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驾驶员差错事故的道路交通安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
据统计,截至2014年4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56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达到2.87亿人。
2014年一季度,全国发生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40283起,造成10575人死亡。
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发生差错引起的。
因此,分析研究驾驶员差错事故对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NerlD.Lerner等研究了驾驶员的判断能力对道路安全的影响,马艳丽等分析了驾驶员差错事故成因,建立了驾驶员自身差错事故致因模型[1]。
吕集尔等研究了驾驶员反应时间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得到杜绝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不良驾驶行为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2]。
国内外对驾驶员特性以及道路交通安全都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很少有针对本国具体环境综合考虑驾驶员差错事故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对策。
本文通过分析导致驾驶员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研究驾驶员发生差错事故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基于驾驶差错事故的道路交通安全对策,为驾驶员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导致驾驶员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分析
驾驶员的驾驶过程,就是驾驶员的感知、判断、操作3个阶段不断循环的过程。
驾驶事故主要由驾驶过程中的感知、判断决策和操作反应各阶段所产生的驾驶差错而引起的,因此,在分析驾驶员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时应该分别从导致感知差错、判断差错、操作差错3个方面进行研究。
驾驶员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外部环境获取信息,影响驾驶员感知的主要因素有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运动觉、人体生物节律特性等。
视野不充分、夜间光照度不够、噪音过大、不良气候环境等都会对驾驶员的感知信息造成干扰;驾驶员的情绪不佳,导致驾驶员注意力不够,反应迟钝,使得驾驶员不能及时感知必要信息;驾驶员饮酒、药物、长时间连续驾驶引起生理机能下降,出现感觉不敏感、感知错误等现象。
影响驾驶员判断决策的因素包括反应能力、注意水平、驾驶经验、驾驶知识等,驾驶员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时间越长,反应能力就越差,越容易发生危险。
注意的集中性直接影响驾驶员的反应判断能力,而处于疲劳状态的驾驶员注意分配能力较差。
驾驶经验和知识的缺乏,导致遇到紧急情况时,驾驶员容易出现判断错误。
驾驶员操作错误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直接原因,造成驾驶差错的主要原因有驾驶员受训不够、动作不规范造成的动作不到位或动作错误;安全意识较差、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动作盲目或随意;经验不足、疲劳造成的动作不协调等都会造成驾驶员操作失误。
2驾驶员差错事故致因模型
从驾驶员自身的角度来说,驾驶事故的发生是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及其主观原因造成的,大部分驾驶事故是可以通过驾驶员的主观努力避免的。
道路交通系统中驾驶差错表现方式的不同以及行为特征的多样性,导致驾驶差错的多层次性。
因此,结合本文对驾驶差错事故致因的分析结果,采用层级模式来阐述驾驶差错事故的发生机理,将驾驶差错事故致因分为三层:一级层次为目标层;二级层次为准则层;三级层次为指标层。
设一级层驾驶员差错事故的发生为因变量,二级层各元素为自变量,采用GRA法求得二级层对一级层的权重向量A=(b1,b2,b3)。
再按照梯形FAHP法求出三级层各元素对二级层各元素的权重向量,最后得出权重向量矩阵B T C=ω⎺B,ω⎺B,ω⎺B
()T。
最后根据二级层对三级层的权重向量与三级层对二级层的权重矩阵,由F=A·B T C求出驾驶差错致因因子对一级层的权重向量,并进行排序。
3实例分析
从2004-2006年,3年内全国的道路交通事故近140万起,造成28.7万余人死亡,驾驶员过错导致事故占总数的88.23%。
其中,2006年因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违章驾驶、措施不当、疏忽大意、低驾龄驾驶员经验不足等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11851、1925、3726、6059、5040、4608、38625人。
[3]
根据上述交通事故的原因及死亡人数,对驾驶员差错事故致因进行分析,可得驾驶员情绪变化、个性特征、心理应激、疲劳、经验、性别、年龄、安全态度、驾驶技能、身体素质、生活背景、驾驶适应性、饮酒、法律法规观念等驾驶员发生差错事故的间接原因所导致交通事故的比例。
根据驾驶员差错事故致因模型计算可得驾驶员差错事故致因因素层次总排序依次为安全态度、法律法规观念、驾驶经验、个性特征、驾驶技能、疲劳、饮酒、驾驶适应性、情绪变化、心理应激、年龄、身体素质、生活背景、性别。
由上述可知,驾驶员的安全态度差、法律法规观念淡薄是导致驾驶员发生差错事故的最主要因素,驾驶员的安全态度、法律法规观念、驾驶经验和技能主要影响驾驶员的感知观察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
所以,要减少驾驶员的驾驶差错事故,应重点从提高驾驶员的感知和判断能力方面着手。
4基于驾驶员差错事故的道路交通安全对策
4.1加强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法规观念
一是,教育部门要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二是,要求驾驶员定期学习交通法规;三是,利用一切新闻媒介和宣传手段对全社会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对交通法规的宣传;四是,严格监督各类驾校的教学、考核水平;五是,加大违规驾驶的处罚力度,刺激驾驶员遵自觉守法律法规。
4.2加强新手驾驶员的管理
新手驾驶员缺乏驾驶经验,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往往不能正确处理。
因此,一方面应在驾驶员培训时,增加上路练习训练;另一方面新手驾驶员拿到驾照后在一定时间内必须有驾驶员陪同才能上路行驶,并且限制车速,否则,予以必要处罚。
4.3严格规范驾驶员的驾驶操作技巧
教练要对新驾驶员进行严格的驾驶知识、操作规范的教育。
同时,交通法规等要逐一进行细致讲解说明,并要保证逐一进行熟练操作。
4.4坚决杜绝疲劳、饮酒驾驶
一是,通过提高疲劳驾驶危害性的认识水平、根据生理节律合理地安排驾驶时间、注意疲劳时的休息方式和方法、驾驶员要注意饮食营养、适当调节单调的行车环境等来消减驾驶疲劳;二是,加强饮酒开车的管理,通过法律的形式来严禁酒后开车。
4.5其他
一是,提高驾驶人的情绪控制能力、“全天候”驾驶车辆能力和身体素质;二是,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的驾驶员进行专门的驾驶技能培训;三是,强化道路交通中的科学管理。
5结语
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态度差和法律法规观念淡薄是导致驾驶员发生差错事故从而引发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
本文(下转第235页)
基于驾驶员差错事故的道路交通安全分析
杨芳贺亚飞陆洋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中国重庆400074)
【摘要】为了减少驾驶员差错引起的交通事故。
本文首先分析导致驾驶员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然后运用驾驶员差错事故致因模型得到驾驶员差错事故致因因素的权重排序。
最后根据驾驶员差错事故致因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给出减少驾驶员出现差错事故的道路交通安全对策。
【关键词】驾驶员差错;交通事故;交通安全对策
. All Rights Reserved.
0引言
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关学科在本科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材料科学前沿、掌握材料学科专业英语,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材料导论》双语课和《材料科学基础》双语课。
而《功能材料》双语课这门课程一般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关专业研究生阶段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含了各种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合成、结构与性能、应用特点等,因此对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专业英语的要求都比较高。
在本科教学中,很多学校也都开设了《功能材料》汉语课程,甚至作为专业主干课程介绍各种功能材料。
然而《功能材料》双语课目前在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关学科本科教学中开设的比较少。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王江探讨了功能材料课程应用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双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推荐了英文教材,指出这门课程引入双语教学,更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探讨了《功能材料》双语选修课的几种教学方法,分析了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和实施手段,就如何提高《功能材料》双语选修课教学效果做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1案例教学法在《功能材料》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广泛为广大
教师采用到教学中去。
《功能材料》双语课的教材虽然国外出版过几本
很相关的功能材料教材,但是这些教材价格比较贵,学生负担不起,而
且知识深度也跟本科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不符。
同时,《功能材料》双语课作为选修课开设,学校设置的学时数有限,一般为32个学时,国外的教材多数长达300多页,远远不能完成整本教材的教学内容。
因此《功能材料》双语选修课可以采用自编教材,以各方面功能材料的英文综述作为该功能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顶级期刊杂志的文章来了解该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合成、结构与性能以及应用特点,从而全面了解了该材料的发展动态,使学生既学习到了科学前沿,又能在同步翻译的过程中学习专业英语。
因此英文综述和英文期刊作为案例开展《功能材料》双语选修课教学,既符合《功能材料》选修课的性质,又满足《功能材料》双语课的特点,同时解决了英文教材的问题,而且案例体系是可以实时更新的,使学生能够了解功能材料最前沿的科学研究,甚至可以学习《Science》和《Nature》上相关材料的研究进展,用最权威的期刊杂志来向学生灌输知识是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
2互动式启发教学法在《功能材料》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功能材料》双语教学中以各方面功能材料的英文综述作为该功能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顶级期刊杂志的文章来了解该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合成、结构与性能以及应用特点,因此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任务很重,需要课前提前布置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
如
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文献,翻译文献,了解该领域功能材料的发展动态,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课堂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讲述通过翻译和学习掌握的知识,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专业英语的学习效率。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与组员的互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疑问、提出疑问,最后通过与组员和老师的互动过程中解决疑问,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对比式启发教学法在《功能材料》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各方面功能材料的英文综述作为该功能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往往存在一个问题,英文综述一般都比较长,教师同步翻译讲解的过程中会很枯燥,使学生丧失听课兴趣,而且功能材料种类繁多,涉及到声光电磁热等各方面功能,同时每一种性能的功能材料都有很多种具体的相关材料可以实现改性能,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多采用对比式启发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同材料的区别和关系,可以加深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
采用对比的方法往往会使学生记住材料间的差别,提高教学效果。
4总结
《功能材料》双语课程的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尤为重要,初步探索了案例教学法、互动式启发教学法和对比式启发教学法在《功能材料》双语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实践。
希望本文能够为其他材料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1]张建华.《材料概论》双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2011,5:188-189.
[2]雷丽文,水中和,刘启明,陈伟,邢伟宏.《材料概论》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47-48.
[3]刘辉,董文,张晓庆,李研.《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1,10:162,164.
[4]梁天权,赵翠华,李伟洲,胡治流.材料科学基础双语教学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增刊):189-190.
[5]王江.《功能材料》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12:425.
[6]张素芳.案例教学法在双语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教论坛,2010,5:29-30,41.
[7]罗春婵.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66-67.
[8]窦志国.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利用,提高课堂授课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92.
[责任编辑:曹明明]
《功能材料》双语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韩朋德于方丽施庆乐张长森
(盐城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江苏盐城224051)
【摘要】本文探讨了《功能材料》双语选修课的几种教学方法,分析了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和实施手段,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开设的其他双语专业选修课提供参考。
【关键词】功能材料;双语教学;案例教学法;互动式启发教学法;对比式启发教学法
※基金项目:感谢盐城工学院2014年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JY2014C36。
(上接第183页)针对驾驶员差错事故的致因因素,提出了基于驾驶员差错事故的道路交通安全对策,重点从加强和提高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法规观念、加强对新手驾驶员上路的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减少交通事故,促进交通安全。
[1]马艳丽,娄彦江,王要武.机动车驾驶员自身差错事故致因模型及应用[J].交
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10(4):102-105.
[2]吕集尔,朱留华,郑容森,韦艳芳
.驾驶员反应时间对行车安全的影响[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14(2):80-86.
[3]张瑾,何瑞春.事故案例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3(18).
[责任编辑:许丽]
. All Rights Reserved.。