰火不济,则中土升降失常,清气下陷,浊气上逆,逆气挟酸上泛,或灼蚀食管,则见烧心、反酸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表现。
总之,RGERD因脏腑气机失调而难治,脾胃升降失职为本,但不可忽视肝肺不和、心肾失交对脾胃升降的影响。
2治则!法
脏腑气机升降异常是RGERD的重要病机,穷原竟委于脾胃失养、肝肺失调或心肾失交,导致清浊不分、气血不和或阴阳不交,故RGERD难以有效痊愈。
RG-ERD治疗应从恢复脏腑气机升降立法,如脾虚胃逆则健脾和胃,斡旋仓廩,分化清浊;肝肺不和则调肝理肺,制衡乘侮,枢利气血;心肾失交则交通心肾,融济水火,燮理阴阳,随证配合解郁、化痰、燥湿、清热、活血、养阴等治法,降逆有和腑之益,祛邪无伤正之虞。
笔者系孟河医派传人,遵循“和法缓治”的学术根蒂氏,临证治疗RGERD擅用古方化裁,用药多轻灵醇正,于平淡中见神奇,有“四两拨千斤”之妙。
21健脾和胃、分化清浊中虚气逆证是RGERD临床较多见的中医证候之一t177<,证见口泛清水,胃8隐痛,8腹胀满,暧气频作,神疲乏力,纳谷不馨,大便稀E,舌淡,苔薄,脉细弱等。
吴鞠通云“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脾虚胃逆则升降失宜,痰浊内生,清浊不分,故治疗RGERD中虚气逆证应以益气健脾、和胃制酸、降逆化痰为大法,临证可选用旋覆代赭汤加减。
旋覆代赭汤岀自《伤寒论》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有降逆化痰、和中止噫的功用,方中旋覆花苦降辛开,擅下逆气而散痰结;代赭石苦寒重坠,镇冲逆之力较强;半夏温燥,主降痰逆,消痞闷;生姜温通辛散,能温胃止呕,散寒降逆,四味相配,化痰降逆调中之效甚好,复胃纳谷通降之力。
人参为补气之要药,长于益脾生津,固本培元;大枣甘温和中,养脾生血而补虚;甘草入中焦,甘缓平补,助参、枣扶助中气,亦调和药性,三味相伍,共治中虚气弱之本,复脾运化升清之力。
诸药合用,标本兼治,邪正兼参,有利于脾胃升降的恢复。
反酸甚者,加乌贼骨、白及成“乌及散”抑酸护膜;痰湿甚者,加茯苓、慧,仁、苍术、厚朴燥湿运脾;腹胀甚者,加陈皮、枳壳、木香理气和中。
实验研究发现,旋覆代赭汤通过调节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线粒体能量代调寸,改善食管下括约肌的舒缩功能,缓解胃食管反流妙叫
2.2调肝理肺、枢利气血气郁痰阻证之RGERD多系七情不遂所致,临床多见于青、中年女性,证见情绪波动,或抑郁,或忧思,口吐酸水,咽部似有痰梗,烧心, 8胁胀满,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肝主疏泄,抑郁则木气郁滞,久而横伐脾土;或忧思伤脾,久则脾失健运,生湿聚痰,壅塞中焦。
肝肺有左升右降的气机运行规律,共同参与对脾胃升降的调节,故治疗RGERD(气郁痰阻证)应调理肝肺气机为先,以解郁化痰、畅达气血、和
胃降逆为大法,临证可选用柴胡疏肝散为主方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并配肃肺化痰、健脾和胃之品。
柴胡疏肝散岀自《医学统旨》,是疏肝柔肝,行气活血的代表方剂,方中柴胡辛行苦泄,主条达木气而解郁,且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香附芳香辛行,擅疏肝行气止痛,亦可调中理气;川v为“血中之气药”,通达肝经气血,病久用之可化瘀通络;枳壳宽中除胀,顺气开胸之力缓和;陈皮理气和中,有健脾化痰行滞之用;白芍酸敛养血,柔肝缓急,可防芳香辛散之品耗劫肝阴;甘草调和药性,甘温补脾,诸药合用,共奏解郁安中、枢利气血之功。
肃肺化痰之品,如紫苏子、紫苑、款冬花、枇杷叶、桑白皮等,健脾和胃之品,如白术、茯苓、慧WX、太子参、山药等,与柴胡疏肝散相配,则肝肺气血升降畅达,脾胃清浊升降得宜。
痰气交阻,气郁化热者,佐黄连、吴茱萸成“左金丸”清热制酸;若见热盛阴伤,则佐南北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养阴生津;夜寐欠安者,佐酸枣仁、合欢皮、远志等养心安神。
2.3交通心肾、燮理阴阳RGERD患者烧心、反酸等症状经药物治疗常难以有效缓解,持续反复后多伴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病症。
现代研究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在RGERD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GERD治疗中应注重对精神心理因素的诊治[21-22]O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中医学认为,焦虑、抑郁、失眠多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可见上盛下虚,或阴阳寒热虚实错杂,而交通心肾,滋水降火是纠正阴阳偏颇的治法之一〔23创。
心肾失交,水火不济,则胃不得心火温煦、肾气摄纳而失于和降,脾不得肾水充养、心气推行而难于升清,导致RGERD反复发作,同时伴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病症,故治疗应在和胃降逆的基础上交通心肾,滋水降火,燮理阴阳,遣方当选黄连阿胶汤加减。
黄连阿胶汤为《伤寒论》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功以育阴清热、滋阴降火,方中黄苓、黄连大苦大寒,专于清泻心经实火;阿胶、鸡子黄甘平质润,为血肉有情之品,长于养阴血滋肾水;白芍酸敛肝阴,养血柔肝,五味合用,心火下行,肾水上济,补泻兼施,协调脾胃升清降浊,且润养无燥伤之弊,亦显宁心安神之效。
肾阴虚衰者,加黄精、枸杞子、龟甲等滋阴填精;阴损及阳者,加肉桂补命门之不足,阳中求阴,与黄连成“交泰丸”增强交通心肾的作用。
3验案举隅
患某,男性,65岁。
初诊日期:2017年10月9日。
主诉:烧心、反酸反复发作1年。
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岀现胸骨后烧灼不适,口中有酸水上泛,时感胃k隐痛,k腹胀满,暧气频作。
当地某三甲医院查电子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B级),慢性浅表性胃炎,Hp (-),治疗予奥美拉&口服。
2月后症状未能明显改善,遂调整治疗方案为艾司奥美拉&口服,烧心、反酸等症状稍缓,但仍反复发作。
现至本院脾胃病科就诊,查电子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A级),慢性浅表性胃炎,Hp(-)o刻下症见:胸骨后烧灼不适,口泛酸水,时感胃k隐痛、k腹胀满,暧气频频,乏力,纳谷不馨,大便每日2~3次,量多,质稀,夜寐欠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四诊合参,属中医学“吐酸病”范畴,辨为中虚气逆证,治以益气运脾、降逆安胃,方用旋覆代赭汤加减:太子参7g,炒白术10g,炒白芍20g,茯苓10g,姜半夏17g,厚朴6g,炙桔梗6g,旋覆花6g,代赭石7g,陈皮6g,炒枳壳17g海螺_17g,白及10g,炒谷芽1g,炒麦芽15g,炒山药30g,大枣10g,合欢皮1g,远志1g,甘草3g。
14剂,水煎服。
2217年1月23日二诊:服药后胸骨后烧灼不适、口泛酸水、暧气等症状较前缓解,仍有胃k隐痛、k腹胀满,食欲好转,大便每日1次,量可,质软,夜寐安和。
上方加入煨木香6g,延胡索10g o17剂,水煎服。
201年1月6日三诊:服药后胸骨后烧灼感、口泛酸水、暧气等症状明显改善,未诉特殊不适,续服1剂,水煎服。
221年11月20日四诊:诸证已平,继服1剂,水煎服。
后续方2次,共28剂。
221年2月5日复查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Hp(-),后随访症状未复发。
按:RE为GERD中存在食管黏膜破损的类型〔25W,属中医学“吐酸病”范畴。
本案患者以胸骨后烧灼不适,口中有酸水上泛为主症,伴见胃k隐痛,k腹胀满,暧气频作,乏力,纳谷不馨,便澹,此系脾虚失运、胃气壅滞所致清阳不升、酸浊上逆。
察色按脉,辨为中虚气逆之证候,治以益气运脾,降逆安胃之法。
治疗遣用旋覆代赭汤化裁,方中旋覆花和降腑逆,代赭石重坠镇逆,二者相配,胃逆得安;半夏、厚朴下逆化痰,除胀消痞;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大枣益气健脾,补运兼施,以运促补,以补复健,顾护后天之本;枳壳、陈皮、木香、延胡索理气宽中,和中止痛;桔梗开宣肺气,引脾之清阳上行;白芍敛阴养血,柔肝缓急,有抑木扶土之用;乌贼骨、白及取“乌及散”之意,尤擅制酸和胃、护膜生新;谷芽、麦芽消食健脾,养胃和中;合欢皮、远志解郁安神、悦心助眠;甘草调和药性。
诸药合用,邪正兼参,标本兼顾,共治中虚气弱之本,更好地恢复脾运化升清、胃通畅降浊之性。
4结语
RGERD具有烧心、反酸等症状易反复、难治愈的特点,已然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但现代
医学认识及治疗RGERD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中医理论基于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学说,在审证求因、司外揣内、辨证施治等思想指导下诊治RGERD颇具特色。
气的升降岀入关系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
RGERD属于消化系统动力障碍疾病,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是RGERD的重要病机,如脾虚失运,胃气壅塞,则清阳不升,浊阴难降;肝肺不和,乘侮失衡,则中州升降失序;心肾失交,水火不济,则中焦枢转失常。
RGERD治疗当从恢复脏腑气机升降立法,如健脾和胃,斡旋仓廩,分化清浊;或调肝理肺,制衡乘侮,枢利气血;或交通心肾,融济水火,燮理阴阳,随证配合解郁、化痰、燥湿、清热、活血、养阴等治法,遣方用药遵孟河之旨和缓醇正,勿过偏执,有补泻共施,邪正同参,标本兼顾之妙,亦可体现中医药诊疗RGERD精、简、效、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宋顺X,宫爱霞,郭世斌,等.内镜技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9,41(5):448-453.
[2]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6:145.
[3]陈旻湖,侯晓华,肖英莲,等.2019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E.胃肠病学,2216.20(3):155-168.
[4]陆清,雷甜甜,王一岚,等.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四川医学,2016,38(19):1212-1216.[5]李松霏,李文波,范飞飞,等.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胃肠病学,2016,22(7):439-442.
[6]王高峰,程艳梅,曹慧杰,等.朱生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47(19):16-24[7]陈思,李享,邓晋妹,等.从“气机升降失常”论治胃食管反流病[%.时珍国医国药,2015326(10):2460-2462.
[8]刘金萍,吕冠华.从五脏气机升降辨治胃食管反流[%.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8,32(9):4-6.
[9]白研,白文元.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识别与治疗进展[%.
临床荟萃,2016,34(1):4-14.
[10]黄雪,白兴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一个值得商榷的病名[%.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8):775-709,[11]戴娜,何兰,胡晶,等.“脾主肌肉”的理论探讨及其临床意
义[%.中医杂志,2018,29(2):75-99,
[16]孙玉信..寸“脾主肌肉”的认识及临床应用体会[%.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5):710-712.
[11]白洁,朱爱松,张光霁.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人右耳不如左明"[%.中医杂志,2018,29(8):703-705.
[6]苏坤涵,刘万里.刘万里教授运用调肝理肺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216,42(1):29-32
[6]常兴,张恬,隋雨言,等.脏腑气机升降理论的渊源探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18,29(6):1597-1599,
[16]许泽君,李晴晴.孟河医派脾胃病诊治特色探析[%].江苏中医药,2014,46(6):73-74.
[16]宋宁,唐丽明,袁红霞.基于聚类分析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江苏中医药,2011,50(10)7 58-61.
[11]甄晓敏.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分布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16]詹观生,杨幼新,降晨皓,等.旋覆代赭汤及其拆方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线粒体UCP2表达的影响[%.四川中医,2016,34(10):34-37.
[22]田晶晶,杨幼新,袁红霞,等.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观察旋覆代赭汤及其拆方对RE模型大鼠AMPK的影响[〕].新中医,2016,28(3):230-234.
[21]屈亚威,王伟岸,张晓,等.精神心理因素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关系的研究[%.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5,24(12):1945-1257.
[22]周晓艳,褚传莲.重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精神心理因素的诊治[%.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5(1):1-6.
[23]杨凤珍,路志正,烟建华.焦虑与抑郁障碍的中医病机与治疗大法[%.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9):2338-2340.[22]王晓宁.吴春平教授运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不寐经验[%.中医研究,2216,32(3):53-55.
[25]李军祥,陈詰,李岩.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3):221-226,232.
(收稿日期2216-19-19)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邮局订阅代号:78-98联系邮箱:1>zyjzyx@投A请登录本刊网站()注册后进人投审A系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