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际关系视角下同源词系联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认为,同源词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读音相 同或相 近,意 义 相 同 或 相 关,可 以 证 实 有 同 一 来 源。[1](P322)所以,同源词一个潜在条件明显是“异词 同源”,即属于不同词之间的词际关系,而非简单 的字际关系。而研究书面汉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 面对字词关系对应的复杂性和不平衡性。因为汉 字与汉语关系极为复杂,会出现大量的一字记多词 和一词用多字来记录的现象。故同源词研究一定 是以词汇研究为出发点,第一步是将记录的字转化 为词,然后再考证其音义关系和是否有同源的可 能。而字转化为词的过程,就是辨析汉字职能系统 的字际关系,即考察个体汉字记录语言中“词”的 职能 系 统,以 及 记 录 言 语 中 “词 项 ”职 能 系 统。[2](P235)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字际关系,来探讨系 联同源词当中的成功与失误之处,并对同源词系联 的方法和材料选择展开了自己的思考。
如王力 《同 源 字 典 》将 “余、予 ”系 联 为 同 源,[5](P160)实则“余 ”像 木 柱 撑 顶 房 屋 之 形。 《说 文》进行理据 重 构,用 来 表 示 “语 之 舒 也 ”。 在 文 献中多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予”的本义为“给 予”,《段注》也说“推予之予假借为予我之予,其 实予字 一 也”。另 《段 注》在 “余”字 条 下 注 明: “余予古今字。”古今字实则为在某一职能上的历 史用字不 同,两 者 都 是 借 字,但 是 记 词 职 能 完 全 相同,其本 义 所 记 录 之 词 又 不 可 能 同 源,所 以 不 能系联为同源词。
20182 No2,2018
学 术 探 索 AcademicExploration
2018年 2月 Feb.,2018
字际关系视角下同源词系联研究 Nhomakorabea陈秋月1,陈正正2
(1.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2.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同源词是词汇在发生学上的同源关系,同源词系联要在具体考察其字际关系基础上,在明确“词的同一性” 的情况下,确定其字词关系进行推源 和 系 源。 同 源 词 系 联 在 方 法 操 作 上,应 当 做 到 由 字 际 关 系 到 字 词 关 系 的 转 化;在材料选择上,要以实际使用状态下的文献材料为依据,而不能简单运用字书等储存状态下的文献材料。整 体来看,同源词系联要考虑字形又不能被字形所束缚,进行合理的离析和归纳工作。 关键词:同源词;字词关系;异体字;通假字;讹误字 中图分类号:H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8)02-0081-05
(一)借字与借字同源 有人认为假借字不能参与同源词的系联当 中,实际 这 是 对 汉 字 用 字 现 象 的 一 种 简 单 化 认 识。黄侃先生 认 为 “且 即 仓 颉 造 字,假 借 已 行 其 中,是故以 戌 为 悉,以 酉 为 酒,六 书 之 中,假 借 居 一”。[3](P238)假借不仅作为用字方法扩大 了 汉 字 的使用范围,也 作 为 “不 造 字 的 造 字 ”弥 补 了 “据 义构形”汉 字 的 局 限。 我 们 在 系 联 同 源 词 时,不 能只考虑字形的本义本用,也要注意到它的同音 借用。如 有 学 者 批 评 王 力 先 生 《同 源 字 典》将 “来”和 “徕 ”系 联 成 同 源 词,其 依 据 是 “来 ”的 本 义按 照 《说 文 》为 禾 麦,假 借 为 动 词 来 去 的 “来”。[4](P114)但是,“往来”的“来”到“使之来”的 “徕”属于典型的派生造词推动孳乳造字的过程。 《论语》“远 人 不 服,则 修 文 德 以 来 之”,这 里 的 “来”已 经 由 “来 往 之 来 ”引 申 为 “使 之 来 ”,后 分 化出“徕”字,故《商君书》:“今以茅草之地,徕三 晋之民。”这 属 于 王 力 先 生 提 出 的 名 词 与 动 词 之 间的语法滋生现象。我们认为假借字没有同源 系联的资格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假如这 样的说法 成 立,假 借 义 一 律 不 能 参 与 同 源 词 系 联。那么我们公认的“我”和“?”也不能成为同 源词,因为 “我 ”的 本 义 指 的 是 武 器,在 卜 辞 中 多 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而“?”属于语音推动下的 音变新词,两者是同源关系。这是因为汉语词汇 的同源分化与汉字的字形密切相关,但是本质上
王力先生《同源字典》认为“厝、措”同源,并
上的同源关系,就可以纳入系联。 (二)借字与借字同词
认为 在 措 施 的 意 义 上,厝、措、错 实 为 同 一 词。[5](P289)厝,《说 文》本 义 为 “厉 石 也 ”,与 “安
汉语中有大量的虚词,是重音不重形的。因 置”义无涉,段玉裁认为 “按许书厝与措错义皆
一、假借字和同源词
根据裘锡圭先生所言,假借字包括本无其字 的“假借”和本有其字的“通假”两种现象。实际 上,从字际 关 系 角 度 来 看,“假 借 ”本 身 并 不 构 成 一种字际关系,而是一种文字的功能,即文字“借 用”。严格来看,假借字是可以存在同源关系的, 但是一定是不同的词之间同源;而本字与借字之 间属于同词关系,不能纳入同源系联。现结合假 借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为意义抽象,很难为其制造一个明确的形义统一 别,而古多通用。如‘抱火厝之积薪之下’,假厝
的本字,因此这类词会有多个书写形式。同时这 些词的语 音 并 没 有 在 使 用 中 发 生 分 化,成 为 新 词。因此从 严 格 意 义 上 来 讲,这 些 词 古 音 全 同, 仍然属于记录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
是不依托于字形的。“训诂之旨,本乎声音”就是 以分化原字的职能。需,《说文》为:“ 也。遇雨
强调训诂词源的根本在于文字所代表的声音,而 不进止 也。从雨、而声”,本义为等待。须、需古
不在于其 表 面 的 形 体 结 构,用 字 通 假 是 普 遍 现 音均为“心母侯部”,于音理合。
象,只要按照其记录的词义与词义之间有发生学
基金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大科技工程(0610-1041BJNF2328/11) 作者简介:陈秋月(1987—),女,云南武定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字学研究;
陈正正(1990—),男,河南焦作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字学、训诂学研究。
8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