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变色实验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菜变色实验原理
由科学家1800年发现的白菜变色实验成为一项广泛引用的实验,虽然它在过
去180多年里一直被用于教学,但它的原理究竟有何不同?
其原理主要集中在叶绿体的变性,在白菜和其他蔬菜饮食中,白菜含有一种名
为叶绿体的酶,它可以将氧化碳(CO2)和水(H2O)转换为可供植物作为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即丙烯酰胺)。
实验中,当把白菜切成片,放到稀释的硝酸中时,叶绿体会受到破坏,从而无法发挥其功能,结果就是白菜片变成了红色。
在切割白菜片时,需要注意,不要将叶绿体也切断,否则实验结果将会受到影响,并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同时,选择稀释度介于N/10和N/4之间的硝酸解决液,这样会让变复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以避免因等强度而变色不均或提前变色的现象。
此外,在叶绿体受到破坏后,白菜片发生变色的过程与酯化有关,也就是化学
物质的形成和键的形成,因为在酯化的过程中,其碳和氢的框架将会发生改变,这将会改变其分子结构,显现出变色的现象。
总之,白菜变色实验的原理中,叶绿体的变性是其主要动因,由此导致酯化反
应引发白菜片变色,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这一实验机理进一步了解植物体系,从而更深入地研究植物生理生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